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阳县实验中学

联合创作 · 2023-10-21 08:12

简介宜阳县实验高中,简称实验中学。坐落在九朝古都洛阳西35公里处的宜阳县城中心段——文明中段。宜阳县实验高中是在改革开放中诞生的一所新型学校。基于新时期形势的需要,在充分酝酿的基础上于1982年动工建校,1984年开学上课。在相继经历了初中、完中和普通高中三个阶段之后,从1997年开始,发展成了一所重点高中。师资力量截至2009年底,学校有158名教职工,其中特级教师1名,高级教师25名,一级教师45名;研究生学历教师3名,省级骨干教师3名,市县名师5名,洛阳市优秀专家1名,省市级以上优秀教师30余名,省市级优质课教师45名。广大教师关系简单,精诚团结,追求卓越,以“施一流管理,建一流师资,育一流人才,办一流学校”为目标,本着“教育胜于生命,爱校胜过爱家”的工作精神,追求“做学生的亲人,做学校的主人,做教学的名人”的工作信念,真抓实干,开拓进取,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赢得了社会的一致好评。现任校长彭清智,男,1962年9月生,宜阳县高村乡人,河南教育学院物理系本科毕业,中共党员,中国物理学会会员,洛阳市物理学会理事,中学物理高级教师,2003年9月任宜阳县实验中学校长。彭清智1979年6月参加教育工作,曾在宜阳县第二高中任教,担任教导主任。由于教学成绩显著,被县政府“记大功”一次,两次被评为“县优秀教师”,高考成绩评比中获“县一等奖”两次,并获“河南省自制教具三等奖”、“河南省物理优质课大赛一等奖”等。1995年8月,彭清智调入宜阳县实验中学工作,先后任教导主任、副校长、校长。几年来,他坚持“团结、实干、拼搏、创新”,用“科学、规范、严格”的管理理念,狠抓各项管理的落实,使教学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1997年实验中学变为重点高中,作为主抓教学的教导主任、副校长,他审时度势,提出了“抓住机遇,引入竞争,克服困难,打开局面”的治校策略。经过共同努力,1999年实验中学高考上线人数由1997年的本科2人、专科5人上升到本科29人、专科66人。考生杜慧慧语文单科以900分佳绩勇夺全省第一名。在此基础上,他又提出“一突二上三翻番”的高考目标,加快实行分配改革和教学改革。坚持“教学态度的好坏,以平时教学投入的多少为依据;教学成绩的优劣,以完成目标任务的多少为准绳”将各种补贴按工作量多少、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考评等级优劣发放。针对传统的、封闭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实施“培养学生兴趣,学生积极参与,师生共同探讨”的开放性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了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体现出课堂教学已经由传统的知识性教学转向现代化的发展性教学。教学的不断改革,为实验中学的发展注入了极大的活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2000年高考上本科线69人、2001年高考上本科线174人,2002年上本科线213人、2003年上本科线221人。实现了“一突二上三翻番”的目标。几年来,实验中学受到县政府表彰两次、获得“目标管理先进单位”称号两次。今天的实验中学在洛阳市80余所高中排名中,已由过去的倒数几名挤身于全市十强之列。彭清智在抓好全校教学工作的同时,始终没有离开过讲台,一直教物理课,他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的人格魅力在引导、激催发着全体教职工奋发向上的精神。他以骄人的教学成绩向大家展现出一面名师旗帜:1996、1997、2000年市统考中他所教的班级物理成绩居全县第一名;1997年9月获“河南省高中物理竞赛优秀辅导教师”称号;1998、1999年高考获“县一等奖”,同年在全市高中工作会议上介绍经验;2002、2003年所教的三个班物理课在全市统考中又名列第一。1997年获“洛阳市优秀教师”、1998年获“洛阳市教育系统业务标兵”、1999年获“宜阳县优秀科技工作者”、同年获“宜阳县名师”等称号。2000年获“河南省教学技能赛优秀奖”。2001年获“河南省优秀教师”称号。几年来他在《中学物理》、《物理教师》、《河南教育》、《招生考试通讯》、《理科考试与研究》、《中国教育教学杂志》等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1996年获“洛阳市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1998年4月获“洛阳市跨世纪学术与技术带头人”称号。1999年获“宜阳县第三批拔尖人才”称号。2000年获“河南省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三等奖”。目前他主持的河南省“十五”教育科学规划省级重点课题--开放性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正在进行。