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梅县华侨附属中学

联合创作 · 2023-10-19 12:07

梅县区华侨附属中学(前身为新城中学),位于梅县新县城行政区,面朝县府新区,背靠人民广场,右枕梅花山麓,左连府前大道,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是求学成才之地。校园面积达120亩,现有 68个教学班,高中 36 个班,初中 32个班。在校学生5018人,教职工307人,其中:高级职称 50 人,中级职称有181人。她是县属完全中学、县美丽校园、县德育示范学校、梅州市一级学校、省体育传统项目(毽球)学校、省体育特色学校、省科学教育特色学校、国家级定点考场。建校半个多世纪( 1954 年创建),历届师生艰苦创业,精诚团结,勤勉向上,为梅县教育和祖国繁荣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培养各类毕业生数以万计,其中有业绩卓著、造福一方的政界领导;有富甲海外、泽披乡梓的商界骄子;有蜚声遐迩、名载史册的学界名流;有扎根家乡致富僻壤的专业能手。真可谓莘莘学子遍五洲,赫赫芳名传四海!多年来,学校在县委、县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关心下,在广大侨胞、港澳同胞、校友、社会贤达的鼎力支持下,我们坚持依法治教,依法治校,以德育人,学校迅速崛起,成为梅县教育的一朵奇葩。近年来,先后筹资5600多万元,建起了教学大楼、师生宿舍大楼、科学馆、礼堂、图书馆和五十周年纪念楼等十几幢大楼及教学设施,新建了标准运动场。目前,全校师生紧紧围绕“明理念、强管理、登省级、创名校”的办学目标,励精图治,勤奋拼搏。我们本着“以学生为本,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宗旨,更加明确“和谐、风范、创新”的办学理念,努力塑造“勤、严、博、新”的优良校风、“志存高远,敢为人先”的教风、“和谐励志,笃学有为”的学风。学校办学条件和文化建设不断改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建筑错落有致,花园式校园初见端倪,现代教育设备设施不断完善,全力打造名师队伍,师资力量雄厚,教育教学质量连年攀升。近六年,高三毕业生3228人,入本科线以上有631人,占19.5% ;入大专 A 线以上有1531人,占47.4% ;入省围有2844人,占88% ,高考入围率居县第二。其中,体育考生六年共考取大专 A 线以上有59人,占 53.2% (111人),体育考生成绩位居县第一。而且单科成绩突出, 曾有政治、生物科平均分居县排第一;单科 700 分以上有 50 多人,曾有政治考生取得 824 分,地理考生取得 796 分,生物考生取得 786 分,均是县第一名; 曾有语文科考生、数学科考生取得县第一、第二名的好成绩。多年来,学校全力以赴巩固和提高“普九”成果。(初中教育教学三年一起抓,以"三规"教育规范学生言行,以教研、科研促教学水平提高,以规范化学校标准创设一流的育人环境)。初中毕业生98%以上升上高中阶段学习,并为重点中学输送了大批优秀生,曾有一位学生成绩县排第二,被华师大附中录取。中考成绩居县前列水平。学校教学科研成果显著,小发明、小创造屡获国家、省、市奖40多项,彰显特色,《梅州日报》和《梅州电视台》分别作了专题报道。学校拥有全市最大规模的花样鼓号队,文体之花绽放异彩,运动队参加县级或县级以上比赛连创佳绩,跻身梅县体育强校之列。全校师生秉承“厚德崇文,勤勉思进”的校训和人文精神,育德育才,扎实进取,厚实底蕴,以实际行动争创省一级学校。历史沿革1954年12月3日,梅联文化补习学校在梅城十甲尾谢屋由梅县区工商联创办1955年秋校址迁至程江锭子桥“远威第”1956年秋由政府接管,转为公办学校改名扶贵中学1959年9月改名为程江中学1969年迁址至车上庐陵岌与程江农中合并,增设高中,成为一间完全中学,定名为程江中学1998年3月1日更名为梅县区新城中学,于1999年秋恢复招收高中一年级新生,同时升格为区直属完全中学。