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通州区第六中学
学校概况北京市通州区第六中学,创建于1976年,是一所“文化氛围浓厚、校园环境优美、布局和谐”的普通初级中学。学校占地面积16345平方米,建筑面积5328平方米。学校现有24个教学班,教职员100余人,学生1200余名。多年来,六中坚持“三个面向”、坚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坚持全面发展,分类推进,为社会、为高一级学校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合格的毕业生。经过多年打造,如今的六中有一个符合“四化”要求的坚强的领导集体,有一支积极向上、敢于争创一流的教师队伍,一个团结勤奋、文明求实的校风。在这里,教师教风严谨求精、创新奉献,学生乐学勤思、刻苦创优,师生携手播种着希望、创造着未来。探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主体参与式学习等一个个崭新的学习模式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一批批优秀的毕业生从这里走向运河中学、潞河中学、走向北京乃至世界。六中是通州人民的六中,是通州教育的先锋,欢迎更多的小学毕业生来这里学习、深造,从这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学校的教育教学设施达到通州区一流水平,建有标准塑胶跑道田径场,装备了的具有现代化水平的多媒体教室、实验室、语音室、演播厅、多功能厅、教师电子备课室;构建了与因特网联接拥有118路信息点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和有线广播、双向控制闭路电视等开放式教育管理系统等现代化设施。领导班子校长兼党支部书记:侯玉俊党支部副书记兼工会主席:常恩元德育副校长:常恩元教学副校长:邸淑香教学主任:王宏岩办公室主任:梁晶政教主任:金志刚政教副主任:王连杰总务主任:邓小利团支部书记:凤仙部门设置校长副校长教务处 政教处 团委 总务处 办公室 工会语文组数学组外语组物理组化学组历史组地理组政治组体音美组卫生室电教组财务组图书室维修组食堂档案室保卫室六中文化六中精神:崇尚先进 争创一流六中校训:刻苦求知 振兴中华六中校风:团结 勤奋 文明 求实六中教风:严谨 求精 创新 奉献六中学风:乐学 勤思 刻苦 创优六中校歌:《我们播种希望》六中校旗:[1]说明:1、绿色--大地充满生机,喻示着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2、红色--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使学生在党的阳光照耀下茁壮成长。3、蓝色--为学生学做人、长知识、增才干,搭建舞台,使学校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乐园,让学生在蔚蓝的天空中自由翱翔。4、中间山峰--是"六中"两字的变形,代表校训的含义"刻苦求知、振兴中华",不断攀登科学文化高峰。发展规划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落实市区教育大会精神。大力加强干部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学校内部管理,规范办学行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稳步提升学校办学质量,形成办学特色。办学理念坚持三个面向,坚持全面贯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因材施教分类推进,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奋斗目标未来五年发展总目标:保持现有24个班的办学规模,顺利完成北京市初中建设工程验收,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干部、教师专业化素养进一步提高;符合师生发展需要,充满人文情怀的新型管理机制逐步形成;教育教学改革稳步推进,新课程实施及校本课程建设取得成效;校内外教育资源得到有效整合与利用;校内行政管理、教育教学、后勤服务实现信息化;校园氛围和谐,文化学习气息浓郁;学生在德、智、体等各个方面得到全面健康发展;学校办学质量处于市区先进行列,成为人民满意的学校。未来五年发展具体目标:◆干部队伍按革命化、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的要求,打造一支政治坚定、思想过硬、团结协作、无私奉献、学历合格、年龄梯次合理的干部队伍。1、政治素养好。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教育思想端正,理念先进。工作中廉洁自律,团结协作,无私奉献,勇挑重担,迎难而上,开拓创新,争创一流的工作业绩。2、专业能力强。熟悉教育学、心理学和学校管理理论,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指挥能力和科研能力,掌握和熟练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能教学,会管理,一专多能,并有1—2名干部进入区级以上优秀干部行列。3、学历合格。中层以上干部全部达到大本学历,其中要有 50%左右的干部具备研究生或研究生课程班学历,校级干部持证上岗。4、年龄结构合理。努力打造以30—40岁干部为主力,老中青相结合的干部队伍,校级按1∶1的比例配备后备干部,使干部队伍充满活力,富有朝气。◆教师队伍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的教师团队,是提高学校办学质量的基本保证。具体目标为:1、师德高尚。热爱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在工作中模范遵守师德规范,依法执教,为人师表,敬业爱生,有50%以上的教师达到校级“师德之星”标准。2、教育理念先进。拥有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和学生观,了解青少年的身心特点,遵循教育规律,引导学生健康成长。3、专业知识扎实,具有较高的学科理论水平,熟悉新课标,熟练掌握教材、教法,能学善教。4、教育教学能力强。具备高超的教学艺术,能带班,能教课,能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手段,能有效整合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能开展科研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品位,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与风格,走内涵发展,专业发展之路。经过努力到2010年我校力争有20%—25%的教师被认定为区级骨干或名师,有50%—60%的教师达到校骨干的标准。有2—3名教师被认定为市级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5、学历合格,专业对口率稳步提高。