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山第一中学

联合创作 · 2023-10-15 08:10

学校简介竹山县第一中学于1941年由时任县长郑桓武创办。发展至今,学校现拥有校园面积393亩,各类楼房16栋,球类、田径运动场地齐全,基础教室、微机室、图书室、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音乐室、美术室装备一新,教学大楼气势恢弘,校园网络终端直通每个教室,装备有功能齐备的大礼堂、配置先进的学术报告厅和电子备课室。2007年9月获得“十堰市普通高中市级示范学校”称号。学校以“严谨、勤奋、求实、创新”为校训,坚持“以德立校,依法治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的办学方略,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全力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为了更好发展教育,竹山一中于2012年开始建设新校区,新校区占地面积500多亩,总投资投资2亿多元,生活、教育、教学设施一应俱全。新校区远离城区,将对竹山县教育作出更大的贡献,新校区于2014年投入教学使用。发展历程竹山县地处鄂西北山区,六十年前,交通闭塞,教育落后,那时小学毕业升初中还得出县,长途跋涉到郧阳等地,1941年,竹山县政府呈请湖北省政府批准,筹建初级中学,当年4月11日,首先办起了一个先修班,为竹山初中之始。1942年9月,正式招生3个班,计150人,校长由县长郑桓武兼任。根据省政府指令,学校定名为“竹山竹溪联立中学”,学生享受公费待遇。次年8月,又招收新生3个班。1944年2月开学后,学校更名为“竹山县初级中学”。长期的抗日战争导致经济困难,物价波动,教师待遇实行米谷津贴,县中教师待遇是较高的,每人每月大米300余斤,住房一般是12人一室,工作艰辛而清贫。1945年首届毕业3个班,招新生3个班,以后一般按例进行,学校共有9个班,400余人,教职工35人,其中校长1人,教导、总务主任各1人,教员15人,职员7人,校工10人。当时师生用水都由校工从南门河人工运输供应。1947年9月,根据省令,取消对学生全部实行公费待遇,只按学生数的20%发给,其余由学生自备,因而,学校要根据学生困难程度评给补助。这时,解放战争逼近,至11月,郧西、郧县先后解放,竹山告紧,不少外地教师离校,学生也有许多离校回家,学校难以维持正常教学秩序。到1948年,解放战争进入后期,陕南军区部队逼近竹山,大部分师生离校,学校处于停课状态。1949年元月20日,竹山县城解放,但伪军余部尚在西、南等边缘山地作最后挣扎,战争持续半年多才基本结束,同时建立并巩固新政权。是年12月,民主政府召集地方有关人士协商恢复教育事宜,将原竹山县中和简师合并成立“竹山县立联合中学”,次年2月,联中招生上课,艰难教学,但到8月专署决定,由于支前任务繁重,经费困难,暂停竹山联中,教师派往各区小学任教。1951年2月,竹山县人民政府决定成立竹山县中筹备委员会,办理恢复学校事项,并清理了原竹山县中校产,4月,正式开学上课,校长由县长黄正甫兼任,当时招收初中新生4个班,教师9人,职员3人,工人6人,工资以大米计算,工人职员120—160市斤,教师240—280斤。到10月,县政府对上述薪粮进行了调整:教师350—390斤,一般职员275斤。1952年元月,根据上级指示,学校经费由省拨给。9月,招收初中新生3个班,还招收短训生2个班,100人,学制一年,全部公费。1953年,经土地改革、镇反等运动,进入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学校也步入正轨,按照教育部颁发的《中学暂行规程》有计划地进行教学。同时,中央指示“教学工作为学校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并强调要克服一种偏向:即孤立教学、脱离政治、脱离实际的倾向。学校建立校务委员会,由学校行政、党组织、工会、团、队等代表参加,为学校最高权力机构,按期开会讨论、决策学校大事。1954年后,省教育厅等领导机关一般每学期都有工作指示,如大力贯彻学生守则、强调以建设社会主义为中心的爱国主义教育、总路线教育、劳动教育、纪律教育等。各级政府强调正确执行党对知识分子的政策,从政治、工作、生活等方面关心教师,鼓励教师为教育事业勤奋工作。学校为提高教育质量,加强教研活动,强调各科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大纲备课,必须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参加集体备课,未通过集体备课不得授课。学校经费开支,强调面向教学、服务教学。