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远县第三中学
学校简介安徽省怀远县第三中学始建于1926年。80多年来,随着时代的变迁,学校多易其名,先后用过的校名有:怀远县立初级中学(1926年初建)、怀远县联合中学(1949),皖北地区怀远县立中学(1949),皖北地区怀远中学(1950),怀远县城关初级中学(1960),东方红中学(1966),安徽省怀远第三中学(1978)等。民国时期的怀远县立初级中学1926年夏,怀远县教育局局长路本厚同县教育会、商会、农会负责人共商筹办怀远县立初中,校址为蚂蚱庙(今城关小学院内)。县教育会长方树人为筹备主任,并担任学校首任校长。招收两班学生,共72名。生源来自怀远、凤台、蒙城、涡阳等地。当时有国文、理化、数学、英语、史地、体育、图画、音乐教员和管理人员共十几人。历任校长有:方树人、杨仲强、杨宏远(教育局长兼任)、朱克忠、杨景周。林仰之任教务主任,1928年孙常伯任教务主任。学生学业成绩突出,特别是体育成绩显著,培养了不少优秀运动员,如李增友(“李黑子”)的撑杆跳高,孙大为的短跑,常树樟的跳远,徐叔平、程天麟的乒乓球,张亮亮的花剑等,还培养了一批小有名气的篮球运动员(李增庆、王同杰、葛树林、吕春风等)。抗战峰火中的怀远县中1937年,抗战爆发,县城沦陷,县中停办。1939年夏,拟复办,10月筹备就绪,校址在龙亢涡河南大乘庙,设三个年级三个班,学生不足百人,校长孙善初。1940年夏又停办,1941年复课,共招学生218名,孙善初、孙常伯、路鸿翔先后任校长。校长孙善初多才多艺,曾满怀激情,以法国《马赛曲》为谱,编写了《怀远县立初级中学校歌》,歌词为:“风云激荡,血泊高涨,胡骑纵横陷大邦。听神狮怒吼,正怒吼!好男儿应自强,应自强!抗战建国要读书,我们的学校在敌后方,集青年英俊于一堂,校旗映旭日辉煌。书声琴声,剑影刀光。怀远的新生命,中华的新栋梁。努力,努力!进步无疆!会看蛟龙起大江!”这歌词,激励了学子刻苦攻读的信心,抒发了学子抗战到底的豪情,表达了学子孜孜求进的心声,鼓舞了学子建设祖国的壮志。当时,虽然学校临近前线,战乱频仍,但教育质量依然很高。教师注意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多读多练。1943年在教育部举办的“全国中学生三民主义论文竞赛”中,学生康星伯的文章获奖。1942年底,省教育厅视导员桂祖漠来校视察,以“殊堪嘉许”高度评价县中。学校仍很重视体育工作,有篮球场、足球场、排球场,并经常组织球类比赛活动,组织了“紫电队”“热血队”“雄鹰队”等运动队,并与当地政府官员举行足球比赛。1943年,县中附设“简师班”,招收学生50名,学制一年。1945年设8个班,学生357名。抗战胜利,县中迁回县城黉学旧址。(即今怀远三中北院)时任校长王华生。建国时期的怀远县联合中学1949年元月,怀远县城解放。2月,副县长陈旭召集省中、县中、简师三校留校教职员工开会,宣布三校合并为“怀远县联合中学”,由陈旭兼任校长。学校工作的负责人先后有王振先、孙绳武。秋,学校更名为“皖北地区怀远县立中学”,1950年8月,改名为“皖北地区怀远中学”。招有高中班3个,初中班5个,学生588名。三年困难时期的怀远城关初级中学1960年夏,国内出现了一种办学形式——“小学戴帽”,即小学招收初中生。当时,城关小学开始“戴帽”,招收两个初中班,百余名学生。在教学条件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坚持办学。校长韩文华,副校长宋长涵。1961年夏,初中班迁至黉学县中旧址,单独设校,定名为“怀远城关初级中学”当年招收3个班新生。校长是唐远涵。先后担任校长的还有王朝清、张祚芳。“文革”中的怀远县东方红中学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学校的许多教师受到批斗,教育工作受到冲击,教学设施遭到破坏。原黉学有正殿、偏殿,是过去祭祀古代教育家孔子的神圣殿堂,有不少碑刻记录着黉学兴衰的历史,还有一座一排三门的巍峨石牌坊——棂星门,都一并成了“红卫兵”“破四旧”的对象,石碑被砸烂,石牌坊被推倒。学校北院还有一处古迹“状元桥”早已荡然无存。当时,社会上刮起哄改校名之风,一中名为“反美中学”,二中名为“红卫中学”,城关初级中学则名为“东方红中学”。1968年,“工宣队”进驻学校,“复课闹革命”。1969年,一中下迁农村分点办学,原校更名为“工农兵中学”。“东方红中学”被一分为二,一部分教师分到工农兵中学,一部分留在本校。成立了“东方红中学革命委员会”,校长张祚芳任革委会主任。1970年6月,杨连凤调任学校革委会副主任兼党支部书记,主持学校工作。1971年春,学校增设高中,招生两个班,学制2年。英语教师孙久星教学成绩突出,学生在地区和县英语竞赛中稳获第一,孙久星在宿县地区观摩教学中受到好评。师生自己动手,建造教学大楼。因学生不断增多,校舍严重不足,学校又无资金,于是学校决定,师生自己动手,建造教学大楼。请来技工开山凿石,师生自己动手勤工俭学,砸石子,运石料,又经多方求援,学校唯一的一栋教学大楼终于在1975年底建成。在建楼过程中,既锻炼了师生的意志,学到了劳动技能,也培养了师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和热爱劳动的情操。