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陇县来仪小学校

联合创作 · 2023-10-17 20:03

基本内容现就我校现阶段情况概述如下:一、学校基本情况来仪乡位于仪巴交界处,有11个村,1.35万人口。来仪小学就坐落在来仪乡场镇。来仪小学始建于1951年,经过50多年的风风雨雨,今天的来仪小学:辖一所中心校,9所村级小学,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乡小共有22个教学班,村小共有16个教学班,全校共有学生1800多人,在职教工61人,其中,小学教师27人, 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16人,占教师总数60%;初中教师34人,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12人,占教师总数的35.2%。学校办学条件良好,基础设施齐全,育人氛围浓厚,全体学生在校学习愉快,生活顺心。。学校占地9986平方米,校园绿化面积9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8980平方米,(学生公寓1500平方米),目前有教学楼2栋,学生公寓1栋,标准篮球场1个,羽毛球场2个;同时建有实验室,先进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室,语音室,校园广播系统,学生电脑数量为40台,实现“三机一幕”进课堂;校园布局合理,做到绿化、美化、亮化,环境怡人,有浓厚的文化氛围。学校继承优良的传统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教育目标体系。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为办学宗旨;以“爱为魂、德为首、学为主、人为本”为办学理念;以“端正办学思想,面向全体学生,立足素质教育,探究教学艺术,创办特色学校,争取一流质量”为办学目标;以 “团结、进取、勤学、创新”为校风;以“敬业、奉献、实干、创新”为教风;以“好学、善思、砺志、守纪”为学风,全校师生砥砺进取,开拓创新,以质量求生存,以创新求发展,学校坚持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学生科学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二、取得的成绩漫漫办学路,上下而求索。为了切实改变来仪小学的校容校貌,为全校师生创造一个环境优美的学习、生活、工作环境,在各级党政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学校领导和老师想尽办法,拓宽渠道,使来仪小学的硬件建设再上新台阶:建筑面积达1600多平方米,耗资一百多万元的初中部教学大楼于2005年7月8日竣工,解决了“学生多、教室缺”的矛盾,顺利实现了中小学的分部管理。建筑面积1658平方米的学生公寓于2004年引资修建落成,小学四年级以上学生可全部住校学习。学校在资金十分紧缺的情况下,购回了28张毛玻璃黑板;添置了200架学生双层钢架床、会议室办公室桌椅及其它设施设备;装备了40台微机,设置了微机室和多媒体教室各一个;配置了远程教育卫星电视接收系统,建立了卫星电视教学收视点,接通了广电宽带网,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一、、模式三都已开通投入使用;硬化了操场、修建了围墙、学生食堂、舞台;硬化了学校到街道近200米的村道土公路为水泥路面,按标准配齐配足了中小学实验、电教、体育、卫生设施设备,建了图书室、实验室;请专家设计,进行了校园绿化……2004年暑假,引资108万元修建1658平方米的学生公寓,于2005年春投入使用, 2005年3月,争取资金进行中学部的危房改造,修建了面积约1580㎡的新教学楼;2005年九月投入使用,并为小学六年级和初中各班配备了34吋彩电和DVD机各一台并接通了闭路电视;2006年秋引资近19.2万元修建了学校膳食中心,添置了齐全的设施设备,学生生活质量有较大提高;2007年春在初中部建起了近60米的文化长廊,丰富了学校的校园文化氛围,挤出资金3万多元,对学校的绿化进行整体规划,载上了绿树,撒播了花草。“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现在的来仪小学,花草树并茂,绿美净结合,环境优美宜人,氛围温馨和谐,教学设施齐全完备,成为莘莘学子成就学业、放飞理想的沃土。生于忧患,起于艰危,成于愤发,功在不舍。来仪小学的全体教职工,心系来仪教育的兴衰,把汗水化为信念树,把热血编成知识花,用青春和智慧支撑着来仪教育这副重担,用忠诚和毅力造就了来仪教育事业一个又一个辉煌:每期开学检查,我校综合得分均列日兴片区前列;每期常规抽查,都得到上级的好评;学校先后三次获县教育局创建常规管理合格校单项奖;连续五年获县教育局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等级奖;多次受到区工委、教办和乡党委政府的表彰奖励。1996年被县教育局授予“常规管理合格校”称号;1996年、1999年获县局“思想政治工作奖,1999年、2004年、2007年分获县小学田径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二名”、 “第十一名”、“第十四名”;2001、2003、2004、2005、2006、2007年度均获县中小学毕业检测教学质量优秀等级奖;2000年被县总工会授予“先进教工之家”;被县委、政府授予“普九扫盲工作先进集体”;2001年档案验收达省三级标准;2002年学校党支部被县委授予“先进基层组织”,学校被县教育局评为教育满意单位;2003年被县教育局授予“文明校园”称号;2 003年度获县局“教育宣传工作先进集体”;2003年3月获县“教研工作先进集体”; 2004年获县素质教育合格校称号;2004年度获片区财务后勤管理“先进集体”; 2005年12月获片区“一二、九”弘扬民族精神歌咏比赛“三等奖”;获县“最佳文明单位”称号、县“安全工作先进集体”光荣称号;2006年度获县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获县局教育工作目标考核“优秀单位”、县“优秀基层团组织”;2007年4月获片区“迎奥运,展风采”教职工篮球赛组织工作奖。