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市第十三中学
岳阳市第十三中学前言:岳阳市第十三中学是2007年7月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由原市十一中和市十三中合并组建的一所纯高中学校。学校分两个校区,总部设在原十一中,分部设在原十三中,共有44个教学班,师生员工近2600人。办学一年来,十三中以“为了学生一生的发展和幸福”为办学理念,以办市区城东“龙头学校”为目标,以"科研兴校,质量强校"为办学动力,积极试行新课程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形成了“和谐、文明、尚美”的优良校风,“勤奋、乐学、上进”的优良学风和“敬业、严谨、奉献”的优良教风,以“严格的管理,优良的校风,上乘的质量”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她有如一颗耀眼的新星饮誉巴陵城东。赤橙黄绿青蓝紫,风景这边独好。漫步于市第十三中学校园,花香阵阵,书声琅琅,教师勤钻乐教,学生文明尚学,师生友爱,其乐融融,校园氛围既严谨又鲜活,多姿多彩的和谐校园已成广大学生生活的家园、学习的乐园。十三中人在校长杨天明为首的新一届行政班子的带领下,心系学生扬鞭奋蹄,走“教学有特色,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内涵式发展之路,热心工作,诚信育人,真心服务,教育学生“学生活的常识,学生存的技能,学生命的意义”谱写了一部育人的长篇大风。 跨越,会挽弯弓如满月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新十三中更是如此。两校合并组建新的第十三中学,工作千头万绪,如何实现跨越,终极嬗变,保证新学期的顺利开学开课,成了十三中行政人的心头事。新任校长杨天明在两校合并的第一个教师大会上提出:新学期的各项准备工作必须在一周里完成,保证学生来得了,住得好,吃得好,学得好。时间就是命令,杨天明校长、汤献良书记率先垂范,铁肩担重担,挑起了新十三中全校近2600名师生的企盼,心系学校劳力劳心,一方面争取市局支持,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方面深入两个校区,统一教职工思想,加强队伍建设;同时,疏通内部关系,掌握校情,指导开办工作。学校工作以人为本,围绕德育特色,创新德育管理,完成了各项德育制度的建立;围绕教学核心,因地制宜,结合校情,首创两个校区的教育教学模式;围绕后勤重心,学校行政心系学生,既当“管家婆”,又当“勤务兵”,带领后勤一班人,为2600名师生营造了一个崭新的校园环境,实现了十三中办学的良好开局。 领导的言行是无声的样板,全体十三中教师和衷共济,心往一处谋,劲往一处使,开学伊始,就发扬“爱校、爱岗、爱生”的精神,热情紧张的工作。开学工作繁、杂、累,但他们不讲条件,不讲待遇,坚决服从学校工作的安排,坚决服从岗位的需要,放弃“双休”,主动“轮休”,坚持每天8小时坐班,坚持早晚下班辅导,备好每一堂课,上好每一堂课,很快地进入了教书育人的角色。 超越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十三中人会挽弯弓如满月,聚精会神思教学,同心同力图发展,斗志昂扬,信心满怀! 发展,水光潋滟晴方好 发展才是硬道理,管理才能出效益。市十三中以人为本,全心全意念好自己的管理“经”。 集思广益,分析过去,立足当下,着眼未来,落实“制度管理人本化,目标管理科学化,过程管理精细化”的管理模式,围绕“为了学生一生的发展和幸福”做好管理文章,学校发展呈现一派“新”气象。 办学目标新。学校根据市教育局高中教育布局调整的新形势,结合学校特殊的区域位置,考虑未来生源的走势,科学定位发展目标:在市局的支持下,锐意进取,走“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上台阶、五年创一流”的发展战略,把十三中办成城东优质高级中学。 办学模式新。十三中敢为办学先,充分整合东校区、西校区的教育教学资源,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依靠东校区一流的育人环境(周围数里内无“三室两厅”)和严格的管理制度重点办好高三毕业班;依靠西校区优良的办学硬件设施和优良的师资队伍,办好高一、高二肄业班。一套制度,统一管理,三年一盘棋,优势互补,教学互动,实现1+1>2的办学效益。 管理手段新。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人特我优,十三中立足原有优良传统,积极创新管理手段,树“管理就是服务”意识,实行全天候、全封闭式管理,办学亮点频频显。高举德、智、体、美、劳全方位育人旗帜,狠抓校风,营造温馨的育人环境。十三中着重抓学生管理,特别是寄宿生的管理。校长杨天明明确提出:加强学生特别是寄宿生管理,要将学校周边环境对学生的不利影响降到零,让家长送读放心,学生学习安心。为此,学校要求全体班主任在学生管理上要刚、柔并济,用“管”来约束人、规范人、教育人,以“理”来说服人、感动人、引导人。学生常规管理必须做到“八到位”(晨读、上午第一节课、课间操、中休、下午第一节、眼保健操、晚自习、就寝)。要求全体教师放弃“双休”,实行“轮休”,杜绝双休日学生管理出现空当,坚决做到“管理范围”延伸到学校工作的每一个角落,落实到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个方面。“十三中管理严,校风正,送孩子到这就读放心!”走特色育人之路,狠抓学风,创设浓郁的学习氛围。俗语说:自己不想学,谁也教不会。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树立良好的学风,该校从实际出发,从思想入手,进行学风建设,不拘一格育人才。导之以理,对不同的学生采取同内容、不同形式的思想教育,动之以情,开展“培优辅后”工程为后进生加油,为先进生鼓劲,培养学生“尊师勤学、守纪向上”的新风尚,树“我要学”的学习观。