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诸城第一中学

联合创作 · 2023-10-12 06:30

综述诸城一中,建于1952年,是新中国成立后诸城最早的国办中学。它是山东省著名学校、首批省级规范化学校,是山东基础教育的一面旗帜。诸城一中年年保持着很高的升学率,不仅在潍坊市重点中学遥遥领先,而且在山东省也名列前茅。 教育的直接实施者是教师。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有高质量的教育。诸城一中一直把培养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当作学校的首要任务来抓,下大力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造就了一支思想先进、业务过硬的教师队伍。 诸城一中实施的开放式办学则把这种愿望逐步变成了现实。在这里"学习"一词的涵义已经不再局限于课本和课堂,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扎根在一中这片沃土上,学生得到了自由全面的发展。发展历程创 业 篇诸城一中建于1952年,是诸城市建校最早的国办中学。1952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决定建设一批县级中学。这年的夏季,诸城一中正式筹建,由山东省人民政府直接拨款,山东省教育厅统一规划设计,诸城县人民政府具体负责。当时的学校定名为“山东省诸城中学”,校址选在了县城西南一片平坦的良田上。新学校正式成立,臧仰山出任第一任校长。这是当时诸城县的第一所国办中学。因而,学校的创建与发展自然受到了政府的重视和关注,时任县长的李华政亲自审核了第一届录取学生的名单。1952年10月16日,诸城一中迎来了她的第一批学生,共4个班,240名学生,学制为三年制初中。学生们入学时,学校的校舍建设还没有完成,从四面八方赶来、怀着对新式学校无限向往的学子们,便在借用的临时教室里开始了他们崭新的学习生活。从此,朗朗书声从教室里传出,浸润着诸城这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无论是教师的敬业、负责,还是学生的勤奋、朴素、吃苦,一代代、一届届地承传下来,并沉淀积聚为一种传统、一种精神,一种校魂,一直延续到今天。这种校魂,融入师生的心灵深处,影响着师生的做人和做事。从第一届学生走进校门开始,学校就始终没有忘记对学生的理想、做人教育。学生们关注社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并将自己的前途同国家的发展和命运相联系。建校之初,正值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学校通过开展向志愿军学习的活动,加强学生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教育,让学生具备良好的精神风貌,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学生们主动给志愿军写慰问信,向志愿军汇报自己的学习成绩。1955年,学校提出了全面发展的办学思想,加强学生的劳动教育,组织学生到农村、农场参观调查,参加劳动,让学生在亲身的体验中感悟和思考。建校两年之后,学校又进行了扩建,办学条件有了较大改善,占地71亩的诸城一中已经初具规模。1956年夏天,“山东省诸城中学”改为“山东诸城第一中学”。也就是从这年开始,学校第一次招收高中班,成了一所全日制完全中学。1958年是中国历史上不平凡的一年,就在这一年,全国上下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同全国人民一样,诸城一中的学生也亲身经历了这场运动。为贯彻“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办学指导思想,师生们走出校门,参加政治活动,参加生产劳动。除了支援农业生产外,还扫街修路、画宣传漫画、写诗出校报。往日书声朗朗的校园少了一份宁静,多了一份喧闹。学生们在教师的带领下到锡山子、石河头开采矿石,并将矿石背回学校,在校园里大炼钢铁。在这段时间里,单参加生产劳动的时间,就占去了教学时间的40%,正常的教学秩序受到了很大冲击。1959年秋天,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发生了变化。这年冬天,山东省教育厅在烟台召开会议,议题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必须以学为主,减少学生的劳动时间;必须积极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打破旧的束缚,根据学生的实际,使学生不仅掌握书本知识,而且能将知识应用于实践。办学方向的调整,既促进了教师对教学方法的探索与研究,也将学生的精力集中到学习上来。在这个寒冷的冬季里,学生们的劳动热情转变成了学习的热情。在学校开展的“千篇文章万篇稿”创作活动中,学生们踊跃参加,展现了自己的热情和智慧。这是显示当时学生创作活动成果的一组数字:创作诗歌3700余首,小说138篇,剧本22个,散文3200余篇,整理民间故事320篇。从1960年到文化大革命开始之前的这段时间里,通过艰难的探索和反思,学校对办学规律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学校的教育教学逐步走向规范,强调以教学为主,政治活动与生产劳动服从教学。