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第一中学
多个第一创名牌 上世纪60年代初,因为哈一中教学质量一直很高,被确定为哈尔滨市首批重点中学,1978年国家正式恢复高考制度后,再次被命名为市重点中学,1980年被确定为省重点,当时,一中的高考升学率一直在全市名列前茅。 八九十年代,哈一中坚持把教学工作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面向全体学生,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竞赛辅导全面推进,因为教学质量高,一中高考重点率一直保持在80%以上,涌现出全国第十一届中学生物理竞赛二等奖获得者王勇(1994年保送北大)以及1992年高考全省文科状元姜文君等一批优秀学生。期间,学校参加了国家教委组织的“高考与中学教学关系研究”课题组,成为全国十个试点学校之一。记者手记 哈尔滨建校最早的学校、哈尔滨地下党团组织第一个与党中央通信联络点、哈尔滨市首批市重点中学、哈尔滨市的黄埔军校……翻看哈尔滨市第一中学的校史,你会惊讶地发现,这所拥有近百年历史的老校,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曾与无数个“第一”结缘,也与无数次创新、改革同行。在艰辛而漫长的办学历程中,时间赋予了这所百年老校厚重的文化底蕴,形成了该校以人文见长的办学特色,也回报给它桃李满园的辉煌,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先悟先觉、爱国爱民的优秀学子。 几番风雨,几度沉浮。回首哈一中近百年走过的道路,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所历史名校的发展轨迹。而今,哈一中宛如一株参天古木,虽历尽沧桑,却依然枝繁叶茂,在“内图发展个性,外图供献人群”的先进办学理念的指引下,这所省内闻名的老牌“名校”,将打造百年一中的又一个新辉煌。与校长对话百年名校将重振雄风 2007年1月17日,哈一中领导班子换届,新任校长刘长有成为百年老校和新一届领导班子的“掌门人”,一老一新,沉甸甸的责任与使命,督促着这位新校长在薪火传承中,打造更加辉煌的一中。 记:新校长、新班子、新使命。您上任后,将如何使这所百年老校再创辉煌? 刘:我们将以班子和谐为主题,以重振一中雄风为目标,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追求内涵发展,打造精品名校。坚持“办学以教师为本,学校以育人为本,教学以质量为本,课堂以学生为本”的办学思想。从反思中求生存,于改革中谋发展,全力促进学校全面、和谐、可持续性发展。 记:您计划如何打造专业化、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刘:制定和落实名师培养和引进计划。创建学习型校园、研究型教师、管理型学校、和谐型环境。同时,下大力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形成团结的班子集体和积极向上的教师队伍。学校工作要达到六个一流:一流的办学信誉、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师质量、一流的科研成果、一流的管理水平、一流的校园文化。 记:您准备通过哪些工作提高学校整体教学水平? 刘:我们提出“学生工作是第一命令,教学工作是第一信号,教师工作是第一行动,学校形象是第一责任”的管理理念。今后将在教学法方面下深功夫,实施因材施教,突出文科特色,发展个性特长,争取在三年内实现“名牌大学有位次,重点大学有提升,本科人数争满点”。 培养“名师”科研先导特色德育“三足”发力新一中绽放青春光彩打造名师团队 哈尔滨第一中学现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其中一线教师160名,特级教师5名,国家级骨干教师5名,国家模范教师2名,省级骨干教师、省教学能手21名,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43名。 在一线教师中,中、高级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5%,教师的平均年龄为35岁,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22名,其余均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 多年来,哈一中不仅培养了一大批业务骨干、名优教师,还涌现出了很多优秀教研组。哈一中政治、历史、语文、化学等学科教研组先后获得“哈市劳模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英语组荣获“哈市巾帼文明示范岗”称号,化学组和信息技术组先后被评为省优秀教研组,2007年语文组又获得“省劳模先进集体”荣誉称号。科研先导提高质量 以教育科研为先导,全面提高教学质量。1996年,哈一中参加了国家教委组织的“高考命题与中学教学关系研究”课题组,成为全国十个试点校之一。“十五”期间,该校承担省市课题9项,其中整体构建德育体系、课堂教学评价、历史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等研究成果在全市推广。 在日常教学中,哈一中鼓励学生学有专长。该校王勇同学在1996年全国第23届奥林匹克物理竞赛中获二等奖,被保送到清华大学,朱春磊同学1997年获全国物理竞赛二等奖,被保送到清华大学。1998年,有两名同学的高考数学成绩获得满分150分,而满分率仅为万分之一。 扎实、有效的教育科研工作,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步步提高。该校连续15年被市教委评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先进单位”,在各种学科竞赛、科技创新活动、艺体类比赛中,哈一中的学生崭露头角,多次取得优异成绩。课堂是德育主阵地 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学科教学为主渠道,挖掘学科课程的人文内涵,培养学生人文精神。作为学校的特色工作,多年来,哈一中在德育工作中发挥团委、学生会的作用,完善学生自我管理网络,号召学生做自律、自立、自强的一中人,以学校教育为主体,完善了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化”的教育网。 近几年,学校还结合新课程改革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工作,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校组织开展的清明祭扫、“五四”表彰、标准化教室建设、冬季扫雪等各项活动中,都由班级竞标承办或直接承办,学生由以往被动的参与者,变成了主动的策划者和实践者,提高了教育的效果。