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源第二高级中学
凌源市第二中学始建于1972年,曾是辽西地区规模较大的一所普通完全中学。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凌源市高中教育城市化的布局调整,按省政府高中办学城市化的要求,2002年处彻底剥离了初中,建成48班型全日制高中,2003年,凌源市四合当高中并入该校,至2004年九中高中部并入后,目前在校学生增至近4000人,班型由24个增至64个。学校现有教工205名,其中国家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111人,中级教师70多人,省优秀教师1人,市级学科带头人8人,朝阳市名师1人,朝阳市功勋教师1人,学历达标百分之百。学校以“质量立校,科研兴校,全面育人,创建特色”为指导思想,走“校有特色,师有特点,生有所长”的人才。 凌源市第二中学校园占地面积近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为改变二中办学条件,办好高中教育,02年拆除了30年前建的旧教学楼,新建了近7830平方米的新教学楼.图书馆楼。建有物理.化学.生物等多个实验室和语音室,多媒体教室,购建了成套的实验室设备。目前按着全日制高中48班型标准,按后勤服务社会化的要求,正在修建1.3万平方米高质量.高水平的学生宿舍楼,筹建4000平方米的综合楼。从根本上改善了办学条件。 全校师生坚持“志存高远,自强不息”的校训,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学校形成了“勤奋笃学,求实创新”的良好校风,“学而不厌”的良好学风和“诲人不倦”良好的教风,各方面工作正快速发展,2005年骆天一、李扬两名学生获国家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二等奖,孙晓东、李永超两同学获国家奥林匹克物理三等奖。05年高一平分的学生全凌源市统考中名列第一,赢得了社会广泛的认可和赞誉。学校正在着力建设一支思想过硬、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爱岗敬业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二中为高等院校培养输送了近万名优秀人才,教育教学质量连年提高,从1977年至2004年高考升学率为26%.27%.66%.67%.69%.83%.87%.95%。学校荣获了省百所德育基地学校.市文明单位.模范学校等诸多荣誉,是一所成绩斐然,影响力较大,有美好发展前景的学校。 如今,凌源市第二高级中学全体师生锐意创新,开拓进取,与时俱进,正朝着凌源一流,朝阳市范,全省知名的目标大踏步地迈进 。路子,努力创“规范+特色”的学校,建“敬业+专长”的师资,育“合格+特长”的人才。教学环境 经过多方筹措资金,学校在专用教室建设、教学环境改善、现代化教育信息建设等方面,做出一定努力,条件有很大改观,得分情况: 1、校舍设施 学校校舍坚固适用,校舍使用年限能达50年以上,校舍实行集中取暖;由于我校与凌钢小学在一个院内,与小学共用有300米跑道的操场一个。下课时间得两校商议错开,给教育教学带来诸多不便。尽管如此,学校也想尽办法,全面实施校园环境艺术化工程。 为提升德育教育水平,丰富学生视野,我校把北山烈士陵园确立为固定德育教育基地。把“双绿园艺场”作为固定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基地。有活动计划,有活动协议书,有活动记录,有活动总结。 2、教学仪器设备 学校有物、化、生实验室,有配套的仪器设备,能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学校建立拥有大屏幕的电教室,网络微机室两个,语音室一个,有一定量藏书的图书室、阅览室,体音美器材、劳动教育设施能满足教学需要。有医务室、美术室、音乐室等专用教室,设备齐全。 3、教育信息化建设 学校建立了校园网、电脑上宽带网,实现了“校校通”。学校多媒体教室2个。学校配置了微机备课室,建立了教学资源库。微机室拥有电脑78台,生机比例15:1。教学资源存量300G。学籍实现了电子化管理。 4、校外活动基地 学校与烈士陵园签订了协议,把烈士陵园作为德育基地;并且,与一家花圃签订了协议,作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基地。 5、无大班额 学校平均每班在籍人数56人左右。 师资力量 学校教师来源主要是调转和毕业分配,全部达到专科以上学历,经过学历提高培训,继续教育培训,教育教学能力明显增强,教师素质全面提高。 1、师资管理: 学校教师编制标准136人,现有教师136人。 校长教师学历: 校长为研究生学历,副校级领导都达到本科以上学历,其他专任教师100%达到专科以上学历。 2、教师学历提高比例 经过教师的自学、自修等继续教育学习,60%以上的教师都取得了本科学历。 3、计算机合格证: 截止到2005年底,专任教师100%取得省计算机一级合格证书。到目前,专任教师100%取得计算机二级证书。 6、中学校长培训: 校长全部参加岗位培训、提高培训,全部合格。 教育管理 全市已实行“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学校校长、教师队伍由市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教育教学工作由市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指导。根据市政府、市教育局发展总体规划,学校制定普及义务教育发展规划,对学校发展前景进行前瞻设想,制定发展目标。开展远程教育、开展控辍保学、送教下乡、强化教师继续教育、扶贫帮困、捐资助学等活动。群众对学校义务教育发展,特别是办学条件、办学质量感到普遍满意。按分钟
浏览
12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