再获县教育局工作目标考核“优秀单位”、同时,于2007年秋被县教育局授予“二星级学校”光荣称号。该年度教学质量监测中三、小六双双获得全县优秀等次,同时,获县优秀生源奖。三、办学特色穿越历史的烟云,触摸现实的血脉。时代的变化,也预示着学校教育理念、教育管理与教育教学方法必须与时俱进,适应现代教育改革的需要。我们紧密结合学校教育理念和主体办学指导思想,以提高学校办学效益办学质量为核心,以强化管理为动力,以管理促发展,以管理提质量,以管理树品牌,使学校、教师、学生共同成长,不断拓展发展内涵和外延,形成学校特色。1、建立健全管理规章制度近几年,我们建立健全了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使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学校管理更趋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民主化。实践证明,这些规章制度规范了教师的教学行为,张扬教师个性,较好地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给教师的发展创设了广阔的空间。但对广大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该达到的道德标准和高尚人格来说,这些制度要求只能是下限,好教师应该比规范做的更好,这也是我们下一步努力的方向。2、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来仪小学在领导班子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围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个中心,遵循“民主和谐,以人为本”的原则,按照“抓学习,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抓班子,以表率的作用凝聚人;抓方向,以明确的目标激励人;抓关键,以严格的要求培养人;抓传统,以优良的校史教育人;抓规范,以完善的制度管理人;抓服务,以真诚的关心温暖人;抓建设,以优美的环境陶冶人”的管理思想,依据“发扬民主,吸引参与;知人知心,尊重信任;照顾要求,激发自觉;面向全体,协调关系”的民主工作策略,紧紧依靠全体教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促进学校的全面进步和兴盛。来仪小学的领导班子深深地认识到:学校要发展,重点在管理,关键在领导,基础是教师。学校以“素质过硬、勤政务实、奋进拼搏、开拓创新”的领导集体为班子建设目标。全体领导成员以“在职要尽职,无功便是过”为警策,以“振兴来小,再创辉煌”为己任,以“领导一所学校,发展一所学校”为目标,严于律己,以身作则。领导班子精诚团结,顾全大局,成员之间配合默契,作风民主。领导自觉学政治、学业务、学管理;成员之间比学习、比工作、比纪律、比团结、比勤政、比廉洁、比奉献,在工作中勇挑重担,吃苦在先,享受在后,处处以大局为重。每位领导都坚持教好一门课、深入一个教研组、蹲点村小一个片、培养一个骨干教师的“四个一”制度。学校坚持不懈地狠抓领导班子建设,以领导班子团结、勤政、廉洁奉献的整体形象和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唤起广大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和工作热情;以领导班子的一身正气、一分爱心带动整个教师队伍的一队正气,为教师队伍整体形象的完善,起到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我校领导班子校长1名,副校长1名,中层干部2人,4人均为本科学历 ,1人为高级教师,3人为中学一级教师,平均年龄36岁。校长王正光同志,2003年西华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函授毕业,中学高级教师,中共党员,2006年8月调任来仪小学校长。2001年撰写《强化过程管理 提高教学质量》在《仪陇教研》上发表;2005年撰写教研论文《浅谈电教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获县优秀教研成果一等奖;2006年撰写论文《打破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获县优秀教研成果一等奖;2007年撰写的论文《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在《南充晚报》教育论坛上发表;主研的科研课题《小学社会课素质教育、“法律常识”型课堂教学结构模式实验研究》和《新课改理念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分别2003年3月、于2007年3月顺利结题并获县二、一等奖。多次被县委、县政府表彰为“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县教育局表彰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2000年3月 被县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光荣称号。2001年9月、2005年9月两次被县政府授予“优秀教育工作者”光荣称号,2007年9月被市教育局授予市级优秀校长称号。学校中层干部实行竞聘上岗,坚持“公平、公开、公正”原则,择优聘用,每学期要进行一次述职。领导班子年龄结构合理,人员精干,分工明确,协作融洽,作风民主。工作责任心强,管理效率高,是一个团结奋进高效廉洁的领导集体,领导班子有先进的办学理念,实践经验丰富,在教师中有较高威望,赢得了社会广泛赞誉。