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顺县育才中学

联合创作 · 2023-10-13 06:37

泰顺县育才初级中学创办于2001年,隶属于温州立人教育集团。现有30个教学班,在校生一千多人,教职员工133人,专任教师83人,学历全部达标;专任教师中具有大学本科学历57人,占68.7%;中高级职称教师51人,占61.4%。教师队伍稳定,师资力量雄厚。 学校占地面积100亩,总建筑面积两万多平方米,自然绿化面积7200平方米、人工绿化面积5312平方米。基本实现教学区、生活区、活动区三部分整体规划的要求,校园整洁美观,富有现代气息。 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优化学校管理,深化教育改革,面向全体学生,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做一个负责任的人”为校训,形成了“崇德、尚美、求真、创新”的校风,创建了快乐、民主、幸福、和谐的育人环境。 建校以来,学校坚持“学生行为无小事、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教育理念开展教育活动;坚持“服务立校、爱心育人”的办学理念,以“创泰顺人家门口的优质学校”为办学目标,让每位学生快乐、幸福成长,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事、学会创造。办学几年来,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逐步提高,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先后获得“温州市文明学校”、“温州市示范初中”、“温州市绿化先进单位”、“温州市A级餐饮单位”、“温州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浙江省示范初中”、“温州市魅力民校”、“温州市非公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创新奖”等荣誉称号。 2001年创办时,我校先借高中教室办学,边招生、边建设。2003年开始,董事会加大办学投入,征地100亩,主要用于初中部教学楼和辅助设施等建设,第一期投资2610万元,建造高标准的教学楼和学生公寓各两栋及其他附属设施,完成建筑面积16292平方米。董事会2004年投入220万元,2005年又投入140余万元美化校园环境,2006年又进一步加大投入,完成2900平方米的师生餐厅和建筑面积为1230平方米的室内篮球馆(与高中共享)及室内活动场所;2006年7月投入60多万元人民币,为每个教室配备小媒体平台并建设一个多媒体演示厅。目前,集团准备投资三千万元筹建综合楼,建成后划出近1000平方米作为我校多媒体教室和实验室。学校一直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挖掘校园文化的德育潜力,形成积极向上的育人环境。2007年,学校投资数万元营造校园文化环境,把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廊桥文化、泰顺民俗文化、中华传统美德、奥运精神等能够激励广大师生意志的文化内容引进校园,寓德育于有形的物质文化和无形的精神文化之中,引导师生行为,促进师生的人格发展、品德构建、审美情趣、文化修养和身心健康。以“做一个负责任的人”的校训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灵魂,以“感恩教育”和“励志教育”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题,营造健康向上、舒适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感恩教育”已经成为我校德育的特色,形成了“崇德、尚美、求真、创新”的良好校风和积极进取、立志成材的学风,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为优化后勤服务,集团实施“放心餐饮工程”。共投资150多万元,开发了3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和家禽家畜养殖基地,保证了系列学校常用蔬菜和禽、蛋、肉的供给。2006年12月,育才蔬菜基地被商业部评为“全国安全健康蔬菜产品采购供货基地”。“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规章制度是师生员工日常行为的基本规范,是学校实行民主管理、人文管理的基础,对形成个人的自律习惯、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提高学校管理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学校以创建省级示范初中为契机,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完善规章制度,加强科学管理,走规范化运作之路,取得良好效果。自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先后完善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后勤管理等相关制度,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实行科学管理。制定《育才初级中学学校章程》,作为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准则,坚持“按章办事”,促进了学校内部管理的规范化。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不仅起到了科学管理的作用,更发挥了制度激励的巨大功能。1、教师管理:学校制定了《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关于师德建设的规定》《外籍教师管理办法》、《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工作条例》、《教师外出学习暂行条例》、《优秀教师行为守则(师德部分)》以及教研组长、班主任、科任教师、值周值日教师等一系列岗位职责,进一步规范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针对工作重点,提出教师工作业绩量化考核的工作思路,成立领导小组,组织制订了《育才初中教师量化考核评分细则》,每月对教师的德、能、勤、绩进行评分,并与教师年度考核、每月奖教金相结合。