以“管”为主,诱之以“趣”,该校狠抓“第一、第二”课堂的管理。对学生迟到、早退、旷课、课间学习等情跟踪管理;对学生学习常规进行日通报,月评价,各种兴趣小组让学生尽挥其学习个性,各类学习竞赛让学生尽展其才能特长。十三中以“成就学生”为目标,不求影响一生,但求充实三年。“会育人,能成人”,成了十三中的“特色招牌”。 德育方法新。教育学生“学会生存的技巧,学会生活的常识,学习生命的意义”,十三中在以校长杨天明为首的新一届行政人的领导下,牢固树立“为了学生一生的幸福和发展”的办学理念,本着“育人先育德,成才先成人”的德育思路,坚持“德育教育,思想先行”,积极创新德育方法论,大力构建“一个渗透,两个结合,三个竞赛,四个教育”的德育模式,“不给学生负担,多给自己压力”,围绕德育“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做好一个窗口,编写一册十三中德育读本──《十三中学生手册》,进行学生德育知识普读宣传;办好一期《德育经验交流》,交流德育经验,总结德育教训。开好校园广播,做好学校德育同声教育,同时利用德育文化墙、黑板报等媒介,广泛而深入地进行德育宣传,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感悟、增强德育意识。学校充分挖掘课堂教学中的德育点,发挥德育课的主渠道作用,让德育闪烁智慧的火花。管理育人是关键,学校特别重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在学生中成立了学生会、团委会,通过“学生干部培训班”,通过“学生德育值勤岗”,用学生管理学生,以学生影响学生,最终达到共同成长。环境育人是基础,学校通过德育进寝室、进教室、进食堂,创建优良的德育环境,做到“处处有德育,事事关德育”,让学生在环境中自我塑造。服务是动力,服务即育人,学校以“服务学生”为第一要务,服务于学生,服务于学生的学习,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推行人性化德育,让学生在服务中学会服务他人。另一方面着眼社会,开拓校外德育载体,走进社会大课堂,开辟校外德育实践基地,以康王、北港敬老院为基地,定期组织德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德育能力,聘请校外德育辅导员,举办德育专题报告会,组织观看专题德育影片,掀起一个又一个德育活动的高潮。实施“高一成型,高二成人,高三成才”的学生德育发展工程。 学生生活新。十三中一定要有崭新的校园生活。十三中人以“学生为本”勤思、巧为,营造“让每位学生的每一天的校园生活都充满幸福滋味”的校园氛围。为此,学校坚持学生校园生活“月月有主题,节节有活动,周周有内容,天天有收获”,寻找学生校园生活的兴趣点,为每位十三中学生搭建生活平台,让学生“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提高学生校园生活的幸福指数。学习上,师生互聘,学生能择其师,经学生民主测评,学生能反聘到自己喜欢的老师;创办文学社,组织文学讲座,出版文学社刊──《劲草》,培育学生的文学梦想;创建广播站,选聘、培训学生编辑、播音员,每周开辟七档广播节目,每天三次播音,让学生的声音畅响校园;团刊《青年之友》高举“德先生和赛先生”,成了青年朋友交流思想情感的平台。生活上,通过寄宿制实施群育,每位学生都能学会生活的常识,学会生存的技巧,明白生活的意义,成为生活的主人;学生会、团委会的校级竞聘和班团干部、各科代表的班级选聘是十三中学生自治管理的特色主题;校团委组建的青年志愿者,是一支能力强、思想红、素质高的学生团队,在校运会、艺术节、班级篮球赛、社会实践等活动中,活跃着他们靓丽的身姿;校“心理咨询室”是广大学生排除学习烦恼,解开生活郁结的绿色通道,每位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心理导师,面对面“零距离”沟通,体会心灵放飞的快乐,同时还在学校的“心灵茶座”网页上表达情感,寻求帮助。学生生活的舞台有多大,十三中人为此搭建的平台就有多大,千方百计挖掘校园生活素材,让每位学生在十三中的每一天都充满了幸福快乐的滋味,真正为每位十三中学生打造校园生活的“铂金时代”,校园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鲜活新气象。 成就,映日荷花别样红 春露秋霜桃李天涯,燃烛飞花香飘九州。市十三中外树形象,积极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内抓素质,锐意进取,倾力打造优质高效的教育质量。合并办学仅四个月,学校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四面凯歌、一路硕果:学校办学理念先进,校风和谐,教风严谨,学风尚进,办学硬件不断完善,育人环境不断美化,教育教学捷报频传,成果斐然。在职在岗教师181人,其中中高级教师112人,省市级骨干教师10人,办学近一年来,学校就承担了8个省、市级课题的研究,并取得了较大的成果,成功申报了国家教育部“十一五”重点规划课题──《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子课题,并正式开展了课题研究工作,学生乒乓球代表队荣获市直中学生乒乓球赛团体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新组建的教工代表队荣获市直教工篮球赛的第三名,该校学生叶子婷、刘元被中国少年作家班录取,学校教师在各级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参加各级各类教育教学竞赛获奖120余人次;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60余人次……岁月嬗变,气象更新,学校的发展赢得了社会各界和上级领导的好评,学校周边群众对“十三中现象”刮目相看,点头称赞。
浏览
8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