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第一中学
历史源头可以追溯到清康熙六十年(1721)云龙书院的兴办。在清末“新政”时期,徐州地方政府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将云龙书院改办为新学——徐州中学堂,1906年又创办了徐州师范学堂,这两所官立的新式中等学校就是徐州一中的前身。1912年.始名为江苏省立第十中学。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省立第十中学与省立第七师范学校奉令合并,成立第四中山大学区立徐州中学;翌年9月始定名为“江苏省立徐州中学”。省立徐州中学是一所完全中学(高中部设普通、师范两科),全校共12个班级、约五百名学生。1932-1937年间,在严立扬校长的主持下,学校“领导得方,教师阵容整齐,人事和谐安定,读书风气浓厚,毕业生的升学率逐年上升”,一跃成为省内“校誉隆升”的名校之一。抗日战争爆发后,省立徐州中学被迫在西迁武汉后于1938年春宣布停办。抗战胜利后,江苏省立徐州中学于1946年2月复校,有16个班、465名学生。复校后的省立徐州中学汇集了一批教学有方的优秀教师,教学质量提高很快,但战争再度迫近徐州。1948年冬,国民党江苏省政府下令将省立徐州中学迁往无锡,但大部分师生选择留在家乡以迎接解放。1948年12月1日徐州解放,人民政府随即接收了江苏省立徐州中学,并将省立连云中学和立达女子中学等私立学校并入,命名为“徐州市立第一中学”,丁志刚任校长,随行政归属的变更而改称“山东省徐州市立第一中学”。1953年6月4日,因徐州市划归江苏再改为“江苏省徐州市第一中学”至今。1998年起停止招收初中学生,逐步过渡到独立的高级中学,同时创办了主要培养初中学生的撷秀中学。目前全校共有66个高中班,54个初中班,在校师生计7000余人。历史上的徐州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相当落后,战乱不断,社会矛盾尖锐,教育的发展受到了严重制约。徐州一中在艰难困苦中玉汝于成,以优良的校风学风、优秀的教育质量和优美的校园环境,一直在江苏以及苏鲁豫皖接壤地区享有盛誉。民国时期,她即是江苏省立的17所完全中学之一,其办学的规模与质量居全省普通教育的前列,在苏鲁豫皖接壤地区具有相当的示范作用,为众多莘莘学子所向往。解放以后,徐州一中的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示范作用更加凸显,是江苏省教育厅确定的首批16所重点中学之一,1978年、1993年又两度予以确认。1998年4月通过评估验收,被确认为江苏省首批、徐州市第一所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2004年又被江苏省教育厅评定为全省首批“四星级高级中学”。徐州一中仅在“文革”后,就获得了数十项省级以上的各类表彰。2000年被教育部授予“全国德育先进学校”称号;2003年、2005年,两次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表彰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连续五次被江苏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两次被评为“江苏省模范学校”,两次被授予“江苏省德育工作先进学校”称号。经省教育主管部门的核定与推荐,徐州一中先后入选“江苏名校”和“中国名校”。近年来,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江苏电视台等各大新闻媒体曾多次播出徐州一中的学生活动与教育教学方面的报道。中央和江苏省的有关领导同志先后十多次到校视察与调研。中央教育主管部门先后三次在徐州一中举办全国性的现场会、教学观摩和研讨等活动。近年来,徐州一中对外交流不断扩大,不仅有数以千计、来自国内二十多个省市的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前来参观,还吸引了几十个国家的数百位文教专家、友人到校访问。徐州一中先后与法国西蒙娜·威尔中学、圣路易中学,日本半田市乙川中学,俄罗斯梁赞市第二中学、澳大利亚大丹德农市史宾威中学、新西兰望格努伊中学等结为友好学校,并与加拿大、美国、新西兰、新加坡达等国的相关城市或机构开展了合作办学与师生交流活动。徐州一中已成为展示徐州市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靓丽窗口。三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徐州一中形成了“勤奋学习、尊师守纪、团结互助、艰苦朴素”的优良校风和“严谨创新、诲人不倦”的教风、“奋发进取、学而不厌”的学风,形成了“德育系列化,重实效;教学规范化,重质量;校园园林化,重熏陶”的鲜明办学特色;实施素质教育、进行新的课程改革以来,又逐渐确立了“让学生、教师、学校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办学理念,在百年积淀的丰厚人文底蕴之上,逐步迈向现代化,与国际教育发展主流接轨。优良传统的形成与不断发展,源自于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发展潜力;源自于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依法治校、从严治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为根本、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精心实施素质教育;更源自于能够坚持与时俱进,锐意改革,勇于探索,着力构建既符合时代需求、又具有学校传统特色的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不断地超越自我。在徐州一中的历史上,有一批学养深湛、管理有方、乐于献身教育事业的校长们,如刘仁航、张援、严立扬、焦福星、丁志刚、孔祥澍、高祯云、刘相、孙铁峰等,对学校各个阶段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现任校长王志勇,副校长刘永生、卞东华,不仅都是任教学科的优秀教师,而且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善于学习、锐意进取;由他们所组成的精干、勤奋、坚强有力的学校领导班子,成为徐州一中在高水平上继续前进的“领航者”。