经过五年的努力大本学历要由现在的 80%提高到90%以上,30%—35%的教师具备研究生或研究课程班水平,教师专业对口率由现在的91.8%提高到95%以上。6、加强青年教师的引进。改善当前中老年教师比例偏高的不合理结构,形成老中青相结合,以中青年教师为主的师资队伍。◆学生培养指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交往、学会学习、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生活、学会创造、拥有健全的人格,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具体目标为:1、热爱祖国,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能够正确的看待世界。2、具有远大的理想,正确的价值取向,明是非,辨美丑,知荣辱。3、拥有良好基础道德素养和较好的行为习惯,遵纪守法,举止文明,诚实守信,关心他人,热爱集体。4、乐群善交,与他(她)人和谐相处,互尊互敬,共同进步,并初步具备一定的国际交往能力。5、能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收集、归纳、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参与、合作、实践的能力不断增强。6、热爱体育运动,掌握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并在活动中感受成功,享受快乐。7、拥有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能够正确的感受美、欣赏美。8、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积极掌握劳动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自理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明显增强。9、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个性心理,乐观、自信,积极向上,勇于挑战,勤于实践。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自我反思,自我调控的能力,并能够做到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选择,自我发现,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体现出较强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校本课程结合新课程的实施,系统思考,整体设计,完成校本课程的研发,编写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教材,为学校育人提供服务,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教育需求,发展学生的潜能与特长。◆校园文化构建以师生为主体,具有时代特征、健康向上的主流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1、校园环境建设,校内陈设与布置,绿化美化工作等,进一步突出艺术性、观赏性和教育性,具有较强的文化气息,潜移默化地影响师生的观念与行为。2、广泛宣传校风、学风、教风、校训、校歌,使其人人皆知,让“团结勤奋、文明求实”的校风,“乐学勤思、刻苦创优”的学风,“严谨求精、创新奉献”的教风,变成师生的自觉行动。3、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深受学生喜爱,并形成系列。4、富有人文情怀的学校制度,能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领学生自主发展,健康成长,实现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愿望的融合,使校园充满和谐。◆校园建设以北京市初中建设工程的实施为契机,积极争取上级的支持与帮助,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使校园环境更加优美,硬件设施达标,且充满文化气息。1、整治校园环境,创建人文化景观,凸显校园文化氛围,使校园环境干净、整洁、清新、优雅。2、加大资金投入,完成专用教室的改造,更换学生桌椅、教师办公设施,改建厕所、医务室,筹建电子阅览室、心理咨询室,完成教学楼外装修等工程。使学校的办学条件进入通州区的先进行列,为师生提供一个干净、整洁、温馨、和谐的工作、学习环境。3、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完成六中网站建设工作,在教室加装多媒体,实施“班班通”工程。为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提供支持。◆办学特色以教改教科研引路,创造新型教育教学模式,促学校办学质量不断提高。1、经过五年的努力,学校教改教科研办学特色更加明显,学校办学质量进一步提升,并处于通州区前列。2、教改教科研工作与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紧密结合,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难点问题,通过教改教科研活动的开展得到有效解决,。3、通过教改教科研活动的开展,推进学习型校园的创建,促教师专业发展,使广大教师的学习意识明显增强,专业能力明显提高,并涌现出一批教改教科研积极分子。4、积极承担市区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做到学校有重点课题,专任教师人人有子课题,1—2年内要有一项以上科研成果在市区获奖。完成目标的主要措施◆干部队伍1、广泛开展政治理论和业务理论学习活动(每周干部集中学习不少于2小时,自学不少于8小时),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政治素养和管理水平,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2、提高领导干部的管理能力。每位干部在参加学习、培训的基础上,认真反思所分管的工作,有计划的开展科研活动,着力解决管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并每年完成一篇高质量的研修论文。3、加强干部作风建设。领导干部要定期深入课堂、深入学生,深入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广泛倾听师生的意见,改进工作,增强亲合力和凝聚力,共同创设一个和谐、友善、健康向上的人际氛围。4、完善领导干部考核、评议制度,强化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激发干部锐意改革,拼搏进取的精神,争创一流的工作业绩。◆教师队伍1、大力加强师德建设,针对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改进师德教育方法,完善考核机制。