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镇县第一中学
学校概况安徽省固镇县第一中学,始建于是1939年,学校位于浍河之滨,京沪铁路和S101省道之间,风景优美,交通便利。 全校占地220亩,现有5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800人。有专任教师185人,其中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50人。省市县教坛新星16人。2003年,学校被省教育厅命名为省级示范高中,2004年,通过省级绿色学校验收,是淮海经济区优秀学校,蚌埠市文明单位。 一年来,我校在上级文明委的指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创建“文明学校”活动,作为发展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积极坚持开展创建活动,牢固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始终确立德育工作在素质教育中的首要位置。进一步发挥学校作为精神文明建设主阵地的作用,坚持“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校文明水准,并取得显著成绩。现总结如下:基本情况一、高度重视领导班子建设,不断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我们牢固树立“有为才能有位,有位必须有为,无功便是过”的思想,始终重视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一是认真把好处室领导的提拔关,处室正副主任都是经层层推荐,反复考核选出的事业心、责任心强,有一定管理经验和能力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二是健全学校领导班子队伍。鉴于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管理难度不断加大的实际,我们配齐配足了学校中层干部,实行层级式管理办法,一级对一级负责,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同时对各处室工作实行不定期和定期检查相结合的办法,促使各项工作有序、高效地运行。在思想建设方面,重视抓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讲政治,讲学习,讲正气。我校领导班子结构合理,管理能力强,工作导向正确,有凝聚力,各项工作卓有成效。 二、自觉推行校务公开制度,强化学校民主管理 加强学校民主管理,重视充分发挥党支部、教代会的监督职能。建立廉洁自律制度,强化民主意识,实行民主管理。定期对学校行政领导进行民主测评。 积极推行校务公开。凡是与学校管理、教育改革密切相关和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都在一定范围内采取适当方式和程序予以公开。面向社会公开的内容有:收费及管理、招生事务、学生管理制度、工程建设项目及大宗物资采购等。向教职工公开的内容有:财务管理、教职工奖惩、干部任免、职称评聘等。这样就能做到给领导一个清白,给教师一个明白。 三、抓好师德师风建设,提高育人水平 “高尚的师德是立校之根本”,学校坚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把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重要位置,倡导“正己、敬业、爱生、奉献”,树立“学校无小事,事事关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的师德意识。 1、组织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教师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学德育大纲》等教育方针、法规、理论,加大依法治教力度,把师德建设与年度考核、评优、职称挂钩。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侧重实现“三个转型”,即在管理思想上,从“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在教学思想上,由“教书型”向“育人型”转变;在知识能力结构上,由“单一型”向“综合型”转变。重视提高教师的业务工作能力和水平,开展“教学大比武”、“教学能手评选”、“教师基本功比赛”、新老教师“一帮一”等活动,采用不同形式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现代教学技能,鼓励支持教师参加教改实验,参加各级各类进修培训。 四、始终坚持德育为首,不断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学校精神文明建设,要把育人工作摆在首位。我校德育工作以基础道德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基础,以“学会做人”为前提,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工作上“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近一点、实一点、小一点”,注重过程管理,努力做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提高德育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具体做法:学校发展制度规范(一)进一步学习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 一方面利用好《中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文明公约》等规章制度,指导广大学生努力增强规范意识,培养文明习惯;另一方面不断完善《固镇一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固镇一中班级量化管理细则》、《固镇一中学生违纪现象处理意见》、《固镇一中考试舞弊现象处理意见》、《固镇一中环境卫生工作细则》等学校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 (二)坚持不懈地抓好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检查、教育和整改工作 一方面,我们坚持组织政教处检查学生的仪表着装情况,查处上网、吸烟、打架等违纪现象;组织总务处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卫生区、班级以及个人卫生状况。