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清流县高级职业中学
学校简介 三明清流县高级职业中学创办于1982年,是该县唯一一所具有学历教育资格的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也是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点之一。学校地处城关,交通便利,校园宽阔,环境优美。2003年被授予“市级花园式单位”和“市级绿色学校”称号,多次被市教育局评为“职教先进单位”。 教师队伍素质较高,敬业精神好。学校现有教职工78人。其中,高级教师13人,中级教师45人,中高级教师比例、人数均居全县第二。全体教师积极进取,和衷共济,齐心协力,教书育人,主动承担教育教学工作,勤学理论,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形成了浓厚的教研教改氛围和良好的师德师风,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教研成果。学校教师在国家、省级CN刊物发表教育教学论文29篇,获市级以上表彰的“师德之星”、“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教坛新秀”10人。2002年12月5日《人民日报》(海外版)以“新的起点,新的希望”为题报道了学校办学成绩和经验。 教学规模 一、教师队伍素质较高,敬业精神好。 学校现有18个教学班,在校生826人。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新建了标准式学生公寓并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建成了校园局域网;有先进的多媒体教室和多功能电子电工实验室,理、化、生实验室和电力拖动室。新购电脑106台。设施齐备,有师生阅览室、图书室及电视放映室。新建钳工室和财会模拟实验室。现400米塑胶运动场和职教培训中心大楼正在兴建中。 二、办学灵活,就业、升学前景广阔。 学校以市场和就业为导向,坚持校企联办,密切校企联系,在发展职高的同时,大力加强普高教学,不断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和人才培养层次,逐步形成学历教育与继续教育并存,“升学——就业”全方位发展的教育机制。职高办学实行弹性学制,通过“订单”模式,向企业输送人才。为服务当地经济,发展支柱产业,08年,学校开办了化工班。学校根据教学计划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强化实践技能训练。同时,不断拓宽办学渠道,合理设置专业,为学生自主选择专业和就业增加了宽度。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5%,为地方经济和农村富余劳力转移作出了贡献。 三、办学目标明确,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学校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以教学为中心,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向高一级学校输送人才为目标,以新的教育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全面开展情感教育和学生自我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狠抓教育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学校制定了较为完善的教育教学管理措施,扎实开展奖学、助学活动。教师关爱学生,资助贫困生,全面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促进学生朝着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方向发展,稳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近年来,学生在全省高职单招考试中,成绩较为显著。 四、教学设施、设备完善,有利学生学习与生活。 学校现有18个教学班,在校生826人。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新建了标准式学生公寓并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建成了校园局域网;有先进的多媒体教室和多功能电子电工实验室,理、化、生实验室和电力拖动室。新购电脑106台。设施齐备,有师生阅览室、图书室及电视放映室。新建钳工室和财会模拟实验室。现400米塑胶运动场和职教培训中心大楼正在兴建中。良好的教学设施和设备为学生在校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 新的学年,我校教师将在陈金增校长的带领下,本着求真务实的精神,以满腔的热忱和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以最优质的服务和最优良的管理,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 学校历史 清宣统2年(1910),王琼创办“工读学校”。 民国9年(1920),李家乡的芳溪寺创办“乙种农业职业学校”,招收北里、连城县北团等地小学毕业生,学制3年。学校经费来自当地的庙产、祖田的田租和学生学费,为当地培养一批农业人才。民国22年停办。 民国29年,创办县农业职业学校,校址在小东门旧考棚试院(今清流一中),教职工14人,学制3年,招收小学毕业生。第一届招收学生40多名,后又招收2届学生,共有学生100多人。民国32年,该校并入县立简易师范学校,第一届学生于当年毕业,第二届学生编入“简师”附设农职班(原初二),继续读农业专业,于翌年秋毕业,两届“农职”毕业生共30多人。第三届学生(初一)并入“简师”。至此,县农业职业学校结束。 1958年秋,清流县贯彻“两条腿走路”方针,各公社大办“半耕半读”学校,长校、里田公社率先创办初级农业中学。长校农中当年招收1个班,学生40人(其中女生1人),校长由公社书记兼任、专职教师1人,兼任教师2人。学校开设语文、数学、政治和农业知识课,修业年限3年。文化基础课以课堂教学为主,农业专业课以田间实践为主,与生产队挂钩,边教边学,学用结合。 继长校农中之后,里田、塘前、赖坊、田口、邓家、嵩溪、东华、林畲、嵩口等公社也把“半耕半读”小学改为农业初级中学。全县共办11所农业中学,有11个教学班、学生221人、教职员40人。农中校长一般由公社负责人兼任,有的公社从社会上聘请有一定文化又懂农业知识的社员担任专业课教师,课程设置与长校农业中学相同。学校经费来自勤工俭学、学生缴费,部分由国家和公社补助。各农业中学的教学实验基地和生产劳动用地,或由公社拨给,或与生产队挂钩,参加生产队劳动,按规定给予一定报酬。农中学生主要招收高小毕业生,也有由公社、生产队保送的青少年,规定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生产劳动或就业,也可以报考高一级农校或普通高中。 1960年,国家经济困难时期,各地农中相继停办。1963年,复办赖坊农中。翌年,长校、里田、田口、林畲农中相继复办。至1965年,全县有农中11所,22个班级,学生320人(其中女生14人),教师42人。1966年,各校停课“闹革命”,学生外出串联,全县农中相继解体。 为改变县内中等教育结构单一状况,1981年,开始筹办职业高中和农业职业高中。4月,县政府决定将长校中学改为县长校农业职业中学,高中部分实行职业教育体制,初中部分仍为普通中学体制。农职高中有教工5人,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两年,课程除语文、数学、政治、理化、生物等普高基础科目外,还设有专业课。1981~1990年,共开设15个专业班级,招收学生435人,毕业学生276人。 二、其他职业中学 清流县职业中学 又称县第四中学,创办于1982年9月。校址设城关凤翔山,高中部为职业高中,初中部为普通初中,当年招收化工和财会专业班,有学生110人。根据全县对人才的需求,县教育局和职中与各部门议定:教师配备、基础设施、教学器材、工资等经费由教育部门负责,学生实习场所及部分经费由用人单位提供,毕业生由挂钩部门、厂场择优录用。1982至1990年,先后开设化工、财会、电化、建筑、幼教、电器、化纤、机械、水产养殖、食用菌种、医士、林业等16个教学班,共招收学生877人,毕业学生8届758人。这些班除幼教班为3年制外,其余均为2年制,开设课程除文化课与普通高中大体相同外,还开设专业课,专业课占总课时的60%。1990年,全校教职工80人(含初中部)。 县职业中学根据本县实际,不断调整专业设置,毕业生录用率达98%,在全市各县属上游水平。 清流林业中学 该校1959年由龙岩专署林业局创办,校址在城关樊公庙,负责人徐望楚,有教职工16人(其中专任教师7人,职工9人),学制2年。当年招收学生132人,设林木化工和林木采伐两个专业班,创办不到一年停办。 清流三中附设林业班 1985年,县第三中学开办附设林业班,招收初中毕业生90人,分为两个教学班,学制2年。文化基础课大体和普通高中相同,专业课程有林业基础知识、育苗、病虫害防治等。翌年又招收学生1个班40多人。由于学生毕业后就业难,次年停办,学生转入普通高中肄业。 建筑技校 1981年11月,三明地区技工学校在清流办建筑工程班,设于第二招待所。招收40名学生,学制二年,学习期间,学生曾去厦门、龙岩实习2个月,1983年7月,该届学生毕业后停办。这届毕业生成为清流县建筑部门的骨干力量。
浏览
5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