至1955年,全校学生9个班,434人,教职工共30人,其中行政人员3人,教师17人,职员6人,工人4人。1956年6月,根据《国务院关于工资改革的决定》进行工资改革,学校教职工按其个人条件评定工资级别,从当年4月起,按新标准发放工资,教师中最高工资中教五级月薪71元。是年,竹山县中更名为“竹山县第一中学”在党和政府的关怀指导下,学校大力贯彻全面发展、因材施教的方针,改进教学方法,加强课堂教学,注重当堂巩固,克服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教学质量大大提高。此外,还广泛开展课外活动。学校建立了生物、数学、地理、图画、戏剧等课外研究小组,以及歌咏队、体育运动队等组织。各类课外活动,需要的场地、器材和指导教师等都作周密安排,达到班班轮流,人人参与,课外活动时项目众多,安排具体,紧张有序,生动活泼。至1957年,已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教学秩序井然,可以说是政府关心,教师齐心,学生用心的结果。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得到落实,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然而作为上层建筑的学校教育从来都是与政治经济形势相关联的,这时左倾路线、思潮已呈不可抗拒之势。1958年春,席卷全国的反右斗争刚刚结束,接着又是反右倾,教师大多受到伤害,教学秩序被打乱,进而在左倾路线指引下,全国进入“大跃进”年代,学校也毫不例外地跟着左倾路线走。4月,全体师生赴刘家山开荒,各班学生轮流上山劳动,学校采取每周一日劳动,五日上课,一日休息的“一五一”制,教师假期还要下乡、下厂劳动,规定每人每年要做劳动日70—80个。9月,大办钢铁,学校在北门坡广场建许多炼铁炉,全校师生投入紧张的大办钢铁活动。此外,学校还办起了石灰、墨水、化肥、麻绳、斗笠、蓑衣等校办工厂。为了上述各项活动,各班开展学红旗、赶红旗、夺红旗、保红旗的竞赛,各教研组之间也开展插红旗、树标兵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全校师生处于紧张竞争状态。当年秋,学校开始招收高中班,自此,学校成为一所完全中学。1960年,师生生活日益困难,体质下降,因此大抓蔬菜生产,学校耕地面扩大到105亩,年产蔬菜80余万斤,工农产值达2万余元,从而大大辅助了师生伙食。1961年9月,专署发出《关于1961—1962年度学校教育工作意见》,明确全日制中学的任务,提出改善办学条件,充实师资设备,提高教学质量,重申学校应以教学为中心,建立健全教学基本规章制度。于是学校恢复了正常教学秩序,教和学、课内和课外,重新步入正轨,教学、考试以及按年度毕业、招生正常进行。1964年秋,全校初中7个班,310人;高中5个班,209人,共12个班,519人,教职工47人。至1965年,高中毕业1个班36人,参加高考34人,考取武大、湖大、华师、武医等校19人,取得建校以来高考最好成绩。几年的努力,教学质量明显提高。1965年后的“文化大革命”时期,教育属于重灾区,一中更不例外。以阶级斗争为纲,大批判开路,全面造反,组织战斗队,外出串连,打砸抢,打内战,进而武斗,教师受到冲击,学生不能正常学习,教学常规被打乱。1966年秋,中学全部“停课闹革命”,高中招生中断,学校的财产诸如理化生仪器药品、图书、档案资料以及桌椅门窗等物受到严重破坏。1971年后,强调师生在劳动中接受工人、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大搞开门办学,在校学生经常开展学工、学农、学军活动,劳动成了主课。这场“文化大革命”对学校来说是大动荡、大破坏,导致教育质量大下降。1976年,党中央一举粉碎了“四人帮”拨乱反正,结束了“文革”灾乱,学校面临又一个新的起点,再度恢复、整顿,步入正常。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全国政局的稳定,经济的发展,教育事业相应发展。1980年,我校被定为地区重点中学,自此,竹山一中面向全县择优招生,生源增加,师资队伍不断扩充,学校规模逐渐扩大,教学设备逐年增强和完善。此后20年来,在全国政治稳定、经济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我校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与进步。至1999年,学校占地面积25亩,校园面积显然不足,为提高有限面积的使用率,多年来,旧房全部拆掉,先后建起了教学楼、宿舍楼、图书馆及其它用房,共计建筑面积17495m2,教学和生活设施大为改善,教学手段有了更新,校园环境不断美化、净化。在校生共27个班,1668人,其中高中25个班,1541人;初中2个班,147人。