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阆中中学校

联合创作 · 2023-10-20 00:07

基本情况前身是“阆中县崇实中学”(初中),它的建立可追溯到满清末年的戊戌变法时期,阆中名人张铸元等,在古城西街梧桐院筹办阆中县高等小学堂。1920年,孔震生(同盟会会员,解放后任绵阳地区副专员)为解决学生入学难而创办,取名“阆中县崇实中学”(初中),规模很小。1922年,因学生较多,扩充校舍,经省教育厅批准为公立“阆中县立初级中学”(简称“县中”),校长侯剑君,招收阆中及附近苍溪、南部等县学生。1935年,阆中县女子中学并入该校。1939年,附设省立高中班,学校规模不断扩大。1940年因日机轰炸阆中,学校迁往附近马家公馆。1943年迁回原址。从1941年9月开始,学校先后附设简师班、农技班,改建了民生工厂,并将天安观蚕室、桓侯桑园及城隍庙等公产划归学校作职教班实习基地,到1949年解决时在校学生已达886人。解放后,学校几易其名,1950年称“省立阆中中学”,后与县中合并,更名为“阆中中学”,成为阆中唯一一所完全中学,继而改为“四川省阆中中学校”。    1951年更名为“川北区阆中中学校”,并将省中级法院及监狱、城隍庙、聊院扩为校舍,规模进一步扩大,除招收本县初高中学生以外还招收苍溪、南部、仪陇、巴中、广元、昭化、剑阁、江油、旺苍等地高中学生,校长肖毅安。1952年,改称“四川省阆中中学校”,至今不变,校长杜晴初。1954年,杨林由任校长兼党支部书记。1980年,学校被批准为四川省重点中学。1982年,王尚益接任校长兼党支部书记至1989年退休,蒲兴勇接任校长兼党支部书记。2001年,赵书远担任校长兼党委书记至今。2002年5月,通过四川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评估验收。2003年6月,位于七里新区的“阆中市江南职业高级中学校”并入该校,成为该校的新校区。2008年9月,阆中中学在七里新区启动灾后重建项目工程,整合阆中市七里小学、七里镇初级中学校教育资源,建设阆中中学七里分部。阆中中学现有四个校区,校园占地480余亩,建筑面积98000多㎡,教职员工543人,各类教学班138个,在校学生11000多人。学校机构党委书记、校长赵书远:负责学校党委、行政全面工作。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许明:分管学校党建、纪检和精神文明工作,多维校区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联系党委办公室。副校长、工会主席杨学本:分管后勤管理工作,负责工会日常工作。联系总务处。副校长、江南职中常务副校长苟朝均:负责七里校区日常工作。副校长安德成:分管学校安全工作、学生工作、艺体卫工作、招生工作及政工工作、民主评议行风工作,协助校长处理校本部日常工作。联系政教处、体卫处、团委、青少年活动中心、行政办公室。副校长蔡从容:分管学校教学、教研管理工作。联系教务处、教研处。教务处主任龚小强:负责教务处日常工作。负责学籍管理、图书资料的征订、教学考勤管理等工作。教务处副主任梅同俊:负责作业批改、实验教学管理、招生宣传、文印资料的审批。教务处副主任吴超:负责各种考试及阅卷的安排与管理、学习日志的收查,学生意见的收集、反馈。教务处副主任龙从明:负责多维校区的教育教学日常工作。教研处主任蒲明强:负责教研处日常工作。主抓集体备课工作管理、周测试推进工作管理、学月考核汇总管理、培优及踩线生工作、师训工作。教研处副主任杨启献:主抓教研成果的收集和管理、课题研究、绩效考核(统考科目)、教学进度及教学过程的监控和管理。高考志愿指导。校训校训:“崇实·扬中”。内涵为:明礼诚信、崇尚科学、弘扬拼搏、扬我中华。办学模式“协同·综合”的办学模式:即加强育人思想、育人单位、育人队伍、育人方法的协同,优化教育资源,综合实施升学预备教育、职业预备教育、艺体特长教育、劳动预备教育。增强育人综合效益。工作指导方针:千方百计地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和发展环境,千方百计地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学校声誉,千方百计地不断增强教职工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工作思想:质量立校、科研强校、常规为本、效率优先。办学特色“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近几年来,我校立足阆中实际,用创新的理念统筹学校工作,大力推进办学的理论、体制、教育科研创新,形成了自身鲜明的办学特色:1、推行《指导纲要》,提高办学水平:我校为前国家教委确定的“实施《中小学督导评估工作指导纲要》试点校。”1992年以来,依据《纲要》改革学校管理,形成了“规范、科学”的特色,为国家教委开展中小学教育督导工作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实践资料,试点工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我校办学水平显著提高。我校作为《实施中小学督导评估实验与研究》为主研单位,1997年、1999年先后获省政府和教育部科研二等奖。2、“强体促全”育人才。