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第二中学
前言 始建于1946年,原名汉口市立第二中学。1953年定为中央直辖市首批重点中学(全市3所),1962年定为省重点中学,1979年定为市重点中学, 1984年恢复为省重点中学。1999年经省政府教育督导室评估,以总分居全市前列的成绩达省一级示范学校标准,并被评为省文明单位、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2000年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民主管理先进单位”称号。 现况 学校位于中山大道1469号,占地面积16861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3292平方米。武汉二中校训为:求真,致远。有多媒体电教中心、多媒体语音实验室、电子阅览室和网络教室、多功能学术厅和报告厅、启迪电视台、演播厅和电子备课室,已用DDN上英特网。建有艺术体育馆、健身房、航模池、足球场,还建有天文台。绿化面积6000平方米。为突出隐性教育,建有艺术长廊、体育长廊、科技长廊、德育苑和楼顶花园。 学校有教职工240人,其中教师182人。教师中有特级教师10人,中学高级教师66人。有全国优秀教师3人,省、市管专家4人,省优秀教师4 人,市学科带头人12人。2000年有学生1629人,其中团员1489人,近年来发展学生党员25人。学校建有强有力的校长统一指挥分级管理,层层负责的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的有效指挥系统。 成就 解放后17年,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教育教学成绩显著。1976年后,恢复和发展“文化大革命”前行之有效的提高教育质量的作法。近几年来,继承和发扬“严于律己,勤于工作,淡于名利,乐于奉献,勇于拓新”的主体精神;坚持“着眼主体,面向未来,培养志向高远、人格健全、基础厚实、素质全面、特长明显、自主自律、善于创新的一代新人”的教育目标;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确立“在全面提高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素质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独立人格”的“主体教育模式”;建立完善了必修课程、选修课程、隐性课程的新型课程体系,打破了过去国家课程“一统天下”的旧格局。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新的奇迹。1994年至2000年,升学率达99%,升学率和上重点院校率均以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优势雄居省、市前列。学科竞赛成绩显著,有1人获国际数学竞赛银牌、1人进入国家集训队、2人分获全国生物和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2人获银牌、6人进入北京国家理科试验班。每年在各类竞赛中有30余人获国家级奖、70余人次获省级奖、100余人次获市级奖。学校篮球队三夺全市冠军,女子足球队、铜管乐队、合唱队数年获市第一名。OM头脑奥林匹克队多次获市一等奖。 1956年起,学校被定为对外开放学校。先后接待来访的40多个国家、地区及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等外宾500余人。近几年,与欧、美、澳等大洲和地区的14所学校建立了友好学校关系。1998年被省教委批准为全省第一所可以向国外派遣留学生的中学。 近几年来,学校锐意改革,制定《改革与发展五年规划》,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主体教育,进一步完善德育三模式,二中办学新的思路正在形成。 学校被授予“全国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省最佳文明单位”、“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省示范高中”、“全国绿色学校”、“省安全文明校园”、“省卫生工作先进单位”、“省军训先进单位”、“省厂务公开先进单位”、“武汉市五一劳动奖状”、“武汉市德育六有实体建设先进学校”等光荣称号。 1939年,在抗日战争的连天烽火中,武汉二中诞生了。仿佛命中注定她的崎岖与不凡,在数十年的风雨历程中,武汉二中与祖国同行,与时代同步,与改革共进,与光荣相伴。 ――1953年为中南行政区首批重点中学,行政区撤销后为湖北省重点中学。