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奉港中学
学校简介奉港中学是奉化市教育局直属初中,是宁波市环保模范(绿色)学校、现代化达纲学校、现代化标准学校、业余体育训练点,是奉化市文明单位、奉化市语言文字示范学校、校本研修示范学校、卫生先进单位、禁毒教育示范学校、平安校园。学校所在党支部被评为奉化市先进党支部,学校食堂被评为“省首批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食堂”称号、宁波市“食品安全大整治百日行”先进单位。奉港中学的前身是大桥初中,后由市人民政府和香港王建伟,邵逸夫等爱国同胞合资于1987年兴建而成。2006年6月分设为奉港初级中学和奉港高级中学。2011年7月搬入位于金峰路南段128号新校舍,学校更名为奉港中学。新校舍占地面积66557平方米,建筑面积36648平方米,绿化用地面积22496平方米。其中教学用房9578平方米,实验综合用房6056平方米,图书科技楼2730平方米,学生宿舍面积5407平方米。学校现有多媒体教室53只,理、生、化实验室3只,音、美、劳教室6只,计算机教室3只,共有239台计算机,阅览室3只,藏书46567册;还配有心理辅导室、微格教室、教师休闲吧、体育艺术馆、400米塑胶标准跑道运动场、学生宿舍楼、教师宿舍、餐厅和双回路供电系统、立体式监控系统、网上阅卷系统等硬件。一流的设施为学校现代化教育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学校共有34个班级,1475名学生,118名教职工,高学历教职工110人。在115名专任教师中,有宁波市骨干教师2名,奉化市名师、学科骨干教师8名、市级骨干班主任3名,宁波市教坛新秀10余名,奉化市教坛新秀30余名,中学高级教师38人,教育硕士教师3人,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发展后劲足。学校始终坚持“在实践中体验,在合作中分享,在学习中成长”的办学理念。通过抓规范,提素质;强教研,促质量;抓学习,增内涵,努力做到厚积薄发,内涵发展,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局面,最终让每一位教师、学生得到健康、和谐发展,让学校成为学生学习、教师工作的乐园。全体奉港人在新一届校级领导班子的带领下,以更加饱满的精神,正朝着把我校建设成“环境一流、设施一流、教学质量一流”的目标大步前进。办学理念1、办学宗旨:让每一位师生都得到健康和谐发展确立这一宗旨,既是基于对教育本质的理解,也是对人的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我们所说的“健康和谐发展”有两个指向:一是学业和能力的和谐发展;二是身心和人格的和谐发展。学校的发展本质上就是人的发展,也就是师生的共同发展。师生健康和谐地成长,学校才能健康和谐地发展。学校要用崭新的理念,饱满的激情,无穷的智慧,激发师生的兴趣,不断增强自主发展的能力,最终使师生获得健全人格的全面发展。2、办学理念:在实践中体验 在合作中分享 在学习中成长●在实践中体验它有两层意思:一是强调亲身去经历,二是强调通过实践来认识事物。学校通过解放学生的头脑、双手、眼睛和嘴,还学生以自由,激活学生的灵性,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学校实施体验教育,为学生架起“知”与“行”的桥梁,组织和引导学生从亲身实践中体验知识,感受真善美与假恶丑,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自我发展。●在合作中分享合作分享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孩子日后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品质。合作需要有善于沟通的品质和能力,需要有理智的判断和成熟的热情,需要有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品质和推己及人的胸怀。分享是双向的沟通,彼此的给予,共同的拥有。教育的过程其实也就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分享人类千百年来创造的精神财富的过程,分享师生各自的生活经验和价值观的过程。分享,于教师而言,意味着更多的是展示,而不是灌输;是引领,而不是强制;是平等的给予,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施舍。学校开展合作分享教育,旨在增强师生的团队意识,能让学校、教师、学生在充实的分享历程中合作、接纳、汲取;在和谐中共生、共营;在合作分享中达到共赢,从而获得新的进步和主动发展。