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江北中学

联合创作 · 2023-10-07 09:34

基本内容   地址:重庆市江北中学位于重庆市北碚区水土镇。她地处缙云山脚下,嘉陵江畔,环境优美,风景宜人,是读书求学的圣地。历史:二十世纪是个极不平凡的世纪,她所昭示的兴衰与荣辱、困惑与崛起,简直就是一部浓缩了的中华民族的奋斗史。在这滚滚的时代大潮中,重庆市江北中学运时而生,她经历了满清王朝,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三个中华民族逐步走向辉煌的时期。1909—2008,近一个世纪的风雨洗礼,赋予了重庆市江北中学深厚的历史底蕴。可以这样说,她前进的每一步,都紧扣着中国近、现代以来的追求进步、负重自强、曲折前进的发展历程。翻开她那一页页历史的辉煌,我们不难感受到一代代江北中学人那拳拳的爱国之热情、痴痴的报国之追求、烁烁的效国之智慧。也正因为此,江北中学才会有不断崛起之今日。峥嵘岁月稠——悠久的办学历史,光荣的革命传统重庆市江北中学创建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那时正值满清王朝濒临崩溃,中华大地革命浪潮风起云涌之际 ,废科举、兴新学已成为时代发展不可阻挡的潮流。学校初创时名为“江北厅官立中学堂”,址在江北老城桂花街肖曹庙(现重庆市女子职业中学)。由于历史的原因,学校校名、校址几经变易:民国元年(1912年)改名为“江北县立中学”,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因增设高中班,学校更名为“四川省江北县立中学”;在1951年改名为“川东区江北第一中学”,直属川东行署领导; 1952年,撤区建省,校址划归重庆,又更名为“四川省江北县第一中学”。1953年又改迁至北碚区水土镇(原江北县政府所在地),同年三月二十五日,更名为“四川省江北县第一中学”, 1995年因区划调整,学校划归北碚区管辖, 更名为“重庆市江北中学”。重庆市江北中学由于国运所系,在中国现代史中经历了一场场血与火,甚至是腥风血雨的洗礼,写 下了一页页悲壮的历史。“五四”运动时期,他们大力宣扬“民主与科学”、“爱国与进步”,点燃了川东地区反帝爱国运动的第一把火。大革命时期,川东地区首批赴法勤工俭学的三十余人中,就有8人是江北中学的学生;1927年,在震惊中外的“三·三一”惨案中,该校有一名学生光荣献身,二十多名师生受伤,校长成云章、教师罗海澜失踪。抗战爆发后,地下党在江北中学师生中发展十余人入党,同时成立了党支部,领导学校师生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其间先后有三十多名学生奔赴革命圣地——延安。解放战争时期,江北中学教师、地下党员任可风被国民党特务逮捕,被囚于死亡炼狱——渣滓洞,重庆解放前夜,在中美合作所集中营大屠杀中脱险,成为了彪柄千古的传奇英雄。全国解放后,江北中学的全体师生又积极投身于“三反”、“五反”运动中去,同时,为响应“抗美援朝”的号召,一大批莘莘学生投笔从戎,加入到了志愿军的行列。江北中学是一块沃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恽代英、肖楚女等曾来校演讲,对师生进行共产主义教育 。一代代江北中学人在革命传统的感召下,或“投身革命亦为家”,或“烁烁才智报中华”。从该校走出去的师生有原省委统战部副部长黄觉庆,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曹开伦,原省政协主席李培根,驻苏丹国使节王维一,“两弹研制功勋”龚吉君,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 《中国历史文选》主编、兰州大学历史系教授张大可,重庆市政府办公厅副秘书长艾智泉;中日田径对抗赛上获两枚金牌、省运动会上获两枚金牌、省工人运动会上获三枚金牌的范安辉,与队友合作打破4X100米接力赛全国中学生纪录的曹阳,以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后留学日本的赵建华,赴美留学获双博士学位的尹巨元…… “日月之行若出其里,星汉灿烂若出其中”,曹操的一曲《观沧海》真可谓江北中学百年风雨历程的真实写照。今朝尽风流——和谐的育人环境,优异的教学质量发展现状:该校是北碚区教育系统唯一的一所园林式单位、绿色学校,也是重庆市首批联招学校之一 ,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关怀下,已获得“重庆市重点中学”的光荣称号。她占地一百二十余亩,校园内绿树环合,鸟语花香,春天桃李争艳,夏季月季满园,秋来丹桂飘香,隆冬腊梅傲霜。学校现有56个教学班,其中高中30个,在校学生达三千八余人(住校生三千余人),教职工二百人学历达标率98%,其中四十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占85%。