实施以来,这项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效地调动了教师工作积极性,增强了学校的生机和活力。2、学生管理:学校制定了《学生一日常规》、《学生干部管理条例》、《团委工作条例》、《考试规则》、《考生违纪违规行为处理办法》、《寝室管理细则》、《学生文明寝室公约》、《学生奖励条例》、《学生自我检查细则》、《学生外出规定》、《示范生评比办法》、《学生请假制度》等等,规范学生的行为,把引导教育和自我教育结合起来,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3、后勤管理:学校制定了《财务管理制度》、《学校资产管理制度》、《校园建设维修与管理制度》、《公物管理条例》、《防汛防台预案有关规定》等一系列相关制度,加强总务后勤管理,保障学校各项工作正常运行。学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德育工作纲要》等一系列文件,逐步明确了思想道德建设的目标和主要任务。学校作为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主渠道,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我校的德育工作思路是:明确“一条主线”、建设“两支队伍”、坚持“三个结合”、抓好“四项教育”。“一条主线”,即以“养成教育”为主线。“两支队伍”,即教师及校外兼职辅导员队伍和学生干部队伍。“三个结合”,一是德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二是德育与教科研相结合;三是德育与活动课程相结合。“四项教育”,一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二是感恩教育,三是文明教育,四是健康和法制教育。几年来,我校德育工作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尊重个性、尊重人格、尊重差异,讲究实效、讲究方法、讲究系统,坚持以德育人,使德育工作向人性化、人文化发展。1、德育目标人文化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学生观、成才观、教育观是德育的前提。教师应该满怀爱心地为学生的成长服务、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在德育目标的设计上,我们认为学生是独立存在的人,是在成长过程中的人,在他们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规律。我们不是把孩子当成是一件东西、一件玩具,也不是把他们当成任由教师灌输知识的容器;不是让学生按照教师的意愿去发展,可以允许学生在成长中犯错,教育过程中积极鼓励学生多实践,培养独立应付各种问题的能力。教师们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知道学生的需求,掌握学生思想变化,以选择适合其发展的方式方法进行指导教育。我们相信学生都有向“善”的愿望,德育工作以“扬善”为目标,不以“抑恶”为目的。充分信任学生、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积极因素,鼓励学生树立自信,重视培育学生的责任心、感恩之心和仁爱之心。2、德育内容日常化德育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就会流于形式、流于说教,难以奏效。为此,我校认真落实“学生行为无小事”的德育理念,把德育工作由静态转变为动态,由“远、大、空”转变为“近、小、实”,由抽象转变为具体。以“养成教育”为主线,围绕《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制定“文明公约”、“一日生活常规”。从规范仪容仪表、走路吃饭等生活小事抓起,教育学生从说话、集会到用餐,从教室、寝室到洗手间,从每个生活细节加强个人行为的自我养成教育,进行文明生、示范生、校园之星、学习标兵、优秀学生干部等评比,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秩序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3、德育形式主题化为提高德育质量,把德育推向新的高度,我校德育工作朝着主题化、系列化、科研化发展。2006学年,确定了“感恩教育”的主题,整个教育过程分为识恩、知恩、感恩、报恩、施恩五个阶段,先后开展了感恩故事征集、感恩故事演讲、感恩心语评比、寄感恩卡等一系列活动,并成功申报 “感恩教育”市级课题。2007年,围绕“感恩教育”提出了“励志教育”的主题,以“勤奋学习,励志成材,感恩父母,回报社会”的主题词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主题化、系列化、科研化的德育活动,大大提高了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德育队伍全员化在德育队伍建设上,我们主要抓好两支队伍建设:一是教师队伍,倡导“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教好书首先要教好人,育人是老师的天职。在教学上提出“先育后教”的教学理念,育人的能力、方法、责任心、效果成为教育教学业绩考核的标准。二是学生干部队伍,我们认为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的重要资源。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学生社团的作用,挖掘他们的潜能,燃放他们的青春热情,培养他们自主管理和自我教育能力,让学生尤其是学生干部成为德育工作的先锋队和主力军,自主管理和自我教育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涵。5、德育管理网络化学校、家庭、社会是进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三个重要环节,只有建立和巩固以学校为龙头,学校、社区、家庭“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动员和组织全社会的力量积极参与,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真正落到实处,才能抓出实效、促进学生形成了良好行为习惯和健康的人格。