3、努力提升教师整体素质教师队伍是学校各项工作中起决定作用的人力资源,加强对教师的人性化管理,合理组织学校的人力资源,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群体,是学校管理的首要任务。我们坚持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武装教师。学校结合教师继续教育和新课程改革标准的学习,坚持不懈地开展经常性的形势和任务教育、改革和发展教育、师德和修养教育、学习和实践研究教育。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十六大精神、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法规,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坚持不懈地对教职工进行转变观念、解决思想、增进团结、加强协作、尽职尽责、拼搏进取、争先创优、建功立业、把心思用在工作上、把精力放在事业上等内容的教育,强化四种意识:“一流意识、责任意识、合作意识、科研意识”,提倡六种精神:终身从教的献身精神;不甘落后的榜样精神;精心执教的敬业精神;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不计得失的牺牲精神;锐意改革的创新精神。坚持用明确的奋斗目标凝聚教师。近年来,学校在深入、全面了解校情、教情、学情的基础上,深刻分析队伍的现状,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领导和群众相结合,民主与集中相结合的方式,适时提出了发展规划和“创名校、树名师、育新人”的奋斗目标。在管理工作中,广泛听取师生意见,全面分析,结合校力,科学预计学校今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集中大家的智慧,适时提出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办学宗旨。全体教师在学校的导向激励下,“身正为范,以德育人;学高为师,以智育人;情真为友,以爱育人”,工作积极性空前高涨,表现出了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和敬业精神,深受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好评。坚持用频繁开展的优质课竞赛活动塑造教师。我校把“优质课竞赛评教评学”活动和“选树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激励机制紧密结合起来,坚持在教学实践中培养青年教师,树立青年教师年轻有为的教师形像。积极为青年教师提供展示本领和教学献艺平台,在中青年教师中开展了教学比武,印发简报(每期1—2次)。在青年教师中营造比学习、比业务、比能力、比贡献、比表现的激励竞争氛围,激励青年教师岗位成才,建功立业,树立自己良好的师表形象,使不少青年教师脱颖而出(近五年我校青年教师走上领导岗位的就有9人)。坚持用积极向上的人文环境影响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针对学校青年教师占绝大多数的实际,从青年教师的身心特点和事业归属感出发,坚持六种途径造就青年教师队伍。一是政治上教育培养,注重在青年教师中培养和发展党员,把那些上进心强、业绩突出、作风正派的青年教师列入培养对象,进行重点培养,并按照党章要求,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发展青年党员,近五年有有10多名青年教师成为中共党员。二是管理上大胆使用,有意识给青年教师压担子,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创造条件,对他们要以重任激发他们锐意进取的意识。三是工作上严格要求,用《教师职业道德标准》、《教学工作考评标准》严格要求青年教师的工作,严格考核青年教师的教学工作,对思想上有进步、业务上有提高、教学上有建树、教研上有造诣的青年教师及时地给予表彰和奖励。四是评价上科学公正,坚持“以业绩质量论英雄”、“成绩突出者利益优先”、“岗位靠竞争,收入靠贡献”。五是热情服务。把教师工作上、生活上、学习上的各种困难和疾苦、思想上的各种苦恼、精神生活的正常需要,时刻放在心上,诚心诚意为他们服务,为他们排忧解难。六是学业上鼓励,积极支持青年教师在职进修,提高学历层次。近年来,学校有33位教师通过自考或函授学习,获得了专科毕业证书;有11位教师获得了本科毕业证书;45岁以下不是专科学历的教师全部在参加自考或高函学习,有12位教师本科在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通过这一系列的工作,每位老师都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和学识学风等方面以身作则,做到敬业爱生、严谨治学、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有力地提升了学校精神文明的品位,使学校的发展体现出时代的风范和特色,更充分地发挥了学校的育人功能。近年来我校有一大批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2005-2006年度胡润德、蒋聪德、蔡义勇等同志被县政府评为“优秀教师”、“德育标兵”。2006-2007年度刘邦普、唐 慧、郑卫国、陈 杰等同志被评为县“优秀教师”,王正光校长被授予市级“优秀校长”;蔡 军、王 刚等九位同志相继被授予县级“骨干教师”称号,王正光、刘邦普两位同志被授予“学科带头人”称号。4、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现代教育思想的指导下,面对新课程,我们重新审视了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根据学校实际,在教学管理方面,领导、教师思想同步转轨,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质量观,在坚持“三全”(全面性,全程性、全员性)的基础上立足常规管理,努力实现了以下两方面的转变:(1)观念转变,从“服从”走向“服务”面对新课程,我们首先树立“管理服务于教育、管理服务于课程”的观念,用全新的眼光来诠释管理与学生、教师、家长之间的关系。