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第一中学
简介 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简称莆田一中、莆一中,创办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初名“官立兴郡中学堂”。“官立”二字,乃示其办学经费主要来自官府,这对莆田其他学校而言,条件可谓得天独厚。“中学”则蕴含“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之意,“兴郡”乃兴化府城的俗称。按清学部规定,中学堂乃是施以较深普通教育之机构。校址设在城内擢英书院(东门兜里)。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 学校在百年间,数易其名:1912年改为“兴化中学校”,1917年,改为“福建省立第十中学”,1927年改为“福建省立第十初级中学”,1929年,改为“福建省立莆田初级中学”,1936年,改为“福建省立莆田中学”,1939年,改为“福建省立莆田初级中学”,1942年,改为“省立莆田中学”,直至1952年,才始称“莆田一中”。 名校 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1953年被福建省教育厅定为省首批重点中学,1978年被确定为省首批办好重点中学,1994年初被省教委确认“一级达标中学”。学校也多次受到上级的表彰,是历届省级文明学校、“全国青少年体育工作先进单位”、“中国百强中学”、“全国基础教育名校”、“省素质教育工作先进学校”、“省五一劳动奖状单位”、“省青少年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学校”、“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突出贡献学校”、“省模范职工之家”及“市育人奖”、“市素质教育优秀学校”、“市文明学校标兵”、“市双拥工作先进单位”、“市依法治理工作先进单位”、“市安全工作先进单位”、“市扶教先进单位”、“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还是国家基础教育外语实验学校、人民教育出版社多媒体实验基地学校、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创新学习研究与实验》实验学校等。现有高中46个班,在校学生2700多人,在编教职工223人(其中高级教师73人,硕士研究生26人);擢英分校(老校区)50个班,学生3200多人,教职工150多人。 育才 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自创办以来,已毕业学生四万多人。校友遍布海内外,都是各行各业的栋梁之才。校友中有王于洁、林春晖、陈维钅柔、欧成龙、余寿章等革命烈士;有林兰英、闵桂荣、黄维垣、杨锦宗等院士;有林一心、肖健、林汝楠、黄国璋、陈金海、李礼辉等高级领导干部;有郭风、俞元桂、朱维干等著名的文学家、历史学家和艺术家;有刘玉煌、翁康强等国际体育明星;还有后起之秀全国“十佳”大学生黄岩谊、卢国强等200多位博士生。据不完全统计,校友中有教授、高级工程师、主任医师等2000多人。 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 教学理念 办学方向 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依法治教,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以“进德、力学、求实、超越”为校训,以“为全体学生负责、为学生终身负责、为中华民族负责”为办学理念,把培养一代“素质+特长”的学生、造就一支“博学+敬业”的教师队伍,创造一套“先进+特色”的办学经验、建设一个“优美+现代”的全新校园、带动一批“薄弱+后起”的市内学校作为五大办学任务。学校积极构建充满活力的和谐校园,积极探索集团化、社会化、国际化的办学道路,努力把学校办成兼具中国文化特色和国际开放品质的“全国示范学校,国际知名中学”,使学校具有一流的设施,一流的管理,一流的师资,一流的校风,一流的质量,一流的效益。为了实现办学目标,学校领导班子提出以学习提高人、以理论武装人、以制度管理人、以情理感召人、以人格率领人的治校方略。学校大胆进行改革创新,进行了以校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调动了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校的各项工作更有活力、焕发出勃勃生机。 道德工程 学校大力建设“道德工程”,始终坚持德育为根本的办学策略,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渠道、方式,更有效地培养德才兼备的“四有”新人。加强德育队伍建设管理,提高德育工作质量。注重养成教育,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形成德育工作特色。寓德于教、寓德于乐,充分发挥各种形式课外活动的德育功能,使学生乐于参与,在潜移默化中受熏陶。实行德育“十星”评比制度,让学生在良性的竞争中成长。