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仙林小学
南京仙林农牧场职工子弟学校是国营南京仙林农牧场主办的,原有一所完全中学,三所完全小学和一所初小。至八十年代中期,中小学生人数共有一千五百多人,教师一百一十人,从小学到初中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五岁半幼儿也全部入幼儿班学习。高中原为普通高中,一九八五年后正式办了职业班。仙林农牧场座落在南京市栖霞区境内,南面与江宁县其林乡交界,西隔土城头与马群乡毗连,北翻杨梅山、丁山与尧化乡、栖霞十月乡接壤东隔九乡河与十月乡分界,东西长约十二里,南北宽约八里,四周有灵山、枯山、杨梅山、丁山、阳山等丘陵山头环绕,中间是一片略有起伏的盆地,总面积约15.04平方公里,有耕地六千八百四十余亩,农业人口六千六百多人,分布着二十四个自然村。 建国后,一九四九年下半年,人民政府派来了一位姓冯的老师,在普陀庵小学负责,以后在吕家山、王家岗、东横山三个自然村里的初小独立成校,成为公办,属花庵小学辅导区。这时期,有教师九人,学生一百五十人左右。仙林乡自一九五九年划入南京农场,所属小学归农场主办。以后形成以普陀庵小学为中心辅导区,共有四所小学的规模。到一九六五年,四所小学发展到三十一个班,学生一千零二十五人,教师四十九人的规模。这时小学的普及率已在95%以上。一九六九年创办初中,小学毕业生全部可进中学。到一九七四年,创办了高中,形成了从小学到中学的普及教育体系,基本普及了九年教育。 仙林地区的教育早在清代末期就有私塾。由于统治阶级不关心农民学文化,所以发展缓慢。据老人回忆:大约在一百年前,有父子二人在本地办了一所私塾,父叫王立德,子叫王志成。1927年,江宁县派了一名姓罗的老师,在普陀庵创办了第一所小学。1929年前后,从湖南来了夫妇俩,男的叫曹学武,在这里教书七、八年,普陀庵小学逐步发展成为完全小学,曹学武亲任校长,还有几位外地教师。为了让孩子就近上学,他们还在三、四里外的王家岗、白马登(东横山村)、包公堂三处设置了教学单班,直到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南京沦陷时,曹氏夫妇撤到湖南去了,小学从此停办。 1938年至1940年的两三年间,由一位叫邓德洲的私塾先生,在普陀庵校址内办了一个私塾。吕家山、王家岗、东横山等三处也有私塾维持着当时仙林地区的教育,直到1943年,由郭果园的李刚忠任校长,恢复了普陀庵小学(三个班,四个教师)。以后,吕家山、王家岗、东横山等三处私塾也改名小学单班(复式)。 七十年代是仙林中小学大兴土木的时期,中学经历了三次搬迁,从鸡场到南师农场,再迁到包公堂东侧。一九七六年,征用了当时属总场管的二十多亩田地,本场建筑队动手,兴建了教学楼两幢、平房教室及食堂四幢,一九八三年建围墙,至此,一所在当时为环境优美的完全中学建成。小学则对一些祠堂、庙宇进行改造或在原址上重新修建房屋作为校舍,分为码头庙小学、普陀庵小学、王家岗小学、东横山小学四个教学点,共有学生一千二百余人。八十年代末,农场计划生育工作成果显现出来,一年级入学儿童人数逐年减少,为此,学校撤并了东横山小学教学点,王家岗小学从原址(鸡场)搬至三大队队部,以次作为新的校区。建国以来至今,仙林的学校大体经历了六个发展阶段:1.建国初期 —— 因陋就简阶段,利用祠堂庙宇作为校舍,艰苦创业;2.一九五九年~~一九六六年 —— 调整巩固阶段,随着国家形势起伏发展;3.迅速发展阶段 —— 大兴土木修建校舍,大力普及;4.八十年代后 —— 稳步提高阶段,充实、提高、改革、上升; 5.二000年后~~二00四年 —— 拆迁过渡阶段;6.二00四年八月底进入新校区 —— 开始进入办学现代化阶段。当时的仙林学校一方面继承了创业时期的勤劳俭朴作风,另一方面又发扬了八十年代的时代精神,即改革、奋斗、不断进取的精神,就是这种精神和作风,多年来使师生形成了“勤奋学习,文明礼貌,活泼健康,团结向上”的校风。教师一边教书,一边进修,陆续有十几位教师取得了大学本科、专科或中师文凭。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取得显著成绩,不少毕业生已成为仙林家乡各条战线的技术力量或领导骨干。 至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仙林学校的教育质量(主要指中学)处在全区中等偏上的水平,并一直在稳步上升,在当时全区44所中学排名中列第十名至第十九名之间。在初中升学考试中,英语曾列第五名,数学曾列到第六名,算是名列前茅了。自一九八七年后,仙林学校在学制上做了调整,即将原来的“六?三”学制改为“五?四”学制,直到二000年以后,又从“五?