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第一中学
基本内容 沧州一中坐落于市区风光旖旎的御河东畔。始建于1913年。1926年,建立了津南地区第一个中共党支部,被誉为“津南革命策源地”。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革命活动如火如荼,写下光辉的历史篇章。解放后,沧州一中被省政府确定为首批省级重点中学。 近百年来,培养出革命志士、专家学者及各个领域的劳动英才近5万人。培养出原周恩来总理办公室副主任、国务院副秘书长许明(女),原石化部长孙敬文,原河南省委第一书记、二机部部长刘杰,原河北省省委纪检书记吴野渡,现任卫生部部长高强,现任河北省政协主席赵金铎,著名考古学家吴振禄,著名铁饼运动员、亚洲冠军李晓惠,著名现代画家贾又福等一大批杰出人才。 学校现有75个教学班,学生4500余人,在职教工240余人,其中河北名师2人,特级教师6人,高级教师102人。学校领导班子年富力强,结构合理,团结协作,具有丰富的教育管理经验和较高的教学管理水平。学校积极推行“校长负责制”“年级部主任负责制”“备课组长负责制”“班主任负责制”四制管理模式,进行后勤社会化改革,使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 学校以“质量一中、特色一中、活力一中、和谐一中、人文一中”为办学目标,进一步强化“高质量高素质并举,为学生一生幸福奠基”的办学理念。多年来,学校坚持以德治校,以注重学生多元化发展为育人目标,做好学生工作,培养高素质人才。结合学生特点和工作实际,不断强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管理,形成了积极向上的校风和学风。 学校注重教师专业化培养,把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师资队伍作为常抓不懈的基础工程,学校积极开展“名师工程”“青蓝工程”。鼓励教师结合实际开展教学教研与改革,重视教师道德素质的提高。通过专业培训、继续教育、外出学习等多种措施,为名师的成长提供机遇和平台。近几年,我校教师在国家和省级教学评优课比赛中,获奖教师150余人(次);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论文860多篇(部)。 在教学中,学校积极推进高效课堂建设,构建“四四一”高效课堂模式,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引领学生自主探究实践,实现了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学校还通过组织骨干教师做示范课,召开专题研讨会,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促进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学校教育教学取得突出成果。“九五”期间我校被中央教科所确定为“国家教育部重点研究课题实验基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攀升。2007、2008、2009,连续三年高考取得全面丰收。学校高考升学率100%,重点大学上线率和本科率在全省名列前茅。 学校成立国际部,积极探索多元化、开放性办学模式。学校与派尼等学校联盟,积极打造沧州教育集团。学校与北京艺术中心联合创办了美术班;并努力争创“中美班”“中加班”“中韩班”,为更多学生成人、成才搭建平台。 学校以优异的成绩赢得了社会的信任和支持。学校先后获得中国百强中学、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河北省教育科研先导型实验学校、河北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样本校等160多项省级及以上荣誉称号。 2010年,沧州一中面临新的发展机遇,沧州市政府将沧州一中整体搬迁工程列沧州市2010年主城区十大建设工程之一。2010年启动一期工程,一期工程建设完成后,实现沧州一中整体搬迁;2011年启动二期工程,完成配套设施工程建设,达到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建设标准。 如今,沧州一中已经成为沧州教育的神圣殿堂,沧州青年才俊向往的地方。我们有理由相信,沧州一中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主城区教育现状 目前主城区教育布局以老城区为核心,从内到外由密而疏,依次呈递减趋势,空间分布很不均匀。老城区绝大多数学校占地不足,部分学校班容量过大、运动场地狭小、专用教室匮乏、硬件设施达不到标准要求。尤其是在西部新城区,几年时间就增加了万泰阳光、一城枫景、通翔园、金鼎领域、天成首府等20多个住宅小区,新增居住人口10万余人,但该区域内初中只有一所十四中、小学仅有一所迎宾路小学,新建学校寥寥无几。 