通过开展爱国、爱乡、爱校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寓德于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加军训,至今已有20年的历史;组织学生到劳动基地劳动,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建立社会、家庭、学校三结合的育人网络,实现德育工作一体化。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健康成长,学生能勤奋、文明、求真、向上,形成了“勤奋、严谨、坚毅、创新”的良好校风,并得到社会的公认。2006年《人民教育》对学校德育工作进行专题介绍。 名师工程 实施“名师工程”。素质教育,师资为本。学校把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为一项根本工作来抓,提出师资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政治铸师魂、学习促师业、制度立师纪、规范树师表、教育塑师德;提出八条师表,倡导五种精神;组织校本培训,开展教学基本功比赛,开展创优评优活动等,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业务进修、函授学习、学历进修等;大力实施“本升研”工程,现有硕士学位的教师26人;给青年教师指路子、结对子、压担子、创牌子,为青年教师的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条件。 科研工程 实施科研兴校战略,推进“科研工程”。“十五”期间,有国家级课题五个、省级课题五个、校本研究课题97个。其中国家级课题《创新学习多方面配合研究》科研成果获全国一等奖。近三年来,有169篇论文在省级以上CN或ISBN刊物上发表。 新课改工程 学校在继承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扎实的优良传统上大力实施新课程改革,以创新教育为办学着力点,学科教学模式不断创新,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多年来高考成绩一直保持全省前茅,每年学科奥赛均有10多位学生获省一等奖和全国一、二、三等奖等。2004年,周腾同学荣获国际生物奥赛金牌,是莆田市有史以来的第一枚学科奥赛金牌。这是我校继卢国强同学荣获国际化学奥赛铜牌之后的又一辉煌成绩。学校重视美育,学生在各级各类艺术比赛中取得好成绩。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组织“蒲钟文学社”等学生社团组织和兴趣小组,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提高审美能力。研究性学习、选修课、综合实践活动课等已见成效。学分制管理和教师、学生发展性评价制度不断完善。 温馨工程 营造“温馨工程”。学校领导能实践行为科学管理,注重通过自身的言行举动来管理教职工,来凝聚团结全体教职工,形成合力,使教职工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为一中的发展构建新的平台,关心探望送温暖,积极营造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让广大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施行教代会制度,推进校务公开,建设“阳光工程”。 体育传统 学校的体育活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光荣的传统。校运会迄今已举办123届,这在全国中学中是少有的。元旦环城跑、“五四”火炬接力跑等群众性健身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竞技体育屡创佳绩。近年来,校男篮荣获省青少年篮球赛四连冠、全国青少年“BSGB”杯篮球赛第三名,校田径队参加省田径传统校比赛均进入前六名。“因材施教、全面发展”的办学特色在新的时期更加凸现。 帮扶工程 学校发挥辐射示范作用,启动“帮扶”工程。对农村和基础薄弱学校开展多方位的支持与帮扶。2000年以来,派骨干教师到湄洲中学、莆田七中等农村、海岛学校支教。除了在教学上进行无私的帮扶外,学校还把一些设备无偿地赠送给湄洲中学等农村校;与渠桥一中、尤溪三华初级中学、新疆奇台一中结成帮扶对子,帮助他们改善办学条件,提供教育信息,共享教育资源。为带动农村、海岛薄弱学校提高整体教育水平作出莆田一中应有的贡献。 迈向国际化 为了使学校迈向国际化,近几年学校逐步增加了与国外学校的交流,先后派出6位教师到国外进修、培训,邀请多位外籍教师来校任教,选派8位高中学生到新加坡留学,开展中外校长的互访交流活动等。 设施规模 现有班级数36个,常规教学班33个,体育特长班3个,在校学生2100多人,教职工220多人,其中有24人攻读研究生学业,15人为省市级学科带头人。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学校自筹经费逾亿元,建设“新校址工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程”。购地150多亩,高标准、高规格、高起点建设优美现代的全新校园。现建有教学楼、综合楼、实验楼、体育馆、塑胶田径场、宿舍楼、学生公寓、食堂等,建筑面积6万多平方米。新校园内规划合理,布局协调,建筑现代。同步构建“数字工程”。加大投资力度,建成一流校园网络。新校区每间教室均有多媒体教学设备,豪华型的实验设备和AACV语音室,三间电脑室和电子阅览室,教学设施堪称一流。