具体做法:①从“管住”学生转向“相信”学生。在学生管理中,我们从学生的需要、兴趣与经验出发,科学设计教学方案,合理组织教学内容,积极探索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对学生实行发展性评价,为学生发展创造积极健康的环境与发展空间,充分相信学生。②从“监督”教师转向“促进”教师。在教师管理中,我们力求采取多种手段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倡导教师主动参与学校的管理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实践证明教师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形成了开放、民主、科学的教学意识,从而促进了教师的自主发展。③从“囿于校园”到“走向社会”。在学校管理上,我们力求把视线从狭窄的校园转向广阔的社会,充分利用好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资源,努力沟通学校和家庭、社会的联系,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合力。(2)明晰内容,从“结果”走向“过程”。在教学管理上,制定和完善了各项工作制度,把工作的重心从关注“结果”转向“过程”。即教学领导要深入教学第一线关注教学管理的全过程。具体做法法:①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有中层以上的领导参与。通过组织说、评教学设计等活动,使教师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教材的编排意图,明确如何把教材向“学材”转变,树立正确的教材观。另外,我们还通过优秀教案评比的形式,促进教师间的交流。②在上课的过程中,在规范课堂教学行为的基础上,领导对课堂的关注从教师转移到学生,教师从教书匠转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让教师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真诚地引导学生,而不是简单地给予。③对学生作业的管理。我们以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为出发点,尽量避免机械、重复的劳动。学校要求教师严格控制学生的书面作业总量,布置学生完成一些收集信息,面向社会和生活的探究性作业。同时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辅导要做到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并通过开展各类作业和评比活动,促进学生作业质量的提高。④对学生采用多元化评价。评价的方式力求灵活、多样、开放,如笔试、口试、操作、表演、争星、特长展示等。同时,我们还有计划地做好学生学科成绩的单项测试和综合评价,从而保证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⑤对教师的评价立体化即采取教师自评、学生评价、家长评价、学校考核小组评价四位一体的评价方式。通过教师成长档案记录教师成长、发展轨迹从而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正是因为采取了这一系列的措施,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一直稳中有升,近5年来的小学毕业班和初中毕业班质量监测均获得县优秀等次。5、全面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我们以课改为突破口,抓实推进素质教育。在工作重心上,我们强化了“三个一”,即突出一个中心——有效实施新课程,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固守一个阵地——课堂教学;强化一条主线——教学流程的科学规范化管理。我们坚持做好以下工作:①制定方案,落实课程理念。我们制定了《来仪小学素质教育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明确目标与任务,有具体的保障措施,有计划地实施新课程。②抓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新课程,教师素质是关键。为了确保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有效实施,我们根据我校教师的基本情况,狠抓了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具体做法:强化校本培训,通过理论学习——实践探讨——考核验收的形式,指导教师过“五关”,即观念更新关,教材知识关,教学设计关,教学实施关,学生辅导关。另外我们积极支持教师外出听课、学习、考察。③抓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有效实施新课程的主渠道。所以我们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为实施新课程工作的重中之重,抓实抓好。抓课堂教学我们的基本理念是:把课堂视为一个生命,让课堂“活”起来,让课堂“充满灵气”,让课堂“焕发勃勃生机”。努力实现“三个一”,即抓住“一个灵魂”——师生双方人生价值的实现;把握“一条命脉”——指导和训练学生掌握知识,学会本领;营造“一片绿洲”——构造和谐的课堂生态。