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蓬莱中心小学

联合创作 · 2023-10-16 17:30

基本内容蓬莱中心小学坐落于国家AAAA级旅游胜地——清水岩山麓,校园依山傍水,交通方便,环境优美。学校由旅缅华侨刘梧桐先生创办于1937年,原名案山学校,1958年定为蓬莱中心小学,1997年12被省教育厅确认为“福建省农村示范小学”。  该校校园占地面积7551M2,建筑面积4900M2。主体教学楼有标准教室18间,并配有多媒体教室、电脑室、广播室、校史室、科技活动室、自然实验室、仪器室、图书阅览室、美术室、音乐室、体育室、心理咨询室等专用教室,各室设施、设备均按有关标准配备、现有15个教学班,620名学生,44位教师,小学高级教师18人,大专以上学历14人。现有藏书15600册,人均25.16册。今秋有寄宿生24人。教学设备及其他生活设施配备齐全,为该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长期以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海内外乡贤的支持下,学校根据教育“三个面向”的要求,坚持“德育为先,教学为重,育人为本,科研兴校”的原则,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取得了显著成绩,受到社会干部群众的广泛好评。  办学以来,该校已为侨乡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为家乡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该校校友中,有身居要职的党政领导,有造诣颇丰的专家学者,有实力雄厚的经济能人,还有在高校深造的博士、硕士研究生……不愧是“案前桃李喜沐南邦雨露,山上蓓蕾香飘梓里耀春辉”。  1997年以来,教师中涌现出一大批先进个人,其中受省级表彰的4人,市级表彰5人次,县级表彰56人次,共有26篇教育教学论文在CN刊物上发表或在市级以上获奖;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成绩斐然,其中省级以上奖项10人次,市级奖项9人次,县级奖项58人次。《自由表达,弘扬学生个性》被定为中国教育学会“十五”科研规划立项课题《新时期作文教学全境研究》子课题。2003年11月,该校还为泉州市教科所提供作文教学研究现场会,备受好评。  几年来,学校内强管理,外树形象,战鼓声声,硕果累累,学校先后被评为“泉州市文明学校”、“福建省农村示范小学”、“安溪县实施素质教育合格校”、“安溪县先进教工之家”、“安溪县小学常规管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还被《福建教育》杂志社《读写天地》定为协办单位。2004年11月3日,学校顺利通过了“福建省农村示范小学”的跟踪复查,12月14日学校接受了“安溪县实施素质教育工作先进学校”评估。目前正在着手准备少先队有关材料,争创“泉州市少先队金奖单位”。  近年来,该校以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为指导,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兴趣小组活动,开发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红领巾实践基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健体、学会劳动、学会审美。如今学校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探索人本管理,以“尊师、爱生、团结、向上”为校训;以“求实、敬业、开拓、创新”为教风;以“诚信、勤学、守纪、奋进”为学风,树立科研兴校之风,走改革创新之路——紧跟潮流,优化育人新环境;注重实效,强化德育新举措;更新观念,探索管理新格局;以人为本,形成群体新风采;瞄准未来,构建课改新机制;资源整合,办好寄宿制学校等等。  2005年元旦的钟声敲响了,回顾过去,不无辛苦,展望未来,总是希望。蓬莱中心小学领导班子正以“勤奋、开拓、务实、高效”的领导作风,团结一致,带领全校师生,铁心拼搏,与时俱进,努力实现“建优美校园,创优质教学,办特色学校,出优秀人才“的战略目标,力争早日迈进“福建省示范小学”行列,为谱写“案校”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据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示,根据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精神,该校在今后五年内以学校发展为主题,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根本出发点,努力使学校实现“五优”、“三化”。即:优化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优化教师队伍、优化管理手段、优化教育质量,把该校建成信息化、现代化、个性化的省级乃至国家级示范学校。  一、办学思想  办学目标:  注重德育 全面育人 着眼素质 办出特色 科研兴校 争创省级示范小学  校 训:  尊师 爱生 团结 向上  教 风:  求实 敬业 开拓 创新  学 风:  诚信 勤学 守纪 奋进  二、基本思路  (一)优化办学条件  办学条件是创建现代化学校,实现高质量教育的物质基础。我们要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通过政府投入、社会资助和自身努力,坚持实用、先进、科学的原则,在未来的五年中从校舍、设备、软件三个方面形成优良的办学条件。  1、校园再规划  ▲、中操场硬化美化:地面满铺广场砖、修建羽毛球场一个、改造花坛,美化师生学习、休息环境。  ▲、改造学校广播网系统,充分发挥“红领巾”广播站的宣传教育作用。  ▲、筹建学校视频演播厅和视频广播系统,筹建“绿萌”校园电视台。  ▲、实现校行政办公网络化,完善校园网,提高学生接收现代化信息教育的渠道。  ▲、筹建语音室、多媒体课件制作室、电子备课室、电子阅览室等多种功能用房。  ▲、更新课桌椅:将现有的课桌椅更换成单人桌,约700付。  2、设备高水平  开通绿色教育网络数字接口,通过国家环境资源网,进一步将学校推向全国。增设若干多媒体教室,筹建校园电视台演播室。每个教室配备视频展示台。力争使该校教育信息化和教育现代化达到先进水平。  