购买笔记本电脑配备给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教师很好利用计算机制作课件,并在教学过程中广泛应用,使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得到有机整合。学校自创办以来,已毕业学生30000多。校友中有两院院士4人,教授、高级工程师约5000人。历史上曾以全国“高考红旗”而闻名,近年学校又获得“全国田径传统项目学校先进单位”、“全国青少年体育工作先进单位”、“福建省教改工作成绩优异奖”、“省先进教工之家”、“市素质教育特色学校”等荣誉称号。 著名校友 学校自创办以来,已毕业学生四万多人。校友遍布海内外,都是各行各业的栋梁之才。校友中有王于洁、林春晖、陈维鍒、欧成龙、余寿章等革命烈士;有林兰英、闵桂荣、黄维垣、杨锦宗等院士;有英年早逝的著名化学家黄文魁教授;有林一心、肖健、林汝楠、黄国璋、陈金海、李礼辉等高级领导干部;有郭风、俞元桂、朱维干等著名的文学家、历史学家、艺术家和化学家;有刘玉煌、翁康强等国际体育明星;还有后起之秀全国“十佳”大学生黄岩谊、卢国强等200多位博士生。据不完全统计,校友中有教授、高级工程师、主任医师等2000多人。 部分校友攻读博士研究生名单(摘自《许阿琼奖学金15周年纪念刊》) 莆田一中 董 丰 (1911年11月) 赴美攻读博士学位 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 莆田一中 康心汕 (1993年8月)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士生 莆田一中 卢国强 (1994年) 厦门大学化学系博士生 莆田一中 黄建明 (1994年7月) 清华大学力学系博士生 莆田一中 林诏婷 (1994年9月) 美国伊利诺大学博士生 莆田一中 蔡文海 (1994年9月) 赴加拿大攻读博士 莆田一中 陈福泰 (1996年7月) 北京理工大学博士生 莆田一中 陈 峰 (1997年) 赴美国攻读物理博士学位 莆田一中 陈日方 (1997年) 赴美国攻读物理博士学位 莆田一中 姚金平 (1997年5月) 美国杨伯翰大学法律博士生 莆田一中 朱志钦 (1997年6月) 加拿大蒙特利尔理科大学博士生 莆田一中 柳 忠 (1997年7月) 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博士生 莆田一中 蔡 军 (1997年8月) 美国康涅狄无大学化学博士生 莆田一中 林国龙 (1997年8月) 美国波士顿大学生物学博士生 莆田一中 陈如铁 (1998年7月) 美国底特律大学化学博士生 莆田一中 余荔华 (1998年8月) 日本东京大学博士 莆田一中 陈建涵 (1998年8月) 美国加州大学应用化学博士生 莆田一中 朱毅敏 (1998年8月)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博士生 莆田一中 柯碧莲 (1998年9月) 上海医科大学博士生 莆田一中 张 伟 (1998年9月) 美国德克萨斯州大学医学博士生 莆田一中 宋明虎 (1999年8月) 美国德克萨斯州大学医学博士生 莆田一中 林朝兴 (1999年8月) 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博士生 莆田一中 叶火亘 (2000年5月) 美国伊利诺州立大学博士生 莆田一中 吴海勇 (2000年7月) 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博士生 莆田一中 陈广宇 (2000年8月)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士生 莆田一中 林 鹤 (2000年8月) 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博士生 莆田一中 林国椿 (2000年8月) 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生 莆田一中 刘春萍 (2000年9月) 赴加拿大攻读博士学位 莆田一中 徐甜甜 (2000年9月) 美国哈佛大学博士生 莆田一中 阮振宇 (2001年8月) 美国德克萨斯州大学博士生 莆田一中 范黎红 (2001年9月) 厦门大学博士生 办学目标暨治校方略 办学理念 为全体学生负责,为学生终身负责,为中华民族负责。 校训 进德、力学、求实、超越 校风 勤奋、严谨、坚毅、创新 教风 博学、敬业、爱生、表率 学风 勤奋、文明、求真、向上 办学目标 全国示范学校,国际知名中学 办学策略 德育为根本、教学为中心、体育为基础、科研为先导 办学思路 办“优质+特色”学校,育“素质+特长”学生 办学愿景 积极探索集团化、国际化的办学模式,努力构建充满活力的文明和谐校园,把学校办成兼具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先进文化优秀品质的“全国示范学校,国际知名中学”;培养全面发展且兼具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学生。 办学任务 培养一代“素质+特长”的学生、造就一支“博学+敬业”的教师队伍,创新一套“科学+特色”的办学模式、建设一个“优美+现代”的全新校园、营建一方“先进+和谐”的校园文化、带动一批“薄弱+后起”的市内学校。 办学特色 因材施教,全面发展和体育和科技教育 促进两个提高 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办学效益。 