具体做法:首先是学校领导深入教学第一线,对教师的课堂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然后把教师分类,进行分类跟踪指导;其次是有计划地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指导教师处理好旧教材、新理念和新教材新理念的关系,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三是派部分优秀教师外出听课,回来后做汇报课;四是有效利用校园图书室及校园网络,引导教师学习外地经验并在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应用。④抓校本教研。为了有效实施新课程,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们以校本教研为载体,促进教科研的有机结合。以“新课程、新理念、新模式”为主题,开展系列研究活动。并努力实现“三落实”,即课题落实、计划落实、活动落实。具体做法:我们要求所有任课教师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在实践中发现新问题,思考新方法,并通过不断地实践、总结和提炼提升为自己要研究的课题按照这样的研究思路,我校成立了以教师、教研组、学校三级研究网络,制定了校本教研计划,并按计划定期开展研讨活动。6、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结合我校实际,我们提出“为学生创设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的校园文化环境、物质环境、人际环境、心理环境”,以“和谐向上、充满活力”为主题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体现学校处处是教育的现代理念,营造氛围,构建乐学的校园。显性文化:进入学校校门,人文格言映入眼帘,以此来明确学生学习目标、奋斗目标,暗示学生这样做人。校园内都有独特的文化氛围,如彩瓷镶嵌的祖国长城和办学理念,展示师生风采和业绩的文化长廊,文明提示语、《中小学生守则》、伟人画像、黑板报、标语等,对学生都是润物无声的教育,体现了环境育人的特点。隐性文化:通过组织制度的建立、实施,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长期交互作用,激起相互之间的友好关爱团结奋进,凝聚成一股巨大的推动力,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以教风带学风、促校风,使广大教师、学生置身其中自然而然的受到感染和熏陶。创设这样的文化底蕴,其目的是激励教师为学生终身发展创造条件,启迪学生“胸怀祖国,放眼世界”,让学生树立乐于读书立志成才的志向。校园活动:建立了课外兴趣小组,丰富了教学内容;举办了运动会和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办了红领巾广播站,为学生搭建了教育平台;成功地举行了六一文艺汇演,营造了艺术氛围;团队、安综办组织的升旗、演讲、遵纪守法教育等活动对于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等都起到强化训练作用,利于师生养成良好风气,有效地促进学校良好环境的形成。7、广开渠道,吸纳社会各界人士捐资助学教育事业属社会公益事业,只有广开渠道,多方出击,获取社会各界支持,才能越办越旺,越办越红火。近年来,通过学校领导班子不懈努力,成效显著。(1)、争取县工商联捐资20万和国家排危资金75万元,建成初中部教学大楼,现以投入使用。(2)、联络原来来仪小学学子,现金融企业家汪愚先生回校捐资助学,每年出资五万元,设立优秀教师奖励基金,优秀学生奖学金。(3)、争取工商联阳光集团捐助价值2万元图书,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四、“迎检”问题与困惑近年来,通过学校历任领导不懈努力,学校面貌,办学品位迅速提升,但是,对照迎检工作要求,我们也还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1、 学校(特别是初中部)活动场所狭窄,生均占地严重不足,体育活动设施缺乏。2、 学校教师住房紧张,教师周转房和办公楼修建虽以启动,但资金缺口较大。3、 小学部无围墙,无大门,存在安全隐患。4、 村小维护、维修、排危工作尚需加强,如山河村小一间教室垮塌;旱田村小厕所枯朽;国桥村小操场边高坎无围栏。5、 学校无专门实验室。6、 现代教育技术相关设备损坏严重,无法有效运转、使用。7、 教师缺编严重,病事假较多,影响学校正常教学工作。8、 学校普九债务未偿还,成为压在学校头上的沉重包袱。9、 1999年――2006年普九资料未有效归档,残缺不齐。五、整改计划和措施迎检工作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也是迫在眉睫的一场攻坚战,我们想方设法,确保万无一失。1、 争取资金,加大排危、改危力度,力争2008年8月底前完成小学部危房改造、围墙、教师周转房和办公楼修建。2、 迅速联络专业网络维护人员检修,使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投入使用。3、 联系乡政府、村委会,请求他们协助解决村小安全隐患。4、 向县教育局申请今秋教师分配予以照顾,配备相应编制教师,确保教学工作顺利开展。5、 组织相关领导、老师即日起,对照“迎评”要求,认真补充所需各项软件资料、表册。总之,面对省政府督导评估我县教育工作,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在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努力下,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把这项工作做好,不给教育部门丢脸。其间任重而道远,但我们坚决完成这一光荣而艰巨的迎检任务,并为此交上一份满意答卷。二00八年三月
浏览 15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