我校是四川省田径、排球传统项目学校,为了让学生在体能、知识、智力、相应的价值观和良好的思想品质等方面都得到发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我们开展了“强化体育素质训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实践与研究。确定了目标体系、运行体系和评估体系,加强了组织、思想、技术、硬件、环境等方面的建设,课题组按方案积极运作。此项研究被列入四川省普教科研资助项目,现已进入揭题阶段。这项研究,有效地提高了体育教学质量,促进了学生德、智、美、劳的发展,出现了以体辅德、以体益智、以体陶美、以体培劳的良好局面,获得了育人的综合效益。3、发展信息技术教育,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在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学校班子有胆有识,善于把握教育发展的最新动向,追踪教育科研的最新技术,把现代教育技术作为学校新一轮发展的平台,抢占信息技术教育的前沿,把握契机,继省内少数几所重点中学之后,于2001年3月建成了高质量、高规格的校园网。校园网网管中心建立了校内教学子网和校外教师公寓子网,通过光纤与子网互联,可保证公寓内教职工在家里运用计算机从事教学、管理及服务工作,可供14个班同时进行多媒体双向交互式教学。学校筹资批量购进PⅢ以上计算机,并给予教职工家庭购买计算机用于教育教学者1500-2500元的奖励,使学校教学及管理用电脑达239台,笔记本电脑4台,教职工家用电脑达146台。校园网及计算机购置费总投入达260万元以上。学校与川大计算机学院衔接,对师生计算机技术进行了科学、规范的强化培训,编写计算机应用教材,坚持分组培训,严格管理,建立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制度,大大提高了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从2002年春季起,全校40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均能制作课件,并熟练地用于课堂教学,部分教师水平达到较高层次,参加各级竞教均获奖励。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使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教学科研快速并入“信息高速公路”,为本地区学校发展现代教育技术提供了很好的样本。4、构建德育新格局,办好校风示范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德育占有重要地位,对学校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加强德育工作,我校的思路是:着眼终身发展,立足阶段目标,紧紧以思想政治课、德育课为主体,以爱国主义、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主线,实现三个转变、四个结合,相辅相成,协同育人。几年来,在推进校风建设过程中,我校基本解决了德育工作头绪乱、人手紧、难度大、实效差的问题,实现了“三个转变”——变随机无序的教育为全面有序的常规教育,变单一标准的德育要求为多层多元的德育目标,变单一的学校教育为全方位协同教育。做到了“四个结合”——说理教育与身体力行相结合、情感陶冶与榜样示范相结合,教育疏导与严格管理相结合,指导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出德育的内在规律,进一步优化了校风。5、拓展育人新空间,劳技教育结硕果。作为贫困县市的农村中学,农业是学校必然面对的大市场,农业产业化要求的高科技含量和经济运作模式迫切需要大量的新型农业人才。2001年,我校与阆中知名农艺师王万明同志合作租赁土地137亩,建立“阆中中学农业科技劳动教育基地”。基地分设四个实验区:一是花卉、反季节果木创新基地,面积22亩;二是珍稀林果、特色农作物培育基地,面积25亩;三是繁植、推广农作物新品种苗木基地,面积50亩;四是城市绿化、美化苗木培育基地,面积40亩。学校特聘王万明为劳技课教师和研究性学习课程指导教师,对劳动基地的教学和实验在业务上总负责,学校生物、园艺专业教师分区负责。基地的建立,为学生劳技课、社会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课题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学校依托这个大课堂,按照教学计划,安排学生到基地学习劳动,充分发挥了基地培养学生劳动意识、传授农业科技知识、展示农业产业结构发展态势、激发学生研究兴趣、启迪学生研究思维与方法的教育功能。农业科技劳动教育基地建设成为服务于当地经济的一个重要课题,显示出很强的前瞻性与生命力,为综合高中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科研成果近年来,阆中中学大力推进办学教育科研创新,理论创新,体制创新,构建了从学校教育到社会实践的多层面、多学科宝塔式课题结构。