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华侨中学

联合创作 · 2023-10-16 14:10

发展简史闽南著名侨校——晋江华侨中学,坐落于晋江市区南山路(旧称党校路)北侧南山之巅,南向俯瞰晋东平原,北向可眺晋水东流、清源山翠,地高气爽,景色宜人,交通便捷,环境优雅,历来为晋江人眼中所谓“风水宝地”。学校创办于建国之初,五十年来虽历诸多艰难曲折,却已桃李芬芳,为国家的建设发展培育了无数英才。回首半个世纪的风雨征程,历历难忘。艰苦创业 百年树人1953年秋,建国伊始,百废待兴,侨乡子女求学无门,青阳、涵口一带热心教育人士和侨属,在县文教科的支持下,积极筹办“晋江第七区私立青年补习学校”(当时第七区辖有青阳、涵口、王厝、岭山、池店、洋埭、西滨等乡村)。区长洪水抽先生任名誉校长,涵口大乡热心教育事业的知名侨属丁红娟女士任董事长,区干部陈伏希先生具体负责学校筹办事宜。学校创办之后,聘请庄建忠先生为校长,共有教师5人,校舍设在涵口大乡关帝宫内,招收高小毕业生共200多人,开设三个教学班。1955年为进一步发展教育的需要,经县文教科统一安排将学校迁至青阳桂山村,借用公房和民房为教室,设备因陋就简,翌年改名为“青阳华侨初等文化学校”。1957年学生数递增,原有校舍已无法容纳,再迁校址于庄氏、蔡氏两祠堂。其时校舍极为紧张,著名华侨苏孙江先生夫人柯美英女士慨然将其新建楼房一层让出,供学校教师办公住宿。同年秋,又改名为“青阳华侨中等文化学校”,洪少禄先生任校长,并组织首届校董会,推选青阳侨联主席庄金木先生为董事长,县侨联秘书长陈立察先生、华侨柯美英女士、庄材忠先生为副董事长。1958年秋,校名再度更改为“青阳华侨中学”,许皇基先生任校长,正式纳入全县统一招生计划,人事由县统一调配,经费由地方自筹,国家补助,成为一所侨办公助的学校。为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校董会进行换届选举并扩大到海外,庄秋心副县长被推选为第二届校董会董事长,庄金木先生、陈立察先生、柯美英女士、庄材忠先生为副董事长,庄材雁先生为香港校董会董事长,苏孙江先生为菲律宾校董会董事长。1959年春,海外侨胞及本地热心教育人士踊跃捐资,择址南山头破土动工兴建新校舍。学校师生自力更生积极参加兴建校舍的劳动。在社会各界热心办学的精神鼓舞之下,全校师生精神振奋,教学质量迅速提高。1960年秋参加县中学生统考,名列全县新办侨中之首,受到政府和海外侨胞的重视与赞许。至1961年春,首幢教室、图书室、食堂相继完工,学校行政人员及部分学生先行迁入。1962年春,校董会敦请菲律宾华侨庄清泉先生为校主,同海外侨胞集资扩建教室三幢(其中庄良裕先生独资兴建一幢)、教师宿舍三幢,师生得以全部迁入新校舍。1963年秋增设高中部,校主庄清泉先生慨然承担高中部常年经费。这时全校高初中共设18个教学班,学生900人,教师60人,一所全日制侨办完中初具规模。多年来颠簸流离、四处搬迁的侨中,终于有了自己的新校园。然而好景不长,十年浩劫中侨中未能幸免,学校遭受严重破坏,1970年2月,侨中被迫撤并,校产被瓜分,校园荒芜野草丛生,十几年的艰苦创业毁于一旦。劫后重生 初结硕果直至1975年9月学校复办,定名“晋江青阳二中”,李维滩先生任校长,划片招收初中新生546人,设十个教学班,配备教职工30人。其时劫后重生的校园满目疮痍,校舍破坏严重,部分教室被占用,经多方努力方得以收回。1977年秋,增收高中6个班学生200余人。1978年秋,由县教育局统一改编为“晋江第四中学”。学校复办后,深知其来之不易的师生们以极大的热情投入教学之中,1979年高考成绩名列全县前茅,有20人考入大学本科,10余人录取于中专学校。其中多位校友大学深造后,被国家选派往日、美、英诸国留学。庄金钟、章辉煌、赖庆丰等校友获博士学位,李少钦、吴玲娟等校友获硕士学位。更多的校友成为企业家、干部……在各行各业中为国家的建设发展作出贡献。一时间,南山校园奇花竞放,誉满侨乡。创办职高 培育专才80年代初,为完善学校的各项设施,县、镇五次拨专款237万先后兴建教学楼和师生宿舍,学校规模不断扩大。1983年春,李维滩先生荣调,许皇基先生再任校长。1984年秋至1988年秋,许皇基先生改任党支部书记,卢谋蛟、曾华凯二位先生先后任校长。时值改革开放,国家经济迅速发展,社会急需各种专业人材。根据邓小平先生提出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示精神,学校决定增办职业高中,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中等专业人材。1984年秋,招收首届工艺美术班,其后逐年招生,教学效果良好,多次获得福建省、泉州市等各级美工书画比赛荣誉。由于毕业生学有专长,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就业率高,在社会上赢得广泛的肯定。1988年,黄东曦女士任校长,又增办汽修专业。