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东县第四中学
学校简介肥东县第四中学位于城乡结合部,创建于1993年。建校之初,学校的软硬件基础十分薄弱,当时校园占地仅10余亩,只有一幢12个教室的教学楼,教职工23人,师资力量较弱。因此,生源范围,生源质量都受到极大的限制,在全县范围内肥东四中是一所很不起眼的学校。十五年后的今天,四中获得快速的发展,办学质量和学校品位有了极大的提升——现在校园占地50余亩,建筑面积1万4千余平米,校园规划合理,环境优美、实验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图书阅览室、运动场等教学辅助设施配套齐全,拥有48个教学班,3000多名学生,教职工近150人,学校先后被评为:县文明单位、市德育先进单位、市卫生先进单位、市安全文明校园、市家教名校、市绿色学校,特别是2002—2004年度和2005—2007年度两次被评为县初中办学水平优秀等次之首。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四中人因地、因时制宜,不断地调整思路,挖掘后发之势,走管理创新之路,不断地改革、尝试,探索具有自己特色的发展之路,逐步形成了一套适应校情的特色管理模式。办学目标在工作中,以学生为根本,以教师为基础,以质量为中心,以教改为突破,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经过不断的探索,该校形成了“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教风,“学、思、乐”相结合的学风:“敬业、奉献、团结、进取”的校风;提出了“以育人为本,坚持全面发展,以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为标尺,不断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学生的持续进步”的办学理念;形成了“创新管理,全面育人”的办学特色;提出了“创现代特色学校,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办学目标。管理特色一是,坚持和完善“双向选择,宏观调控”这一内部管理的根本激励机制。进一步改变了教师们单调、机械的生活状态,唤醒其岗位危机意识,激发工作潜能和热情,满足了他们岗位成功的精神需求。一大批同志凭着自己的能力和实绩在各自的岗位上脱颖而出:如2004年以来,杨业仓同志成长为数学学科的省级骨干教师,卞恒东同志为市级骨干教师,郭跃、孙力、周立旻、刘刚、王孝升、李旭等同志先后获得本学科的县、市级“教坛新星”称号,2004-2007三年间全校教职工就有发表或获论文近50篇。二是,坚持和完善“学生评师,家长评校”这“二评”的外部监督机制。该校始终坚持每学期各开展一次“学生评师”、“家长评校”活动,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开座谈会等形式集中征集意见或建议;平时,请家长随堂听课,参与考试监考,设立校长信箱、校长热线、常年收集热点、难点和盲点信息。学生评师,促进了教学相长、改进了教师的教学,发挥了有效监督师德师风的作用。家长评校,实现了家长与校方的信息互动,进一步督促规范了办学行为。三是,进一步强化“期中抽考、期末统考、年度中考”三考,结合全程综合的评价体系,严把教育质量关。优化评比方法;既考查优秀率,又比较平均分;既考查终结成果,又统计进步率;既比较单科优劣,又考查所有学科的均衡发展。实践证明:“管理创新”促进了教师的自我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简化了管理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促使教师取得了良好的工作绩效。2004-2007三年来,该校学生在学科竞赛和中考均取得优异成绩;2005年该校学生在学科竞赛中获市奖250人次,省级奖3人次,2005年该校1003人参加中考,达线600分以上468人;2006年该校983人参加中考,7人获全县前十10名,达线600分以上155人,占全县的1/5。2007年该校830人参加中考,1人进入全县前十名,达线600以上246人。全面育人一是确立“先成人、再成才”的教育管理思路,建立以党支部、校长室为指导,政教、团委负责,以各班主任、课任教师为主体,以学生干部为辅助的校园德育网络,注重榜样的力量为学生开展正面引导,该校请来“2005年感动中国人物”之一洪战辉来校为全校师生做报告,在校内产生了巨大的反响,以“全国十佳少年”谭海美为纽带,在校园内开展“一帮一”结对子和“留守小队”活动。二是,依靠艺体,尤其是体育教学优势,培养学生的艺体优势智能,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该校是县内唯一的一所业余体校,体育教学优势明显;乒乓球是该校的传统优势项目,在第一至第八届人寿杯乒乓球比赛中均曾获优异成绩,该校培养的宋杨同学曾获市七运会金牌,05年,在中断20年后首开的县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该校一举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在男女共14个单项中,共获女子1500m、女子跳高、女子三级跳远、女子实心球、男子800m、男子1500m、男子4×100m接力赛等获得7个单项冠军,另有十二名选手获各项的其它名次;06年又再获得县城片广播操比赛第一名,体育教学成绩显著。该校各类体育兴趣小组,单项培训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游戏活动。坚持每年举办一次田径运动会和广播操比赛。认真开展体育活动,增强学生的体质。数年来,该校学生参加体育毕业考试,达标率和满分人数均位于全县前列。三是以“文体月活动”为载体,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自2004年以来,每学期,该校都制订了“文体活动月”计划,集中安排文艺演出专场,运动会专场,棋赛、书画、诗歌朗诵专场。插花、手工比赛等各项活动,以期充分展示学生的综合素质,检验特色教育的成果。《合肥晚报》还以《肥东四中:素质教育告别高分低能》为题做了专题报道,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随后,该报还以《走出县中模式,走特色教育之路》,对该校的现有办学特色进行了深度报道。深化课改一是以教研室和备课组为抓手,每学年学校订立教研室工作制度和工作计划,每两周一次教研例会,及时研究教学中的新问题,指导全体教师的教研和教学。二是请进来,走出去吸收新理念,探讨新教法。2004年至2007年三年间,每年暑假开学前十天,该校都从省内外请几位不同风格的教育专家到校就新课改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等进行讲座,广大教师受益匪浅。每年该校还组织教师前往三十八、四十五中、五十中等合肥名校听课学习,参与研讨,让他们实地感受名校的教学教研氛围。三是实行“师徒结对”开展“一帮一”活动。让新调入的青年教师和教学业务不够成熟的教师拜骨干教师为师,开展传帮带活动。每学年初,制定帮教计划。他们共同备课、互相听课、共同研讨,学年末写出总结。四是,集体备课,集思广益搞课改。为使集体备课落到实处,各学科成立年级备课组,由组长负责组织,把备课时间落入课时进行考核。每周由一位教师作为主讲人,轮流主讲,其他教师参与研讨。通过集体备课,使同科教师逐课进行研讨,集中全组教师的集体智慧,攻克难关,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深化了课堂教学改革。五是,建立听评课制度,保证课改持续高效进行。学校每周举行一次教学分析会,建立追踪听评课制度、示范听评课制度、学科同步研讨听课制度、外出学习汇报听评课制度。系统的听评课制度引领教师顺利走进新课程。学校要求各领导必须是课改的“行家”,必须学习掌握新课改的基本理念。行政人员必须熟悉各学科的《课程标准》,每周听课2-3节,依据《新课标》评课,并向教学分析会汇报听评课情况。领导干部教学分析汇报机制的建立,使领导班子把准了本校实施新课程的脉搏,使新课程改革的方向更明,目的性更强。[1]创新管理 全面育人
浏览
1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