3、软件上档次  增加学校藏书,图书流通率学生人均每学期达到15册以上,实用齐全,满足师生进修、学习之需。各学科教学用的投影片、幻灯片、光盘、录音带、计算机软件基本齐全,根据需要及时添置。为广泛开展活动课和科技创新活动、研究性学习活动,实验室要购置相关实验器材,同时,充分利用“校长办公系统”,实现办公无纸化。  (二)优化育人环境  要本着“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方针,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强校园人文建设,创设优美的育人环境使校园成为知识的殿堂,艺术的园地。  1、绿化校园营造环境美:改造花坛,烘托艺术氛围;种花卉绿草,体现园林风格。  2、名人佳作体现艺术美:公共场所配名画临摹或学生的作品,教室布置名人名言。  3、人际和谐折射文明美:规范师生日常行为,构筑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考试无舞弊、公物无损坏、语言无脏话、地面无纸屑、校园无烟蒂,永保“文明学校”称号。  通过上述努力使校园环境优美,色调和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艺术氛围。  根据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示,根据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精神,该校在今后五年内以学校发展为主题,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根本出发点,努力使学校实现“五优”、“三化”。即:优化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优化教师队伍、优化管理手段、优化教育质量,把该校建成信息化、现代化、个性化的省级示范学校。为实现上述目标,提高该校教育品位,创造教育品牌,特制定本发展规划。  一、学校发展基础与定位。  1、社会的飞速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政治的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世界发展趋势,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对人的要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了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围绕“注重德育 全面育人 着眼素质 办出特色 科研兴校 争创省级示范小学”的总目标,我们必须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根本出发点,努力优化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优化教师队伍、优化管理手段、优化教育质量,把该校建成信息化、现代化、个性化的省级乃至国家级示范学校、品牌学校。  2、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该校现有14个教学班,584名学生,专任教师42人。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热心教育事业的仁人志士的关心支持下,学校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校的中操场全部进行了硬化美化,教室宽敞明亮,校园整洁优美,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明显的改观。随着现代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教育教学中,该校建成了多媒体教室、电脑室,大力提倡无纸办公,通过培训学习,教师在观念上、意识上有了很大的转变,学习、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热情很高,现在多数教师能够用自己制作的课件上课。   随着该校所处地区百姓的文化意识越来越强,对学校关注的程度也越来越高,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转到了对学校的要求,希望孩子从小就能够接受到最好的教育,不要输在起点上,这些无疑给学校、教师带来了压力,但同时也产生了动力,就是如何办成适合本地孩子成长发展的学校,关系到学校的生存。  我们认为,学校的发展关键在于师资队伍,“拥有教师便拥有成功”,努力造就一支德才兼备、勇于创新、结构合理且有一定研究能力的良师队伍始终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几年来我们共培养了8名市级骨干教师,10名县级骨干教师。教师的学历层次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其中自学大专课程,取得毕业证书的已占半数,目前一批青年教师已脱颖而出,优秀教师群体正在逐步形成,这是学校进一步发展的坚实基础。  3、学校发展定位。  根据学校发展阶段理论,由低到高可经历这样四个阶段:市文明学校——省农村示范学校——省示范学校——品牌学校,对该校现有状况进行分析,我们具有健全的制度,稳定的师资队伍,稳定的秩序,稳定的质量,该校是一所福建省农村示范学校,在此基础上,我们将不断总结各方面工作的经验,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继续探索寄宿制学校模式,努力把该校办成福建省示范学校,随着学校布局结构的调整和规划改建,逐步办成安溪县有影响的品牌学校。   二、学校发展目标与措施。  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人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的教育是基础教育之基础。该校办学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大力推进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夯实基础,造就“诚信 勤学 守纪 奋进”的学生群体,为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打好坚实的基础。