1990年再增办幼儿师范班,至此,普通高中部全部转型为职业高中,共六个教学班,生数达200多人。同年,香港校友会筹委会及学校向县政府申请恢复侨中校名,10月,上级批准“晋江县第四中学”更名为“晋江华侨中学”。1995年5月,经省教委批准,在晋江华侨中学基础上创办“晋江华侨职业中专学校”。8月,黄东曦女士荣调,曾国强先生接任校长。11月29日,隆重举行晋江华侨职业中专学校授牌仪式,正式实行“一校两牌”。1998年晋江华侨职校被定为“泉州市重点职业中专学校”。至2002年8月两校分离前,晋江华侨职校规模发展到拥有计算机、幼教、文秘、汽修、办公自动化、美工、经贸英语、涉外企管、综合高中10个专业31个教学班,学生1200多人,历年参加高考录取人数均位列泉州市同类学校前茅。披荆斩棘 艰难爬坡与此同时,初中部办学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自1979年开始,晋江县初中录取改划片招生为重点中学优先招生的办法。从此该校初中部新生大部为小学毕业生中成绩中下者,生源素质受到影响,使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极高的难度。面对这种情况,校领导及全体教职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认真制定办学方针,实事求是地从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入手,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因材施教,谆谆善诱,面向全体,重点培养,力争在原有的基础上有较大的提高,取得了一定的效果。1988年招收的新生,入学考试优秀率仅0.4%(同期重点中学为89%),三年后参加中考,优秀提升到了19.9%。1993年中考总分500分以上达15人,18人考入师范学校,11人考入重点高中,2人考入重点中专,24人考入普通中专及职业高中。此时的侨中初中部面临着创办以来的又一严峻的考验,然而侨中人依然披荆斩棘,奋力前行。1999年,学校制定了“以学科竞赛带动教学质量全面提高”的办学新策略,同时晋江市重点中学取消初中部,最新恢复划片招生的办法,为侨中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初中部办学效益开始逐年明显提高,规模迅速扩大。2000年参加第十一届全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该校3人获二等奖,4人获三等奖,在晋江市52所参赛学校的前十名获奖者中独占四名,牛刀小试,初露锋芒。2001年第十二届、2002年第十三届全国“希望杯”数学邀请赛上,该校连创佳绩,获奖人数均位居全市前茅,特别是施凌峰同学获第十三届“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一等奖,晋江市仅其一人获此殊荣。2002年第十二届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上,该校施惠珊同学获得一等奖(福建赛区第一名),庄文耀获二等奖、吴恬茹、高雅同学获三等奖。在晋江市第三届“玉麟杯”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上获团体一等奖(总分第一)。2003年,第十三届全国初中生应用物理知识竞赛上,洪华龙获全国一等奖;全国初中化学竞赛,许雅萍获全国一等奖。至2003年上半年,该校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奖的学生达220多人次。在学科竞赛捷报频传的同时,该校中考成绩也有了质的提高,2001年中考教学质量综合评估,该校位居全市同类学校第三名。2002年中考成绩更上一层楼,上一级达标高中分数线达62人,其中晋江市总分第一、四、七名均出自该校,语文、数学、英语单科平均成绩居全市首位,各项综合比率居全市第四。2003年中考,侨中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上一级达标高中录取线达128人,优秀率达41.31%,录取率居全市第一。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该校重视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全面发展,美术、书法、音乐、体育方面同样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两年来在各级美术、书法、音乐、体育竞赛中获奖达53人次。侨中全体师生以心血和汗水,赢得了上级领导的肯定和社会各界的赞誉,今日的侨中已逐步成为一所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的名校。