1999年为湖北省首批示范校,2007年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这是一片神奇的沃土,在她的怀抱中产生了全国优秀班主任田佩琼、全国优秀英语教师孙群英、全国优秀体育教师何鸿彬;在她的怀抱中产生了武汉市首届“十大名师”田化澜(数学)、武汉市第三届“十大名师”谢华之(英语);在她的怀抱中产生了语文特级教师潘曙君、刘哲夫、王建民,数学特级教师田化澜、徐龙翔、何锋、王池富、肖平安,英语特级教师谢华之、赵明,化学特级教师熊梦、汪寿光,政治特级教师熊显红、张登举,生物特级教师艾燕。 这里紫气袅袅,这里文脉绵绵。数十年的发展,真积力久,披尽狂沙,学校积淀了深沉厚实的校园文化,形成了以“淡于名利、乐于奉献、严于律己、勤于工作、善于合作、拓勇拓新”为精髓的管理文化。作为二中主体精髓的管理文化,她是构建二中人精神家园的擎天之柱,她是二中人矢志教育、超越前行的动力之源! 在主体精神的旗帜下,二中人睿智地思考着----量与质、常与变、安与危、刚与柔、严与情、共性与个性、爱心与策略、过程与结果的辩证关系,坚持辩证思维,因地制宜,因时而化。 在主体精神的旗帜下,二中人执着地追求着----管理氛围的民主和谐,管理策略的集优至善,管理过程的严谨精细,管理效能的最大释放。 在主体精神的旗帜下,二中人科学地耕耘着----以主体教育改革为突破口,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围绕着“着眼主体,面向未来,培养志向高远,人格健全,基础厚实,素质全面,特长明显,自主自律,善于创新的一代新人”的主体教学目标,培养和形成学生行为上自律,思想上自教,管理上自理,学习上自学,心理上自励的能力,促进学生社会化。让学生充分感受在二中的严格,感受在二中的关爱,感受在二中的成长,感受在二中的相对成功或绝对成功。 在主体精神的旗帜下,二中人自信地构建着 ――垂直管理与分区管理相济的行政指挥系统。分管校长直接对校长负责,实施垂直管理,同时负责一个年级和若干部门的工作,有很大的主动性和独立性。静态工作各自为政,动态问题集体研究。职责明确,协调高效,指挥有力。 ――着力公开、广纳建言的民主决策听证系统。学校重视民主建设,推进民主管理,力行校务公开。凡是涉及教职工、学生家长利益的工作均进行公开。拓展公开内容、创新公开形式。学校工作在公开中引领,在公开中规范,在公开中创造,在公开中超越,在公开中提升,在公开中警示。 ――尊重人、爱护人、发展人的人本关怀系统。学校构建了完备的福利、慰问制度,同时设立教师学习发展系列平台,诸如班主任工作论坛、学习交流会、信息技术活动周、导师制、学科联动、读研进修制度等,鼓励教师专业化发展,终身学习。 ――科学考核、择优聘用、据绩奖励的教师管理系统。2005年以来,学校陆续修改完善了教师考核评价、聘用、奖金分配系列制度,做到平时与年终、过程与结果、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客观科学地评价教师,形成让师德聘、让责任聘、让爱心聘、让优策聘、让合作聘、让绩效聘的聘任工作氛围及多劳多得、优劳多得、特劳多得的分配制度。 ――科学人文并重,成人成功成才同行的育人系统。探索德育新路,试行德育学分制,培养和形成学生理性的自律行为。立足课堂主渠道,发展学生科学人文素养,同时,在董汉利校长的倡导和部署下,积极探索校本课程,大力开展“十大走进”系统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老区、走进新区、走进社区、走进农村、走进工厂、走进军营、走进高校、走进科学历史艺术、走进名人名家、走进贫困学生家中。让学生从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学会自主、学会自信、学会爱心、学会责任、学会合作,让学生从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升华科学人生观、升华社会主流价值观,升华振兴民族的历史使命感。探索心理教育,培养发展学生自信自励抗挫自控的品质,形成普及教育与个别辅导相结合、预防和发展相辅助的心理教育体系。改革学生评价制度,设立三十余门校本课程供学生选修,促进学生各扬所长,自我发展。 为了让每一面墙壁、每一寸草坪都能起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学校精心设计生态环境与人文环境相映相谐的理想校园,冬有绿、夏有青,一年四季佳木葱茏、奇花盈坛。学生书画作品上墙,校史长廊、体育长廊、艺术长廊让人流连,启人思考,催人奋进…… 穿越历史的云烟,伴随时代的脉博,涤荡改革的巨潮,武汉二中在巩固中发展,在传承中创造,在规范中引领。自1994年以来,学校高考连续十五年熔铸辉煌,特别是最近几年高考、学科竞赛的光辉业绩更是备受瞩目,高分率、重点率、学科竞赛水平更均居全市前列、全省前列。面对办学水平的迅猛提升,上级领导和国内外同仁纷纷前往二中,研究“二中现象” …… 今天的二中人可以豪迈地面对历史,今天的二中人更加自信地面向未来,今天的二中人将永远铭记“责任---教师永远的良心,明天---学生永远的希望”,今天的二中人将更加坚实走好每一步,走向成功,走向辉煌,走向卓越。 历史 武汉市第二中学, 坐落在汉口中山大道 1933 号。她创建于 1946 年 10 月,至今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五十多年中,她带着时代的印记,迈开自己的步伐,走过了五个里程。 