我校作为《实施中小学督导评估实验与研究》主研单位,1997年、1999年先后获国家教育部、省政府科研二等奖,为国家教委在全国开展中小学督导工作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强化教育素质训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课题,获四川省普教科研资助金项目优秀奖,这项研究以体育为基础,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素质,对全面推动中小学素质教育作出贡献,受到省教厅的高度评价。阆中中学自80年代至今,劳技教育有特色,结合阆中农村近年来的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科技研究性学习形成了特色。先后获得省、地级奖励十一项。为振兴本地经济闯出了一条新路。 “乡土教材的开发为振兴本地社会经济服务”课题,已经中央教科所、省教厅立项。省教厅指出:该校经验对农村同类中学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提高教育质量的研究”已列为省级研究课题。学校顺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信息化和全球化趋势,正在大力推进重视培养学生参加各级学科竞赛和奥林匹克比赛,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型的人才,取得了显著成绩。阆中中学先后培养了获得国际金奖的大发明家张开逊等国内外有影响的专家学者60多人,高层次科技人才1800多人,教师出专著20余本,教师论文获国家级奖100余项,省级400多项,地级1600多项,学生参加全国高、初中理、化竞赛,全国高、初中数学联赛,全国生物科技创新大赛,科幻画比赛,计算机比赛,科技小发明,小论文比赛,全国外语知识竞赛以及省、地体育、音乐、汇报演出比赛等。据统计获得全国级奖50多人,获省级奖200多人,获地级奖1000余人。其中浮力原理演示器、电磁感应等教具先后获教育部、省教厅创造发明奖。我校人口教育多次获省、市奖以及联合国P19项目奖。我校学生研究性学习课题“日本川山紫黑红薯引种试验”、“窗花”两项课题双双获得省教厅研究性学习优秀奖,其中“日本川山紫黑红薯引种试验”成为全省35个最优秀课题之一,并在省教厅现场展示会现场展示,受到表彰和奖励。阆中中学已形成了教学科研融为一体,教师全员参与,协作探索研究的新格局。学校地址四川省阆中市西街61号学校高考成绩坚持内涵发展 多措并举推进教学改革07年的高考总结会上我曾讲到随着经费保障机制的确立,教师增补政策的争取落实,全系统生源保卫战的成果注定阆中教育一年会有一个新台阶,阆中教育的明天会更美好。一、2011年高考成绩的回顾回顾阆中中学今年的高考主要有以下特点:1、上线人数大幅增加,优质教育实力更加凸显今年我校文理上本科线总人数898人,比去年增加61人,艺体双上线32人,文科前11名、理科前5名均为阆中中学考生,全市文科前20名,阆中中学17人,前50名,阆中中学36人。全市理科前20名中阆中中学17人;前50名中阆中中学42人;前100名中阆中中学77人。艺体考生赵梦专业考分99分,名列全省第一名,直接被单招。理科应届学生黎崎均同学考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文科考生谢冲浙江大学文科实验基地班,全国综合排名前10名的大学除北大、人大外其余院校均有我校考生被录取,其中浙江大学录取2人。2、比较优势更加突出,吸引辐射作用显著增强我校本科线人数连年增长,约占全市总数的50%,一本上线人数151人,占全市总数的75%。一本上线人数全市增长11人,我校增长10人,本科全市增长83人,我校增长61人。据追踪调查,农村外出就读学生今年高考最高分612分为福星乡的黎锦涛,城市外出就读学生今年高考最高分607分为阆中中学毕业生王婧竹,均明显低于在阆中中学读书的同层次学生。我校今年高考学生中有应届生11人系中途从市外学校转回,上线5人,市外应届毕业后回原籍复读学生19人,考上19人,我校复读生今年高考涨分最高分达198分(24班的邢杰),涨分100分以上的考生97人,60分以上的221人。市外来我校就读学生今年高考上线91人(09年87人,10年105人),远多于我市学生在市外就读考上大学的总数,今年,我校在市外招生高中学生179人,这一数字也无疑大于今年我市流入外地就读的学生数。3、增分渠道得到拓展,上档升位意义明显我校本届考生因省级“三好、优干”、名校自主招生、学科竞赛、艺体特长等获奖取高校加分资格的学生超过60余人次,这是我校契合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理念,致力于学生全面而又有个性地发展,致力于学校内涵发展所取得阶段性成果,也是今年我校高考的一个新亮点。二、我校高2011级备考的几点体会(一)理顺了管理体制,成绩赖于科学决策。阆中中学现有四个校区(多维初中部,古城校区、新城校区、江南职中),在编在岗教职工近600人,在校学生11000多人,但我们校级班子的职数仅有6人,直面管理面宽量大的实际困难,学校实行了校级干部牵头,一条线管好一个片的管理思路,推行年级负责制,有效缩小了管理跨度,实现了“重心下移,关口前置”的管理理念,提高了管理措施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不少领导和朋友对阆中中学近几年建设和内部管理不无顾虑,不无担心,现在回过头来看,建修并未影响内部管理和高考质量,上线总数连年增长,没有起伏跌宕,因为涉及建修方面的工作和会议我们总是在早上七点到九点研究决策,然后交建设现场办公室同志负责落实,其余时间我们一班人和其他校长们一样与一线教师战斗在一起,可以毫不夸张地讲,无论江南职中的扩建还是七一学校的新建,阆中中学一班人是利用八小时工作制外的时间推动的完成的。