“三结合”中,学校是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社区是重要的依托和平台,家庭是基础,缺一不可。为更好地推动“三教”结合工作,2006年暑期,我校选派了十位班主任参加了全国首届“三教论坛”培训,对我校的德育工作科研化运作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坚持开展家访活动,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家庭教育情况、学生在家的表现,以便于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加强家校联系,召开家长会、家长座谈会,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有效的教育艺术,让他们懂得科学的教育理念,明确具体教育内容,增强家庭教育的效果,使家庭教育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我校还建有白柯湾、红军桥、烈士墓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立下洪育才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学校食堂、山洋坪茶厂等社会实践基地,常年聘请校外辅导员举办法制、防艾防毒、心理健康、国防知识等专题讲座。“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一直以来,我校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学校工作的中心,走“质量立校”之路。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和一个有力的支撑点。学校围绕减负提高质量,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德、智、体、美、劳全面合理安排,立足新课改,深入开展教育科研,确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学理念,提高认识,强化责任,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新理念。学校开展“教师论坛”,行政领导、市县级学科带头人每学年围绕课堂教学研究(特别是新课程改革方面)开展讲座,如《新课程、新理念》、《创新思维的形成和创新人才的培养》、《教学过程的优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转变自己、影响学生》等。这些举措,不仅促使学校领导加强学习,丰富知识,也帮助教师了解教改动态,转变观念,使每一位教育教学的参与者在教育教学理念方面都得到更新与提高。制定教师培训规划,加强校本培训,加强名师培养,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外地名校学习取经,听课、听介绍、参加交流研讨等,使教师们对课程改革有了更感性的认识。学校投入大量经费,选派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学习,董事会有计划地安排学校中层以上管理者到中央党校参加“教育战略研修班”学习,安排高层领导到国内外名校考察学习等。学校实行外出学习汇报制度,外出学习的教师回校后都要书面汇报,并在教研组或全校教师会上进行汇报,让全体老师分享学习成果。通过学习,全校教师充分认识到课堂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主要载体,认真领悟素质教育的内涵,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为学习兄弟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优势,我们与瑞安安阳一中、寿宁鳌阳中学、平阳昆阳二中建立友好关系,经常开展校际教学教研活动,就“如何适应课程改革”,举行以“走进新课程”为主题的工作研讨会,收到良好效果。我们积极引进大型的教学研讨活动,开阔教师的视野,拓展教师的思维。新课程推开,我校成为县新课程实验基地,多次承办全县教学研讨活动。我们先后多次引进了“市学科带头人送教下乡活动”和“省特级教师送教下乡教学展示活动”。活动的开展让全体教师更直观的领略新理念带来的课堂教学的新变化。办学以来,学校坚持聘任首席教师指导教学方式培养青年教师。首席教师制定培养教师计划并定期对阶段性工作进行总结、指导,通过上课、听课、讲座、论文指导等形式,帮助教师理解教材、驾驭课堂、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首席教师每学期到我校进行教育教学指导,确保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取得良好效果。2、强化教育教学管理以新课改为契机,结合县教育局《教师量化考核评估细则》,我校出台了《教师量化考核细则》。开展“四课”活动。每个教研组定期开展教学研讨,按集体备课、评课、说课和上课几个步骤操作,让每一位教师在良好的教科研氛围中得以提高,并将所得应用于自己的课堂教学,从而达到全面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每学期每位老师在教研组共同研究的基础上,认真完成两篇质量较高的评课稿、一篇教学总结、论文或案例。强化常规“检查”。为了杜绝教师无准备和凭经验、凭感觉上课的现象,加强教学常规的管理,我校实行二级检查制度,即教研组长检查组内教师,校考核组检查教研组长的备改情况,并结合随机抽查和随堂听课情况个别指导,以“检查”促进提高。立足课改,探索实践。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中做到“二法、三备、四度、五点”。“二法”,即教法、学法;“三备”为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四度”,即教学进度、课堂密度、知识梯度、作业量度;“五点”为教学重点、难点、知识点、能力点和教育点。