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山县第一高级中学
简介光山县第一高级中学,建校于一九七八年,学校占地面积104亩,绿化面积达50%。学校现有教职工168人,其中高级职称52人,占教职工总数近三分之一,有3人被授予特级教师称号。五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或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在全国名师工程建设中,有1人被评为国家级骨干教师,2人为省级学科带头人,15人为省级骨干教师,众多一线教师为市级名师及学科带头人在全市教育界享有盛名。年轻的光山一高,其设施现代化程度之高,人气之旺、直逼豫南之最。颖超中学—光山一高摘自《信阳日报》:本报讯日前,全国政协原副秘书长、邓颖超同志生前秘书赵炜在光山一高参加邓颖超塑像揭彩、“邓颖超班”命名暨“正容镜”捐赠仪式。去年9月,赵炜和天津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副馆长李爱华来光山参观邓颖超祖居,当时县政协领导提议,将邓颖超祖居坐落地———光山一高改名为“颖超中学”,赵炜及其他同志欣然同意。随后,由著名电影艺术家王铁成捐款6万余元,为光山一高塑一尊邓颖超青年时期的像(高2米);天津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赠一面正容镜(仿天津南开大学)。同时,周恩来、邓颖超研究会决定在一高开展创建“邓颖超班”活动,并为“邓颖超班”命名。 随同赵炜赴光山的周恩来、邓颖超研究中心顾问、《数理天地》杂志社社长、周恩来总理侄孙周国镇,全国人大常委会老干部局局长丁玉贤,天津市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馆长康金凤以及邓颖超外地亲属共10余人,在市政协副主席郭世光及光山县四大班子领导、县教育局、一高领导的陪同下,参加了整个捐赠仪式。 牵着大别山的余脉,拢着淮河水的秀气,在弦山紫水这片热土上,耸立着一所沐浴伟人光辉、秉承追求卓越传统的信阳市示范性普通高中--光山县第一高级中学。学校始建于1937年,迄今已有72年的办学历史。 七十多年来,学校人文蔚起,英才辈出。中科院院士文圣常、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涂又光等英才从这里走出。到今天,已经有五万余名学子从这里走出,在各条战线上尽显风流。这里已成为弦山大地上久负盛名的人才培育基地。 学校高考连年告捷,学校设施基本完备,光山一高似乎顺理成章地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但校长李锋带领下的一班人却不这么认为,学校决不能变成一所只有高考成绩和漂亮外表的学校,必须要走内涵发展之路、特色发展之路,必须要用教育改革创新来实践科学发展观,实现学校教育又好又快发展。探求新课改之路我省新课程改革工作全面推开,在推行新课改过程中,有的教师对新课改找不到北,看不出门道;有的教师找到点感觉,看着有点门道,但还是那么回事,而且还存在理论谬误和认识误区。新课改如何走出困境,必须尽快找途径、找方法。 一是走出校门学课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该校多次组织教师去江苏、山东、郑州、开封等地观摩学习,让教师通过实地考察,获取第一手教改新信息,感知外地热火朝天的教改情景,明白自己不足、激发教改热情。2009年新春伊始,学校又组织了学科组长去山东兖州一中参观学习,教师们开阔了眼界,学到了兖州一中宝贵经验,回到学校,结合校情,大胆尝试,调整了学生座位,安排了学习小组,编印了导学提纲,打破了传统模式,先试点、后推开,组长上示范课、组员上达标课。该校新课改的基本框架已经搭起,体现新课改突出特点的“四性”:基础性、选择性、层次性和综合性的措施都已经采用,“开局良好,初见成效”。 二是领导重视抓课改。搞好搞不好关键在领导。学校成立了新课改领导小组,校级领导每人每期承包一个学科一个班级,定时召开新课改研讨会。每个班子成员每期必须要有足够的时间深入课堂,听课不少于20节,听课指导。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学校响亮地提出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构建高效课堂”的教学要求,并制订了《实施方案》。根据外地经验,结合本校实际,学校推出了“三段六步”教学法则,此教学法则下的课堂以学生充分展示、合作交流为基本运行方式,每节课40分钟,学生展示时间为30分钟,学生预习10分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随时关注、坚决反对、及时纠正两种倾向:要么是教师中心、课堂霸权、教师一味灌输、把学生当作“知识容器”,要么是无所作为、搞“放羊式”教学,随时对新课改工作进行监控和指导。 