(二)强化了常规管理,成绩系于过程精细我校的高三工作一直坚持成功经验与学校实际相结合,过程管理与绩效管理相结合,科学方法与奉献精神相结合,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结合的原则,以“严、细、稳、准、实”五字做好备考过程的方方面面。1、一以贯之地坚持了对高三教师的备、讲、批、辅、查环节实行一月一评制度,深入教室和学生调查研究,掌握备考指导的话语权和主动权。2、认认真真地实施了集体备课制度,做到了“四个落实”,“三个统一”,“三个分层”(即时间落实、地点落实、内容落实、中心发言人落实;统一进度、统一资料、统一检测;备课分层,辅导分层,练习分层”)。3、实实在在落实了年级干部包班制度、班主任包人、学科教师包踩线生的分级管理制度。优生培养有人牵头,薄弱学科有人治理,问题班级有人管理。4、卓有成效地坚持每月一次的高三工作例会,分析成绩、通报问题、查缺补漏、增添措施。阶段发展态势好的班主任要交流,差距大的班主任要剖析,有效率低的教师要表态。5、毫不留情地坚持了对阶段目标有差缺班的班主任和薄弱学科教师警醒谈话制度。谈话不留情,解剖动真格,行动要见效。6、富有成效地推行了首任高三教师与成熟教师结对子的制度,锻炼了队伍,加速了青年教师成长的进程,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人才基础。(三)优化了课堂教学设计,成绩源于课堂高效。高三备考是一项系统工程,高三的教学活动几乎是在课堂内完成的,抓住了高三课堂教学就抓住了高三备考的主阵地、主战场。我们把高效课堂建设作为赢得高考的根本措施,早在2004年我们就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2005年学校的《高中有效教学管理策略》成功申报为省级课题,7年来我们积极稳健、系统务实地可以说“春雨润物细无声”般地推进以打造高效课堂为主轴的课堂教学改革,2008年该课题研究结题,2009年改课题荣获阆中市首届科研成果一等奖、南充市科研成果三等奖,同年我校被四川省教育厅确定为“四川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样本学校”。我们坚持“预习先导,以学定教,以研促教,以练提效,以师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改革思路。坚持以学生中心,还课堂于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张扬学生个性,关注学生差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发展定教学的理念。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推动了教师教的方式转变和学生学的方式转变。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课堂教学效益明显提高。(四)、致力于教师队伍建设,成绩得于教师成长我们始终把队伍教师作为学校发展的第一要务,推行在“严明的规范中培养队伍,在和谐的氛围中推进工作”的策略,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开拓视野,通过外出参访观摩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使用、校本教研活动、高效课堂模式构建、聆听专家讲座、报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技能比武等举措吸纳新教育理念,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教师的胸襟气度、理论修养、业务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包容性、开放性、奋进性”的教师队伍建设目标已经取得明显成效。三、几点反思:(一)、尽管新课改后的新高考方案还没有出台,但今年的高考试题已渗透新课改理念,我们的备考过程中对这一变化、信息把握不够到位,影响了考生特别是部分尖子生得高分。(二)如何在教学组织形式上、课堂教学模式、利益激励机制上从起始年级开始一以贯之地开展培优转差工作还是值得研究的问题,“高一高二高三化”的提法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实践过程中赋予新的内涵。(三)我市理科近几年尖子不尖,未能进入南充前茅,我们也在苦苦反思这个中究竟。1、我校培养过清华、北大学子的教师大都在岗,他们敬业精神、教学能力、教学方法、培优意识与过去相比毫不逊色。2、阆中中考优秀学生到成都、绵阳、南充等地求学的学生高考成绩总体不及在阆中就读的同类学生,高分考生和上名校的学生更是凤毛麟角,我们认为我市的高中教育与外地相比也无太大差异。3、阆中中学培优的措施和力度较之于前些年有增无减,但效果难现。4、优生出类拔萃的决定因素究竟有哪些?学习习惯、智力因素、基础知识、学习方法、应试技能、心理素质等。四、我们的态度各位同志,面对下一届高考,阆中中学有梦要圆,有愿要遂,我们将不断丰富办学内涵,提升教育教学理念,追求更高的层次,更广的空间,更优的质量,更深的内涵,力争优生更优,亮点更亮,特色更特。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