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陆第二高级中学
基本内容 安陆二中全称是安陆市第二高级中学,创办于1987年,原名府城高级中学,1996年更名安陆市第二高级中学,简称“安陆二中”。 安陆二中位于唐代大诗人李白的第二故乡——安陆市东城区,门临316国道,背靠汉渝铁路,交通便利,区位优越。学校占地面积40020平方米,布局合理,设施完备。校园内绿树成荫,环境幽雅,“书香校园”文化气氛浓郁,是莘莘学子学习的理想场所。目前,在校学生近5000人,专任教师217人,其中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45人。 安陆二中狠抓教学教研,成绩斐然。高考成绩,年年突出:连续4年获取“安陆市文科高考状元”,连续8年登顶“孝感市体艺类高考领先学校”,连年获取“孝感市普通高中高考上省线领先学校”和“体艺类高考上省线领先学校”双奖牌,1998年至2006年,共获得18块奖牌,成为孝感市普通高中获取高考奖牌最多的学校。课赛竞赛,频频获奖:仅2005—2007年10月,教师获孝感市优质课竞赛一等奖以上21人次,其中3人获湖北省一等奖,1人获湖北省二等奖;学生竞赛全面丰收,目前学生获各级各类奖项达1000多项。课题研究,卓有成效:校本课题研究成效显著,《教科研通讯》、《晨风》、《安陆二中报》两刊一报成为广大师生展示和交流的平台;省级课题“非重点高中学生学习数学困难的成因及解决途径”进入验收结题阶段; 2006年7月,学校申报的国家级课题“普通高中学生资源的调查研究”圆满结题并荣获一等奖和“先进试验校”称号。 安陆二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外圆内方、大道中行”的治校方略,形成了“正品行、精学业、健身心”的良好校风,“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良好教风和“勤学善学、求实求精、成人成才”的良好学风。为实现“创一流学校,育世纪英才”的办学目标,学校适时提出并实施“三大工程”建设,即从奖牌到品牌的学校“双牌”工程建设、从良师到名师的教师“双师”工程建设和从成人到成才的学生“双成”工程建设,确保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安陆二中正以新的姿态去迎接新的挑战。高举“科研兴教、特色立校、全面育人”的大旗,小科做大、文科做强、理科做好,将迎来安陆二中更加美好的明天! 学校在大力建校的同时,学校实行科学治校,制定了“依法治校,民主管校”的治校方针,实行党总支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行政机构设有“二室”,即校长室、财会室;“四处”即政教处、教务处、总务处和勤管处,和四个年级。校级领导分线管理,责权分明。校总支下设四个党支部,把党之支部直接建立在年级组、处室中,突出了党的领导,加强了党和群众的联系。学校重大问题由校总支和校行政集体研究决定,充分发挥了领导集体的作用,此绝非个人说了算,与此同时,学校还定期召开教代会、团委会、妇代会等,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的监督作用。规章制度的制定与完善,学校发展规划与设想,让每个教师都参与进来,强化他们的主人翁意识。 在完善领导机制的同时,学校还十分注重学生管理,探索出了一条成功之路,全封闭管理是中国的一大特点,为了让这种模式不只停留在关注学生的人的浅层次上,学校把它当成一项系统工程,以留住学生的心来留住学生的神等方面,创造性地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 作。管理见爱心,规范学生的行为。学校建立四级值日制,即校级-年级-政教处-学生会,对学生实行全天候立体式管理,特别是进餐、午休、晚自习、课外活动等特殊时间段,加大巡查力度,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校注重德育铸灵魂,净化学生的心。学校利用封闭管理条件下广阔的正面塑造空间,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建立了“政教处——年级组——班主任”和“团委会、学生会——团总支、学生分会——团支部、班委会”双线结合的育人系统;建立了革命传统教育、国防教育、社区实践教育和科技活动等育人基地。定期召开学生家长座谈会,开办家长学校,实行家长开放日制度,请家长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定期开展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法制教育,创办青年党校、团校,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开展心理状况调查和咨询活动;建立学生品质档案,开展纪律督查月活动,定期通报“流动红旗班级”、“流动红旗寝室”评比情况,等等。