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学生会参与学校日常管理的作用,组织学生会干部对各班在升旗仪式、课间操等各种活动中的表现进行检查和评分,并记入班级量化中。 (三)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 在“黄山松精神”、“固镇精神”、“市民公约”、“公民文明公约”、“三管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等宣传牌和先进表彰、师生书画、最新报纸等宣传橱窗一应俱全的基础上,一年来,我们更是加强了班级文化建设,所有班级统一制作和悬挂国旗、“八荣八耻”宣传牌、《中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班训、班务公开栏等。素质教育(四)以活动为载体,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1、文学艺术活动,学生自编校园刊物《丰育报》,及时登载校园内举行的各类活动,同时也为学生发表作品提供了平台。每年五月份举办歌咏比赛,十月举行卡拉OK比赛,一学期一次的演讲比赛,征文活动、诗歌朗诵会,师生书画展,这些活动,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陶冶了学生情操,提高了学生素质。 2005年在全国中学生读书活动中,马路路、王思佳两同学获县级一等奖。 2005年7月,我校学生参加全国“星星火炬”青少年声乐大赛中徐静同学获全国特金奖,代玉同学获全国金奖。 2005年10月,我校学生韩天参加全国钢琴比赛获二等奖。 2006年上半年,我校成功举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型系列活动,如“知荣明耻,立德修身”演讲比赛、时事政治知识竞答、近现代史知识竞赛等等。 2、在体育活动中,学生不仅锻炼了身体也磨练了意志,我校每年举行一次学生篮球赛,学生乒乓球赛。学生每天坚持做课间操,学校每年举行广播体操比赛。 我们每年春季、秋季召开两次运动会,冬季举行越野赛。 此外,我校从2004年开始招收体育特长生,经过严格艰苦的训练,2005年在全省示范高中运动会上,我校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获得全省总分第五的好成绩;2006年在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我校取得了团体总分第二名。 近期,我校又成功举办了首届女子健美操大赛和“沃特杯”三对三师生篮球比赛。 3、一中每年对高一学生进行军训,为了尽快适应高中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更好提升同学们的各方面素质,我校今年军训在保留历次军训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又推出一系列新举措。首先,实施《军训学分认定办法》,将军训作为新课程中的一项重要的综合实践活动。通过出勤情况、学习和训练态度、军事知识和技能考核、个人军训日记或小结等指标对同学们进行评价考核,最后认定学分,合格者可获2个学分,否则需要重修。这一办法有效克服了以前军训中出工不出力的现象,大大增强了军训的效果;其次,学校免费为参训学生统一提供军训服装,使整个校园成为绿色的军营。 4、积极进行竞赛辅导 2005年在全国数、理、化竞赛中,一中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物理竞赛4人获省级二等奖, 7人获省级三等奖;化学竞赛1人获省级二等奖,3人获省三等奖;数学竞赛4人获省三等奖,获奖总数在蚌埠市名列榜首。 (五)完善德育网络,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德育工作的合力 我们把学校教育向家庭、社会不断延伸,开展丰富多采的亲子教育活动,形成“三结合”的德育教育网络,开辟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之路,和谐营造高中教育新特色,做了大量的工作。学校设立家长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定期召开家长会,开展教师家访、专人走访、电话询访等活动。对特困学生,学校采取了全免政策;对留守家庭,学校安排班主任经常走访、定期谈话。 (六)适应课程改革,发挥课堂主渠道,各学科渗透思想道德教育 学校要求教师在各学科教学中,力求挖掘教材思想教育内容,并把它作为制定教学计划,评定课堂教学,评价教学工作的重要方面,特别是政治课思想教育,历史课近现代史教育,地理人文教育等作为重点,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良好教育局面,思想教育成效显著。 五、加强安全法制教育,完善校园安全措施 1、在日常管理中,利用采取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如不在校园内骑自行车、不在校园内玩球、不在楼梯楼道拥挤打闹、不在寝室点蜡烛乱接电、不下河洗澡、不吃生冷食物、等等。 2、不断加强门卫值班制度,有进出人员一律要登记,学生一律凭出门证方可放行,保安人员要24小时内值班巡逻。 3、在校学生统一佩带胸牌,以便于安全防范和学校管理。 4、定期邀请司法、交警部门对学生进行安全法制教育。 5、多渠道筹措资金,建成学生新公寓。目前已基本保证近2000名农村学生入住,为他们在一中更好地生活和学习创造了良好的住宿条件。 6、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努力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卫生和治安秩序,为文明校园制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回首过去,我们豪情满怀,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我们相信,在上级主管部门悉心指导下,在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下,通过学校上下自加压力,我校定能迈开新步伐,再接再厉,再铸辉煌。让我们以创建“文明学校“把固镇一中办成一所高质量、有特色、创一流、示范性名校而努力奋斗!