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凤翔小学
学校概况:编辑学校座落在大良风翔工业园内,占地面积44000平方米,环境幽雅,文脉氤氲。大良街道首期投入3800多万元,建筑面积10900平方米,二期工程投入390万元,新建一座15间教室的教学大楼,新教学楼于2009正式启用。学校建有生物园1个;200米标准环形跑道, 运动场1个,足球场1个,篮球场2个(含排球场),羽毛球场2个,8张乒乓球台。学校常规教学仪器按省级一类标准配齐;建有千兆计算机校园网络,教室、功能室配有32个多媒体教学平台,教师每2人配有办公电脑。教学设备设施先进:拥有多媒体阶梯电教室、电脑室、音乐室、舞蹈室、美术室、劳技室、队部室、广播室等各种功能室等,基本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学校现有32个教学班,有学生1498人,本地学生593人,占总人数的49%,外来工子弟905人,占总人数的60.4%,享受政策性照顾的有190人。学校现有在岗教师69人,平均年龄为32岁,大家团结奋发,积极进取,富有活力,有较强的竞争合作意识,教研气氛浓郁,是一支安教乐教、年青有活力并富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办学理念编辑我们学校的学生来自天南海北,依靠什么把大家凝聚在一起呢?那就是——爱。因为有爱,每个孩子才能健康成长,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此,我们提出“关注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促进每个孩子的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为每个孩子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这个理念与素质教育是一致的,素质教育强调的是关注全体学生,发展个性特长,我们强调关注每一个孩子,把每个当作100%,而不是几十分之一,每个孩子都是我们的宝贝,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办学特色:编辑关爱外来工子弟教育所关注的是生命的成长,生命的幸福。让善良、感恩、诚信在孩子幼小的心田生根,为孩子的一生奠定丰厚的人文基础。因此,我们要求老师对待学生要有爱心、责任心、服务之心。用生命追求教育的真谛,点燃教育的火种。请教授讲座,举办师德沙龙,举办了“爱心、责任、师魂”青年教师演讲比赛。比赛引起教师心灵的震撼,正如一位教师所说“学生的生命是不可复制的,不能成为实验品;学生的时间是不可逆的,我们耽误不起”……教师育人观悄然地发生了质的变化,特别是对待外来工子弟,一视同仁,关爱有加。该校的外工子弟较多,占总学生人数的一半左右。他们普遍家庭环境比较差,一部分家长本身素质较低,属社会相对弱势的群体,父母忙于生计顾不上孩子,家庭教育出现真空和盲点。部分学生来到陌生的环境,由于语言、水土、文化差异等,使他们的心理容易产生障碍。他们往往性格比较内向,渴望与人交往,又害怕与人交往,甚至自我封闭。确实在教育和教学上增加了难度。但我们没有把外来工子弟看成包袱,而是看成学校发展的资源。正如春秋时《管子.形势》中所言,“天公平而无私,故美恶莫不覆;地公平而无私,故大小莫不载。”因此,针对该校实际,建构平等、无差别、无歧视的教育环境,关爱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孩子在公平、平等、尊重的环境中接受教育,让每一个学生在自尊、感激中健康成长。为了促进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融合,我们申报并立项了《富裕地区外来工子弟教育研究》课题,《“人之初”教育研究》等市级课题,聘请专家教授担任顾问,深化外来工子弟的教育工作。我们提出全体教师要“为每个孩子撑起一片爱的天空”,全体师生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有包容豁达的气度,有关爱平等的意识。在让外工子弟也享受平等的教育的同时,也培养当地学生宽容、接纳的态度,促进其对世界差异性、多元性的了解。使学生明白:同是中国人,同在祖国的蓝天下,应该共同健康成长。班主任想办法减少他们的矛盾和冲突,使他们友好相处、和谐发展。走进学校,很难分清外工子弟本地孩子,学校俨然是一个互帮互助的大家庭。