这一时期,诸城一中迎来了平稳发展的局面,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一批批学生走出校门,很快成为各行各业的合格建设者。每年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升入大学,其中有不少学生跨入了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北京航空学院、南京大学等重点大学的校门。在诸城一中学生们成才的背后,是一批高水平的教师。当时的语文教师张则威、历史教师李乐群,物理教师李符伟,政治教师孙书汉,数学教师孙仁忠,化学教师戚银星、范本铮等,他们都是在全县乃至全省颇有名气的教师。他们的学识、敬业精神和教学艺术,深得学生们的佩服,并且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于学生们来说,他们从老师那里获得的不仅是知识,还学会了如何做人做事。现在,一些毕业于80年代以前的学生,在谈起母校的老师时,大都会提及这样一个名字——周秀坚。在他们的心目中,这是一位慈祥、对学生充满爱心的老师。她以一颗善良的、母亲般的心对待每一个学生,并在热爱学生中赢得了学生们的爱戴尊重。她经常从自己并不多的工资中拿出钱来接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还将自己孩子的衣物送给贫困学生。从1966年4月份开始,报刊上陆续发表了《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积极参加文化大革命》、《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等社论,以及评《三家村》、《燕山夜话》、《三家村札记》等文章,由此,那场持续10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正式开始。从1966年到1967年,由于文化大革命爆发,学校连续两年没有招生,考试录取的招生方式也被大队推荐、公社批准的方法所取代。1975年,学校办起了针对农村生产需要的短期培训班,例如电工班、农村会计班、赤脚医生班、拖拉机手班、美术班等。1971年,学校还办起了柴油机滤芯厂,厂房设在物理实验室。后来又办起了硫酸厂、磷肥细菌厂,学生们轮流到工厂劳动。这期间,学校的牌子几度更换,先后改为“诸城县红卫中学”、“山东省诸城中学”、“诸城县中学”等名称。1975年,孙孝友同志担任校长,在他任职的10年中,中国经历了一个巨大的转折,学校的教育也经历了由这一转折所带来的变化。1977年的冬天是一个令许多人值得回忆的季节。随着全国万千学子走进久违了的高考考场,停止了10年之久、体现公正选拔的高考制度重新恢复。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中国教育迎来了自己的春天,诸城一中的教育教学也重新走向了正轨。第二年的初秋,经过全县统一考试招收的300多名学生跨进一中的大门,开始了他们两年的高中学习生活。面对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诸城一中的学生们倍加珍惜,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开启着自己的成功人生。1980年,学校正式恢复为“山东省诸城第一中学”的名称。一年之后的1981年,一中迎来了恢复高考制度以来的第一个丰收年——全校共有毕业生574人,升入大中专学校的就有233人,其中很多学生升入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全国名牌大学发 展 篇1985年,周敦进出任诸城一中校长。这位具有自己的办学思想、后来在全省乃至全国颇有知名度的校长,开创了诸城一中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代。在这一时期,学校管理进一步走向规范,这种规范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来,那就是学校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八字校训,即“严实、勤奋、明理、创新”。更为重要的是,学校确立了全面打基础,发展个性和特长的办学思路。全面打基础即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发展学生的能力。这种基础不仅仅体现在课堂上打好知识基础,而且体现在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和良好习惯的养成上。为了发展学生的能力和爱好,学校开展了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做到了“三个一”,即一天保证一小时的课外活动,每人有一个喜爱的活动项目,课余一有空就活动。活动的项目和兴趣小组有木兰拳、呼啦圈、手工制作、英文打字、机械制图、军乐队、腰鼓队、笛子小组、快板小组、各种体育小组、缝纫小组、电工小组、文学社、艺术小组等。学校把环境当作一门课程来建设,实现了校园环境优美洁净,学习环境勤奋幽静,文化环境催人奋进,人际环境互助友爱,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润物无声的环境中受到熏陶,得到教益。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控制习惯,学校专门设立了一个咨询站,开展经常性的心理咨询活动,举办多种内容的讲座,使学生增强自我调节能力,矫正自己的不良心理倾向,及时释放心理压力,为自己的心灵拓展出一片晴朗的天空。