据调查统计,我市主城区的51所小学中,达不到国家规范要求的有48所,近期急需建设的有13所小学。15所中学中,有14所达不到规范要求,近期急需建设的有4所。 ■权威回音 告别学校建设盲目无序历史 政协委员——市教育局长张希格:教育事关千家万户,关乎百姓切身利益,是最大的民生问题。 为此,市教育局于2009年制定了《沧州市主城区教育专项规划》,规划时间一直到2020年,规划范围为西至京沪高速铁路,北至朔黄铁路,东至开发区,南至海河路。主城区教育专项规划按照幼儿园、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做大做强做优高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以保证适龄学生就学为前提,科学地调整中小学布局,在城市建设规划中预留教育建设发展用地,避免以后小区建立后再打补丁建学校。这个规划的制定,就意味着我市主城区学校建设盲目无序的历史结束了。 在《沧州市主城区教育专项规划》出台后,2010年我们又制定了《沧州市主城区基础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即利用三年时间,到2012年,着力解决学校承载力不足、适龄人口入学难问题。 缓解老城区学校入学压力 按照《沧州市主城区基础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我市将利用三年的时间,投资11.58亿元(其中一中迁建5.35亿元),完成新建、迁建、改扩建学校21所,同时对市直存在安全隐患的学校进行加固维修,从根本上解决班容量过大问题。 三年内,市直属学校完成一中整体迁建、二中新建高三教学楼、三中新建教学楼、职教中心新建实训大楼、十四中征地扩建、十六中新建教学楼,同时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基础设施进行维修改造。 运河区投资2.09亿元,完成南环小学迁建、光明小学重建、迎宾路小学扩建、回民小学迁建、大和庄小学迁建、育红小学西校区(许官屯小学)新建、朝阳小学扩建、十中迁建、嘉禾小学新建9所学校的建设任务。 新华区投资1.68亿元,完成实验小学迁建、芦家园小学扩建、邓官屯小学扩建、蔡庄子小学迁建、北环路小学迁建、新立小学迁建6所学校的建设任务。 解决幼儿入园难 按照积极创建示范性公办园,大力扶持发展民办园,积极落实新建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的发展思路,初步构建政府主导、多元并举、优质协调、充满活力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建设公办幼儿园4个:启动南环幼儿园迁建、迎宾路幼儿园翻建、花园幼儿园翻建、运河区第一幼儿园改造项目。 新建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5个:启动凤凰城幼儿园、育红小学西校区幼儿园、嘉禾幼儿园、爱民小学幼儿园、塞纳左岸幼儿园新建项目 改造民办幼儿园7个:启动金思维幼儿园(通翔园)、智童幼儿园、双龙幼儿园、心蕊幼儿园、托福幼儿园、育童幼儿园、派尼幼儿园改造项目。 到2020年学校达到78所 根据我市的城市总体规划及目前建成区现状,《沧州市主城区教育专项规划》排出了到2020年主城区学校建设的时间表: 保留学校13所,其中完全小学7所:迎宾小学、回民小学、水月寺小学、运河小学、车站小学、石化小学、建兴小学;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二部学校;完全中学2所:颐和中学、七中;高中2所:二中、朝阳中学;十二年一贯制学校1所:派尼学校。 规划撤销学校9所,1.现一中向新区搬迁后,现址变为新八中,撤十五中并入新八中;2.爱民小学、白官屯小学、大和庄小学并入新建一城枫景小学;3.蔡庄子小学并入东方骏景南侧新建学校;4.东队小学并入现九中;5.南环小学并入新建南陈屯小学;6.新兴小学并入建兴小学;7.许官屯小学并入现十中。 规划改建学校6所:1.现一中改为新八中;2.现八中东校区用于新华小学扩建;3.现十五中改建为特殊教育学校;4.现特殊教育学校改建为一所完全小学;5.九、十中改建为完全小学。 规划扩建学校27所,其中完全小学17所:南陈屯小学、联立小学、大金庄小学、大季屯小学、育红小学、朝阳小学、西环路小学、光明小学、花园小学、顺河小学、新华小学、南北队小学、新立小学、实验小学、逸夫小学、北环路小学、路华小学;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县实验学校、鞠官屯学校、中心校;初中3所:十三中、五中、十六中;完中3所:十四中、十一中、六中;高中1所:三中。 规划新建学校32所,其中完全小学16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0所,初中3所,完中1所,高中2所。
浏览
1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