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龙泉中学

联合创作 · 2023-10-21 01:26

基本内容 十九世纪末,西风东渐,国门微启,变法图强,呼声日高.至二十世纪之初,清廷不得不废科举,兴学堂.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荆门州立中学堂便应运而生,这是龙泉中学之始,同时开启了近代教育向现代教育的历史跨越。 荆门市龙泉中学的前身是龙泉书院,始建于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改制为荆门州简易师范学堂,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改制为荆门州中学堂,当年的历史遗迹洗心堂及建于1905年的文明楼尚存。这里,文化底蕴厚重,办学历史悠久。 辛亥革命后,学堂改为学校。至新中国成立时,校名数次更易,校址三度迁徙(恩施来凤,城北仙居,沙市),在内忧外患中曾两度停办(1926-1929)、(1941-1943),可谓历尽沧桑,但文脉相承,薪火相传,显示了顽强的生命力,先后毕业五千多名学生,其中,许多成了栋梁之材,如杰出的中共地下工作者陈雨苍,我军高级将领陈士榘、邓家泰、杨震东、徐声振等。 百年龙泉,在时代的风雨中兼程,在历史的嬗变中新生。 新中国成立后,龙泉中学经历了建国初期对旧中国教育的改革(1949-1956)、社会主义教育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957-1965)、文化大革命(1966-1976)几个历史发展阶段,有过辉煌的业绩,也有过坎坷的经历。 1978年12月,中共中央第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这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会议,批判了两个“凡是”的观点,进一步肃清了文革流毒,恢复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提出了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英明国策,给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给创伤累累的教育带来了明媚的春天。 荣誉奖励 龙泉中学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思想,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近三年来,学校教职工受国家级表彰的共有6人次,受省级表彰的共有18人次,受市级表彰的共有58人次;教师出版科研专著35部;发表教育教学论文200多篇;学生获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751人次;学生毕业会考合格率100%,高考升学率达95%以上。学校先后荣获“湖北省德育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园林式学校”、“全面推行体育锻炼标准先进单位”、“全国校园文化艺术建设先进单位”、“荆门市最佳文明单位”等,是中央教科所湖北省首批挂牌教改实验和德育课题试验学校。 如今的龙泉中学已将灿烂的历史文明、浓厚的文化底蕴和现代化的气息融为一体,并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246年的悠久历史,人才辈出的光荣传统,日新月异的锦绣前景,屹立在“唯楚有才”的荆楚大地上,放射出夺目的光彩。 人才辈出 这所依山傍水,景色旖旎,环境幽静,历史悠久的荆楚名校曾因培养出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司令员陈士榘上将,原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副司令员邓家泰少将,中国台湾知名画家李可梅先生,中国当代发明家“国际最高金奖”获得者王俊入,留学德国的医学博士陈雨苍,美国总统政绩考评委员会主席高盛德教授等一大批仁人志士和知名学者而享誉海内外、在近、现代教育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历史名校 荆门市龙泉中学历史悠久,这里有春秋时期著名道学家老莱子隐居之山庄、唐代名将尉迟恭驻节荆门所建之唐安古寺、宋代大理学家陆九渊之讲经台以及唐宋明清时期文人学士的题咏勒石……其优美旖旎的自然景观与浓郁深厚的文化底蕴、光辉灿烂的历史文明和开放和谐的现代气息融为一体,被誉为荆楚大地上“人杰地灵、古今荟萃、中西合璧、明山秀水、春风育人”的历史名校。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