初中已停止招生,以后就是高中。教职工共199人,其中行政人员15人,教师96人,工勤人员22人,校办工厂6人。关于学生升学考试水平。中考上线多年为全县之首。高考水平虽有起伏,但从总趋势看,就竹山的基础而言,成绩是主要的。就近几年的高考情况看:1996年,上省线12人,始达两位数,走出低谷。1997年,上省线71人,上线率倍增,得到人民的称赞和各级政府的肯定和褒奖,从而提高了学校声誉。1998年,上省线75人,其人数比上年增加,但上线率略有降低。1999年,上省线121人,首次过100人大关,可以明显看出教学质量不断提高。2000年,上省线197人,学生升学率继续稳步上升。2001年,上省线304人,超过了市教委规定指标,实现了突破300大关的奋斗目标。2002年,上省线432人。2003年,上省线505人,高于全省上线率20.8个百分点。为合理运用城区学校教育资源,加快一中创重步伐,2000年秋,在县委县政府和县教委的领导下,对城区学校布局进行了调整。将一中迁至现址——原竹山师范。至此,办学实力不断增强,教师队伍得到优化。学校教学教辅用房、运动场、学生公寓、学生食堂等都得到明显改善。目前,学校共有40个教学班,在校生2448多人,在岗教职工教师197人。学校创建于抗日战争中期,艰难地起步,但当时竹山尚未被日本侵略者践踏,是相对的后方,致使有一批外地教师能在竹山任教,使学校建起后得以正常发展,严谨治教,培养了一批知识青年。解放前夕和以后,由于战争和新旧政权的交替,经济困难,学校一度停顿。1951—1957年,在党政领导的关怀支持下,经全体师生的努力,学校得到恢复和发展,建立了正常教学秩序,教学质量明显提高。1958—1961年,在全国左倾路线的影响下,大办钢铁,大办农场、工厂,师生疲于劳动生产,弃教弃学,加之经济、生活困难,师生体质下降,教学步入低潮。1962年,在全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指引下,学校重申以教学为中心,并采取一系列措施改进教法,规范教风、学风,至1965年教学质量又得到明显提高。1966年后的“文革”十年,可说是从学校起到学校落,打打闹闹,一片混乱,教学常规被破坏,学校财物受损,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泛滥,教育教学质量下降,后患无穷。1976年起,以粉碎“四人帮”为转折点,学校再度恢复,整顿,此后,进入改革开放年代,百业振兴,学校教育同样步入快速发展的征程,特别是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教育为四化建设的战略重点,我校规模不断壮大,教学条件不断改善和提高,一批批毕业生从母校走向高一级学校和其它岗位。我校建校以来初、高中毕业生数以万计,他们走出母校,奔赴各个岗位,如今老、壮、青年都有,有院士、科学家,有教授、工程师、技术人员,有人民军队指战员,有各级学校教师和机关工作人员,有企业的厂长、经理,更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劳动者。他们分布在全国各地或其它国家和地区,正发挥着各自的作用。无论他们在天涯海角,都不会忘记母校——竹山一中对他们的培养,母校也不会忘记这些校友。2004年5月12日,竹山一中迎来了更加美好的发展机遇,建筑面积7359m2 ,同时容纳3000名学生的教学大楼竣工并投入使用,集智能广播、课件,远程教学互联互动,双向视频传输、教学观摩为一体的校园多媒体综合校园网正在筹建,教学条件的不断完善,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竹山一中热忱欢迎历届校友回母校畅谈。回眸历史沧桑,一中桃李满天,展望锦绣前程,母校更加灿烂。让我们全校师生继续坚持“以德立校,以法治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的办学方略,坚持“让每个学生都能适应未来的办学宗旨”,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办学思想,同心同德,再接再厉,把握机遇,开拓创新,共创竹山一中新辉煌。历史沿革竹山一中自 41 年建校,已走过64 年历程。60多年来,在历届县委、政府、人大、政协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帮助下,在全县 45万人民的大力支持下,经过着几代一中人的共同努力,忘我工作,学校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由一般到重点,走过了坎坷、辉煌的创业之路,为竹山、为十堰、为祖国培养了一批又一批英才和栋梁。今天,竹山一中新校园绿树成荫,曲径通幽,高楼林立,环境怡人,有在职在岗教职工 196人,教学班 40 个,在校学生 2448人。