3、深化课堂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在教学中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切实改进教学方法,大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教学中要求教师做到“心中有本,目中有人,胸中有法”。同时,新课程标准颁布后,围绕新课程“三个维度”,要求全体教师落实课堂教学四大标准,即:①必须是情感的课堂。要唤醒学生的学习欲望。②必须是能动的课堂。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③必须是开放的课堂。要把课堂外延扩展到社会大舞台,改变以往单一的课堂内授课。④必须是现代的课堂。要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来提高教学效率。在具体研究实施过程中,我们紧紧抓住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中心,探索课堂教学的最佳途径。课堂教学的不断优化,促进了我校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取得了可喜成绩:连续几年全县期末统测、各年段教学质量评比均获第一。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一步一个台阶上升,得到社会各界的肯定和赞赏,获得了可喜的社会效益。与此同时,也推动了我校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形成了一个师生共进的双赢局面。 1、率先在全县实行小班化教学,班学额不超过45人,努力创建泰顺人家门口的优质教育。“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是我校办学的口号,也是我们追求的教学目标。我们注重开展小班教育教学的研究和探索,实践证明,小班化授课有利于教师更深入了解每位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接受能力,可以因人而异地进行有效的教育和教学,真正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教师在教学中尊重学生,承认差异,因势利导,鼓励优等生“冒尖”,当“领头羊”,帮助中等生争先,促进后进生发展,让每位学生在我校学习期间都能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和幸福,体会到学校的温暖。2、学校以创建高起点、高标准的英语特色学校为目标,学校已取得聘任外籍教师执教的资格,先后引进多位外籍教师到校任教。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学校开辟了“英语角”、成立了“英语俱乐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爱好,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英语课外活动,如英语短剧、英语“每日一句、每周一歌”、英语小广播、英文动画片欣赏、剑桥少儿英语过级辅导、自编英语手抄报、英语墙报、英语模仿比赛、英语小故事比赛、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节目演出等,通过活动的开展,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和锻炼,既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开阔了视野、发展了智力和个性、展现了才华,又培养了他们的学习英语自主性和创新意识。英语第二课堂活动为学生展示才华搭建了舞台,得到了学生家长的一致肯定和好评。 3、重视体育、音乐、美术工作,发展特长。科学与艺术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两大支柱,教育对象的全面和谐发展需要艺术。学校体卫工作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宗旨,贯彻“全面发展,发展特长”的办学思路。平时抓好“两课两操三活动”和“体育艺术2+1活动”,正确处理普及与提高的关系,在大力开展群体活动的基础上,学校开设了书法、美术、计算机、舞蹈、合唱、田径、球类、棋类等学科兴趣小组,创立了校园广播台、“梦园”文学社等学生社团组织。对具有特殊潜质的学生加强辅导,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学生在各级各类活动中体验成长的历程、感受进步与成功的快乐。学校创办以来的各届县、市中小学生艺术节,我校均积极参加并取得突出的成绩,舞蹈、声乐、书法、绘画、网页制作等经常性以县级比赛第一名的成绩代表泰顺县参加市级比赛并获得突出的成绩。近三年来,每届全县中学生运动会,我校均获得团体第一名,并荣获体育道德风尚奖。在2007年度第23届县中学生运动会上,我校有三十多人次打破县中学生运动会记录和县运动会记录。象棋、篮球一直是全县学生比赛的冠军。办学以来,一直坚持规范管理、依法治校,以德立校、以德育人,从未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教职工和在校生从无违法行为。八年的办学历程,我校的品牌效应满足了社会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满足了全县人民对优质教育的渴求,为我县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县教育主管部门领导曾高度评价我校的教育“带动了全县教育的快速发展”。 2008年3月17日,浙江省教育厅正式命名育才初中为“浙江省示范初中”,这是育才初级中学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学校将积极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继续以创办“现代化,有特色,高质量”的优质学校为目标,树立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校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不断探索、不断追求、不断创新,不断提高。在各级领导的关怀指导和董事会正确办学思想的指引下,育才初中正向着更高的目标发展,相信育才初中必将成为一所最具魅力、最有发展前途的学校。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