在区教育局、区团委的帮助下,2005年、2006年我们举行了“爱心铺就学子路”的大型活动,每年分别有50名品学兼优的外来工子弟得到宝洁公司的赞助,每人每年600元。借助学校开展的“农民工子弟助学”工程活动,各班分别开了以“感恩”为主题的班会活动;结合全区开展的“学‘两肖’精神,创和谐社会”活动,组织了全校学生观看肖莉老师“爱心永恒”的专题片,对学生进行“八荣八耻”教育,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是社会、学校、班级、家庭的一分子,必须承担起角色责任。2007年“六一”儿童节前夕,省妇联在惠州市举办了广东省首届儿童论坛,经过层层选拔,该校的两名同学代表佛山市的广大外来工子弟参加本届论坛,与雷于蓝副省长和其他省领导直接对话,反映外来儿童的心声,表演的快板节目“说拐骗”得到省领导的高度评价,雷省长还特别关注该校的两名学生,亲切拥抱,嘘寒问暖,我们的两名学生成为大会的亮点,媒体采访的宠儿。开展国学课题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古韵流香,源远绵长。特别是《三字经》《千字文》《论语》经典名著,经过历史的沉淀,留下的都是一些熠熠生辉的珍珠,对人的成长,对修身养性,都可以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通过让孩子们接受等经典教育,接受传统文化的薰陶,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使他的生命陶溶出某种深度,以维护人性光辉,以提升人格品质,以造就人才,以陶铸大器。“童蒙养正”,在孩子的人生记忆黄金阶段,通过诵读中华文化经典,用代表中华民族基本精神的经典之说滋养孩子纯净的心灵,渐次熏染成性,形成健康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为未来修身立世打下深厚基础。文化融合外来工子弟来自全国各地,为了促进教育的均衡和谐,我们在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做文章。一方面,外来的黄梅戏,四川的川剧不时在学校唱响,另一方面,我们开发本土文化资源,凸现学校特色。我们地处新窖居委,相当多的学生是新窖后裔。我们通过调研,发现在新窖市场的榕树下,上了年纪的村民在唱咸水歌。这是一种渔歌,许多年轻人已经不会唱了,最年轻的歌者也有60岁了,因此被喻为“岭南最后的渔歌”。我们通过一些深入的了解,发现它的历史价值和推广价值。我们与凤城青少年宫一道举办了“咸水歌墟水乡情”文化沙龙,顺德音乐界的知名人士、大良党委的领导亲自参加这次活动,顺德电视台、《珠江商报》《佛山日报》《珠江时报》《广州日报》《南方日报》给予了报道,还有音乐界权威人士提议把咸水歌作为顺德的乡土音乐教材,在社会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学校主要成绩:编辑——2005年晋升为佛山市一级学校;——2006年、2007年大良街道先进学校;——2007年该校两名学生代表佛山市外来工子弟参加广东省首届儿童论坛,与雷于蓝副省长、各厅厅长精彩对话;——2007年广东省督导室、佛山市督导室到该校考察,充分肯定该校办学成绩;——2006年佛山市课题《人之初教育研究》、顺德区课题《富裕地区外来工子弟教育研究》成功立项;——近两年,教师在国家省市区刊物发表文章20余篇,,教师荣获国家省市区级奖励共66项;——学生在国家省市区级比赛捷报频传,获国家省市区级奖项61项;——省市区多家媒体先后20多次报道了我们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仅08学年第一学期,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本学年学校教育教学获得可喜成绩,教师论文获国家级一二等奖7篇,师生参加区、街道教学各类比赛获一二等奖16人次,其中学校语文、数学、音乐老师参加大良街道的教师基本功比赛全部均获一等奖。学校内部也开展了如火如荼的教学比学赶帮活动,在各类竞赛评比活动中超过50人次获得一等奖,学校田径队在竞争激烈的大良街道中小学田径运动会上努力拼搏,荣获团体总分第八名的优异成绩。由于学校办学效益的迅速提高,再上台阶,学校再次被评为顺德区先进学校。
浏览
1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