一支汇集了几代优秀教师的师资队伍,是徐州一中长期保持教育教学高质量的主要基础和根本保证。在这一群体中,有着韩志正、胡哲敷、陆承勉、孙菊斋、王汉英、孔庆湘、张兆新等名儒耆硕,也涌现出张世功、房澍民、孟春申、罗富洲、张太富、苏意如、王兴华、赵厚仁、王志勇、卞东华、王忠云、齐文友等13位江苏省特级教师和孙铁峰、甄宗秋、张安义等5位省市级名校长、名师。王怀祖、张清华等3人被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和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任京生、周宁生、李志坚、曹国强等6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或优秀园丁;孔庆湘、李凤遐、刘永生等近20位教师先后获得了省市级劳动模范称号或“五一”劳动奖章,还有数以百计的教师获得过省市级各类表彰。他们都对学校的发展起到了示范和引领的重要作用。目前担纲徐州一中教育教学重任的,是一个以青年教师为主体、充满了朝气与活力的团队。 在230多位专任教师中,40岁左右及以下者占到了五分之四。他们起点高,30多人具有或在读硕士、博士学位;能力强,3人在国家级、17人在省级、40余人在市级优质课评比中获得了一等奖;进步快,有20多人次被评为学科带头人、青年名教师和教学能手等,25人担任学校中层干部和学科主任,更多的则在各教育教学与管理岗位上发挥着骨干作用。教师队伍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的任务,徐州一中历来积极鼓励教师进修,经常组织各学科的岗位培训。随着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学校也一再加大了对教师培训的力度:20多位教师参加了“跨世纪园丁工程”的国家级和省级骨干教师培训,派往国外学习的教师人数已达30多人;一线教师绝大部分能够熟练并坚持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部分教师还具备了实现双语教学的能力。早在1918年,徐州一中就提出“教授用启发式,管理取严格主义,训练主言行合一”的“教管办法”,开始了教育教学模式的探索。解放后的近60年中,无论是校本课程的开发、课堂教学规范的构建、各学科教学方法的改革,还是学生自管自育机制的完善、综合素质的全面养成等,以教育教学具体实践为主导的探究与科研始终不辍。新课程实施以来,学校抢抓机遇,主动发展,进一步确立了“基础宽厚,人格健全,特长突出,国际视野”的课程目标,着力抓好基于课程标准的学科教学,通过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规范化、特色化的努力,不断提升新课程实施的水平和效益。在教学工作中,以构建高效互动的教学方式为中心,通过教师教的方式的改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通过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促进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在德育工作中,以建构学生自主发展机制为中心,优化教师指导,健全学生自管自育制度,通过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近期《新课程背景下互动高效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小事做起——当代高中生责任教育实践研究》两项省级重点课题的启动,必将对徐州一中今后的教育教学改革产生深远影响,为学校发展增添新的活力。四百年徐州一中,先后培养了四万多名学生。从这里走出去的历届毕业生,向以“素质好、功底厚、会学习、有能力”而备受高等院校的欢迎和社会各界的赞赏,他们在国家建设的各个领域里创造了不菲的业绩,涌现出一大批拔尖和领军人才。这既充分昭示了徐州一中丰硕的办学成果,也是学校善育英才的最直接的见证。“学会学习,学会做人”是徐州一中对在校学生的基本要求,为此,学校以学风教育为中心,面向全体学生,突出“两极”和“特长”学生,坚持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辅导,把全校性统一教育与各年级特点教育、系列化活动与阶段性重点活动、思想品德教育与学科教学、学校教育与家庭和社区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强调实效性和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逐步增强责任意识,能够自觉地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全面、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学习能力,是高中学生最重要的基本素质之一。徐州一中在发展学生这方面素质上,特别突出了以下几点:在打牢基础的前提下,优化学习的行为过程,提高学习效率;基于学生的个体差异而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充分发挥其个性特长,逐步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潜力;积极开展各种研究类、活动类课程,支持并鼓励学生组织社团活动,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发展其综合素质。徐州一中全部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在于整体性、大面积、高水平地培养优秀人才,同时也为那些学有余力的拔尖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发展空间。实验班的设立、导师制的推行、学科竞赛的辅导与选拔机制的不断完善,使相当一批学生受益,不仅在学科竞赛中连连获奖,考入了适合他们进一步发展的高等院校,更为他们终生的学习与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正因为徐州一中善育英才,才能够为高等学校持续不断地输送优秀生源。