汨罗第三中学
学校简介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敢为人先的汨罗人开始区域性大面积推行素质教育的探索。以“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为精神内核的教育改革,为三中音乐特色的创办指明了方向。学校结合本地浓郁的端午文化元素,提出了“创办音乐特色,以音乐为载体弘扬端午文化”的办学思路。1995年,学校正式招收音乐特长生,音乐特色办学在汨罗素质教育的舞台上拉开了序幕。创办之初,举步维艰。学校通过各种方式筹措启动资金60余万元,购进钢琴、古筝等乐器及音响设备,随后又建了一栋3500多平方米的高标准艺术楼,解决了艺术教学场地和器材的问题。学校先后调进音乐专业教师10名,并聘请部分高校教授、专家来校指导,音乐特色办学初具规模。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首的特色规划领导小组,制定了《汨罗三中特色教育方案》,并采取了“三优先,三落实”的有效措施以促其全面落实。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1998年,学校第一届专业高考就取得了好成绩。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引导和教育学生热爱艺术、欣赏艺术,树立大美育观,构建浓郁的美育氛围,我们在剖析“特长”与“特色”的区别、认识到特色与特长相辅相成的基础上,将音乐艺术教育推向全体学生,开齐开足各类艺术课程,让学生逐步形成欣赏艺术的习惯;重视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艺术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外出表演采风,让学生感受原汁原味的民间艺术,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热爱生命的情怀。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不少地方的传统文化在日益萎缩。绵延数千年的汨罗江畔端午习俗渐呈弱化之趋势。积极传 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正是时代赋予学校的责任。基于此,学校选择了“在传承端午文化中推动艺术特色发展”的新课题。全面审视端午节习俗的文化意蕴,充分发掘它的教育价值,以地域文化、校本资源与音乐特色教育的 交融为切入点,让这一古老节日习俗的文化内涵融入校园生活,让传承浸润艺术,让艺术推动传承。过去的“三个五年”(1995—2010),学校特色教育经历了从夯实基础、站稳脚根到面向全体、做大特色,再到传承文化、优化特色的过程。一路走来,虽然遇到了重重困难,却也收获颇丰,倍感欣慰。探索无止境,追求无已时。我们满怀信心地描绘着“第四个五年”(2011—2015)学校特色发展蓝图。弘扬传统,深化特色,形成“品牌效应”,争创三湘名校,打造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又成为了我们新的奋斗目标。一、源远流长的端午文化学校特色发展的深厚底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人为江载,江以人传。屈原的纵身一跃,滔滔汨水融入了一个伟大的灵魂,由此而催生的端午文化,赋载着江岸子民对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世界文化名人屈原的凭吊与爱戴,赋载着炎黄子孙求索不止、团结奋进的精神!诗人那“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的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对百姓的深切同情,以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对理想的不懈追寻,正是端午文化的精神内核。“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汨罗江畔意蕴丰厚的端午文化及其艺术元素润泽着江岸子民,孕育着汨罗教育的生机与活力,衍生了三中尊重传统、敢于创先、奉献不已,求索不止的精神风貌与文明氛围。二、享誉全国的“汨罗经验”学校特色发展的有力推手。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黄泽南及其教育改革团队,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率先开始大面积区域性推行素质教育的探索,十二年的坚持,十二年的奋斗,创造出了享誉全国的“汨罗经验”。市教育局提出了“合理分流,兼顾特色”的高中办学思路,特别强调“要在农村的三所普高中办出特色来”,学校抓住机遇,于1995年创办了音乐特长班。16年来,伴随着汨罗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的步伐,学校特色教育乘势而上,不断调整自己的办学思路,逐步壮大自己特色的规模,办学设施日趋完善,办学环境日益优化,办学成果不断扩大,音乐特色渐趋成熟。汨罗的教育带动了“全国学汨罗”的热潮,三中的特色办学也引来了众多兄弟学校的好奇,纷纷来校探讨交流,更进一步促进了学校的特色发展,增添了汨罗素质教育的活力,这也为农村普高走出升学的“瓶颈”,实现传统教育的突破做了积极的探索。三、扎实有效的内部管理学校特色发展的重要保障。学校要办出品位,提升内涵,管理是重要因素。十几年来,学校结合自身特点不断探索形成了“三优先”、“三落实”的特色教育管理模式。“三优先”就是音乐基础设施设备建设优先,特色专任教师的聘任培训优先,艺术课程的选修优先。“三落实”:一是落实特色传承规划。学校制定并严格落实《汨罗三中传承文化艺术方案》,规定每个专业教师对所教专业与端午文化的结合要有一个三年整体规划,同时还要有分年、分期的详细阶段实施方案,学校据此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纳入教师的岗位目标管理。二是落实特色管理岗位责任制。学校由校长负责,班级由以班主任为龙头的教师群体负责,形成层级管理。三是落实开放式教学模式,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走出去”是走入社区,走进生活,深入民间采风、学习、演出。“请进来”就是邀请高校教授、民间艺人来校表演和授艺。正是这“三优先、三落实”的管理措施,为我校音乐特色的办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校强调“三中精神”的激励和引领作用。