办学特色学校通过例会、校会、年级会、教研会、班会、讲座、广播、报纸、知识竞赛、征文比赛、宣传橱窗等多种形式进行精神文明教育和宣传,使广大师生深刻认识到精神文明建设在提升办学水平、提高教育质量、实施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大大增强了文明道德意识。办学成绩6月是个喜庆的日子,是个收获的季节里,今天我们欢聚一堂,共同庆贺我校2012年高考所取得的佳绩,共同总结我县教育长盛不衰的成功经验,共同探讨续写教育新篇章的新举措。在小学五改六只有村小五年级毕业生,生源减少一半的情况下,经过师生三年的努力拼搏,固镇一中2012年高考全面告捷,再续辉煌:本科达线588人,超出教育局制定的高考指标(512)76人。其中重点146人,郑雨晴(634分)和徐笑影(650分)分别荣获全县应届文、理科第一名。面对辉煌,我们饮水思源,这是固镇县各级领导重视的结果,是县教育局正确领导的成果;面对卓越,我们问渠得水,这是全体高三师生的辛勤付出,更是在座的所有家长的鼎力相助的结晶。在此,我谨代表固镇一中,向你们表示最真诚的感谢!“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三年来的艰辛付出,在今天终于有了丰厚的收获和回报,如果没有各位领导的高度重视与厚爱,没有各位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没有各位家长对考生孩子的言传身教、没有各位考生的寒窗苦读,特别是没有在座各位的守望平凡与无私奉献,就没有今天的高考硕果。感谢各位领导,你们为2012届高考备考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是高考备考策略得以顺利实施的坚强后盾。感谢各处室和年级组,你们是学校措施的坚决执行者。没有你们的支持,2012年高考备考将是独木难支,寸步难行。感谢我们每一位班主任,是你们众志成城,众人划桨,2012届这条大船才安全地驶向了成功的彼岸。感谢我们每一位备课组长,是你们规划有序,领导有方,科学安排,才使我们各科在高考中立于不败之地。感谢2012届全体教师,是你们的艰辛努力和奋力拼搏,才取得了2012年高考令人满意的成绩。领导们、老师们、家长们,你们功不可没,你们是最可爱的人;我再次向你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和深深的敬意!回首三年来艰辛的奋斗历程,我们感慨颇多。一、汗水铸就辉煌,成绩来之不易。2012届对固镇一中来说是极不平凡的一届,是极具挑战的一届,不仅因为近几年一中高考本科达线连年攀升,一年一个新台阶,呈良性发展态势,更是因为2012届是当时小学五改六只有村小五年级毕业生的一届,生源减少过半,情况迥异,困难重重。所有的一中人都为此担心忧虑,都为一中2012年高考捏一把汗,能否承载起人们的厚望,一中高考被推到生死攸关的风尖浪口……但是我们一中人没有退缩,想尽种种办法来克服一切困难:1、在张允武局长的直接关心关怀下,秉承因材施教的办学理念,学校为本届学生办了四个实验班;高二分科时,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又分出一个文科实验班;到了高三,依据实际情况,又从三个理科实验班中适时分出一个特长班以分层次教学。事实证明,这一措施得力有效,体现了一中的办学特色与办学水平。2、及时果断地调配师资,尽量减少教师教学课时量,为老师减压减负。3、专家组循环滚动听课,及时反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4、借鉴合肥一六八等学校的成功经验,分层次分阶段召开考试分析会。5、建立家校联系创新机制,营造稳定和谐的教学环境。6、综合科的协调配合,上午考试下午批阅晚上讲评,及时有效,反映良好。7、教辅后勤服务快捷周到,为高三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等。凭借这些有力措施,通过全校师生的努力拼搏,2012年高考全面告捷,再续辉煌。高考本科达线588人,实现了应届文理科双夺冠的目标,创造了一中高考的又一个奇迹!二、牢记历史使命,担当时代重任。治国经邦,人才为急。为了培养综合型人才,以适应国家社会需求,固镇一中长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以课程改革引领教学,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坚持以生为本,注重学生实践能力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县委、县政府对一中有很高的要求,固镇60多万人民对一中有很高的期望,我们只有发奋努力,才能不辱使命,才能无愧于固镇一中作为全县高中唯一的“省级示范高中”的光荣称号。我们一中将以今年高考的优异成绩为契机,再接再厉,奋发有为,以更高的标准,更足的干劲,全力以赴做好自己的工作,始终以要成才先成人为宗旨,狠抓思想道德教育不动摇;狠抓教学管理不动摇,狠抓教学质量不动摇;狠抓教师队伍建设不动摇,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要不断创一流、铸精品,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在时代的大潮中勇往直前,努力培养和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努力为固镇的教育事业发展和腾飞添砖加瓦!今年花胜别样红,祈求明年花更艳!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我们坚信,有精诚团结高瞻远瞩的领导集体,有乐于奉献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有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家长朋友,只要我们共同努力,上下齐心,一定不负使命,固镇一中明年的高考一定会再奏凯歌!请各位领导放心,请各位家长放心,2013年高考我们一定会再创新辉煌,为固镇教育再立新功!我们相信固镇一中的明天一定会更加辉煌,固镇教育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学校荣誉2003年,学校被省教育厅命名为省级示范高中,2004年,通过省级绿色学校验收,是淮海经济区优秀学校,蚌埠市文明单位。2008年,被安徽省文明委正式批准为省第八届文明单位。优秀校友袁贵仁,男,汉族,1950年11月生,安徽固镇人,1975年2月入党,1969年5月参加工作,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哲学原理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教授。现任教育部部长、党组书记。
浏览
1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