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第五中学
学校简介天津市第五中学是一所具有60年建校历史的天津市首批市级重点中学和国家级示 范高中校。学校坐落于红桥北大街西沽公因对面,比邻河北工业大学。荣获天津市首批三A学校、天津市文明学校、天津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天津市中小学落实德育规程先进学校、天津市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学校、市级实施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示范学校、天津市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市级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天津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天津市优秀中学生业余党校、天津市优秀家长学校、天津市敬业、爱生、奉献,以高尚师德回报社会先进集体和市级安全示范单位等几十个荣誉称号。办学特色学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发展的办学理念,注重学生的主动发展,努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不断促进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已连续几年有毕业生考取北京大学等知名学府。由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优异,办学成绩突出,历年高考成绩均名列全区前茅,高考录取率100%。连年荣获区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估一等奖,并在2005年获得特等奖,受到了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我们正在为把天津五中建成一所设施先进、管理科学、队伍精良、质量优异的高水平、育特色、现代化的国家级示范高中而努力。教师队伍学校管理规范、治学严谨、校风优良、特色鲜明,领导班子团结务实、勤奋高效、勇于开拓进取。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专业化水平高、综合素质强的教师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工330余人,其中特级教师2人,市、区级学科带头入、区级名师、区级名班主任20余人。高级教师l20人,占一线教师的50%,近90名教师已经取得或正在取得研究生学历,其中部分教师获得硕士学位。学校占地近60000平方米,分南、北两个校区,建筑面积共40000平方米。教学楼、综合实验楼、礼堂、报告厅、多功能演播厅、学生公寓、餐厅、体育馆、现代化塑胶跑道和人工草皮足球场等各种教育教学设施先进,设备齐全。学校还投资百万元建设覆盖全校的光纤宽带校园网,端点连接到每间办公室、教室和信息技术教室。校志天津五中的前身为私立建德工科职业学校,始建于民国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建德工职”原址坐落于红桥区三关庙大街15号,首任校长曹希彬。 1950年8月15日,天津市教育局接管该校,改名为天津市第五中学,首任校长关立信同志。接管时,学校仅占地2.7市亩,四间破旧平房教室,二个班的初中生。接管后校舍经过拆改、修缮、扩建,当年即招收初一年级4个班的新生。到1952年暑假,学校已发展为12个班的初中校。1952年春,由天津铁路局划拨五中空地一块,积31.737亩,由教育局投资建简易平房校舍,地点在红桥区红桥北大街北端(原武库菜园街1号,现为红桥区少年宫所占)。1953年竣工后,五中由三官庙迁校与此,当年7月经天津市教育局批准,五中与毗邻的九中合并一起,统称天津市第五中学,校长为焦骊珍同志,合并后的五中占地63.537亩。学校规模变为26个初中班,有学生1274名,教职工101名。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五中也在逐年发展壮大。1954年又增加了9个班,学生数达到1836名。1955年学校发展到38个班,学生人数达2063名,到1956年学校发展到4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达2281名。1954年五中还作为接收归侨学生的学生之一,承担了华侨学生的教育任务,当年有华侨学生31名,到1959年共接收华侨学生300余名,直到1966年五中才停止招收华侨学生。1955年7月,为了满足西沽等地区工人要投考业余中学进行文化学习的迫切需要,市教育局决定将第十四业余中学建制迁到五中校园内,由焦骊珍兼任校长,五中从此含有日校和夜校两部分。1957年五中首次招收了100名高中生,从此五中走上了完中校的轨道。由于学校注重全面育人,严谨办学,教职工齐心协力,教育教学成绩显著提高。1959年1月在天津市红桥区教育工作会议上五中被确定为“以初中为重点的重点中学”。 进入六十年代,五中逐步走上高中四轨、初中六轨规范化完全中学的轨道。“文化大革命”期间,正常的教学秩序被打乱,科学文化教育事业遭到了严重摧残,直到1972年下半年,五中才恢复了“文革”中停办的高中,在全区范围内择优招收了200名优秀学生进入高中学习。1976年粉碎“四人帮”,持续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就此结束。五中广大师生以崭新的精神面貌投入教育教学工作,教学质量迅速提高。1977年11月在天津市第二次教师代表大会上五中被评为市级先进单位,步入市级先进行列1978年2月经市教委批准,天津五中被列为市教育局办重点中学之一。