是十堰市重点高中,“湖北省安全文明校园”。高考上省线人数逐年大幅攀升,2003 年已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与此同时,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教研为基础,后勤为保障,全面开创工作新局面,收到了良好效果。特别是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园文明建设”在县内外赢得了良好声誉。出现了建校以来少有的安定团结,积极创新的大好局面。近年来,教育的发展,特别是高中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关心、关注,高中教育水平和高中教育质量已成为全县上下街头巷议论的热点话题。现实——夯实基础(一)强化五种建设,提升教育水平。1、强化干部队伍建设。通过定计划、分阶段、定时间组织干部进行政治理论学习,以提高班子成员政治素养、理论水平、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把校领导班子建设成了政治过硬、团结协作、开拓创新、求真务实、清正廉洁的“五好班子”;依据德、能、勤、绩标准,结合民主评议,调整充实了一批中层干部,结合学校工作实际,要求他们争做“五型”干部:即端正学风、教风,争做乐于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学习型干部;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争做锐意进取的创新型干部;奖优罚劣,奖勤罚懒,争做敢为人先的竞争型干部;强化意识,健全机制,争做廉洁勤政的服务型干部;不图虚名,真抓实干,争做求真务实的实干型干部。2、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我校教师中,研究生学历3人,本科学历107人,特级教师2人,中学高级教师39人,中学一级教师103人,形成了以“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省特级教师”“省优秀教师”“国家、省、市骨干教师”为龙头、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学科结构合理、配套的教师队伍。为强化师德教育,规范教育行为,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用“热爱学生、尊重家长、爱岗敬业、严谨治学、依法治教、廉洁从教、为人师表、团结协作”要求每一位教师。在去年的行风评议中,教师人人过关,教研组个个表态,教师的教风和职业道德素质明显提高,使我校的教育教学出现了可喜的变化。3、强化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校党总支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在学校实行“两推一选”(即由党员代表推荐、党总支推荐确定支部委员候选人,再由全体党员代表选举产生总支委员)的选用办法,选举了5名总支委员,确定了文科支部、理科支部和老干支部。二是抓好全体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强化党员干部的全局意识、服务意识、忧患意识,通过各种形式调动党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努力打造一支思想过硬、作风优良、业务精湛的党员干部队伍。三是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党员尤其是教学一线的党员都能潜心教学、研究教育规律,总结教学经验,全力提高教学质量。四是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跟踪观察、培养入党积极分子,以壮大党员队伍。五是发扬民主监督作用。为了更好地联系群众,倾听群众心声以及获得外界对学校工作的看法,以便更好地制定治校方略、指导工作,学校除了召开教师座谈会、教职工例会、问卷调查和行风评议等形式来了解工作情况、沟通信息外,还设立校长信箱,广泛收集教师、学生及社会各界来信,2003 年共收到各种信件115封,这些信件大多是为学校出谋献策,对学校工作加以肯定和赞扬,也有的是针对学校内部建设和其他方面的工作和建议。由于学校积极推行校务公开制度,广开民主言路使学校的很多工作都在这种氛围中渐入良性循环轨道。4、强化工作作风的民主化建设。(1)推行校务公开责任民主管理做到“五严”;(2)严把职评工作:紧扣教师业绩,实行量化打分,2001年15名教师通过了高、中级职称评审。