教育的成功首先是教学生做人的成功。诸城一中特别注重学生的品德教育,强化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要求学生做一个有民族自尊心的人,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做一个明辨是非的人,做一个勤劳简朴的人,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信念。从80年代中期开始,诸城一中就成为一所受人关注的学校。人们关注这所学校,其中的一个原因是其后来在全国闻名的养成教育。当然,人们关注的,还有其艺术和体育特长教育。从80年初开始,省内艺术院校的教师们发现了一种特别的现象:每年入学的艺术专业的学生中,几乎近半数来自诸城一中。这一现象被他们称作“诸城一中现象”。诸城一中学生之所以占据“半壁江山”,源于诸城一中卓有成就的艺术特长教育。针对部分学生文化课学习较差,而在艺术方面又有一定的潜力和兴趣基础这一实际情况,学校开始举办艺术特长班,为艺术特长学生提供适合自己的教育。艺术特长教育,使无数学生有幸走向了自己的成功人生。这里有这样一组数字:20多年来,考入全国各类艺术院校或专业的学生近5000 人。自1997年以来,每年都有几百名艺术特长学生升入大学继续深造。其中不少学生升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央工艺美院、中国美术学院、南开大学、浙江大学等全国知名大学。如今,这些学生中,许多已经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他们遍布全国,并且走向了世界。1999年国庆五十周年大典上,邓小平同志的巨幅画像展示着一代伟人的风采。这幅画像的作者就是从诸城一中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现在中央美术学院任教的王少伦。不仅仅是艺术,诸城一中的体育特长教育在全省乃至全国也是知名的。在这里,曾经诞生了数位全国和世界体育比赛冠军:张秀云,在1984年南京国际锦标赛上打破3000米亚洲纪录,她是第一个打破亚洲中长跑纪录的中国运动员。郑桂霞,在1988年在巴塞罗那举行的世界中学生运动会上获得一枚金牌、一枚银牌,连续两年获得港深渣打国际马拉松赛冠军。段秀全,全国青运会冠军,在1989年匈牙利国际田径大奖赛中,打破1500米全国纪录,在香港举行的第三届“中银杯”国际马拉松比赛中夺得冠军。王玉忠,1986年在江西全国春季田径运动会中,打破20公里竞走亚洲纪录。卞希国,1998年8月在中、日、韩三国田径赛中,夺得三块金牌。在2002年北京国际公路接力赛中,有来自世界各地的89支代表队参赛,诸城一中代表队经过顽强拚搏,夺得了基层男子组团体总分第三名的好成绩。十几年来,每年升入高校的体育特长学生达近百人。尤其令人瞩目的是,学校自82年开始连续获得潍坊市重点中学田径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一名,这样的成绩在山东省是罕见的,有人将其称作“诸城一中神话”。诸城一中的育人是全方位的,并且年年都是硕果累累。1985年,有6名学生被北京大学录取,2名学生被清华大学录取。这既创下了诸城一中历史上的纪录,这一切,都在铸造着一所学校的辉煌。1993年,陈树亮出任校长。从上一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诸城一中在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教育教学质量逐步提高的同时,办学条件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先后建起了一幢教学楼、一幢学生宿舍楼、一幢图书实验楼、一幢艺术楼、、一座能容纳1000余人的餐厅、一座2800平方米的体育馆和一个400米跑道的运动场。1994年,校办企业得到了跳跃式发展。滤清器厂、漆器厂、针织厂、工程塑料厂年创利润达数百万元,多次位居山东省勤工俭学第一名,为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和教职工生活做出了贡献。腾 飞 篇1997年春,诸城市教委主任陶培文兼任诸城一中校长。李宪阳担任副校长、副书记,全面主持学校的工作。1999年,学校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李宪阳担任校长。在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大潮的推动下,李宪阳校长为学校的办学注入了新的理念,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学校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知名学校。“为国家的前途命运负责,为学生的终生发展负责”,这是学校确立的办学宗旨。“为实现理想走进来,为服务人类走出去”,这是学生从走进校门的第一天起就接受的教育。“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是学校要求教职工确立的职业信念。近几年来,学校的办学条件更加趋向现代化。2001年,投资300万元建成了校园网,以宽带光纤与因特网相连。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上网查询所需资料,浏览信息。教师人手一台电脑,实行了电子化办公。每个教室都安装了先进的多媒体投影设备。