这种一元化、立体式的思想教育,维护了校园的圣洁,保持了学生的纯真,促进了学生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知识添活力,收住学生的神。实行全封闭管理后,学生在校时间大幅度增加,学校除开展有益的文体活动外,注意引导学生把时间和精力集中到吸取知识的营养上来。开展读书、读报活动,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根据老师要求到图书室、阅览室查找资料,写读书、读报心得,利用每天的读报时间在班上交流;建立校园网吧,选择健康网站,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上网;开辟周末影院,每周组织一次电影放映活动;办起了校园广播站,成立了新星文学社、管乐队、合唱团等众多学生社团,开设音乐、美术、奥赛、诗词欣赏等兴趣班,举办“郧子杯”足球赛、元旦文艺汇演、圣诞英语晚会、书画比赛等活动。这些活动一般由学生自己组织开展,既培养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又开发了学生的 潜能,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校园生活更加充实。优美的环境,严格的管理为学校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要想让学校再上新的台阶,就必须狠抓教学质量,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师,为此,学校着力实施“三个工程”,打造优秀教师队伍。 办学理念 学校的办学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发展”,办学目标是“建一流学府,创教育品牌”,为此,学校一是制定了科学民主的人本管理机制,依法治校,民主管校,建立了“校党总支—年级支部—团委会”和“校长室—年级组—工会”双线结合的教师管理系统;二是美化校园环境,完善教学设施。为了突出环境育人功能,给学生的成长撑起一片绿阴,学校狠抓校园的绿化、美化建设,先后投资近三百万元,聘请华中农业科技大学的专家设计方案,精心打造园林式学校。楼群之间,绿草如茵,错落有致地点缀着铁树、雪松,大理石碎片铺就的甬道贯通其间,古朴典雅的回廊、亭、石桌散落四周,假山、喷泉、荷花池、小桥流水等景点分布校园,走进安陆二中,仿佛走进了一所钟灵毓秀的人间花园,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美的熏陶。为了给学生的学习提供方便,学校还不断完善 教学设施,先后建起了高标准的语音室、微机室及千兆光纤局域网,使学校步入了现代信息高速公路。此外,篮球场、足球场、排球场、环形跑道等体育设施一应俱全,为学生锻炼身体、丰富课余文化生活提供了良好条件;三是坚持走改革活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之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高考成绩捷报频传,一年一个新台阶。学校屡获殊荣:教育部“邵氏基金赠款第十四批中小学项目优秀工程一等奖”、省级“安全文明校园”、“质量、诚信、服务满意率三优学校”、孝感市级“文明单位”、“读书育人特色学校”、“孝感市重点高中应届生上省线率第一名”、“孝感市重点高中应届生升重点大学上线率第一名”等。 师资力量 培养一流的人才,需要一流的教师。学校是由武大,华师两校的离退休教授联合在宁重点高校的教师共同创办的。学院的师资力量十分雄厚。系主任都是来自于南京各个大学的硕士生或博士生导师,在他们自己的学术领域中大都属于权威,有的还是领军人物,其中来自华中师范大学、东南大学等著名学府的占2/3。在他们的带领下,有大批的高层次教师前来安陆一中任教。现有教职工800余名(包括外籍教师),多来自南京大学,其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52%。在青年教师中,博士生、硕士生占有大半,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科(专业)结构日趋成熟。 校园风景 中心广场雕塑《希望的田野》 这个雕塑名为《希望的田野》,由花岗岩和绿色不锈钢制作。