(3)严把评优表模工作: 2003 年就有19位同志被评为市、县、校“优秀教师”,7位同志被评为市、县“优秀教育工作者”,16位同志被评为“模范班主任”。(4)严格收支预算管理,一律阳光操作,先公示,后发放,工作作风民主化取得了实质性进展。5、强化团组织建设。(1)以重大庆典和重要事件为契机,开展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旋的“创建文明一条街”、“雷锋事迹大讨论”、“校园小雷锋的评选”活动;结合“五一”劳动节评选优秀值周班和优秀值日生活动,从而培养学生认真做事、乐于做事的良好品质和热爱劳动的习惯;结合“八一”建军节开展国防知识竞赛;结合“五四”青年节举办了各班作品展;结合“十一”国庆节办庆国庆专刊;结合“一·二九”举办合唱赛和教师才艺大赛。这些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广大师生的爱国热情和报国志向,陶冶了情操,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和素质教育的内容。(2)借文明创建和常规教育管理相结合,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习惯和校风校纪教育。借“双迎双创”东风,深化文明创建活动。举行了“上街美容”为城市洗脸的清洁工作;开展了文明示范生评选工作;文明教室的评选工作;每周文明班级的量化工作;创建了“文明示范园”;倡导网络文明;坚持早操、集会、自习、大型活动等时间的常规检查、量化、总评工作,以此来规范和引导行为习惯。(3)以党建带团建,带出新成绩。在校党支部的带领下,校团委下设四个团总支,四十一个团支部,团员总数达1810人。(4)爱心互动,情洒校内外。爱心教育是团队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去年“非典”时期,我县田家中小学校出现疫情,我校组织师生积极募捐,送去1000元现金和10只温度计。楼台乡王永树家祸不单行,又激起师生的广泛同情,再次掀起救助浪潮,送去温馨和祝福,也送去了救命钱。我校小付强不幸染病,师生又献爱心,捐助2万多元,高三学生翁磊换肾,师生再次相救,谱写了一曲曲感人至深的爱的赞歌。(二)转变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1、创新教育思想。(1)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思想,树立“学校以教师为本,教师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观念,探索“以人为本、质量为本、发展为本”的办学理念;(2)坚持以科研促发展、手段促观念的进步思想,以改善办学条件为依托,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与装备冲击旧观念,实施科研强校;(3)坚持学校、教师、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思想,推行素质教育;(4)坚持贯彻依法治校的管理思想,确保依法保护教职工合法权益,确保学生健康成长;2、狠抓常规管理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始终抓住常规管理不动摇。首先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基础教育阶段学科课程标准》等各类课程改革的材料,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摒弃陈旧教育观念、将备、教、辅、改、练、考、评的各个环节落到实处。其次进一步推行集体备课,实施同步教学,各备课组切实做到了“备课、进度、测试、标高”四统一。三是全面实行了推门听课制度。校领导、干部、教研组长、各科备课组长和教师事先不打招呼,随机听课。此举,极大提高了课堂四十分钟的教学质量。四是实行校领导班子分年级蹲点、兼年级组组长,加强年级组教学管理和指导。五是实施培优补差工程,对学习习惯不好、基础不牢、态度不端正的学生,采取跟踪调查、跟踪培补、个别辅导、个别谈话,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刻苦学习。对部分特困优生,积极协调有关单位、争取资金、政策等方式解决学习生活困难。为高一年级15名贫困学生争取了月生活费104元的低保。全校 25 名学生已获明德奖学金。此外还根据学生各自爱好特长,组织了物理、化学、英语竞赛,近百名学生分获国家、省、市奖励。3、教育科研,方法多样。