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第五中学

联合创作 · 2023-10-20 11:11

基本内容大同市第五中学简称大同五中,始建于1922年,其前身曾为山西省第五女子师范、大同女中,1956年改为大同市第五中学,现为一所初中"六规制",高中“十规制”的全日制普通完全中学,现有学生3000名。该校位于市区西北隅,北邻华严寺,东邻善化寺,占地面积39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4500平方米。学校现有建筑面职为6000平方米的教学楼一幢,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的办公楼、实验楼各一幢。学校拥有先进的高、初、中微机室、语音室、电子备课室、多媒体电子教室及400平方米的多功能活动厅。教学楼内设广播、有线电视等系统,班班实现了"三机一幕",为开展电化教学和教育教学活动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图书馆藏书3万余册,设有教师专用的资料室、阅览室。实验楼内理化生实验设施完善,达到了九三“I类”标准,满足高初中物理、化学、生物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要求,并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及课外活动提供了场所。为了把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近两年来学校先后投入了130余万元进行了体育卫生艺术类教育的场地改造和器材购置,现有包含200米跑道和三个标准篮球场且运动器材较为齐全的半封闭运动场一个,同时开辟了音乐教室、音乐特长生活动室、美术活动室等艺术教育场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学校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工队伍,现有教工210人,其中专任183人。研究生进修结业6人,本科学历的114人,占52%;专科学历67人,占30%。有中学特级教师2名,高级教师23名,省级学科带头人3名,省级骨干教师4名。近几年以来,有39名教师分别被评为国家级、省级和市级模范教师和教学能手。该校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育人为本”的办学宗旨,面向全体学生,深化校内管理机制和教学改革。几十年来,为国家培养了数以千计的各类合格人才,先后被授予“大同市文明单位”、“先进党总支”称号,为大同市的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特别是近两年,以校长潘有山为首的新一届领导班子,以人为本,科学管理,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按照“尊重主体、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培养特长”的办学思想,深化改革,严格管理,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0年以来高考本专科录取率达80%;中考有63人考入市示范中学,优生率达22%。体育艺术教育成绩可喜可贺,全市环城接力赛及迎新长跑获团体二、三名,军训方队表演获“动作规范奖”和“精神风貌奖”;2000年军乐队表演获全市第二名;2001年中学生市运会获团体第四名,其中初中男子4×100米接力打破市运会记录;2001大同市校园“艺术园丁、艺术之星”大赛中获奖人数名列市直中学前茅,并有四人获“星”级称号。2002年荣获大同市职工职业道德“十佳”单位,并记集体一等功。与此同时,学校先后获得“大同市文明单位”、“大同市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大同市教育技术装备现代化示范学校”、“山西省贯彻的体育工作条例先进单位”、“山西省绿色学校”、“山西省文明学校”等多项荣誉。门口处立有一石碑,“正心致知”四个金字闪闪发光格物致知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源于《礼记?大学》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论述的『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此段。但《大学》文中只有此段提及「格物致知」,却未在其后作出任何解释,也未有任何先秦古籍使用过「格物」与「致知」这两个词汇而可供参照意涵,遂使「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成为儒学思想的难解之谜。 东汉郑玄最早为「格物致知」作出注解,而自从宋儒将《大学》由《礼记》独立出来成为《四书》的一部后,「格物致知」的意义也就逐渐成为后世儒者争论不休的热点议题,以至于今。现在社会上关于「格物致知」的流行诠释是根据南宋朱熹学说的部份观点,认为「格物致知」就是研究事物而获得知识、道理。第五中学
浏览 5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