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涪陵区第十中学

联合创作 · 2023-10-07 09:53

简介重庆市涪陵第十中学位于涪陵区新妙镇大木冲,占地面积(含老校区)84亩,建筑面积196895.5平方米。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员工134人,其中专任教师128人,高级教师24人,中级教师59人,涪陵区学科带头人1人,区级骨干教师34人,本科毕业118人,学士学位17人。涪陵十中的前身是李蔚如在新妙镇弋阳桥创办的弋阳国民师范学校。该校是涪陵地方党组织创办的第一所中等学校,为革命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包括中宣部原副部长廖井丹,兰州军区空军原政治部、宣传部部长戴北星等。1958年7月,弋阳国民师范学校完成了她光荣的历史使命,涪陵县人民政府决定在弋阳国民师范学校创办涪陵县第八初级中学; 1964年秋天,涪陵县第八初级中学改制,新妙区委决定,在县八中旧址组建新妙公社农业中学(又名五七中学);1972年8月,涪陵县委、县政府责成涪陵县教育局接管新妙公社农业中学,并改组为涪陵县第十初级中学。涪陵县第十初级中学领导机构健全,是今涪十中的雏形。2003年,学校被命名为涪陵第十中学。师资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员工134人,其中专任教师128人,高级教师24人,中级教师59人,涪陵区学科带头人1人,区级骨干教师34人,本科毕业118人,学士学位17人。历史沿革1927年3月,享誉川东的革命先烈李蔚如在新妙镇弋阳桥创办了弋阳国民师范学校(即重庆市涪陵第十中学的前身)。李蔚如牺牲后不久,学校停办。1958年7月,涪陵县人民政府决定在弋阳国民师范学校创办涪陵县第八初级中学,校长唐世英。后来由于三年自然灾害,学校停办。1964年秋天,涪陵县第八初级中学改制,新妙区委决定,在县八中旧址组建新妙公社农业中学(又名五七中学),由新妙区委副书记、新妙公社书记刘志远同志担任校长,夏正武同志负责日常工作,并从涪陵农师校(今涪陵中学)借调了教师。新妙公社农业中学于当年秋期开始招生,首届学生两个班共120余人。1972年8月,涪陵县委、县政府责成涪陵县教育局接管新妙公社农业中学,并改组为涪陵县第十初级中学,由时任县教育局驻涪六中工作组组长的张光表同志任校长,陈本善同志任书记,乔登波、张小康、刘元明、胡廷孝等同志任副校长。涪陵县第十初级中学领导机构健全,是今涪陵十中的雏形。1976年,涪陵县第十初级中学开始创办高中。1979年,首届高中毕业生参加高考取得优异成绩,高79级的宋小锋、左九龄、彭其渊等三名同学以优异成绩考入重点大学,如今,三人分别是重庆力帆集团副总裁、重庆涪陵区商委主任、西南交大资深教授。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学校教育教学取得了显著成绩,向上级学校输送了大中专学生四百余人,向社会各界培养了数以千计的人才,其中,高1982级的夏光志同志现为团中央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此外,还为国家输送了四名飞行员。弋阳桥距新妙场镇2.5公里,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现状已越来越不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需要。1996年,随着原涪陵市行政区划的调整,涪陵十中隶属李渡区教委主管。1996年8月,李渡区教委决定撤销原新妙镇中学,将新妙镇中学与涪陵十中合并。按照过渡时期的办学思路,自1996年秋期起,涪陵十中弋阳桥校点不再招生新生。涪陵十中实行“一块牌子,两处办学”的原则。由甘国镁担任涪陵十中校长、徐廷文担任书记。1998年秋期,弋阳桥校点的所有师资、教学设备全部转移到新妙镇中学,并由新妙镇接管涪陵十中。至此,承载了70多年厚重文化底蕴的弋阳桥顺利完成了她的历史使命。在涪陵十中的发展史上,经历了迂回曲折、几起几落的艰辛历程。特别是1996年秋天这一特定历史时期,涪陵十中弋阳桥校点部分教师纷纷调离,一些教学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的师资流失,教师职数由70多人锐减到30多人,学生人数仅为200余人。学校合并后,办学条件面临着巨大的困难,资金短缺,校舍不足,教学设备匮乏,严重制约了学校的发展,迁建涪陵十中迫在眉睫。学校在大木冲划地重建。由于资金匮乏,在争取财政投入的同时,新妙镇党委书记简元其、镇长张问斯和学校主要领导邓发国、徐廷文瞒着家人,每人贷款5万元,同时向教师借款30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1999年,涪陵十中在新妙场镇东头大木冲划地40亩开工重建,并于2002年秋天正式迁入新址,彻底告别了一个学校、几个校点、似合非合、似并非并的窘困局面。2003年,由力帆集团捐建的涪陵十中明善科技楼竣工。同年9月26日,涪陵十中举行搬迁庆典。重庆政协副主席、力帆集团懂事长尹明善,原涪陵区委副书记张世俊、区委常委、统战部长苏建华、区教委主任蒋维佳以及原涪陵地委老领导宫家和等出席了隆重的庆典。重庆日报、重庆商报、重庆电视台、涪陵日报、涪陵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对盛大庆典进行了报道。办学特色全校广大教职员工奋发拼搏,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学校拟定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端正办学思想,树立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办让新妙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坚定不移办好初中,积极发展高中”的发展定位,并创建了“尚善教育”特色学校。
浏览 4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