运用象征性的雕塑语言,以抽象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将象征着绿色田野的造型样式,呈阶梯式不断旋转向上腾起,以此表现中国农林科技事业在缅怀历史中继往开来、不断进取,蓬勃发展的美好明天。 粗犷的花岗岩,作为雕塑造型的基础和起点,象征着远古农耕文明的发祥;绿色不锈钢条块分明的组合形式,象征着学校的各项事业蒸蒸日上,同样也代表着中国农业现代化的高速发展。 雕塑造型旋转向上的形式语言,从另一个侧面体现出学校师生充满激情,热情质朴,永不停息的青春活力和对外开放、海纳百川的科学精神。 主体雕塑由大门右侧的雕塑《耕》和大门左侧雕塑《耘》共同衬托,形成具有独特风貌的人文景观。 校园大门西侧草坪雕塑《耕》、《耘》 这两组雕塑的名称分别为《耕》、《耘》,由花岗岩制成。两组石刻雕塑,表达学校所在地特殊的历史人文环境和特定的职业背景,表达教职员工兢兢业业,辛勤耕耘,不断为祖国培养人才的象征性含义。 大门右侧的《耕》运用原始石材的特有材质,以极富象征性的现代设计理念,概括性地将独特的地理风貌展现出来。正是这一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着东方的农耕文明。三个用原始石材组合的空间造型,既象征东方文明的博大与广阔,又象征古老三秦大地如坚忍不拔的磐石相连, 同时,这一独特的造型中还寓意着广大师生的团结进步。 大门左侧的《耘》的造型则将雕凿后的石材,重新构成组合,展现出一个新的天地,以此象征着人类延绵不断的创造与发展。 本设计通过两组石刻作品,借以《耕》与《耘》遥相呼应,共同衬托着中心广场《希望的田野》主题雕塑,成为独特的校园景观。 校园正门两侧雕塑《继往开来》 校园大门两侧的浮雕,展示了远古时期的农耕文明,又表现了现代农林科技的发展和变化。 大门南侧浮雕为历史部分,表现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农耕文明。画面采用散点透视的方法,运用写实加写意的艺术表现手法,将中国古代农耕生活场景概括性地展现出来。主要包括农耕、水利工程、畜牧、收获、纺织、酿造、桑茶等。以具有代表性的“授时指掌活法”为中心背景向两面展开,上面重叠显现出象征十二个月时辰的怪异神像。右上部是中国最早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和郑国渠,向下是兴修水利、耕田、播种、采茶等场面。左上部是与之相对应的古代梯田和龙骨水车的引水灌溉,再向下是古代农民育种、追肥、拾粪和采桑,纺织、家畜等场面。画面中,后稷、神农、大禹的典型形象,以较大比例安排在不同的显著位置,集中体现出中国古代农耕时期的代表人物。 大门北侧浮雕为现代农业部分,从农业、林业、水利、节水、生态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等各个领域来展现现代农业的特点。画面以生命科学、转基因双螺旋符号、农林水利科研为中心向两边展开,以象征学校为全国农林科研中心的地位。右上部是与古代都江堰相呼应的三峡水利枢纽场面,以此向下是节水灌溉、大棚种植等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左上部为现代化的以退耕还林为代表的农业梯田,左下方表现为现代食品加工以及具有学校代表性科研成果的克隆羊场面。整个浮雕着重体现了现代农业科技的研究成果和宏伟景象。 浮雕设计采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语言,既有概括和写实性的一面,又有典型和集中的一面;既有细腻的刻画,又有抒情式的写意。通过欣赏并解读浮雕《继往开来》的内容,不仅对中国农林科技事业的历史和现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对从事这一事业的专家、学者、学子们产生由衷的敬佩。激励学校师生为自己能够从事这一崇高事业而感到由衷的自豪,对未来充满无限的遐想和希望。 读书长廊 校园内建有读书长廊3处。其中南校区2处,分别建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和2005年,廊亭总长上百米。周围有假山秀水、茂林修竹、绿荫如毯,呈现出一派花园式景观。北校区1处,呈弧形一体式布局。内有花坛,奇花异草,珍稀乔灌树种罗列其次。每逢晨曦傍晚,鸟语花香,令人流连忘返。 喷泉广场 坐落于北校区校园中心。四周花坛围绕,芳草滴翠,绿树成荫,伴随着喷泉淙淙水声,让人耳目清新,宛如步入林间幽深之地。无论何时,总能在喷泉周围看到同学们读书的身影。 英语角广场 位于南校区东南侧。这里是英语爱好者的交流场所,每天都可以听到朗朗的读书声。特别是到周末晚上,这里的学习氛围更是浓厚。
浏览
1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