三是建章立制促课改。为了让新课改深入持久,学校制订 了《新课改中教师角色十项约定》、《新课改中学生角色六项约定》,要求师生认真体悟,把握角色,有机配合,演好新课改这场大戏。同时,学校组织开展课堂教学竞赛活动,教师要进行“放心课、示范课和过关课”竞赛达标,达标的教师给予表彰奖励,不达标的要限期整改。学校还组织学生对教师的课堂进行评议,按照《三段六步教学法则评分细则》逐项量化打分,成绩优秀的教师给予表彰奖励,不合格的要限期整改。 这些措施的实行,推动了广大教师尝试新课改、深入新课改、扎根新课改,该校新课改工作正向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方向迈进。 一位县教育局的领导来学校听课,对新课改的课堂有这样的评价:新课改的课堂,课堂气氛活跃了、学习热情高涨了、学习更加轻松了、教学效果更好。专业师资队伍光山一高建校72年,但一线教师的平均年龄只有三十几岁,这支年轻的教师队伍战斗力如何呢?表面上看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敬业。而校长李锋却这样说:“敬业确实是我们教师的形象标签,但光有敬业精神不行,必须要够专业”。 学校制订了《光山一高教师专业化成长计划》,鼓励教师坚持每天读一小时书、每月读一本书、每月写一篇读书笔记、每学期交流一次读书心得体会,学校每年对读书先进个人进行表彰。近几年,学校已经形成了一个惯例,每学年赠给老师一本书,比如《给教师的一百个建议》、《细节决定成败》、《素质教育》等。学校还要求每个中层以上干部都要订一份管理类的杂志,每个教师要订一份学科专业杂志。学校根据教师的不同年龄,要分别撰写一定数量的论文,定期组织论文评比。 为了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学校规定青年教师必须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培训,并规定青年教师必须“过三关”:即专业考试关、课堂教学关、师生评议关。还对他们一是委以重任,加压成长。让他们当班主任、年级主任、备课组长,让他们在锻炼中成长、在希望中成长,缩短青年教师成长周期。二是青蓝结对,带动成长。学校要求每位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学科组长、领导班子成员必须带一名青年教师,一起研究教材教法、一起开展听课评课,让他们尽快适应高中新课改的工作要求。三是教学比武,促进成长。学校每学期组织开展优质课、放心课、过关课“三课”教学比武活动,给他们提供施展才华、展示自我的平台,通过评奖,树立典型,并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影响和带动更多的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学校设立教学过程管理奖,把备课上课、自习辅导、作业批改、考试考核等常规工作通过量化考评、学生评议等方式进行评定,给予奖励,不断促使教师不断反思、不断进步。 学校还通过评选教坛新选秀、教学能手、优秀班主任、十佳教师等一系列活动,不断激励教师不懈追求、不断前行。 专业化教师带来的是丰硕的教育教学、教研科研成果。就2008-2009学年来说,高考和高一高二统考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教师撰写的论文在省市以上刊物发或获奖达83人次。 光山一高现有教师260人,其中特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87人,研究生课程培训结业教师65人,省级优秀教师8人,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3人、省级教学能手2人、省级新长征突击手1人、国家级骨干教师2人,省级骨干教师14人,市级骨干教师35人,市级优秀教师10人,市级学科带头人3人、市级科技拔尖人才2人,市级优秀青年科技专家2人、市级优秀青年知识分子2人,市级优秀教育工作者3人、市级文明教师7人,县级优秀教师22人,县级优秀教育工作者4人,县级文明教师10人,一支专业化的教师团队正在形成之中。 一位外校前来考察的领导对学校教师群体有这样的评价:有青春朝气、有先进理念、有敬业精神、有专业素养、有突出成就。 落实待优生转化 待优生是我们原来所指的学习差、纪律差的“双差生”,这不仅是称谓上的变化,更是观念上的变化。待优生是社会和家长期待他们变成优秀的学生、是他们等待教师的精心培育而成为优秀的学生。该校是一所市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待优生面广、量大,做好待优生的转化工作,是教师职责的体现、是教育使命使然。 一是全员承包,定期座谈。