一、解放前 的汉口市立第二中学( 1946 - 1949 ) 抗日战争胜利后, 1946 年 5 月国民党汉口市政府派陈直筹建汉口市立第二中学,随即任命陈直为校长。校址选在明治小学的废墟上,也就是现在二中的校址。 校长陈直,籍录湖北黄冈,毕业于中华大学。陈直聘夏贯中为教务主任,陈法礼、何小龙先后为训育主任,罗文暄为事务主任。 解放前有三届高中毕业生, 112 人,有五届初中毕业生, 191 人。 汉口市立第二中学是当年全市四所公立完全中学之一(另有汉口市立一中、市立一女中、市立二女中)。她的办学规模出世不凡,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解放初期的武汉市立第二中学( 1949 - 1952 ) 1949 年 9 月,武汉市文教局派方蔚为校长,胡铭心为教 导主任,陈文瑛为事务主任。 1950 年,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办学规划发生了很大变化。 1950 年新建两层楼大礼堂一幢,可容纳 1200 人。 1951 - 1952 年,武汉市教育局先后将树人(在长春街)、首义(在张自忠路)、建华(在二耀路)三所私立中学并入二中。分别称为二中一分部、二分部、三分部。三部面积计 2775.42 平方米,加上本部,总面积为 18575.30 平方米。到 1952 年,学校已有教职工 107 人(教员 70 人,职员 17 人,工友 20 人),高中 5 个班,学生 183 人,初中 20 个班,学生 937 人,高、初中学生总计 1120 人。在这一时期,除了做好接管工作之外,学校的工作重点是以教学为中心,取得了明显效果。 1951 年校长李成文针对当时学生社会活动过多影响课堂学习的情况,明确提出了学校应以教学为中心的原则,强调“名师出高徒”。解放初期的武汉二中,在汉口市立二中的基础上,经过三年的恢复、改造与建设,为她进入辉煌的发展时期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三、发展中的十四年(1953年-1966) 1953年,武汉二中被定为中南行政区重点中学(行政区撤消后改为湖北省重点中学),李成文继续担任党支部书记、校长职务。 在这一时期中,学校培养许多高才生,毕业后在各自的道路上成为社会上的知名人物。52届毕业生郭超人现任新华社社长,是全国知名的新闻工作者;54届毕业生朱长庚,1981年被苏黎世大学授予医学博士学位;56届毕业生许还山,成为我国知名电影演员;58届毕业生赵从钊,成为全国人大代表、武汉电子服务公司总经理,是我市有名的改革能手。 学生的成才与教师的工作是分不开的。在这时期里,学校的名教师灿若群星。如政治教师郑戎书,语文教师朱忱、贺庸、赵君奇、刘景明,数学老师汪锦云、马万相、王昌言、祁幼卿、朱肇昌,外语教师刘景炎、邓元贞、邓淑珍、李渌斐,物理教师陈英,化学教师易珩、李定申,历史教师陈云祥、张君康、殷沛苍,地理教师钟吕恩,生物教师王昌麒,体育教师朱影波、刘有惠、何孝颐、李植华,都为二中的大厦添砖加瓦付出了心血。 经过十四年的发展,武汉市第二中学被社会誉为“红二中”。 四、“文革”中的十年(1966-1976) 五、改革鼎新 开拓奋进(1976-1996) 现任领导 董汉利 男,1953年生,汉族,湖北武汉人,现任武汉二中校长。从教30年来,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勤恳敬业,淡泊名利,无私奉献。他依法治校,奖惩严明,执法如山;同时又以人为本,处处体现着对师生的人文关怀。解决教师住房难、配偶调动难、子女读书难的问题,关心教师成长。设立扶贫基金,救助弱势群体。他谙悉教育,善于思考和总结,提出了“学校工作问题法,学生工作激励法”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他牢记责任,不忘使命,居安思危,推陈出新。他积极组织主体教育模式的探索,改革学生管理、学生评价、教师评价、教职工聘任制度、收入分配制度。形成延安精神进校园的德育特色。积极推进校本课程改革,试行学分制。大力推进“走进大山、走进田园、走进军营”等十大走进系列实践活动,致力于全面育人。他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学校后勤管理工作规律,实现了学校后勤服务社会化。谋划校园生态化与人文化的和谐。他研究学校管理科学,遵循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他重视过程、重视细节、重视常规、重视方法、重视质效、脚踏实地、循序渐进,坚持着教育的现实主义;同时又注意胜中防骄、强中觅弱、厚处找薄,追求着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教育理想。 近几年,董汉利被评为湖北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武汉市教育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武汉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在学校效益日优、声誉日隆、规模日壮的今天,他提出了坚持科学管理、高扬主体精神、铸造名校品牌,实现121010战略目标的新的工作思路。