(1)定期、定时组织各学科的示范课、公开课、优质课、汇报课,听课后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评课,指出优点和不足,共同取长补短。(2)学校以新课程改革为研究目的,鼓励老师撰写教改论文,组织老师完成校本培训课程开发任务。启动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这一市级课程的研究。初步完成了市教科院下达的语文、体育等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教材的编写。学校通过狠抓科研工作加强全体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教师队伍不断优化,整体素质明显提高,涌现了朱士泉、周明荣、付延林、常兴艳、杨世菊、沈行波等一大批教学教研能手。(3)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广泛了解外界教学教研动态。近几年,学校多次派遣骨干教师外出学习、考察。学习回来后,再向老师们进行汇报,做到知己知彼,思想、方法不断更新。(三)围绕文明创建,开展德育工作1、建立“自管、自律、自育”的管理模式。第一,利用周前教育、晨会、班会等活动时间以及板报、宣传橱窗、校园广播网等宣传阵地,加强了以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为主要内容的道德教育和以礼貌、礼仪、礼节为主要内容的文明礼貌教育,要求全体学生做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的模范。第二,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德育教育活动。充分利用活动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爱国、爱校、爱师教育。扫除学生管理的盲区,做到了凡是有学生活动的地方,就有管理者的身影,有效遏制了打架斗殴、偷盗勒索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第三,从细微处着手,实施正面教育,形成了团结合作、你追我赶、相互关心、乐于助人的校园风气。2、加强育人环境的治理。(1)以再为“湖北省安全文明校园”添光彩为目标,加强校园内部矛盾的调解排除和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改、整治。(2)成立综合治理领导小组,聘请城关派出所所长刘捷为我校法制副校长等确保学校安定。同时加强学校内部封闭式管理,要求班主任做到“早操、首课前、晚就寝、大型集会、重要活动”“五个必到”,及时掌握学生动态,排查矛盾纠纷。(3)学校成立了“四五”普法领导小组,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教育。负责制定普法的方针、措施和对全校师生进行法制教育。在举办法律知识讲座的同时,举行法律知识考试,并将成绩计入普法档案,由于法制教育常抓不懈,近年来没有任何一件违法事件发生。(4)治理环境卫生,为师生健康生活提供优质保障。一方面实行双卫生值周班制,保证大面积环境卫生任何时候无问题,另一方面继续落实每月大清理制,全员动员,全员参加对校园各个角落进行彻底清扫。校园内基本无卫生死角。通过实行“责任追究”制的办法,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大大增强,通过“示范寝室”、“文明教室”的评比,调动了班主任管理热情,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校一直把安全、卫生工作做为全校工作的重点。为学生寝室加装防护网,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用电线路等。(5)注重师生食品安全,投入十五万元将食堂整修一新并装配了非接触式电脑售饭系统,不仅师生满意,各级领导检查也交口称赞。(6)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开展安全卫生教育,大力推行卫生值周班制度、学生食堂周检查制度、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等。由于学校一贯坚持“内抓管理,外抓协防”,营造了学校良好的教学环境和稳定的教学秩序。3、健全各项制度,综合治理落到实处。为了使学校综治工作落实到学校工作的各个领域,我们重新修定了《门卫职责》、《食常安全卫生制度》、《门卫制度》、《校园管理规定》、《文明班主任评选规定》、《文明寝、教室评选条件》、《文明班级评选条件》、《文明教师评选条件》、《文明学生评选条件》等管理制度,并通过竞聘,调整了门卫工作人员。(四)规范财务管理,推行勤俭节约。