近几年来,为了使学校在激烈的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该校走内涵发展之路,确立了“三为本” 学校发展的构建思路,即“育人为本”的培养目标,“能力为本”的教育模式,“发展为本”的办学思想,全校师生以“爱我江北中学”为己任,用他们的智慧和勤劳努力开拓新天地,并以此形成了“超前思维,科学决策,大胆实践,用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的江北中学人精神。1.求发展:不断创新管理体系小平同志说:“发展才是硬道理”。然而,尽管该校具有近百年的办学历史,但在1990年以前,她基本上还是迁校之初的老模样,为迅速改变这种状况,使学校走上高速发展的快车道,我们首先从思想认识入手,在师生广泛开展“世纪之交怎么办,团结自强迎挑战”的大讨论。通过讨论,学校确立了“困境抓机遇,改革求发展,固本立新创名校,构建命运共同体”的发展思路。首先抓管理体制的改革,实行“精机构、满负荷、高效益”的运作机制,要求做到“精官强师” ,切实提高机构效力、工作效益,实现强化教学、优化组合、硬化教学,真正体现管理、教学、规模大力办学效益。同时强化两支队伍建设,做到“两手抓,两手硬”。即一手抓领导班子,向管理要效益;一手抓教师队伍,向教学要质量。在领导班子的建设上,我们较好地理顺了党、政、工三者的关系,并率先在北碚区各中小学提出了“ 三分三合”的管理原则。即“更新观念,职责上分,思想上合;建立网络,工作上会,目标上合;制定规范,制度上分,步调上合”。因而学校的校长、书记、工会主席在各行其职、各使其仅、各尽其责上切实做到了合心、合力、合拍、忧乐与共、甘苦同当。这也正如市区领导评价的那样:江北中学的党、政、工三个不是“三驾马车”,而是“三马拉车”。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学校更是立足高远。为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特别是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我们以提高教师现代教育的综合素质为核心,全面实施了“名师工程” 。为此,学校制定了教师培养的五年规划,规划要求五年内,教师学历全面达标,并实现5%的教师获硕士学位,40%的教师达研究生学历的奋斗目标。与此同时,学校还加强管理,一方面实行全员聘任制,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另一方面建立科学的分配制度,实行较内聘任制,把竞争激励机制引入教师队伍的建设之中。为突出德育工作的首体位置,自1990年以来,该校一直以“祖国在我心中,才智贡献人类”为主题, 在教师中广泛开展“塑师魂、扬师德、正师风、强师能”的活动;在学生中以“行为规范的养成”为中心的寄宿制管理模式的构建为特色,进行“今天我以学校为荣,明天学校以我为荣”的系列教育。为强化这项工作,学校健全党支部领导下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机制,并形成了由校长、书记亲自抓,职能部门重点抓的管理体系。在校党支部的领导下,工会、政教处、教代会、团委、学生会、班主任、教师协作运转,全方面覆盖学校德育工作的各个角落。2.创特色,努力构建培养模式该校是一所位于城乡结合部的市级重点中学,近年来,随着办学条件的改善,教学质量的提高,办学规模也日益扩大,生源几乎涵盖了重庆市所有区县,其中90%以上的学生为住读生。怎样在一个较为“封闭”的环境里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这无疑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①创设环境育人的氛围。我们把教会学生做人放在第一位。结合学校实际,分年级开展“德育系列化”活动 。“德育系列化”是该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大特点,经过几年的探索,现已形成较为完备的体系。就其形式而言,该体系的最大特色就是突出了学生年龄的阶段性,认知的层进性,行为的养成性,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强调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良好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的主体性;就其内容而言,“德育系列化”就是从培养学生的爱校意识到形成爱国意识,从塑造自身素质到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一句话,就是帮助学生实现从个体的完备化到社会的完善化的转移 ,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我们还注重建设高品位的校园文化环境,几年来, 先后建成了校史展览室、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校园文化长廊、科技陈列室、校园生态林等文化载体,力求让校园处处充盈浓厚的育人氛围。与此同时,学校还不断丰富和完善“环境育人”的内涵。