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追求“注重德育、全面育人、着眼素质、办出特色、科研兴校、争创省级示范小学”的办学目标,加速教师专业化水平的进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坚持全面贯彻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夯实基础,全面发展,学有特长,力争在三到五年内把该校办成管理高效、教育优质、有良好社会声誉的品牌小学。  具体工作目标及措施:  1、 德育:  工作目标: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抓好未成年人的思想教育,首先要抓好成年人的教育。积极探索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新形式、新方法,适应时代需要和学生年龄特点,德育工作以针对性和实效性为着力点,以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行为为规范,以班队活动为基础,以社会家庭学校三结合教育为核心,以学科教学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使学校德育工作扎扎实实开展起来。   具体措施:  (1)加强对德育工作的领导。  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教育的首位,充分发挥德育领导小组的作用。扎实开展文明班级的评选活动。   (2)加强师德教育。  认真组织好教师的政治学习,实行“两定两有”,即定时间、定内容,有记录、有心得,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觉悟,使热爱学生、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成为每位教师的自觉行动,牢固的树立教师对学生高度负责的责任意识,坚持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坚决杜绝体罚与变相体罚的行为。  (3)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养成教育。  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按照德育总体目标和学生品德形成的规律,确定不同年龄段的德育内容及要求,依照递进层次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学习《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用好《学生道德修养读本》,落实《中国“小公民”道德建设计划》,认真学习贯彻新颁发的《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行为规范》,从小培养学生具有社会公德意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  教师不仅要充分挖掘教材的道德因素,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各种道德表现,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伴随着学科知识的增长,学生也变得更有爱心、责任感和良好的道德修养。  (5)办好家长学校。  办好家长学校,重视家庭教育对孩子思想道德品质形成的影响,开展多种形式的家教讲座活动,每学期召开1-2次家长会,建立学校家长联系制度,把学生在校的表现及学校的重大决定及时告知家长,家校联手,共育新苗。  (6)加强班主任工作的管理。  按时参加德育干部、班主任培训,坚持依法执教,为人师表,深入贯彻师德规范,引导教师积极探索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不断总结经验,耐心细致地做好希望生的转化工作,创造和谐的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形成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教育氛围。   (7)加强少先队工作的管理。  积极开展课内外教育活动,组织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参与社会实践,培养学生"自立、自强、自理"的精神。   (8)开展法制教育。  加强法制教育,学校的普法工作要做到“十个一”,充分发挥学校法制副校长的作用,开展多种活动,做好学生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杜绝青少年儿童的违法犯罪。  (9)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人格及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培养心理健康教师,开设心理健康咨询室,及时发现并有效治疗师生心理方面的疾病。   2、 教学:  工作目标: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新课程方案,推进课堂教学实践创新,重视学生自我发展,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积极稳妥地推进小班实验教学,减负不减质。  具体措施:   (1)启动良师工程  良师兴校,学校要努力造就一大批良师队伍。  为稳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对任课教师进行细致的分析,实行按岗分层培训,遵循骨干教师与全体教师双向并进的原则,为不同层次的教师提供最适合的培训。选派一批业务水平较高、接受能力较强的教师“走出去”开阔眼界,尽可能为他们创造条件参加市、区各种培训班的学习,发挥他们在本校的辐射作用。请专家、教研员到校为全体教师讲座,开展学科特长培训,请他们走进课堂,及时进行教学“诊断”,示范指导。做好校本培训工作,让每位教师制定自我发展规划,学校为教师提供帮助,助教师成才,使教师和学校共同发展。  切实抓好教研组工作,通过教研组的活动,开展各种学习、讨论、研究,实现教师由接受型向研究型转变。  (2)狠抓常规管理。  教师备课管理制度:教学计划要切实可行,课时教案能体现教法与学法并重,每位教师每学期写8篇以上教学反思,上好一节实践课,并通过校园网实现资源共享。学校定期检查教师备、教、批、辅、考情况,奖优罚劣。  