2002年8月两校分离前,侨中初中部发展到26个教学班,学生1500多人。教学相长 名师垂范春茧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侨中的成长,凝聚着几代教育工作者的心血和汗水。在侨中的办学历史上,名师辈出,这当中有原体育教研组组长张良烈老师,数十年如一日,任劳任怨地进行男子篮球传统项目训练,多次参加省、市乃至全国比赛屡夺桂冠,先后获得“全国优秀体育工作者”、“国家体育运动一级奖章”等荣誉,培养出了亚运冠军李冬英校友、国家男子篮球队队员龚松林校友等诸多人才;有被评为“省优秀归侨知识分子”的著名归侨教师郭金醒老师。还有“全国优秀教师”苏小桂老师;在全国物理教育界有较高声誉,现任中国物理学会会员、福建省物理教学研究会会员肖永琴老师;在辅导数学竞赛中成绩突出,被授予“中国数学奥林匹克优秀教练员”、“全国数学教学优秀园丁奖”、“数学优秀辅导员奖”吴海森老师等。至2002年,晋江华侨中学已拥有一支包括14名高级教师、54名一级教师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他们不计报酬,默默奉献,辛勤耕耘在这片沃土上。他们是侨中的骄傲,是侨中最宝贵的财富。泽被桑梓 赤子情怀侨中前进的每一个脚印,侨中面貌的每一次变化,无不凝聚着诸多海内外校友、爱国华侨及列位乡贤们的心血和一片爱国爱乡之情,1975年学校复办,华侨中学校董、旅菲著名华侨苏孙江先生及夫人柯美英女士多次返校视察,投资兴建教学楼。1987年春,香港及菲律宾校友苏千墅、杨金溪、苏鹏飞、杨德扬诸先生捐资建校门、传达室及校大门内台阶。1989年职高班创办之时,成立之际,孙江先生又独资兴建了一座职教楼。此外,孙江先生及其夫人还曾先后三次捐出15万元作为增添教学设备、奖教金和教师生活补贴。孙江先生身故之后,其夫人苏柯美英女士(现任晋江华侨中学香港校友会创校荣誉会长)不顾年事已高,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学校。其子苏千墅先生(晋江华侨中学香港校友会名誉会长)继承父志,为团结更多香港校友共同关心、支持母校的发展,同校友庄铭辉、庄金洲、杨金溪、曾淑芳等人一起倡议成立“晋江华侨中学香港校友会”。1991年二月,晋江侨中国内校友会成立,同年5月香港校友会成立并捐赠铜乐队全套乐器。各校友会成立之后,始终给予母校无私的关怀,历任会长都曾多次率校友莅临侨中,为学校的发展出谋献策,殚精竭力。杨德扬校友捐赠电化教室器材,庄金洲、庄希贤校友为名冠省、市的校篮球队捐赠队服和训练设备。首任会长苏千墅先生先后捐资兴建孙江纪念楼、美英科学楼及校大门、运动场改建等,还创设“晋江侨中苏柯美英奖教基金”,以表彰工作成绩突出的教师,并多次颁发教师生活补助金,慰问在职及退休教职工。累计至2002年,苏氏家族捐献学校资金达1700多万元。现任会长庄金洲先生偕伉俪陈宝锭校友1996年捐赠母校办公大楼“锦胜育才楼”,1998年再捐建教学大楼“慈晖楼”以表其报恩母校的游子情怀。2000年名誉会长杨金溪先生捐资兴建教学大楼“南霞美楼”。拳拳赤子之心,可昭天地。也正是这些华侨、校友的爱国爱乡精神,激励着一代代的侨中人继往开来,锐意进取。与时俱进 再铸辉煌2001年8月,侨职和侨中已发展到57个教学班,全校学生数达2700人,教职工200多人。校园网、广播网、塑胶跑道运动场、各学科实验室、电脑室等现代化教学设备较为齐全,成为晋江市在校生人数最多的一所学校。然而占地仅有29.33亩的校园面积限制了各种教育教学资源的进一步完善,影响了学校的继续发展。面对这一情况,晋江市政府断然决定将华侨中学留在原址,华侨职校另择新址建校。2002年8月,华侨职校搬迁至赖厝村新校址,两校正式分离,走上各自发展的道路。原任校长曾国强先生调任华侨职校校长,由原侨中副校长庄燕红女士、蔡永康先生分别升任校长和支部书记。新一届学校领导班子平均年龄不足四十周岁,这是一个充满青春活力的领导集体,他们以开拓进取的精神,认真制定了学校新的发展规划,为侨中的未来描绘了一幅宏伟的蓝图。在新的领导班子的带领下,侨中校风、教风、学风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得到上级领导和社会各届的高度赞扬。2003年侨中五十华诞之时,将迎接晋江市文明学校及泉州市、福建省达标、示范初中校的验收,各项准备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当中。  时光荏苒如晋水滔滔东去,然而岁月不会抹去美好的记忆,一个个亲切的音容笑貌,一串串闪亮的名字,将随悠悠南山上的琅琅书声永世传扬,镌刻于一代代侨中学子的心田。新一代侨中人禀承“团结开拓,勤奋求实”的侨中精神,坚定地踏上新的征程。经历了半个世纪风雨沧桑的侨中正重新焕发青春光彩,迎着新世纪的朝阳阔步前行。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