我们努力办好团校和业务党校,通过发展学生中的党团员,树立思想标兵,形成激励学生在政治上追求进步的政治环境;通过“封闭式管理,开放式办学” ,形成由严明的校纪、优良的校风和多媒体、实验室等助学系统构成的学习环境;校社结合,形成由家长委员会、德育教育基地、街道办事处等构成的社区教育环境;通过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形成由“校文学社” 、“校广播站”、“校时事社”、“校闭路电视系统”构成的舆论宣传环境。这样的环境和氛围,对陶冶学生的情操、规范学生的言行、增长学生的才智产生了重要作用 ,使整个校园充满着文明、和谐、积极向上的生机和活力。②构建主动发展的条件。我们根据学生大多来自主城区的特点,根据信息社会的特征,我们坚持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积极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全新的教学体系。江北中学坚持“二变”:就 是变“僵化”为“灵活”,变“封闭”为“开放”。对学有专长的学生建立“五允许制度”:即允许自由择师、允许跨科跳级、允许在有组织安排下自主安排时间、以及根据发展需要,允许自己安排外出学习、参观、实践的时间。通过坚持“二变”“五允许”,学校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和宽松的氛围,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于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另外,针对“寄宿制”这一办学特点,在不放假周,学校利用星期六、星期天组织学生不同层次 、兴趣进行专题活动,其形式各种各样、内容丰富多彩。这些活动令学生欢欣鼓舞,紧张之余精神得到放松,并且,自己主动参与 ,其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近几年来,该校高考上线率逐年攀高现象的出现绝不是偶然的,这与学校一贯的办学观念和实践空间相关 。从教学思想上,注重引导学生刻苦学习,以鼓励为主;从时间安排上,宽严结合,狠抓课堂四十五分钟,切实贯彻落实 “减负提质”的精神,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充分发挥自己的兴趣、特长;从进度安排上,严把进度关,绝不赶进度,不被市区有关“统考统测”所左右,总比兄弟学校进度慢一拍;在学习的各个方面,江北中学尽力为学生创设宽松环境,使他们由“被动”为“主动”, 充分发挥其学习的主动、能动作用。③完善自我管理机制。“自我管理”是学校管理的基础,也是素质教育的内涵之一,基于“人本化” 教育实施的前提 。在此点上,我们首先采用的“条块结合,各头并进”的方法,建立起了行之有效的学生自我管理机制。其一,品行管理体系:德育处——年级组长——班委——全体学生;其二,学习管理体系:教导处——年级学习组长——班级学习委员——全体学生;其三,生活管理体系:总务处——年级生活组长——班级生活委员——全体学生。其次,建立起了相关的考核制度, 以保证学生自我管理机制的落实。在建立起学生自我管理的外部机制之后,我们还注重学生个体的行为习惯养成的内化管理。一是根据“和谐发展,五育并举”的原则,在学生中全面开展“五星学生评选活动”,让学生全面参与,互动发展;二是建立“助理制度”,让学生参与学校管理,以培养他们的社会参与意识和综合发展能力。在助理制度的实施上,我们结合“五星学生评选”的情况,让评选出来年 学生分担校长助理、各处室主任助理、班主任助理,并坚持一周一轮换的制度。该项活动的开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服务意识,同时也使学生管理工作真正落实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个中心点上。3.树形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适应新时期、新形势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必须走素质教育之路。在此点,该校坚持以全面发展为目标基点 ,以创办特色教育为结合点,以启动创新教育为生长点的创办特色学校之路。①负重自强、超前发展,大力改善和营造育人的硬环境。近几年来,我们在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 ,以“苦我江中人,献我梓莘情”为精神动力,自筹资金一千五百余万元,使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理化生实验大楼、多媒体教学网、计算机中心、语音室、科技楼、游泳池、运动场、男女生公寓楼、教师新村等教育教学、生活、学习、运动设施达到或超过了重庆市一类学校标准。目前,学校又将体育馆、图书楼、艺术厅、综合办学楼、学生营养服务中心等现代硬件设施建设提上了议事日程,并力争在2—3年内完成,以加强学校现代化建设进程,为争创“重庆市示范高中”“中华千所名校”这一宏伟目标的实现,提供强大的物质保证。②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强化“质量立校”意识。