学校拥有电视台、电视演播系统、微格教学研究系统,有高标准的阅览中心、书报厅、音像厅、网络厅、实验室、语音室、音乐教室和美术教室,建有300米跑道的高标准塑胶体育场。教学条件的现代化,极大地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优化了育人环境。诸城一中始终致力于教师队伍建设,以教师的高素质促进学生素质的提升。学校聘请全国优秀教师为名誉教师,定期与他们进行交流,丰富学校的智力资源。同时,学校还与北师大附中等全国知名学校建立了教师交流学习制度,让教师走出去,在交流中提升自己。1991年,学校就成立了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并开展了一系列的教育研究和教学改革。学校独立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课题——农村重点高中培养学生‘农业意识’的研究”已经结题并通过专家组的鉴定。并承担了国家“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班级授课制度下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到2002年,学校名师队伍已经形成。李宪阳、仲启伟、王克田、王笃年、颜朋诺、杨青春等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山东省优秀教师、山东省教学能手等称号,6名教师获山东省优质课评比一等奖,31名教师获潍坊市教学能手称号。教师的学历达标率达100%,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有4人。学校已经成为山东省高中教育的学术研究中心。1998年,学校成为全国知名中学教育科研联合体山东分部理事长学校,牵头组建了全国知名中学联合体山东分部。现在,山东省青年化学教师教学研究会中心教研室、山东省青年数学教师教学研究会总部、山东省青年物理教师教学研究会总部、山东省地理学会基础教育中心教研室均设在诸城一中。学校还是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重点实验基地,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重点实验基地。从1997年开始,学校经常邀请省内和全国的知名专家、学者走进校园,为教师和学生讲学、作报告。这项被称作“专家学者进校园”的工程,给校园吹进了新鲜的空气,营造起了浓厚的学术氛围和文化氛围。为了创办名校,学校实施了“借脑兴校”工程,广开渠道,求贤访能,从全国聘请了20余位具有较高水平和较大影响的教育专家、学者和知名教师担任学校的办学顾问,请他们为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指导学校的教育科研和教学改革,使学校的可持续、快速发展有了有力的智力支持。从1998年起,每年暑假期间,学校都组织学生参加北京大学的“爱科学夏令营”。在北京,学生们感受着全国著名高等学府浓厚的学术和文化氛围,亲眼目睹了联想、方正集团的高科技成果,深深体会到了现代信息社会发展的高速度。1999年5月1日,在学校的多方努力下,99国际乒乓球挑战赛在诸城一中的体育馆举行。比赛期间,学生们不但观看了比赛,而且同运动员交流,使学生们在家门口见了世面。在诸城一中有这样一种说法:要让学生见到一般人见不到的人,看到一般人看不到的事。学校多次邀请美国、韩国、日本、法国、尼泊尔等国家的留学生到学校参观交流。学生们听留学生作报告,与留学生座谈,探讨学习和文化等问题。文化的交流、观念的碰撞,给学生以很大冲击。科学的办学思想,新的办学模式,带来了丰硕的育人成果。学校的教学质量、高考本科上线人数一直在潍坊市乃至全省名列前茅。仅1997年以来,每年都有数名学生升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继续深造。自恢复高考制度以来,诸城一中已经有百余名学生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录取。截至目前,诸城一中毕业的学生中,已经有近百人获得了博士学位。学校办学的高质量引起了社会与媒体的广泛关注。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中华教育、大众日报、山东教育报、山东教育杂志等多家新闻单位报道了诸城一中的办学经验。中国教育电视台曾将诸城一中的办学经验制作成电视片,向亚太地区播放。2005年7月,为实施名牌扩张和拉动战略,进一步扩大优质高中教育资源,打造优质教育品牌,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诸城市委、市政府决定将原诸城一中、诸城九中合并成立新一中,从而使学校赢得了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学校的办学规模得到了迅速扩大,实现了跳跃式发展,这是我校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现在我们学校已经拥有五百多名教职工,在校学生近八千人。可以说,在潍坊我们成了第一大校,在全省也是名列前茅。两校合并过程中,由于我们筹划细致,组织严密,使合并工作在较短的时间内顺利完成。现在,东校区不仅校容校貌、设施条件有了很大变化,而且各项管理比较到位,秩序井然。