●在学习中成长我国最早的教育专著《礼记·学记》就曾指出:“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把更多的时间、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地思考,主动地参与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唯有这样,师生才能够在课堂生态系统中共同展现着自身的生命价值,在充分发掘自己的生命潜能中共同成长、共同进步。同时课堂也变成高效的课堂,充满生机的课堂,收获成长的课堂。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责任。引导学生乐学、勤学、善学。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悟,在悟中创新,在创新中成长,在成长中体会生命的意义。3、办学目标:学校有特色,教师有特长,学生有特点4、教师发展目标:人格高尚 精于科研 素质全面 终生发展5、学生发展目标:自信 自律 自立 自强6、校训:至真至善●至真:指人的纯真,真实的本性。体现人的理想境界。●至善:指人的思想素质,道德品行,体现人的思想境界。至真至善是追求人格完美的体现,启示人们在人生实践中更好地展示个人的美好人生和最高价值。“至真”对教师而言,“动真情、说真话、办真事”。 脚踏实际、求真务实、真诚独到。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以求取教学真谛。“至真”对学生而言,“学真知、求真理、做真人”。 志向高远、勤奋刻苦、孜孜以求。做到勤学善思,去伪存真,以获取更多的真知。“至善”应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师生至善,二是办学至善。师生至善:它包含了人格至善、道德至善、思想至善三个不同层次的境界。“至善”于教师而言,要求教师修养高尚、行为规范、善待学生、教书育人;于学生而言,通过至善教育后达到心灵的净化、道德的升华、人格的完善,成为一个有德之人,即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至善”,是教师的道德素养和职业要求,也是学生学习的最高境界和终极追求。办学至善:体现学校永无止境的办学追求,启示学校不留恋于历史辉煌,而将以不断拼搏进取的精神追求完美和极致,不断创造新的辉煌和高度。至真至善是学校得以不断提升、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它昭示我们以求真务实、创新超越的进取心态,引领学校、教师员工、学生走向最美好、最完善的境界。7、校风:务实求真 和谐进取8、教风:博学勤研 爱生乐教9、学风:奋发向上乐学善思历史沿革1910年前后,大桥东岸陆家宗祠内创办一所私立初小,称为镇南小学。1944年,学校迁入大桥刘家弄当店房子,仍系私立初小。解放后,镇南小学由政府接管,转为公办小学,并扩充校舍。1964年学校开设高小班,升为完全小学,改名为城关三小。1968年,城关农业中学并入,增设初中班;1970年改名为城关五七学校。1975年9月,又改名为城关三校。1979年,城关地区学校布局调整,城关一校、城关四校的初中部并入城关三校,成为一所镇属民办初级中学。1981年8月15日,经县人民政府批准,转为公办中学,定名为奉化大桥初级中学。1985年9月,经县人民政府批准,改名为奉化大桥中学,成为一所公办完全中学。1986年至1987年,大桥中学分为二部分:本部在旧校舍,分部在新校舍(县政府决定扩建奉化大桥中学,新校舍建在中山公园脚下,奉化人民医院后面)。1985年10月,我县香港同胞王剑伟先生来奉省亲,表示愿意在家乡捐资办学。10月23日,县人民政府和王剑伟先生签订《会商纪要》,商定:王剑伟先生负责筹募,香港同胞捐资一百五十万人民币,本县集资一百三十万人民币,为奉化大桥中学建造新校舍,校址选在鄞奉路东侧,县江西岸,岳林路一带(即后来的岳林路8号),并将学校定名为奉港中学。奉港中学于1986年4月9日奠基,1987年10月28日落成。2006年6月,初、高中实施分离,初中更名为奉港初级中学。2008年,奉化市人民政府斥资一亿两千万,在奉化金峰路南端128号选址重建,建设期间初级中学暂居原师范校舍和原岳林小学校舍。迁建工程于2011年8月竣工,2011年9月,学校搬迁到新校区,重新定名为奉港中学。2006年6月,初、高中实施分离,初中更名为奉港初级中学。2008年,因城市改造,校址新迁,奉港中学高中部与宁波东方外国语学校合并为奉化高级中学。奉港中学初中部由市人民政府斥资一亿两千万,在奉化金峰路南端128号选址重建。学校于2008年8月至2011年7月期间暂借原奉化师范学校和原宁波奉化岳林中心小学校舍办学。2011年8月,迁建工程竣工。2011年9月,学校搬迁到新校区(岳林街道金钟路),重新定名为奉港中学。
浏览
1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