学校在教学中成绩突出,在全县学科竞赛中,英语稳居榜首,数学、理化也多次获得第一,体育成绩显著,多次在县中学生运动会上名列前茅。蓝球运动成绩优异。改革开放时期的怀远第三中学1976年,粉碎“四人帮”以后,恢复了正常教学秩序和招生考试制度,教育逐步走上正轨。1978年,学校恢复秋季招生,被哄改的“东方红中学”校名改为“怀远第三中学”,请省著名书法家张恺帆为学校题写了校名,现镶嵌在学校综合楼正面墙上的“怀远第三中学”六个苍劲、洒脱、隽秀的大字,金光闪闪,熠熠生辉,从很远就能看得见。这就是现在的安徽省怀远第三中学。从此,怀远三中走上了腾飞的历程,德育、智育、体育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得到全面贯彻,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办学水平不断提升。培养出大批优秀人才。成为蚌埠地区乃至皖北地区有名气的学校。2009年,学校分解为初中部和高中部。初中部址于涂山脚下,更名“怀远县第五中学”(2011年初中部与其他学校合并,更名为“怀远荆涂学校”),高中部位于迁至涡河北部的新城区,名“怀远县第三中学”。办学规模怀远三中原位于怀远县荆山脚下,白乳泉旁于2009年9月迁入新校区。新校区按国家级示范中学的标准设计建设,占地236亩,总投资7000多万元,建筑面积6.8万多平方米,高标准教学楼三栋(5750平方米),综合楼(8000平方米),实验楼(3000平方米),食堂(9600平方米),学生宿舍(1800平方米),风雨操场(1800平方米),标准田径运动场、各种球类运动场。(综合楼包括图书馆、阅览室、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学术报告厅、美术、音乐教室等,均按规定要求设置)。学校现有近10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5000多人,在职教职工近300人。师资力量学校在职教职工300多名,其中专任教师205人,市、县级优秀教师30人,市级教坛新星6人,市学科带头人8人,县级教坛新星12人,县学科带头人20多人。有特级教师1人,中学高级教56人,中学一级教师82人。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100%。学校荣誉学校始终把教书育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放在首要位置。由于全体师生的努力奋斗,学校教育质量大幅度的提高。高考成绩尤为突出,2001年以来每年不仅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本科指标,还夺得了2003年市理科状元(蒲万里)、县文科状元(周灯卡)和县文科前三名,2004年市理综第一名(苏文静),2005年市理科状元(刘川),2006年县文科状元(周鹏程)。录取北京大学的有蒲万里(03)、李志达(03)、苏文静(04),录取中国科技大学的有杨林彬(03)、华如南(04)、吉倩倩(04)、汪旭(05)、张小辉(06)。学校每年还为高等学校输送一批艺体考生。学校手球队(代表蚌埠市)多次在国家和省级比赛中获得前三名的好成绩,全国中学生业、余体校手球联赛第二名,全国沙滩手球公开赛第三名,安徽省青少年手球锦标赛第二名,在安徽省第九、十届运动会上,为蚌埠市夺得了4枚金牌。2007年在安徽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手球比赛中获第一名。学校原手球队员张亮亮,在国家击剑队,继汉城大学生运动会夺金之后,在2006年多哈亚运会上获得花剑个人铜牌和团体冠军。还有不少学生在各级学科竞赛中获奖。学生的综合素质显著提高。发展前景学校以“打造精品名牌学校,创建和谐平安校园,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努力方向,不断更新办学理念,深入开展素质教育,不断深化教育改革,狠抓教育质量的提高,大力提高师德和教学水平。逐步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学环境。努力提高教职工的福利待遇,不断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在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征途上,想师生之所想,紧紧地依靠全校教职工,凝心聚力,与时俱进,以昂扬的斗志,去迎接新的挑战;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去面对征程中的困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创新地开展学校工作,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实现创建优秀省级和国家级示范中学的宏伟目标。
浏览
1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