尤其是高考原东校区学生的完成率有了大幅度提高,得到了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随着学校的自身发展,尤其和原九中合并,诸城一中办学规模得到了迅速扩大,目前学校已发展成东、西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80亩,拥有三幢办公楼、五幢教学楼、两幢图书实验楼、一幢艺术楼、六幢学生宿舍楼、两幢师生餐厅楼、一个体育馆、两个塑胶体育场、一个400米跑道的标准体育场及其他办学设施总建筑面绩达73613平方米,120个教学班,7000名在校学生,在校教职工531人,总投资近亿元,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环境优美,办学条件一流的全国知名中学。办学理念日臻完善,学校以“为国家的前途命运负责,为学生的终生发展负责”为办学宗旨,提出了“为实现理想走进来,为服务人类走出去”的校训和“志向远大,意志坚强,素质全面,勇于开创”的培养目标。树立大教育观念,实施开放式办学,启动了“专家学者进校园”和“学术报告会”制度,开阔了学生视野,为学生成长提供了广阔的智力背景,同时也为教师施展才华、锻炼能力提供了舞台,在全校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学校还积极探索和实践多元智能理论,通过国旗下讲话、宣誓、每日三省、军训、春季长途拉练、英语学习的“春雷”、北大爱科学夏令营等社会实践活动和理想激励、目标激励、情感激励、自我教育激励、竞争激励、环境文化激励、表彰激励等多种措施,提升学生素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2005年,学校再次邀请校友王小云教授来校为师生作报告,并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向王小云教授学习的活动,激发了学生刻苦学习,勇攀科学高峰的斗志。同时,借助向王小云学习活动,学校宣布了“关于对取得突出成就的校友进行表彰的决定”:(1)今后凡是我校校友取得突出成就,学校要举行隆重的庆贺仪式;(2)对于取得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校友除举行仪式庆贺外,还要为其在校园内塑像。2007年,学校再次邀请疯狂英语创始人、英语教育大师李阳来校讲学,有利地配合了我校“第五届英语学习的春雷行动”,在同学中尤其高一同学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李阳老师的报告,改变了很多同学以前对英语学习的厌倦情绪,引发了同学们学好英语的极大兴趣和信心,从而在学校掀起了疯狂英语的学习热潮。为充分挖掘校内资源,进一步深化“专家学者进校园”活动,自2005年开始,学校创造性地开展了“教师学术报告活动”。要求高一高二的教师每学年都要举行一次水平较高的学术报告。目前我校已有400多名教师举行了学术报告会,在校园内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深受学生喜爱。这项活动的开展,已引起省内外领导、专家和众多教育考察团的极大兴趣和关注,中国教育报记者、现代教育导报记者先后来校采访。5月3日,《齐鲁晚报》以《县城高中火了报告会》为题,整版报道了诸城一中近年来开展学术报告会情况。5月13日,《中国教育报》在头版头条以《中学校园里的“百家讲坛”》为题报道了诸城一中教师学术报告会。学校提出了“名师兴校”、“科研兴校”、“借脑兴校”的发展战略,认真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讨论制定了《师德方面应引起警惕的十五种信号》、《诸城一中教师十项规定》、《干部教师学习、进修制度》等教育教学常规。在教学中,为体现“努力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成为有效劳动”,提出了建设“学习型校园”和教师学习、研究的“五个一”工程,进一步强化了“以教学为中心,以高考为重点,以成绩论英雄”、“执行力是学校的生命力”、“细节决定成败”三种理念,做足做细精神激励文章,牢固树立起“奉献、争先”的一中精神,通过教学的精细化管理和每年开展的全员教师教学大奖赛、青年教师大比武等一系列活动,推动了广大教师对新教材、课程标准、高考题和课堂教学的研究,促进了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一支有着齐鲁名师和大批国家、省、地、县级教学能手、优秀教师、特级教师的名师队伍已经形成。为在全校形成多种文化交流与融汇的格局,学校先后从北京、上海、西安等地的名牌大学,引进100多名优秀本科毕业生和研究生,优化了智力结构,丰富了学校的智力资源。现在,除全国知名中学教育科研联合体山东分部、山东省青年物理教师教学研究会总部、山东省青年数学教师教学研究会总部数会、山东省青年化学教师教学研究会教研中心、山东省地理学会基础教育研究中心等均设在我校外,学校还被山东省教育厅确定为潍坊市三所新课程改革定点联系校之一。多年来,诸城一中就以严格科学的管理和优良的校风闻名省内外,除常规管理制度外,学校还有六大纪律和四条“高压线”,宿舍管理实行了生活指导老师制,保证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管理方面,实行了人本化、科学化、民主化管理,建立健全了各种规章制度,较好地实行了校务公开、财务公开,做到了学校的重大决策都是由校长办公会或党委会或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决定,保证了决策的科学性。落实了用水、用电管理的控制分析包干制,建立了低值易耗品的询价制、领用登记公示制、购置物品和维修申报制,实行大宗物品采购和基建招标制。科学的管理和鲜明的办学特色,有力地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在诸城市人民政府组织的督导评估中,我校连续多年获得第一名。