即坚持一个核心,即以主体教育的办学目标为核心;强树二个优势,即科学管理优势和二中主体精神优势;在师德建设、教学质量,民主管理、多元评价等十个方面力争第一;在办学理念、课程改革,可持续发展等十个方面构建领先。 汪寿光 ,男,43岁,武汉二中党委书记兼副校长。一九八五年毕业于湖北大学化学系,毕业后一直在武汉二中从事高中化学教学及班主任工作,一九九五年任教务处副主任,一九九八年任教务处主任,二00二年担任副校长,二00五年担任书记兼副校长。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努力探索教学规律,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先后带过的6届高中毕业生在高考中化学成绩突出,辅导的学生在全国化学竞赛中有1人进入国家集训队、3人进入国家理科实验班、10多名学生荣获省赛区全国一等奖,在班主任工作和学校常规教学管理工作中都取得了突出成绩。先后被评为“武汉市教坛新秀”、“武汉市优秀青年教师”、“武汉市学科带头人”、“湖北省特级教师”。 赵明 武汉二中副校长。大学英语本科毕业,97年被评为中学英语特级教师,2002年被授予江岸区区管优秀专家,2003年被评为享受武汉市政府津贴人员,曾获湖北省优质课竞赛二等奖,现任武汉二中湖北省理科(生物)实验班英语课教师,湖北省教育学会外语专业委员会会员。2001年5月,该同志参加“现代教育资源全国共享活动”的活动,被聘为“中国名师教育网”网上授课教师。近年来,该同志主编及与人合编英语工具书《中学英语词汇手册》等五本,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论文《怎样做单项填空题》、《试论近年来英语阅读理解的题型特点与应试要领》等七篇。2001-2002年负责《中小学外语教学》(北师大)“OverallTraining”专栏编撰工作。2003年3月教学论文《主动学习,增强英语高考复习的实效性》在专业刊物《考试报》高中英语版上发表。2001年7月,该同志随湖北省首届大、中学英语骨干教师赴美培训团去乔治·福克斯大学进修英语教学法和专业知识,并进行文化交流。 夏金旺 男,41岁,1986年毕业于湖北大学物理,1996年调入武汉市第二中学工作,现任学校副校长。夏金旺同志在教育教学中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和培养,严谨、细致、深入、规范。先后带过三届毕业生,物理学科成绩突出。在担任年级主任工作期间,严格管理,团结协作,带领团队熔铸一届又一届的辉煌。分管学科竞赛工作,使之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2005年的学科竞赛中我校荣获19个全国一等奖,3人进入省代表队,2人进入国家集训队,创近几年学科竞赛域水平的新高。夏金旺同志以突出的教育教学管理能力被评为“区学科带头人”、“区管专家”。 黄勇 男,1970年元月生,1992年毕业于湖北师范学院政治系,分配至武汉二中从事政治课教学工作,1995年至2000年在政教处从事学生政治思想工作,2000年担任工会主席至今。他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立足本职岗位,乐于奉献,能协助学校党政部门开展师德教育活动,注重发挥教职工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学校教代会和校务公开工作有特色,先后被评为省厂务公开先进单位、武汉市厂务公开示范单位、武汉市企事业单位职工民主管理工作“五星级”单位等光荣称号。注重维权,为广大教职工排忧解难,得到群众的好评。在分管的体艺工作中,能按照学校规划,抓特长生的行为习惯、训练比赛作风,学校篮球水平全省领先,群众性体育活动坚持较好。 二中分校 武汉市第二中学分校创建于2002年秋。办学性质为社会力量办学,按国有民营方式运作。开办资金827万元,法人登记证书民证字第武直010067号。机构代码证号为73014070-0。学校办学宗旨是: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加强主体教育实践,形成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个职能于一体的开放式办学格局,熔铸优质教育品牌,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要,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学校分为初中部和高中部,皆有独立的校园。初中部位于汉口胜利街310号,占地近40亩,现有60多个教学班,3000多名学生。高中部位于汉口芦沟桥路49号,占地10余亩,现有1000多名学生。分校虽然创办的时间不长,却以严格的管理,优良的质量赢得了家长的信赖,社会的赞誉。
浏览
3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