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宝山区宝山实验小学
这是一所古老而又年轻的学校,它有着悠久的传统,创办于一九零三年二月,至今有九十多年的历史。它又很年轻,充满着现代教育的气息。一九九三年十二月,经区政府批准,由宝山小学改名为宝山区实验小学。百年沧桑。一九零三年,正是清朝末年,本地废除书院后推行“新学”,由地方著名人士潘鸿鼎、袁希涛创办,定名为“宝山县学堂”。校舍是由宝山城中参将衙门旧署改建的。开办之初,招生仅50名,设二个高小班级。两年后,改名为“宝山县官立高等小学”。 学额逐渐扩大,班级随之增添,但当时只收男生,而且只有高小。直至一九二三年才兼收女生,一九二五年起增设初小,变成了一所完全小学,改名为“宝山先立第一小学”。一九三七年日军入侵,宝山沦陷后,改名为“市立宝山模范小学”。一九四五年日本头降,宝山光复,那时学校因屡遭兵灾,校舍和设备遭到严重破坏,国民党政府既不修缮,又不添设备,以至到一九四九年五月宝山解放时,校园仅剩下光秃秃的假山和干枯的池塘。校舍全是破屋危房,教具也一无所有了,只有部分破旧桌凳可勉强用以上课。有些班级只能用木板钉成长台权充课桌,由学生自带小凳上学。冬天,风雪袭进无门无窗的教室,学生只能蜷缩听课,新中国成立以后,作为宝山县政府所在地的唯一一所小学,宝山小学在不断的发展。八十年代初,学校曾作为吴淞区第二中心小学。一九八六年,又耗资120万元兴建了规模宏大设备齐全的现代化教学大楼。 到了九十年代,为了实现市政府提出的“一流城市要有一流的教育”的要求,满足宝钢和宝山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宝山区实验小学挂牌成立。实验小学承担的教研、科研的实验任务,古老的学校展示着新的容貌。现在,当我们沿着新开辟的盘古路向东行至长江边不到,就可以看到那具有现代气派的实验小学大门,红色的花岗石墙面,给人似浓重、热烈的感觉,门楼上伸展出的拱梁,象征着世纪之桥,又像一个大写的“人”字,似乎告诉人们,这里培育着跨世纪的人才。门楼上那三个在阳光下熠熠闪耀的钢球,象征着德智体的和谐发展。步入校门,是一个宽敞明亮的门厅。抬头是蓝色的天幕玻璃,蓝天白云,天园地方,似乎身处宇宙苍穹,给人以美妙的感觉。沿着长长的葡萄架向前走去,眼前是一片葱绿,一片清凉。两侧是宽广的操场,高大的五层教学大楼矗立在眼前。这里除了有26个教室外,还有阅览室、图书室、资料室、语音室、美术室、音乐室、仪器室、卫生保健室和舞蹈房、微机房等一大批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听,琴声叮咚,歌声嘹...
浏览
4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