高考成绩在潍坊市乃至全省保持前列,近三年的高考成绩更是十分突出。其中2004年高考,本科过线突破千人大关,重点本科上线近400人。在潍坊市所有中学中,本科上线总数、文理上线数、文理应届上线数三项都名列第一。2005年高考,本科过线继2004年又有突破性提高,重点本科过线519人,再次名列潍坊市重点中学第一名。2006年高考,本科上线数、文理本科上线数、文理重点本科上线数三项指标又以绝对优势列潍坊市重点中学第一名。共被高校录取2283人,重点本科上线625人,被国家“211工程”重点大学录取351人,由于成绩特别突出,学校荣获2006年潍坊市政府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一名。艺术、体育高考逐年攀升。在竞技体育方面,我校已经连续24次夺得潍坊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一名,续写了我校在潍坊市中学生田径运动史上的神话。在山东省“学校杯”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我校体育代表队也一直保持着良好的成绩。06年进入前四强,并荣获“体育道德风尚奖”。由于成绩突出,学校先后被评为山东省首批规范化学校,山东省教书育人先进单位、山东省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中学优秀学校、全国中学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全国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中学优秀学校,全国校园环境文化艺术建设先进单位潍坊市花园式单位等荣誉称号。在诸城市人民政府督导室每年组织的督导评估中,我校都以优秀的考核成绩夺得第一名。经过多年的发展,诸城一中已成为一所知名度高、社会声誉好的品牌学校。每年,省内外教育考察团络绎不绝,并吸引了潍坊、青岛、济南、北京等地的大批学生前来求学就读。半个多世纪的耕耘,半个多世纪的收获;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半个多世纪的辉煌,奏响的是一篇篇华美的乐章。承载着不断创新的传统,孕育着不断进取的执著精神,诸城一中在走过了不平凡的半个多世纪后,又踏上了新的起点,在新世纪的朝阳里,充满着生机活力的诸城一中,必将迎来一个更加灿烂辉煌的时代。成绩诸城一中遵循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因材施教上大做文章,力求让每一个学生得到最好的发展。该校对体育特长生和艺术特长生的培养尤其令人称道。艺术班连续十几年每年向高校输送新生几百人左右,学校田径代表队在潍坊市田径运动会上连续22年获团体总分第一名,1985年以来代表潍坊市参加全省运动会获4个团体第一名、3个团体第二名,一些学生在国内国际的重大比赛中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高瞻远瞩的办学思想,独具魅力的育人环境,严格科学的管理机制,使诸城一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多年以来,诸城一种的教学质量、高考本科上线人数一直在潍坊市名列前茅。 2004年高考,诸城一中取得了本科过线1044人,重点本科上线377人的历史最好成绩。在潍坊市所有中学中,获得了本科上线总数、文理上线总数、文理应届上线数三项第一。截至目前,诸城一中已有近百人考入北大、清华。自潍坊市设立高考"鸿启奖学金"以来,诸城一中获奖人数最多,仅这几年就有四人分获潍坊市文、理科状元。目前, 诸城一中毕业的学生已有近百人获得博士学位。精神办学宗旨为国家的前途命运负责为学生的终生发展负责办学策略树立大教育观念实施开放式办学校 训为实现理想走进来为服务人类走出去培养目标志向远大 意志坚强素质全面 勇于开拓办学目标观念领先 设施一流管理科学 质量过硬能代表时代教育潮流的现代化国际化学校发展战略名师兴校、科研兴校、借脑兴校、质量兴校。校 风严、勤。严为治校之本,勤是成才之路。 我郁闷领导学校主要领导:党委书记、校长 李宪阳党委副书记、副校长 王克田副校长 王克键副校长 刘爱全党委副书记 孙金林副校长 娄炳太纪检书记 孙学民副校长 邱昌茂副校长 宋炳春校长助理、教学处主任 刘明智对于学生们来说,他们从老师那里获得的不仅是知识,还学会了如何做人做事。现在,一些毕业于80年代以前的学生,在谈起母校的老师时,大都会提及这样一个名字——周秀坚。在他们的心目中,这是一位慈祥、对学生充满爱心的老师。她以一颗善良的、母亲般的心对待每一个学生,并在热爱学生中赢得了学生们的爱戴尊重。她经常从自己并不多的工资中拿出钱来接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还将自己孩子的衣物送给贫困学生。 从1966年4月份开始,报刊上陆续发表了《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积极参加文化大革命》、《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等社论,以及评《三家村》、《燕山夜话》、《三家村札记》等文章,由此,那场持续10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正式开始。校长寄语:请老师务必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来教。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