该校有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育人队伍, 由于他们坚持重视了面向全体学生,并努力强化了教育教学与学生生活的管理,学校一直保持了较高的教学质量。 1995年——2001年连续七年初中会考合格率为100%,高中毕业会考合格率均在98%以上,升入高校的人数也逐年攀高,同样连续七年获北碚区区属重点中学第一名,特别是2001年,高考上线突破500大关,主要升学指标居市同类学校前列。学校因此多次获市、区高中教学质量奖,被社会誉为“加工能力特别强的学校”。③“科研立校”,强化育人的现代化意识。近几年来,该校先后承担了两个国家级重点课题,四个市级课题, 十多个区级课题的研究,有近百篇论文发表或获奖,并参与多本著作的编写, 另有45人次在省、市各类赛课活动中获奖 。据不完全统计,自1995年以来,该校师生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文章近600篇。④加强艺体教育。该校自1983年起,连续命名为重庆市田径传统项目学校,1997年又被命名为重庆市游泳传统项目学校 。校田径队连续七年获北碚区中小学田径运动会团体冠军,为高校输送了一大批体育人才。在“创造教育”方面,我们注重特长生的“提高培养”,学生参加语数外理化生等学科竞赛,近五年来有42人次获国家级奖、181人获市级奖;艺术教育该校更是异彩纷呈,兴趣活动小组硕果累累,美术组121人次获市以上奖励,科技活动组131人次获市级奖,合唱队先后23次获区级奖。辛勤地耕耘,终于换来了丰硕的成果,江北中学先后获得重庆市重点中学、重庆市社会主义文明礼仪示范学校、 重庆市精神文明单位、重庆市培养青年教师先进集体、重庆市先进基层党支部、重庆市计算机教育示范学校、重庆市教育科研基地、重庆市体育工作先进集体等光荣称号,其办学成就《重庆日报》、《重庆晚报》、重庆市电视台曾多次对此作专题报道。下篇:明天更美好—以课程改革为重点,走内涵发展之路。江北中学学生素质高、质量好,但也参差不齐,学生的个体差异既表现在个性心 理特征上 ,也表现在学生生活中能力的可持续性发展上。建立适应个体差异,突出主体性学习的教学体系,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更是素质教育和时代的需要 。该校本着“以人为本,重在发展”的思路,在课程改革方面作了一些有益探索,为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找到了一条光明前途。①建立适应个体差异和主体学习的课程体系。包括:整体教学与扎实基础的必修课;分层教学与分层发展的必选课; 分类选修与多向发展的任选课;分类指导与发展特长的课外活动。从2001年起,该校以初一年级为重点,逐步实施了“三板块”教学,即将现行课时分为两个课时段: 必修课时段和选修课、活动课课时段。必修课课时段严格按照教育部颁发的课时及课程标准进行,选修课和活动课课时段安排语文阅读、数学思想方法、英语听说、体育形体技能、物理方法、天文、生物、地理等各种选修课和课外小组、学生社团、小型讲座等。②加大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改革的力度。课程的改革使课堂结构从设置、内容、标准等方面发生了变化 ,也推动了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等一系列政策。其一,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它包括三个层面的实验:一是根据学生不同发展层次,进行班级组合式分层教学与课程类型式分层教学;二是根据学生不同个性、特长、不同发展类型,进行分类指导与分类推进;三是教学形式注重集体教学、小组教学和个别教学的有机结合。③致力于教学方法的改革。“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方法。长期以来,我们教学改革的着重点往往只放在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教师的功夫下得再多,也是“师勤而功半”,只有学生主动积极的学,才能“师逸而功倍”。因此,教学方法的改革,其实质和终级目的就是通过“教”来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式,即从传统的继承性学习转向探究性学习、创新性学习。我们——认为学生创新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应包涵如下几个方面:一是诱发动因,启发学生创新意识;二是坚实基础,增长创新才干。要实现这一点,首先必须教给学生系统的知识,让创新意识有一个落脚点;其次培养学生完善的智能,也就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想像能力,因为创新离不开想像,没有想像便没有艺术,便没有创造发明,便没有科学预见;最后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教给他们自己获取真理的能力。三是锻炼意志,陶冶学生创新个性;四是多元发展,广开学生创新途径;五是和谐互动,形成创新环境,让学生人人都能感受求知识能得到满足,好胜心得到鼓励和创造力得到发展的“幸福感”、“成功感”。