2014年9月1日更名为梅县区华侨附属中学,现有初、高中共8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5000多人,教职工383人,是全区规模大、质量高的完中之一。学校建设梅县区华侨附属中学的发展,历史悠久,道路坎坷,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四十八年来园丁们的辛勤培育,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社会各界的仁人志士、侨胞、校友们的大力支持,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学子遍五洲,英名传四海。特别是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和上级行政部门的重视、关心下,多渠道筹集资金 近5000万元,对原来的旧校舍进行了全面的规划改造。三好楼、四有楼、五星楼、锡昌科学馆、翰荣图书馆、翰荣礼堂和师生宿舍等一幢幢新楼琼宇错落有致布局合理,校园处处生机盎然,充满时代气息,一座现代化高质量的美丽校园已初现雏形。教育成果过去的一年,我们学校实现“改薄建规”,荣登区一级学校;学校被评为梅县区美丽校园和区德育示范学校;今年学校又顺利通过了国家级定点考场和广东省体育(毽球)传统项目学校的评估验收;被授予“梅县区先进单位”称号;今年中考再创新高,上重点线83人,其中有3人居区前十名;首届高三毕业生参加高考初露锋芒,以87人上省线、单科700分以上有11人次、750分以上3人、录取本科院校54人的好成绩而实现一炮打响。在过去一年里,该校教学改革更是成绩斐然:国家级科研课题“研究性学习”在该校开展如火如荼;现代教育技术走在全区前列:该校有200多台电脑实现联网并实现宽带上网、办公现代化。师生参加各种评比获奖颇丰;该校教工篮球队获区第一名和教工足球队获梅州市“钟声杯”亚军;学校150人的大型花样鼓号队在2002年 区运会上首展风姿,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近五年,高三毕业生 5535 人,入本科线以上有 531 人,占 21% ;入大专 A 线以上有 1184 人,占 46.7% ;入省围有 2231 人,占 88% 。单科成绩突出, 2006 年有政治、生物科平均分居区排第一;单科 700 分以上有 50 多人,政治考生取得 824 分,地理考生取得 796 分,生物考生取得 786 分,均是区第一名; 2008 年语文科考生、数学科考生取得区第一、第二名的好成绩。高考入围率居区第二,其中,体育考生成绩位居区第一。体育考生五年共考取大专 A 线以上有 44 人,占 50% ( 88 人)。中考成绩居区前列水平, 2006 年居区第二,有一位学生成绩区排第二被华师大附中录取。学校教学科研成果显著,小发明、小创造屡获国家、省、市奖 26 项,彰显特色,《梅州日报》和《梅州电视台》分别作了专题报道。学校拥有全市最大规模的花样鼓号队,文体之花绽放异彩,运动队参加区县级或区县级以上比赛连创佳绩,跻身梅县区体育强校之列。发展状况在新的学年,学校领导高瞻远瞩,提出学校新的发展战略。即以“办大校、创名校、登市级、出效益”为目标,走“一二三四五”发展之路。“一”即围绕实施素质教育这一条主线;“二”即落实“面向全体,全面发展”方针;“三”即 三点(把新城中学建设成为梅县区新城的一个景点、体现梅县区文化之乡的教育亮点、成为梅县区基础教育和学校管理的示范点);“四”即实施四大工程(德育工程、师资工程、科研促教工程、英语和教育信息化工程);“五”即形成五大特色(教学高质量特色、勤严搏新的校风特色、体现自然与人文和谐统一的校园文化特色、培养“合格+特长”的新型人才特色、敢为人先的改革创新特色)。我们坚信:有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教育局的大力支持,有广大侨胞、校友和社会贤达的一如既往关心资助,有全校师生员工的团结进取和无私奉献,新城中学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绚丽辉煌!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