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吴中区木渎实验小学
学校简介苏州市吴中区木渎实验小学,坐落于太湖之滨、灵岩山麓的吴中区木渎古镇。清光绪30年(1904年)秋,顾肇熙等人在木渎镇道堂浜发起办校,定名为木渎公立初等小学堂。1916年更名为第一国民学校。1924年立名为吴县县立第一学校。1947年更名为木渎镇中心国民学校。解放后取名为木渎中心小学。1978年学校被定为江苏省重点小学。1981年被定为省首批办好的实验小学之一。现为江苏省实验小学、江苏省模范学校。学校现在分附属幼儿园和小学部。至2000年为止,小学部共有36个班级,1701名学生;附属幼儿园有9个班级,学生370多名。全校共有教职工127人,其中专任教师118人。 学校小学部占地面积14511.5平方米,建筑面积8884平方米。幼儿园占地面积3235.9平方米,建筑面积1952平方米。这些年,学校小学部在原有3幢教学楼的基础上改建了“科艺活动中心”,设有自然实验室、音乐室、舞蹈房、书画室、图书阅览室等十多个专用教室。改建的体育活动中心并完善其内部的“五室一场”(体操室、乒乓室、攀爬室、体能训练室和室内小操场)的设施。而后又建成了200米环形塑胶跑道的新操场。为了给学生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创造良好条件,学校先后建立了电脑教室、多媒体软件制作室、多媒体专用教室。在建立学校少儿“红枫电视台”的同时,为每个班级配备了“三机一幕”。学校接入了宽带网,组建了校园局域网,实现了“班班通”。在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学校加大了投入,实施的高标准的老校改造计划使校容校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学校教育现代化设施建设的加快、学校教师教育教学素养的提高,素质教育在苏州市吴中区木渎实验小学稳步发展。几年来,学校小学毕业生合格率、按时毕业率均为100%,非毕业班学生的升级率稳定在100%。学校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有1300多人次获奖,在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了400多篇文章。其中参加《小学生数学报》组织的数学竞赛中先后有11位学生获得一等奖,60多位学生获得二、三等奖。学校还获得了团体奖。学校输送的许多优秀学生受到了上一级学校的好评与欢迎,他们中有82级学生李学毅被南京前线歌舞团录取,96级学生方臻极高中毕业后公费留学到美国深造。学校先后被评为“市文明单位”、“市常规管理先进学校”、“苏州市德育先进学校”、“苏州市优秀家长学校”、“苏州市教科研先进单位”、“苏州市常规管理示范学校”、“苏州市卫生先进学校”、“苏州市继续教育和校长培训先进集体”、“江苏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江苏省贯彻体育卫生两个条例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江苏省模范学校”、“全国红旗大队”等多项荣誉。办学理念苏州市吴中区木渎实验小学始终坚持“热情关心、严格要求、积极引导、促其成才”的方针,按照“分类管理、分层培养、分科突破”的原则,培养造就了一支具有现代化教育理念,敬业、身正、博知、多能、奉献的教师队伍。这几年,先后有120多人次教师获得全国、省、市、区先进荣誉称号。在各级各类评课选优业务竞赛中获奖60多人次,在区级以上刊物发表文章和各级各类论文评比中获奖达800多篇。学校共有特级教师2人,苏州市知名教师2人,苏州市学科带头人1人,苏州市教育科研学术带头人2人,吴中区知名教师3人,吴中区学科带头人5人办学特色苏州市吴中区木渎实验小学深知实验小学应该是实验的基地,教育科研实力应该是实验小学办学的生命力所在。因此,多年来,学校走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的教改之路,深入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追求“轻负担、高质量” ,实施“以教育科研为先导,向教育科研要质量,靠教育科研求发展”的战略,先后进行了“低耗高效”系列实验课题研究的“三步曲”。“八五”期间进行的“小学语文教学‘低耗高效’教改实验”引起了省内外教育专家同行的关注和肯定。在此基础上“九五”课题“小学‘低耗高效’教学综合实验研究”被列为省级立项课题。以该课题为核心,形成了全校43个子课题为基础的课题网络,将实验的触角涉及到各个学科。2000年,“九五”课题顺利结题,学校又确定了“十五”课题“小学课堂教学‘低耗高效’整体策略研究”,以顺应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寻求学科之间整合效应。课题实验将教师的教学实践过程转变为教科研的实验过程,这样不仅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意识和操作实验的能力,而且为学校的传统特色——“成功的课堂教学”不断地赋予鲜明的时代亮色。目标展望进入新世纪,苏州市吴中区木渎实验小学又围绕“把老校做新,把名校做强、把教师做亮、把学生做优”的奋斗目标,以“教育科研为先导,充分发挥省实小的示范性;以创新教育为重点,全力培养高素质的现代人”。木渎实小的老师们正在这方充满希望的土地上辛勤地耕耘着:承百年教育之精华,攀名校教育新平台。通过不懈的努力,苏州市吴中区木渎实验小学的师生们一定会把这所将近百年的历史学校、积淀了丰厚文化底蕴的名校世世代代传承下去。[1]苏州市吴中区木渎实验小学
浏览
6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