将师德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聘任、晋升、奖惩的重要依据,并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对模范践行师德规范、忠诚教育事业的先进典型,要给予表彰奖励。2、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学历进修和业务培训,不断充实新理念、新知识,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和专业知识。3、大力开展校本培训活动,通过专题讲座、基本技能竞赛、观摩课、研究课、集体备课、说课、评课等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4、引领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教改教科研活动,做到人人有教改专题和科研课题,通过深入研究,掌握新理念,发现新方法,并及时总结出新的成果与经验。5、开展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能力,使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能够为课堂教学提供支持与帮助。6、实施教师专业拓展工程,使80%的教师在胜任一门文化课教学的基础上,能够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小组活动,为学生开设选修课,带领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做到一专多能。7、完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选拔、培养、考核工作,强化他(她)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示范作用,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打造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德育工作1、健全德育领导机构,加强对德育工作的组织与领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及北京市教育大会、北京市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精神,统筹规划学校的德育工作,积极解决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2、建设高水平的德育工队伍。定期开展学习、培训、技能达标等活动,提高德育工作者的专业化水平。3、认真贯彻落实北京市教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工作意见》,开展学科德育研究,优秀课例征集,完善学科德育评价体系建设等工作,推进全员、全程育人工作的开展。4、开展德育科研活动,以德育科研为突破口,解决当前德育工作中面临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未来五年中,以解决实际问题为重点,在抓好校内课题研究的同时,还要参与2—3项市区德育课题的研究工作。5、建立一体化的德育体系,继续推进社区共建、军校共建、法制共建、文化共建、综合 实践五大工程,开展家教协会试点工作,有效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为学校育人工作提供服务与支持。6、深入探索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内容、途径与方法,制定各学段教育要点,系统的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法纪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具有基础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感、民族精神、世界眼光和国际交往能力的新一代青少年。继续推进“自我教育”、“主体参与——自我体验”德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工作,不断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7、落实“四个一”(每年组织学生看一场电影,观摩一场艺术演出,参观一次教育场馆,参加一次社会公益劳动)的要求,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参与体验的机会,促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8、加强德育规章制度建设,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以机制创新引导学校德育工作健康、有序的开展。◆教学改革1、加强教改教科研工作的组织与领导,围绕新课程改革,调整工作思路,创建新型管理模式。2、制定《教师校本培训工作规划》,以新课改为契机,加强教师培训,组织教师深入学习课程改革理论,正确理解把握课程标准,落实三维教学目标。3、以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为重点,推进课程改革工作的深入进行。在教学实践中本着“继承、发展、创新”的原则,以落实新课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目的,加强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与实践,积极探索“探究学习”、“体验学习”、“合作学习”、“讲授法教学”以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等多种教学方式的改革,大力开展学法培训活动,推动课堂教学由重 “教”向重“学”的转变,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4、围绕课程改革,以减轻学生负担为重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为目的,加强教育科研工作,探索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推广成功的教学经验。5、大力推广和使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有计划的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到2008年,所有教师都能够熟练的使用先进的教学技术手段。6、加强教研组建设,强化“研”的氛围,通过学习、研讨、观摩、交流等活动,促教师专业发展,并自觉的将新课程理念落实在课堂教学实践当中。在未来的五年中对表现突出,业绩显著的教研组及教研组长实施奖励。7、开好综合实践课,扩大课外活动小组的数量,全面提高学生活动的参与率,为学生全面发展,学有特长提供机会,创造条件。