④优化课堂教学,突出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形成。传统课堂教学非常注重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再现能力、应用能力的培养,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发现除了上述几种能力以外,探究性学习能力还应包括对知识的重组能力、想像能力、联想能力、假设能力、推理判断能力、选择能力、求异能力、批判能力、立论能力、概括能力,而这些能力是探究性学习能力的核心要素。为加强该项能力的培养,使课堂教学成为创造过程,我们结合本校实际,在对创新能力进行还原的基础上,对课堂教学的理论进行了升华,建立了富有本校个性的课堂教学要求,并根据课堂教学要求,制定《课堂教学评价要素表》,从课堂教学诸多环节上,就探究性学习、创新能力培养,使课堂教学成为创造过程等方面对教师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我们认为: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对于他们而言都是“新”的知识,因此,课堂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帮助学生建构概念、理论的过程,亦即创造“新知”,发现“规律”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把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的思维方式“移植”给学生的过程,就是要运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一人类认识事物的基本规律,引导学生在“发展知识”中学习知识 ,在“发展知识”中使学生的学科观念和学科素质不断提高,在“发展知识”中使探究性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⑤树立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的体育、艺术教学观。对此我们的想法是在体育、艺术课堂中实施分类教学, 充分发展学生个性特色。体育方面开设足球、篮球、乒乓球、游泳、田径、武术等选修课,艺术方面开设钢琴、手风琴、扬琴、画画、版画、卡通画、声乐、合唱、舞蹈等课程。在课程的组织形式上,体育、艺术类课程与其它分层次科目的课程混排,即一个年级同时上体育或艺术课程,学生按照事先申报的项目,分头地相关的教学班上课。上课时,在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任务后,便开始相关专业课题的学习。⑥以“因能施教”呼应“因材施教”。我们的设想一是把部分课程按照科目特点分类为几门相应相应的课程 (如语文可分为“文言文阅读与欣赏”、“现代文阅读与欣赏”、“写作与口语学习”三门课),然后再根据教师的特长安排相关教师授课。这种方法,对学生而言有利于创新能力发展,对教师而言,除了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外,还能节省大量的时间,有足够的精力来钻研业务、专心备课,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二是在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后,在保持原行政班不变的前提下,针对学生在各科学习中的知识、能力差异,按学科分为A、B、C、D等层次,分层次在不同的教室上课。这样,同一学生在这一学科可能在较高的层次学习,而另一个学科可能在较低层次学习。各个学科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在起始阶段是不同的,教师施教是本层次学生能够接受为原则。由于学生在各个科目中的学习状态不同,因而他们在各科中的层次也就会有所区别。按照“能力迁移规律”,学生在层次较高学科所获得的成功和能力上的提高,会促使、带动层次较低的学科发展、进步,从而使他们的学习进入选择性、自我设计型学习的主动状态。这种“多学科分层次动态组合”的教学模式是对传统班级授课制的重大突破,也是对课程展开、教学组织形式的大胆创新,体现了世界“个性化教育”的发展趋势,贯彻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基本原则,促进了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个全新的课程,我们对此的探索才刚刚起步。我们相信,只有我们不懈努力,成功就在前头。杰出的教育成绩:2004年,唐勇上北京大学,2005年,高考上重点人数288,超过市直属中学西师附中,连续5年包揽被北碚区文理科高考状元,但是在2008年的高考成绩并不理想,学校都不像以前一样公布出来,教学质量在下降,特别是高中年级还有殴打学生的老师。后记:2009年是江北中学建校整整100年,我们相信这所百年名校必将发出更灿烂的光辉。
浏览 10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