四”学制恢复到“六?三”学制。仙林学校是一所“农”字头的场办校,其发展完全受到场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办学条件差是众所周知的。,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中期,仙林农场的经济滑坡,连年亏损,严重影响了教师队伍的稳定。仅一九九六年中小学就有十六位能力较强的教师通过各种途径调离了学校,给原本师资队伍不强的仙林学校无疑是雪上加霜,学校的状况随之滑入低谷,教学质量下降。 随着形势的需要,仙林农牧场一直谋求在改革中求发展、在开发中找出路的发展思路。一九九二年,仙林农牧场与美国亚兰湾公司在金陵饭店签定了合作开发备忘录,成立了“亚东实业有限公司”,进行了招商引资,共同开发仙林这块土地。一九九五年,国务院批复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仙林大学城的开发已纳入到该总体规划之中。作为南京新城区的仙林新区东起栖霞七乡河,西至环城公路,北起312国道,南至沪宁高速公路,总占地面积约80平方公里,其中大学城最先发展,包括20平方公里大学集中区以及14平方公里科技产业园。 仙林大学城的开发建设,也给仙林学校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下,为了满足仙林地区老百姓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决定由大学城管委会和亚东公司共同出资兴建一座新的仙林中小学。2003年9月开工,2004年9月顺利竣工,工期历时一年。中小学共占地105亩的一座崭新的现代化学校终于落成,并已交付使用。 2002年10月,在栖霞区政府和梁书记的关怀和亲自过问下,仙林学校完成了由场办校转为地方校的剥离工作,划到地方。 从1999年至2003年几年间,仙林小学为了支持大学城的开发建设,几经搬迁,办学条件极为艰难。2003年10月,仙林中学拆迁到临时辟地搭建的活动板房中过渡(原大巷村的对面)。小学原三所较为分散的教学点,在拆迁过渡中合并为有两个教学点的双轨小学。本部:1—4年级,在原红旗乳品厂对面,分部5—6年级在中学的院内。这一时期,仙林学校共有教职工74人(小学37人,中学37人),有学生840余人,22个班,其中小学13个班,550余人,中学9个班,290余人。学校的管理仍为中小学一体,就是在校长室、党支部的统一领导下,各由一名副校长分管小学和中学。2003年初,栖霞区教育局决定对仙林学校的领导班子作出调整,设校长一人,校党支部书记一人,校长助理一人,三人为校级领导,管理着中小学的日常工作。区教育局和上级领导十分关心仙林学校未来的发展,2004年七月底,又一次对仙林学校的领导班子作出调整,分设中学校长、副校长、党支部书记、小学校长职位,并决定中小学从此分开管理,中学由区教育局直管,小学则由仙林街道和区教育局共同管理。 这些年虽然仙林中小学几经搬迁,处于拆迁过渡、办学条件十分艰苦的最困难阶段,但学校确立的“以师为本”的管理理念,上下团结,加强管理,学校始终保持着良好的教学秩序和积极的工作状态,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教学质量有了稳步回升和提高。在2004年6月“小升初”调研考中,我校六年级的语文、数学、英语的三科平均合格率为92.1%,综合成绩排名由2003年的全区第十名(16所中心校、厂办校)上升至2004年的全区第三名(9所中心校),这是仙林小学历年来取得的最好成绩。过去,仙林的教育一直很落后,仙林人民盼望着有朝一日仙林的儿女也能享受着优质的教育资源,插上理想的翅膀去“腾飞”,现在,这个愿望初步实现了。仙林学校的老师是从过去艰苦岁月中走出来的一个群体,他们是把青春献给了仙林的了不起的人,他们有的是土生土长的仙林人,有的是以仙林为第二故乡的外乡人。多年来,他们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默默耕耘着、奉献着,培育了成百上千的各种人才,为社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仙林中小学的未来是美好的,前途是光明的。我们坚信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正确领导下,在全体教师的不断努力下,一定会把仙林中小学打造成全区一流的学校。传真:025-85893005—8503
浏览
2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