8、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建立目标责任制,实施目标管理,层层落实,优化教学过程,确保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9、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制度,成立学校“教学质量监控组”,通过听课视导、教学访谈、测评、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对课堂教学质量实施监控与评价,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加以改进。◆校本课程1、深入开展校本课程建设工作的调查与研究,并在可行性分析论证的基础上,确定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2、编写校本课程教材,开展校本课程教师的培训,为开设校本课程提供内容上、师资上的保障。3、按照《北京市实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施方案的课程计划(试行)的通知》要求,将校本课程纳入学校教学计划,边实施边改进,不断提高,抓出成效,抓出特色。◆体卫工作1、制定《学校体育、卫生工作五年发展规划》,有计划、有重点、分阶段的解决学校体育、卫生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2、探索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新机制,补充、完善、修订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制度,保证学校体卫工作健康发展。3、统筹安排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在上好体育课、课间操、眼保健操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指导学生掌握2—3项体育运动技能。4、改进课余训练工作,提高课余训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学校的田径和篮球运动水平再上新台阶,并处于通州区初级中学的前列。5、积极落实《北京市学校奥林匹克教育行动计划》,通专题讲座、学科渗透、主题教育活动、体育竞赛等多种形式,普及奥林匹克知识,弘扬奥林匹克精神,传播奥林匹克文化,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促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6、积极开展健康促进活动,培养学生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校园文化1、办好校园广播、电视、橱窗、板报及校内各种刊物,传播先进思想,弘扬主流文化。2、在大力加强校风、学风、教风建设的同时,要将班级文化作为重点来抓。除了班级环境布置,班规、班训、班徽、班级口号、班级活动具有教育性外,要积极创设健康向上的班级氛围,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班级认同感。3、从学校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提供参与体验的机会,满足学生兴趣爱好的需要,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特长。4、深入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制定《校园文化建设方案》,有计划、有步骤的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充分挖掘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校园建设1、精心设计,从艺术性、观赏性和教育性的角度出发,考虑校园建设问题,无论是新建还是改扩建都要体现学校特色和文化氛围。2、加大资金投入,充分依靠上级调拨资金、社会捐助资金,逐步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有计划的完成实验室改造,学生桌椅、教师办公设施的更换,教室加装多媒体,筹建电子阅览室、心理咨询室,厕所、医务室改建,教学楼外装修等工程。3、完善学校水、电、物、仪器、设施的管理制度,水、电、物、仪器、设施管理责任到人。杜绝水电浪费现象,使用好,保护好,学校的各种仪器、设施,使其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4、加强科技创安工作,在2005年的基础上,对改造后的重点部门、场所加装红外报警器或视频监视器,以保护师生生命与学校财产的安全。◆办学特色1、加强学校教改教科研工作的组织与领导,在现有学校教科研组织的基础上,建立教科研专家指导组,统筹规划“十一五”期间的学校教改教科研工作。2、全面总结学校“十五”期间教育教学工作,在认真查找问题的基础上,做好“十一五”期间学校教改教科研课题的论证、立项工作。3、通过多种形式,加强教师科研知识的培训,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4、完善保障机制。在加大经费投入的同时,建立年度科研成果展示、表彰制度,并将教师参加教改教科研活动情况纳入教师的考核、评优。强化教师的科研意识,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为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提供支持与服务。◆初中建设1、成立学校初中建设工程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初中建设工程的规划、组织、实施等工作。2、制定《学校初中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将学校初中建设工程纳入学校发展规划,有计划,有组织的完成好各项工作,使学校达到北京市新颁的《中小学办学标准》。3、建立目标责任制,将学校初中建设工程的各项工作分解到科室、部门,责成专人负责,并将分管工作的完成情况纳入科室、部门及相关人员的评估。4、积极争取市区专家对学校初中建设工程给予指导、帮助,优化工作,形成特色,抓出水平。5、加强初中建设工程的研究,不断发现和改进达标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我校高质量的完成初中建设工程。◆管理体制1、完善干部工作汇报、考核、评议制度。对工作不利,群众不满的干部,要提出限期整改措施。另外,大力推进民主管理,完善监督机制,规范干部行为,勤政廉政,形成能上能下的动态管理机制。2、逐步推行岗位聘任制。按照“按需设岗、民主公开、双向选择、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严格条件、契约管理”的原则,科学合理的配置人才资源,优化人员结构,实现各类人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3、完善教师考核和奖励制度。按照“质量效益优先,兼顾平等”的原则,积极推进分配制度的改革,建立起以岗位工资为主要内容的内部分配制度,重实绩,重贡献,逐步形成向高层次人才和重点岗位倾斜的分配激励机制。学校概况、领导班子、部门设置、六中文化、学校规划
浏览
8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