在解放前和“文革”前的17年中,徐州一中每年都有过半的毕业生升入本科高校;改革开放以来,本科及一类本科院校的升学率始终居全市之首、全省前列;进入新世纪后,尽管办学规模急剧扩大,而本科上线人数基本上保持在90%以上,70%左右的学生能够升入一类本科;凌枫、龙舟、许向东等3位学生成为江苏省的高考“状元”,数十人进入了全省高考总分前十名。仅以2006届为例:在1100多名毕业生中,本科上线1030人;进入全省总分前50位、前100位以及670分以上高分段的考生数,均列省内各中学之首位;陈瞰同学以689分的优异成绩,居全省第四名;分别有11人和7人考入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还有100多人考取了位居全国高校排名前列的著名大学。在学科竞赛方面,徐州一中也有不俗的成绩。从1982年凌枫获得全国数学竞赛第一名起,先后有40多人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等学科的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全国一等奖,最近几年中就有100多人获省级一等奖,5位学生曾入选国家奥林匹克冬令营。学校连续多年被评为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全国优秀参赛学校,2001年被江苏省数学会命名为“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培训基地”。徐州一中的在校学生们,还在全国性的英语、征文、百科知识、科研小论文等比赛中,在中央电视台“异想天开”发明大赛、全国中学生创意设计等创造性的竞赛活动中,屡获大奖;在《人民文学》等国家和省级报刊上发表了400多篇文章,小草文学社、绿幻环保社和心理社等学生社团获得了全国和省级表彰。作为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徐州一中组队代表中国参加了1998年第二届世界中学生乒乓球锦标赛,夺得三项冠军;学生运动员先后在国际和全国比赛中获得10项冠军,多次打破了亚洲和全国中学生比赛记录。凭借着中学时代奠定的良好基础和发展潜力,徐州一中优秀的毕业生们在走向社会之后,大都逐步成长为栋梁之才,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社会进步和经济文化发展做出卓越的贡献。他们之中有:——以红十四军军长兼政委李超时、湖西抗日根据地的主要领导人王文彬为代表的50多位著名革命烈士;——郭子化、徐彬如、张光中、靖任秋、郝中士、万众一、王光中、彭敏、曹荣桂等20多位省部级领导干部;总后勤部副政治委员董宜胜中将以及邓守业、卜庆君、张立勋、权启礼等解放军高级将领;著名民主人士李明扬、张云川、陈子坚等;——中国科学院院士穆恩之、张涵信,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者侯先光,首创中国心内直视手术的胸心外科专家苏鸿熙,在数值线性代数领域取得重要成果的数学家孙继广,“风云一号”气象卫星总设计师范天锡,歼七系列飞机总设计师陆英育,“神舟六号”航天员系统主任设计师陈欣,微软亚洲工程院工程总监幺宝刚,英特尔公司开源技术总监冯晓焰、深圳建筑设计研究总院院长孟建民等;——北京大学法律系主任陈守一,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韩延龙,中央文史馆馆员尚爱松,中国社会科学院敦煌文学研究专家张锡厚,台湾政治大学商学院院长鲁传鼎,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赵耀辉,清华大学媒介经营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崔保国,中国矿业大学副校长、管理学研究专家宋学锋等;——美术大师王子云、肖龙士、王肇民、朱丹、朱德群、马世晓、李继友,作家程树榛、郭枫(台湾)、李国涛、郭建英,京剧名家苏少卿、徐慕云,作曲家赵启海、郭锳、王士坤,音乐评论家李皖,电影导演徐韬等;——曾担任大学党政主要领导的李培楠、孙陶林、许西连、徐群、张广志,各大学著名教授张绪祎、朱守华、陆怀先、赵瑶兴、张咸恭、丁往道、陈全德、王恩真、程晓霞、杨明韶、及燕丽、边霞、陈安国等;——著名企业家江苏天地集团和东方投资集团董事局主席杨休、苏宁集团副总裁孟祥胜、中国空间研究院总经济师王渊、徐州卷烟厂厂长张铭业、房地产品牌策划与营销专家朱曙东等。徐州一中拥有厚重而光荣的过去,也必将拥有更加灿烂的未来!徐州一中全体教职员工决心紧紧抓住新课改给学校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勇敢地面对挑战,团结奋进,让徐州一中永远保持活力、不断创造出新的辉煌。教学理念学校坚持以育人为本,突出“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先导,以质量求生存,以改革求发展。”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高质量、高素质、高水平、高效益为目标,追求“管理科学、队伍精良、素质优秀、发展特长、人格完善”的办学特色。徐州一中建校于1954年,1960年确定为江苏省重点中学,1961年被授予全国高教群英会先进集体,1978年恢复江苏省重点中学。1996年首批通过了省规范化学校验收,成为徐州市最早一所集省重点中学和江苏省规范化学校于一身的学校。荣获“全国中学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全国读书教育活动示范学校”、“江苏省教书育人先进单位”、“江苏省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徐州市文明单位标兵”、“徐州市教科研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高考成绩 最近二十年,徐州一中 教育教学成绩斐然。学校毕业的合格率、升学率均属市区前三名。曾获得全国学校卫生先进单位、全国中学实践活动先进单位、江苏省教书育人先进单位、江苏省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和徐州市文明单位标兵、徐州市教科研先进单位等一系列先进称号。在江苏省办学水平督导中获优秀等级。1997年,该校刘伟锋在高考中以单科满分的成绩获全省第一名,2002年,盛维正同学在高考中获佛山地区理科状元。
浏览
4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