坚持四个发展 人人发展,全面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 促进五个学会 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造,学会求真。 建设六个一流 一流的设施,一流的管理,一流的师资, 一流的校风,一流的质量,一流的效益。 实施素质教育八大工程 实施名师工程 实施课改工程 启动助困工程 构建数字工程 营造温馨工程 实施帮扶工程 推进科研工程 建设新校工程 倡导八条师表 师德高(政治合格,道德高尚)师纪严(遵纪守法,廉洁从教) 师风正(团结互助,作风正派)师知博(严谨治学,知识渊博) 师业精(业务熟练,教学有方)师志坚(爱岗敬业,一心执教) 师必慈(关爱学生,诲人不倦)师仪庄(仪表端正,举止文明) 提倡五种精神 终身从教的敬业精神,严谨治学的负责精神,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不计报酬的奉献精神,精心育人的园丁精神。 师资队伍建设指导思想 政治铸师魂,学习促师业,制度立师纪,规范树师表,教育塑师德。 治校方略 以学习提高人,以理论武装人,以制度管理人,以情理感召人,以人格率领人。 蒲钟文学社 蒲草芬芳,钟声袅袅 ——莆田一中“蒲钟”文学社简介 “蒲钟”文学社成立于1985年5月24日,时光荏苒,二十六年过去了。二十六年来,“蒲钟”始终与时代同步,勤于求索,锐意进取。蒲钟人用手中的彩笔,描绘崭新的画卷;用嘹亮的歌喉,高唱改革的新歌;用勤劳的双手,敲响时代的晨钟。 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蒲钟”文学社的不断发展、壮大,是与各级领导和各界有识之士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分不开的。著名作家郭风曾两次带领多位莆田籍作家与社员们座谈,传授宝贵的写作经验,并为文学社题写“蒲钟”二字,对文学社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市政协主席、名誉校长林文豪,市人大副主任、原校长施天水及吴智园校长为文学社的发展拨给经费,提供社址,为文学社不间断地开展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语文界、文化界知名人士多次与社员交谈,开设讲座,丰富了社员们的知识,增添了社员们对文学的兴趣。 在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由“蒲钟”文学社牵头成立了市校际文学社,扛起“莆田市文学社的大旗”。这无疑给文学社社员以极大鼓舞和鞭策。 “蒲钟”文学社的成长和努力,得到了省内外人们的关注和支持,“蒲钟”文学社被收入《全国著名社团组织大全》。国内内部报刊曾多次压缩,严格年检,而《蒲钟》报刊“准印证”每次年检均符合要求,一直出版至今。文学社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承担了莆田一中85、90、95、100周年校庆采访报道及历届校运会的审稿宣传任务,并走出校门参与莆田市武术节、市科技节等大型活动的报道任务,市电影公司为文学社开辟了影评园地,社员们的影评文章发表了一百多篇。文学社还与莆田SOS儿童村的孩子们建立了深厚友谊,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文学社发展至今,社员以达上万人。面对各方面的期望与支持,蒲钟人用稚笔精心耕耘,用汗水辛勤浇灌,获得了累累硕果:已出版社报(刊)143期;结集出版习作选8册;在各级各类报刊上发表作品400多篇;并在各级各类征文、演讲、辩论赛中频频获奖,如华东六省一市作文竞赛一等奖,全国“爱国主义读书活动”只是竞赛特等奖,福建省中学生普通话朗诵比赛一等奖,莆田市大中专学生辩论赛蝉联冠军,莆田市云里风文学新人奖……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坚信,在“蒲钟”文学社社员和指导老师的不懈努力下,“蒲钟”文学社的钟声一定能更洪亮地激荡在莆阳大地,响彻于神州四方! 莆中赋 莆中赋 兴化故郡,文献名邦。教泽绵长,润物无声。开莆来学,壶兰传斯薪火;科甲联芳,典籍炳乎宋明。西学东渐,学堂脱胎于书院;杏本琴心,莆中骏发于东门。钟灵毓秀,惟贤是登。数易校名,但祈云舒千鹤;屡经扩建,则望海纳百川。 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 以一篑为始基兮,成双璧之黉庠;摇百年之木铎兮,振万里之金声。先哲宏愿,烈士遗风。因材施教,全面发展。尝擎高考红旗,名闻海内;今膺百强中学,誉满神州。喜历届校友四万,海北天南,龙翔凤翥;在校学子六千,春稼秋穑,霞蔚云蒸。先贤领重教风气于前,后昆秉尊师操守至今,固老校渊远而可流长者也。 是翠柏劲松,岂嫌海陬地瘦;欲耕云种月,可怨瓦釜藤床。切问近思,探科技之堂奥;达观博识,汲人文之琼浆。进德资以载物,力学始得玉成;求实助乎笃行,超越有赖创新。妈祖垂爱,孔子灵光。鸿鹄奋志,兰桂腾芳。锐意学有大成者,敢问博士院士;勇夺奥赛金牌者无论考场赛场;擢举华夏英才者,不分新校老校;能挑教学大梁者,岂言公办民办。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世纪华诞,化育成林。今里程新启,重续鸿梦;素质教育,再领风骚。冀母校如松之盛哉,全国示范;师生似兰斯馨也,国际知名。 公元二零零六年岁次丙戌秋陈章含谨识于闽都骥斋。
浏览
11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