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明县玉成中学
东明玉成中学的形成——记东明县菜园集乡李屯村农民、玉成中学董事长李天玉在地处黄河岸边的东明县,有这样一位已近古稀之年的农村老人,自己虽仅有小学文化,而凭着对人民群众的一片爱心,对国家和社会的无限忠诚,在自己人生的道路上执著追求,无私奉献。他文明经商致富,乐施好善惠民,举债办学利后代,被《人民日报》誉为“黄河岸边新武训”,被授予东明县“功勋人大代表”、“优秀人大代表”,菏泽市“劳动模范”、“模范老人”,山东省“捐资助学先进个人”、“尊师重教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这位老人就是菜园集乡李屯村农民、东明县人大代表、玉成中学董事长李天玉。“经商要讲诚信,不能赚昧心钱,只有德中取财,义中取利,心里时刻装着顾客,生意路才能越走越宽。”李天玉是一个十分要强的人,为找到一条有益于社会的人生道路,年轻时他曾经外出打过砖坯烧过窑,在家当过会计问过事,历经坎坷,几多磨难,但家里的生活仍达不到温饱线。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富民政策激起他大干一番事业的信心。当时他拿出所有家底,凑了20元钱,在家门口开了一个小卖铺。经营中他以信为本,讲求货真价实,做到童叟无欺,因而三里五乡的群众都愿来买他的商品,后来县里一些单位也纷纷让他代销商品,生意越做越大。越是买卖大,他越加严格要求自己,定有一个不成文的“四不卖”规矩:一是小孩子拿大钱不卖,二是学生买烟酒不卖,三是索要假单据不卖,四是委托卖假商品的不卖。他说:“经商要讲诚信,不能赚昧心钱,只有德中取财,义中取利,心里时刻装着顾客,生意路才能越走越宽。”有一次,邻村的一位农民晚上买东西,把面额100元钱当10元钱给了他,当时他没有发现,第二天一大早,他就东问西访,当如数还回多余的钱时,那位农民握住他的手,感动地流下热泪。为了群众的利益,他时常干一些让利甚至赔本的买卖。有一年秋种,外村一中年妇女要来买一袋碳酸氢铵肥料,出家时拿好了钱,付钱时却剩下了10元钱,急得团团转。见此情景,李天玉二话没说,10元钱照样让她拉走了一袋肥料。他想的是“这么忙的时候再让她回家拿钱,来回跑两趟,时间耽误不起,关键时候不能都在乎钱”。对此有人不理解,说他傻,这样的傻事他做的还真不少。也是一年秋种,看到许多家庭困难的农民没钱买化肥,他在乡里以一分四厘六的利息贷款购进化肥,却以九厘六的利息贷给农民。当有人问他这样做值不值时,他回答:“虽然我赔了一些钱,但支持了农业生产,值得。”“我虽然富裕了,但勤俭持家、乐施好善、尊老爱老这些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能丢,我一定带头倡导下去。”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李天玉家的门店规模不断扩大,成了一方有名的百货超市,他靠诚信赢得顾客,靠勤劳致了富。他说“我虽然富裕了,但勤俭持家、乐施好善、尊老爱老这些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能丢,我一定带头倡导下去。”多年来,他始终不忘创业的艰苦,一直过着非常俭仆的生活。他与家人经常吃的是咸菜,喝的是疙瘩汤,吃包方便面就算改善了生活,被大雨冲塌的堂屋10多年没有翻盖,一家人一直挤在两间破旧的西屋里。他对子女的要求既严格又苛刻,前些年,儿子向县里购货,他约法三章,其中一项规定是若过了饭时,在城里吃饭只能花1元钱。李天玉对家庭生活这样苛薄,但为群众、为社会他非常舍得投入,总想多办点事儿。上世纪80年代,乡里建敬老院,他慷慨解囊,一次捐款1200余元;当看到村里鳏寡老人越来越多,便投资10余万元,建起了全县唯一的村敬老院;当看到村小学一些桌凳破旧不堪时,没吭声,他花了2000多元,请人一次做了20套新桌凳;当得知村里几位年轻人想开发村里的几个废坑塘,但苦于资金短缺时,他帮助贷了款,利息由他来还;2005年,村里想打一眼深水井,他二话没说,便捐资20余万元,为村里打了一眼500米的深水井,结束了群众吃咸水的历史。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他在第一时间动员全家人,为灾区一次捐款1万余元,组织学校师生捐款2万余元。他出资为村里建桥、修闸,自己租车带领全村70岁以上老人参观游览,每逢春节、老人节为老人发放礼品,给困难群众捐钱,替困难学生缴纳学费……。多年来,他一直这样做,到底支付了多少钱,记也记不清。
浏览
5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