该校把班级后30名的学生称之为待优生,把他们按个性兴趣特点、学科学习情况分配给任课教师,教师每人承包3-5名待优生,要求教师利用课余时间,每周都要与他们进行一次一对一、面对面的交谈,听取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要求、掌握他们的思想动向、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鼓舞他们的学习斗志、解决他们的学习问题、提高他们的自我转化能力,落实学校制订的“五个一”要求。 学校定期了解座谈情况,定期考核评比待优生转化成果,并将转化成果与教师业绩相挂钩。 把此项工作,被称为为待优生“输氧打气”。 二是整体打包,定期检测。该校将级段后120名学生进行整体打包,定时检测。定时检测每周进行两次,命题就是课本上的例题、习题和作业题,是课本上的基本知识,目的是让学生以本为本、扎根课堂、作好作业,从最基本的做起。检测后的试卷发给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辅导;检测后的成绩发给班主任,由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教育;年级组对成绩优秀的学生和进步较快的学生给予表彰奖励,激励他们进步。通过过关检测、跟进辅导、跟踪管理,使待优生慢慢地培养了会学习的正确态度和好的方法,强化了他们自我“造血”的能力、提高了他们自我管理的能力。 把此项工作,被称为为待优生“输血补钙”。几位待优生的家长对该校开展的待优生转化工作有这样的评价:孩子学习差,我们家长着急,但手无良策,你们老师也着急,但急中生智。这段时间,孩子懂事了,回来爱读书了,我真得好好感谢你们。建设优质软环境 “三流的学校靠训诫镇住学生,二流的学校靠制度约束学生,一流的学校靠环境熏陶学生。”学校把环境作为育人的要素之一,除基础设施以外的环境都属于软环境范畴,软环境是人文精神得到体现的一个方面,代表着一所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该校把管理的重心放在了软环境建设上。 一是提高校园文化品位。学校利用校内建有邓颖超塑像和毗邻邓颖超故居的优势,时时刻刻用伟人的崇高品格和精神风范教育引导着师生的成长。为打造一个真正的书香校园,在学生中广泛开展每周一诗、读书节活动,创建班级读书角、班级读书会。为建立学生的自信系统,学校教楼、寝楼走廊上都有名人格言、励志话语,每个班上都有班训、班级誓词、班主任寄语,黑板上有每日名言。现在走进光山一高,就会陶醉在校园里名人楹联、名人名言、教师的寄语、学生的书画作品、校训班训等营造的和谐的氛围之中,让学生“时时受到熏陶、处处获得教益。”通过文化引领,学生的求知欲、学习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二是改进德育工作方法。学校的德育工作不能是枯燥乏味的说教,应让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去感悟、去成长。学校依托薄弱学校,开展了帮教扶贫、校际联谊活动;依托敬老院,开展传承多年的敬老助残活动;依托县公安武警消防大队,开展国防教育和安全文明教育;依托邓颖超祖居,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学校努力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教育,深化德育内涵。学校举办“法制教育”、“心理健康”、“交通安全”等讲座;开展“远离毒品、珍爱生命”、“文明上网”、“学会感恩”等主题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自尊、自立、自信、自强的意识;组织学生为灾区、为贫困学生捐款捐物的爱心活动。学校的德育活动把思想教育工作延伸到课外,把精神文明建设推向深入,形成了校内校外“处处文明、时时进取”的良好格局。学校先后获得了市级文明单位标兵和省级文明学校、省级文明单位等称号。 一位外地前来考察的领导对学校的环境建设有这样的赞誉:光山一高的管理者没有把目光只停留在简单的机制革新上,他们把管理的触角伸到了人文领域的深处,把软环境建设提升到了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高度去开展工作,这样的工作的影响将是十分久远的。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教育改革发展的大潮在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突出特色,追求卓越”是一高人的性格,光山一高将继续脚踏实地、扎实工作,阔步前行,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卓越的教育教学成就为光山教育事业再谱新篇章。
浏览
2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