凝聚了三中人生活理念和进取意识的“三中精神”——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精诚协作,团结奋进;志存高远,追求一流;全心全意,高度负责——是学校蓬勃发展的动力源泉,在学校创办特色教育、传承端午文化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核心作用。在教育教学实践和多彩艺术活动的熏陶下,三中师生始终充满了青春的朝气与活力,使三中教育,特别是特色教育结出了丰硕成果。自1998年至今,学校共有600多名音乐生考入高校,武汉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等名校都有三中学子的身影。多年来,学校实现了一本上线率40%以上、二本线上线率95%以上、本科录取率100%的预定目标。学生在各级比赛中多次获奖,如李果在省“三独”比赛中获独舞一等奖;在刚刚结束的岳阳市“三独”比赛中,彭苗、朱威又双双斩获一等奖。学生参加的“龙舟故里迎奥运”、《中华长歌行》等大型歌舞表演,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2006年毕业现就业于空政歌舞团的仇韬兀同学在湖南首届“湘人湘歌”比赛中获得金奖,显示了学校在特色培养方面的强劲实力。学校教育质量连续11年居汨罗市第一,连续9年居岳阳市前十强,被省教育厅授予“艺术教育先进单位”称号,被岳阳市政府认定为“岳阳市示范性高中”。学校还先后获得岳阳市花园式单位、依法治校示范学校、人民日报《百年百校》获选单位等殊荣,同时还是教育部授予的重点课题实验学校,申报的《创办音乐特色班,开拓农村普高新空间》课题荣获国家级二等奖。《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湖南教育》《湖南工人报》《中小学素质教育》以及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对学校办学经验进行了报道。《黄土地上跳动的音符》、《风景这边独好》、《山窝里飞出金凤凰》等多篇文章,全面推介了三中特色教育的办学经验。省督学刘建午主任、省助理巡视员李钺、省教育厅基教处郭荣学等先后来校视察,评价很高。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原副司长金学方对学校音乐特色更是给予了充分肯定:“农村高中能有这样的学校,了不起,可在全国推广”。汨罗三中传承中华优秀文化艺术项目的目标、计划、策略和措施目标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指南,结合学校实际,让传承浸润艺术,让艺术推动传承,不断提升办学水平,走内涵发展之路,把学校办成饮誉三湘的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计划:第四个五年计划(2011——2015):弘扬端午文化,形成特色办学“品牌效应”,争创三湘特色名校。策略:一、思想引领。传承端午文化,弘扬“三中精神”,构建和谐儒雅、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走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的发展之路。二、机制引领。贯彻课程实验方案,启动以特色为载体推动文化传承的激励机制;进一步优化学校内部管理,启动以国内外特色办学的成功经验为样板的科研机制;争取上级重视、政策倾斜,启动以改善特色办学条件为切入点的环境育人机制。三、特色引领。发挥音乐特色办学的已有优势,借鉴已取得的成功经验,更好地吸收汨罗江畔端午习俗里的音乐养分,如龙头上红、龙舟下水、朝庙、祭屈、故事会、赛诗会等唱赞词的内容,巫舞、花鼓戏、皮影等的曲调,迅速地适应新的发展目标,继续传承好端午文化。措施:在新课程改革中做好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充分利用包括《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及据此编写的音乐教材、自主开发的乡土教材和校本补充教材、学校宣传媒体和网站以及课外音乐活动等在内的各种资源,最大程度的实现课程资源优化。组织教师认真学习《音乐课程标准》,遵循音乐艺术规律,强调音乐教育的审美功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和气质修养。充分利用学校广播站、校园网、宣传栏等宣传媒体,构建良好的校园音乐文化氛围。我们将起床、晨练、上课铃声换成悦耳的音乐声;将教材歌曲、欣赏曲目编辑成套在学生课间活动时播放;开辟富有特色的艺术长廊,定期出版不同音乐主题的黑板报,丰富学生的视野。借鉴民间艺术,构建音乐校本课程。结合当地独特的人文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传统,吸收本地端午习俗中丰富的音乐养分,整理或改编当地民歌作为音乐教学的补充教材,加强本土音乐文化建设。在学校活动中做好综合性艺术活动的策划和开展学校要认真策划和开展好综合性艺术活动,充分营造校园艺术氛围,尽量让学生全员参与,培养学生艺术的素养,使之成为能充分展示学生艺术才华的舞台。1、继续举办好校园文化艺术节、元旦文艺晚会等大型校园活动。2、丰富大课间操的活动内容。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组建街舞、健美操、拉丁舞等不同的表演队,进行方阵表演。3、广泛开展艺术社团活动。社团活动充分发挥特长生的传、帮、带作用,每个特长生带一两个普通班的学生,教他们唱歌、跳舞或使用乐器等。4、开展自编舞蹈、自创班歌、室歌等活动,每月评选一次最佳创作奖。在社会实践中做好社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搜集各种汨罗地方艺术形式,通过筛选整理,引入课堂。组织师生利用节假日深入全市各个乡镇采风。搜集如花鼓戏、长乐故事会、龙舟竞渡号子、端午习俗吟咏等各种民间艺术。鼓励学生向村里的老人学唱当地民歌,并尝试给民歌谱曲,编订《汨罗民歌选集》,将其引入课堂。2、继承创新,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开来。在学习传统文化的同时加入现代优秀的音乐元素,创造出新的艺术,如在地方花鼓戏中融入现代的流行唱法和乐器演奏等。定时给全市的中小学生表演、授课,如吟诵古典诗词、演唱自编山歌、演奏各种乐器、讲述故事传说。在特定的节日深入乡村为群众演出各种节目,以便更好地继承和发扬地方优秀文化。在教育改革的道路上,我们深知任重道远,途无止境。在以音乐特色传承优秀文化的探索中,我们将义无反顾地踏浪而行。在上级领导的关注与鼓励下,我们将信心更满,干劲更足。
浏览
1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