同时,学校还注重活动的开放性和实践性,通过开展“我的家乡哈尔滨”、“走进大学校园”等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走进社会,感受社会的变革。我在一中 纪子元(2003届毕业生,北京市学联主席):一切浮华,必将在时代的激荡中灰飞烟灭。真正留给我们的是做人的信念、做事的态度、对人生的理解和对生命的感悟……离开母校已近四年,但“内图个性发展、外图供献人群”的理念却始终铭记于心,作为她的学生,母校始终是我在家乡心灵的寄托。 孙戈(2001届毕业生,人民大学法学院研究生):三年的高中生活使母校文化在我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悠久而厚蕴的历史教我们待人谦和、做事沉稳;勤奋而踏实的学风助我们在学海中获取知识、在行为中养成习惯。刻苦学习、努力工作、传承母校优良的传统是我们每一个一中学子的责任与使命。愿母校再创历史新辉煌!一中故事 哈尔滨的“黄埔军校” 1923年,中共哈尔滨独立小组成立,一中成为党在哈尔滨最早的联络点,刘少奇等在哈开展工作期间,曾借宿于一中教师林茂生、王复生家。1925年,中共哈尔滨特别支部在学生中发展了第一批党员,一中学生段中与许公学校学生赵尚志等加入共产党。 1925年底,楚图南(后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受中共北方区委派遣,来到一中担任国文教员,指导一中进步学生主办《国际协报》的文艺副刊《灿星》(一中校报至今仍沿用灿星的名字)。 抗日战争时期,教师车鸿志(烈士)带领数百名一中师生走在抗日前线,一些学生为民族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解放战争时期,一中建立了“民青”,即后来的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新中国成立后,彭真、冯仲云、郭沫若、钱三强、刘白羽、任仲夷、萧军等同志先后给一中师生做过报告或兼任政治课教师。 近些年,哈一中涌现了更多心系祖国前途和命运的优秀学子,郭庆滨、栾晓峰等三名同学考入北大生物系后,经过精心策划,率先打出了“小平你好”的标语;在香港、澳门回归之际,邓宁、邓宇兄弟设计的招贴画飘遍了大江南北。学子感言 孙海涛(2000年以631分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现在中央机关工作) 忆母校 母校是书,在这里,我们畅游知识;母校是海,在这里,我们激扬才干;母校是火,在这里,我们熔炼品格;母校是帆,在这里,我们感悟信念。 曾几何时,我面对重重困难,是您赋予的坚忍带我走出人生的低谷;曾几何时,我经历层层考验,是您赐给的自信伴我脱颖而出。 如今,我已奔赴社会,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全力拼搏,相信您还会像以往那样默默地对我关心与鼓励,支持我走向新的起点。也许,我还无法回报您的培养与教育,但我会遵照您的重托,承载您的期待,全心地投入到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征程,展现出作为您的孩子所应具有的气质,为母校增辉添彩。 亲爱的母校,时光虽如水流逝,却涤不去我对您历久弥新的牵挂。学子在千里之外遥祝母校新世纪新气象,再塑辉煌百年!昨天与今天 “第一”铺就“名牌”之路 九易其名,八次大规模修建,一次搬迁,一次扩大占地面积,走过近百年风雨历程的哈一中,今天已变成了占地总面积达3万平方米、校园面积增加了一倍,教学区、艺体楼、运动区、休闲区等一应俱全的现代化学校。 多年来,一中人凭借着不畏艰险、甘于奉献、勇于牺牲的精神,发掘、整理并光大了“内图发展个性,外图供献人群”的先进办学理念,逐步形成了“全面发展,人文见长”的办学特色,很早就跻身省内名牌中学之列。 高考升学率连创新高 进入新世纪,作为黑龙江省首批示范高中,一中凭借校风好、师资强、质量高、有特色而享誉省内外,先后被评为黑龙江省文明单位标兵、全国依法治校先进学校、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学校连续15年被市教委评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先进单位”,在各种学科竞赛、科技创新活动、艺体类比赛中,哈一中的学生崭露头角,多次取得优异成绩。 1998年高考升学率达98.45%,1999年高考升学率达99%;2000年至2002年高考升学率达100%;2003年高考尤为突出,一表二表进段率大幅度提高。2006年高考600分以上72人,在全市600分以上考生比2005年减少1000人的情况下,一中增加了26人。 人才辈出的哈一中 人才辈出,桃李满园。近百年来,一中先后培养了三万多名毕业生,他们中有的已经成为各级领导干部,如原中纪委常务书记韩光、原黑龙江省省长李范五、原冶金工业部副部长马成德、原黑龙江省人大副主任何首伦等。还有不少毕业生活跃在祖国建设的各条战线上,成为骨干。在最近全省“五四”表彰大会上,20名获得“五四”奖章的人中,就有5人是哈一中毕业生。 目前,根据新课改要求,一中在育人中强调将培养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并蓄、兼长作为工作目标,力求把“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尊重”、“理解与宽容”、“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创造”等当代教育理念贯穿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各个方面,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以一中为背景创作 《夜幕下的哈尔滨》百年理念 “内图发展个性,外图供献人群” 独特办学理念激励 哈一中百年风雨前行 1926年,时任校长的王里封先生在当年的新生入学会上慷慨激昂地演讲。他号召大家“不但要学好各门课程,而且要面向社会,关心国家大事,内图发展个性,外图供献人群”。 从此,“内图发展个性,外图供献人群”成为哈一中的办学理念,表现出了近一个世纪以来一中师生的精神精髓和价值追求:“内图发展个性、外图供献人群”的根本目的是培养高质量人才。“内图发展个性”,是以现代人的精神培养现代人,以现代人的视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外图供献人群”则要求学校培养注重学生社会价值的实现。 “内图发展个性,外图供献人群” 要求学生在掌握一定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张扬个性,并要树立回报社会、服务人民的思想。对办学理念的提炼,源自于对哈一中历史传统的理解,来自于学校历史文化的沉淀。办学理念既体现其历史传承的一面,又与时代的特色、需要相吻合,体现出与时俱进的一面,不断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浏览
4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