教学条件学校自创办以来,在努力克服困难,积极改善办学条件,狠抓内部管理的基础上,终于实现了长足的发展。建校初期,学校仅有一幢教学楼和两幢宿舍楼,占地20亩,总建筑面积仅为4320.63平方米,总造价588600元。1985年扩建一座小型寝办合一的混合楼,1986年建第一幢家属楼及学生餐厅,1987年建操场征地8.5亩,1992年建第二幢家属楼,1997年在南面育新街的原校门处建办公及学生宿舍混合楼。校门改在北边,面向文明西路。在此基础上,于1998年,一举建成了四个单元六层家属楼一座。除一楼外,尚可容纳40户教工。至此,学校的住房状况有了较大的改观。以上扩建总面积共10010.63平方米,总造价为3280923元。截至2010年4月,学校有32套半路电视教学系统,多媒体教室,电子备课室;计算机教室,并开通了实验高中网站。学校实验室建设标准化,拥有化学通风实验室,生化标准实验室,物理豪华实验室,物理普通实验室,可以满足各级实验教学的需求。除了拥有数千册藏书的图书馆和各相关学科的仪器、实验室外,学校又建起了卫星地面接收装置及闭路电视系统,先后购置了录象机和VCD机,购置了教学用29寸彩电23台,投影机20台,及办公用电话机26部,购置了联想奔III型(CPU)微机37台。除电子物理外,高中各学科的演示实验及学生实验均可按规定开展。在教学手段现代化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发展历史1984-1990年为完全中学。1985年8月,按宜阳县政府安排,实验中学增召了普通高中四个班。之后,师生人数逐年增多,教学设施日趋紧缺,到1986年下半年,学校的教学班达20个,在校学生两千多人,教职工110多人,原有的房屋,教学设备及师资力量等已不能适应教学工作,为此经县政府同意,从1988年起停招初中新生。直到1990年初中学生全部毕业,成了一所普通高中。期间基于多层次多规格培养人才的考虑,从1988年开始,在每年的招生班额中,招收具有体、音、美专长的新生一个班,共同教学文化课,单独教学专业课。这类学生毕业后报考各对口专业高校。直到1998年9月,体、音、美班从实验中学分出,成立宜阳县艺术学校为止,该校专业班停止招生。期间李富立任校长兼任支部书记。1990-1997年为普通高中,三级各四个平行班共1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700余人,教职工60人。随着教学条件的进一步改善,于1995、1996年两年的新生中,增招了重点高中招收剩下的分数层次较高的新生两个班,作为学校的重点班,与原有的四个普通班同时开展教学工作。到1996年,共有1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近千人,教职工80人左右。期间于1990年郑知杰任校长,李富立任支部书记。1997年后为重点高中。随着教学工作的进一步规范化,1997年被定为重点高中,每年从6个招生班中,与原有重点高中并列招收4个县级重点班。到1999年下半年,学校规模已达十八个班。从2000年开始,6个招生班额全部并列招收重点班。2001年,全校共有20个教学班(含复习班)在校学生1395人,教职工89人。2002年全校发展为24个教学班(含复习班),在校学生人,教职工人。期间由武鹏高任校长兼任支部书记。2003年由彭清智接任校长,尚万仁任党支部书记,学校发展为27个教学班(含复习班),在校生超过2000人,教职工120余人,其中教育硕士1人在职研究生3人,省级学科带头人3人,市县拔尖人才6人,中学高级教师31人中学一级教师47人。办学理念实验中学在坚持教学为主,重视思想教育的前提下,以“三风”建设为目标,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水平为内容,开展了学校的全面管理工作;以科研兴校为主导在教学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形成了一整套严密的教学科研体系,促使教学成绩不断提高;以倡导团结奉献精神为主要内容,在领导班子中形成合力,有力地带领全校教工不断开拓学校工作的新局面。教学成果实验中学教学质量的历史性突破开始于1999年。这届毕业生还没有县级重点班,当年高考一举上省定大专线65人,荣获宜阳县政府“十年磨剑”锦旗奖。步入重点高中后第一年招收新生于2000年毕业,这年上线人数达93人,以超额43%的成绩完成了县分配任务,荣获县教委“目标任务完成”锦旗奖。2001年高考获更大突破,上省定大专线395人,比2000年增加299人;其中上本科线174人,比2000年增加111人,上重点线59人,比2000年增加40人。在升学名次上,由2000年市区的第19位提高到11位。这年的增长幅度,居市辖71所重点高中的第四名。高考本科线人数由2003年221人,2004年306人,2005年的364人到2006年的374人,连续五年荣获高考“教学目标管理先进单位”称号。继考生杜慧荣获全省语文单科状元之后,2005年高考考生赵江海又勇夺全县理科第一名,2006年高考考生孙会芳再夺县平行正录生第一名。为国家输送了数名飞行员,被济南军区授予招飞先进单位称号。
浏览 9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