冷水江第一中学
基本内容冷水江市第一中学创办于1956年8月,其前身是“新化县锡矿山完小附设初中班”。校址在北矿陶塘镇(今锡办中心小学)。 1957年秋季,校名改为“新化矿山中学”,学校迁往锡矿山矿务局技校(北矿文化宫后面)。11月18日又迁往冷水江镇施塘村(即今校址)。 1958年9月,学校命名为“新化县第四初级中学”。 1960年4月,冷水江建市,学校随之更名为“冷水江市第一中学”,迁往大湾里。 1962年8月,冷水江撤市并入新化县,学校即更名为“新化县第十四中学”,迁回原施塘校址。 1969年12月,冷水江恢复建市。1970年1月,校名恢复为“冷水江市第一中学”。 1972年起,学校成为一所普通高级中学。 1978年,市一中被冷水江市委、政府定为首批重点中学,接着,被原娄底地委、行署确定为地属重点中学。 现冷水江市一中坐落在冷水江市最繁华的锑都中路北端。校园面积为28014平方米,校舍总面积为25000多平方米。校园规划合理,布局整齐精巧;校内绿草如茵,繁花似锦,绿樟如盖,翠柏参天;科教馆、体艺馆、综合楼等高楼林立,景行亭飞阁流丹;宣传栏、文明牌星罗棋布,被省、地、市评为园林式学校。学校现有67间标准教室,科教馆、体艺馆、多媒体教室、语言室、电脑室、田径场等一应俱全,还备有现代化的广播、监控系统。学校现有在校学生4000多人,共53个教学班级。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深、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50多人,其中特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50人,一级教师78人,全国骨干教师2人,省级骨干教师9人。教师每年在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数十篇,现有多个省级课题正在研究中。 建校五十年,特别是近几年来,冷水江市一中以“塑名师、育名人、创名校”为办学思路,以“领导为教师服务,教师为学生服务”为办学理念,坚持“促进全面发展,培养拔尖人才”的办学宗旨,大胆地进行教育体制改革和创新。1997年,该校首先以分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在冷水江市率先实行超工作量奖励办法,多劳多得,优质优酬。从2002年下学期开始,学校又全面启动《校内结构工资制》,加大整体投入,拉大收入差距,向一线教师倾斜,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其次是全面完善管理体系。2003年上学期开始实行年级组管理,由竞选产生年级组长,具有明确的职、责、权,加强了学校的横向管理。增设教研处,加大教研教改力度,以教研促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实行月考研讨制,加大考试研究的力度,大大提高了高考成绩。 1980年高考,谢洪亮获全省理科第三名。 1990年高考,彭炜、曾新潮同学双双摘取湖南省文、理科状元的桂冠。 1997年,刘晓辉同学再度夺取湖南省文科第一名。 2003年,该校共有4人被清华、1人被北大、2人被人大、2人被复旦大学录取,创造了一中发展史上的又一个辉煌。 2004年,冷水江市一中高考北大、清华上线人数和600分以上高分考生再次排娄底五县、市、区之首,当年北大,清华共录取了6人。 2005年,冷水江市市一中高考北大、清华上线人数和600分以上高分考生第三次折桂,北大、清华共录取了5人。 2006年,冷水江市一中高考在娄底市实现“四连冠”,北大、清华上线人数4人,娄底市文科状元苏志梅、榜眼周海利均从这里走出,600分以上高分考生达78人,一批重点本科上线人数达193人,同比去年均实现大幅度提升,二批本科上线人数达428人。 近五十年,该校共为各级高等院校输送了合格新生8000余人。 现在,冷水江市委、政府着手规划新的一中,实现创办省级重点中学的目标。
浏览
2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