1980年6月,天津市教育局下发了“关于确定我市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小学的通知”,五中被确定为天津市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规模为高、初中均四轨,高中教师达大学本科水平,初中教师也达大学专科水平。1978年全国恢复高考到1986年,天津五中高考上线率名列全区第一,特别是1985年高考上线率名列全市第五,1986年高考上线率名列全市第四。1995年,为适应教育形势的发展,满足更广大学生入学需求,创办了以五中为依托的民办公助校——颐和中学。1998年暑假以后,五中停招初中生,开始向纯高中校过渡。初中改由颐和中学录取,每年级轨制为12轨。2000年8月,为响应红桥区教育局教育布局调整,天津五中又与天津市区重点中学——天津市八十九中学两校合并,组建成更大规模的天津五中。同年8月,为响应教育部支援西部建设,为西部培养和输送优秀人才的号召,我校又光荣的承办新疆内地高中班,当年招收首届新疆学生2个班,共计80人。此时五中已形成有75个教学班,366名教职工,近4千名学生的超大办学规模。2000年6月,由于我校办学成绩突出,办学规模壮大、办学设施齐全,经市教委资质审核,批准我校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招收外省市高中生,外省市学生与本地学生混合编班,五中又成为天津市首批外省市高中生招生校。2000年9月,俞海潮副市长及市、区政府各部委办到校检查工作,听取我校新疆班工作情况汇报,并批资改扩建五中校园,2000年10月,食堂、宿舍、体育馆工程启动,从此,学校面貌得以很大改观。2001年6月,由于我校教育教学质量连年提高,经市教委批准,我校颐和中学开始招收高中学生。99、2000、2001年高考一次上线率均达到99.5%,重本率达65%,本科率达93%,录取率达100%,文科班重本率100%。特别是李萌、揭萌同学分获全区文科状元,99年梁兴同学,其高考作文《阿Q新传》立意新颖,文字流畅,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被列为天津市首篇满分作文,多次在新闻媒体上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2003、2004年我校王磊、王鹏辉分获红桥区文科状元,被北京大学录取,李瑛等多名同学被南京大学录取,2005年五中新疆高中班重本率和一次上线率两项指标在全国十二城市,13所学校中均名列第一位。学校地址天津市红桥区红桥北大街58号办学理念学校的“一训四风”是: 校训“爱、博、健、严、敬、实”; 校风“严谨、求实、勤奋、创新”; 教风“敬业、爱生、团结、实干”; 学风“勤学、善问、深思、多练”和班风“尊师、守纪、刻苦、进取”。学校办学的总体目标: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四自七会”学生(即思想上自强、心理上自信、学习上自主、行为上自律;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劳动、学会抗挫、学会创新)。把五中办强、办精、办出特色,使五中成为一所具有设施先进、管理科学、队伍精良的全国示范性的高中校。学校办学的整体思路:全面育人打基础、改革创新求发展,锐意进取有特色。同时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以教学为中心,德育工作和教学工作双轮驱动”为学校的工作思路。以“科研推动管理,管理保证质量”为实现目标管理的途径。把优化教学过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及构建班集体激励机制,培养“四自七会”学生,办好新疆高中班作为学校办学特色。 文化活动 学校努力实施教师队伍建设的三项工程,即:师德建设工程、源头工程和名师工程。先后涌现出杨忆宁、王俊玲、王福萍、孔军、孙晓清、郝连婷、高艺萱、滑亚梅等市、区级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名班主任,爱生标兵,育人先进个人。高二年级组、化学学科组被评为市级“文明学科组”;在区第七届“希望杯”竞赛中,学校有17名教师获奖,获奖人数名列全区前列,学校获优秀组织奖;在天津市第二届青年教师论坛活动中,郝连婷教师或天津市一等奖,其教学理念受到全区好评;在天津市首届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比赛中,穆静教师获天津市一等奖;在第四届市双优课竞赛中,于冬梅教师获一等奖,在第五届市双优课竞赛中,学校雒海玉、张莹教师又获一等奖,穆静教师获二等奖,其中,雒海玉获音乐学科组的第一名;在2005年全区教师业务大考核中,学校取得了五名学科状元,26名教师成绩优异的好成绩,名列全区榜首。五中的发展已经走上快车道,未来在五中校级班子的英明领导下,全体五中人将不懈努力,携手奋进,谱写五中历史的新篇章。校内快讯天津五中义务教育现代化达标学校复查回访迎检工作圆满结束2012年4月18日,天津市义务教育现代化达标学校复查回访检查团莅临五中,我局王玉凯副局长、审计科杨军科长协同我校杨海荣校长、劳卫中书记等校级领导和中层干部一同接待了检查团各位专家。各位专家首先听取了五中杨海荣校长关于巩固义务教育现代化达标成果的工作汇报。随后,一次察看了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情况、班级课堂教学情况、学生课间操和大课间活动情况以及学校各专用教室配置及管理使用情况。各位专家还认真查阅了学校关于百条达标建设的档案资料。在整个视察指导工作的过程中,检查团的各位专家对五中巩固义务教育现代化建设成果的各项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多次感叹五中办学底蕴深厚、师资雄厚,学校建设资金投入到位,特别是管理上十分到位,义务教育现代化建设成果显著。邮政编码 300132
浏览
9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