学期检查制度:根据《中心学校教师量化考核方案》对各老师的教学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包括:教案、作业、听课、单元测试……等。继续实行校级骨干教师评选、考核制度,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定期上公开课、进行专题讲座。  (3)做好评价工作。  教学质量监测制度:建立各年级、各学科试题库,加强形成性检测、抽测,做好期末考试工作,进行教学质量分析,及时反馈,查漏补缺。  学生竞赛制度:定期开展数智、朗读、书写、作文、英语、美术、书法、计算机等各项竞赛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教育科研:  工作目标:教育科研是实现办学目标的有力保障,是教师由接受型向研究型转变的必由之路,更是指导教师教育教学行为转变、促进教育教学观念转变、全方位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措施。学校努力营造一种源于教改、用于教改的科研氛围。认真做好国家级立项课题“自由表达,张扬学生的个性”、县级课题“待进生的转化”、“新课程与课堂教学”的实验工作。  具体措施:  (1)加强对教育科研工作的领导。  充分发挥学校教科研领导小组的指导作用,对教师进行教科研方面的知识培训,为教师选题提供咨询,为课题研究提供资料信息,在研究过程中为教师提供指导。  (2)领导带头。  学校的干部、骨干教师都是科研领头人,都要有课题或参与到一个课题研究之中。引导教师把课改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或困惑经反思后转化为研究的课题,积极地研究这些问题,发挥集体的智慧,解决这些问题。  (3)转变科研意识。  创造浓郁的研究氛围,改变以往重视论文评选结果的弊端,注重研究的过程,引导教师人人有课题,让研究与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探索校本教研的途径和方法。 每年举办“教学开放周”一次。  (4)奖励制度。  每年组织一次教师教科研论文成果评选,将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列入专业考核内容。继续实行对教科研成果进行奖励的制度。  4、 信息技术:  工作目标: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加强校园网建设与应用,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加强学校信息网络管理,提供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环境。  具体措施:  (1)加大师资培训的力度。  学校为专职信息技术教师创造外出学习、进修的机会,让专职信息技术教师在信息技术专业发展上先于教师群体,由专职信息技术教师对学校其他教师进行校园网应用、网页制作、多媒体课件制作等方面进行培训,形成有一定知识与应用能力的骨干队伍。   (2)规范管理。  提高信息技术设备的使用率,逐步实现行政办公、财产管理、学籍管理的网络化。  (3)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完成“三整合”,即:信息技术与教师教的整合——优化教的工具,教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及文字、图像、动画、声音于一体的优势,进而优化教师的主导地位;二是信息技术与学生学的整合——提升学的工具,学生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服务于自己学习的工具,从而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三是信息技术与学科内容的整合,成立学科信息技术教研组,开展校本研究,尝试建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实效性。   (4)发挥教育网络资源。  通过教育网拓展教师与学生的学习空间,丰富学习的内涵,开阔视野,提高效能。按要求开齐信息技术教育课,注重培养学生根据学习要求访问网站,查找资料,并通过信息的收集与加工,解决课程学习的各种问题。丰富本校网站内容和功能,鼓励教师、学生制作网页,实现资源共享。  三、学校发展机制与保障。  1、抓好干部队伍建设:  (1)该校已逐步形成了年龄结构合理、学历知识层次较高的干部队伍,引导干部在讲奉献精神、团结协作等方面要成为教师学生的榜样,逐步建立科学民主、规范高效的管理机制。  (2)按照县教育主管部门对后备干部的培养要求,有计划的培养校级、中层青年后备干部。  2、抓好教师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是:求实 、敬业 、开拓、创新。  (1)制定骨干教师和教师队伍发展规划,力争今后每年培养出1名市级骨干教师,2-3名县级骨干教师,争取学科带头人有新的突破。  (2)培训是最大的福利,积极为教师创造条件,让教师“走出去”开阔眼界。完善校本培训方案,制定教师自主发展规划,使教师清楚自己今后专业发展的方向,学校根据教师自我发展的需要,为教师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让教师参加各种业务培训和学历进修,满足教师自我发展的需求,同时,为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逐步形成学习型教师团体,使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可持续性。。  3、校园文化建设:  (1)净化、美化校园,创设优美的育人环境,形成健康、文明、向上的校风。  (2)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充实图书、教学仪器,修理门窗、逐步刷新。  (3)建立健全校园安全防范体系,落实岗位责任制,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加强值班工作,积极探索创建“平安校园”的新途径,新方法。  (4)与村、镇、兄弟学校、友邻单位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互相支持,共同发展,凸显学校办学特色。
浏览 6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