1、规范财务行为,学校经济步入良性循环。规范的财物管理,激发了全体教职工的工作的热情,保证了基本建设的顺利进行,维护了学校安定团结的良好局面。一是坚持小批购物、用工实行层层报告、层层审批,大量购物、维修公开招投标制度,实行阳光操作,力争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二是多方协调,争取资金,做好门店管理及房租的清缴工作。三是大力做好学费的清收,杜绝了人情免费,杜绝了死帐、呆帐。四是规范了招待费使用程序,招待费总支出仅为过去的1/3,提高了招待费的有效性、长效性。2、开源节流,勤俭节约。在帐面欠债高达1100万元,每年支付利息需80余万元的情况下,实现了“三个确保”。即:确保基建投入,确保学校正常运转,确保教职工各种福利待遇的兑现。不乱花一分钱,没浪费一分钱,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五)突出特色办学,打造教育品牌。通过改革创新,学校面貌焕然一新,良好的学风已基本形成,教学质量 稳步提升,多次得到上级各部门的肯定和认可,愈来愈受到社会的关注和赞誉。1、校党总支被上级党组织评为“先进党支部”。柯尊华等5位同志被评为市、县优秀共产党员。2、教育质量更上一层楼。2003年高考,竹山一中上省线 505 人,上线率高出全省平均水平二十多个百分点,得到了县委、县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2004年高考有望实现预定的“三个较大突破”,即:上重点线(上名校)人数的突破,上本科线人数的突破,上总线人数的突破。3、舆论关注,声誉空前。仅2003年,《现代教育报》、《十堰日报》、《竹山报》、《竹山教育简讯》,十堰电视台、竹山电视台、竹山广播电台、竹山教育信息网等媒体,就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报道的竹山一中新人、新事、新成就就达150多次,竹山报《一中教师论坛》和校长电视访谈更是把话讲到了人民群众的心坎上。我校教育思想的创新与变革、我校教师的师德、师能、师风、师貌,开始被全县上下理解、接受和称颂。4、校风、教风、学风得到根本转变。在校委会成员的支持配合下,经过全体教职工的不懈努力,形成了“团结向上,开拓进取,自强不息”的校风;“科学严谨,因材施教,教书育人”的教风;“勤学苦练,博学深思,全面发展”的学风。侮辱、伤害、体罚学生,歧视放弃后进学生的现象没有了,尊重学生人格,保护学生合法权益,关心学生身心健康,严格管理教育学生的老师多了;随意通知学生家长到校或指责家长的现象没有了,认真听取家长意见和建议,主动配合家长搞好校外教育的老师多了;教学中使用旧教案,请学生代批代改作业的现象没有了,对学生高度负责,精心上好每一节课的老师多了;随意停课、调课,布置机械重复的作业的现象少了,科学、规范、严谨地从事教学工作的老师多了;自立名目乱收费乱罚款,吃拿卡要,以教谋私的现象没有了,恪守职业道德,自觉抵制各种社会不良风气,依法从教、廉洁从教的老师多了;违反社会公德,有损教师形象的行为没有了,仪表大方,举止有礼,谈吐文明的老师多了;拉帮结派、结党营私,搞小团体的现象没有了;团结同志、关心集体、顾全大局的老师多了……5、育人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学生文明意识到得加强,文明习惯得以养成,全校范围内掀起了“说文明话、办文明事、争做文明个人”的高潮。学生公寓舒适安全,学生食堂清洁高雅;校园规划日趋合理,已形成花草繁茂、树木葱茏、四季花香、候鸟常聚的良好局面。目标 ——创新超越在全市各重点高中掀起新一轮创省级示范高中的建设热潮中,竹山一中要抢抓我县走“一主三化,建生态水电大县”“人才强县”的发展机遇,奋起直追,以省级示范高中的为目标来规划、建设和发展竹山一中。(一)基础设施建设目标。1、启用新的教学大楼,建成数字化校园。投资 600 多万元的竹山一中科教大楼已投入使用。这是一中的校园主体建筑,该大楼投入使用后,学校就着手筹建多媒体数字校园综合网,使每个教室都拥有视频、音频和信息系统等终端教学设备。学校可通过中央控制室对学生的活动,教师的教学进行实时跟踪交流,集智能广播、课件点播、远程教学互联互动、双向音、视频传输,教学观摩为一体的多媒体数字校园网,即将走入我们的生活,服务我们的教学。2、注重文化建设,营造育人氛围。重新规划一中的空闲地带,使校园达到美化、绿化、净化、硬化要求。同时,充分利用教室、寝室、食堂、公共地带、悬挂名人肖像、名句等。3、配套实验室建设,整合教育资源。近三年,学校要尽快完成下列建设方案:(1)建 2 个具有硬盘工作站的计算机教室,一方面为学生信息技术课使用,同时也可为学校教师计算和培训使用。(2)建设 64 个座位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各 2 个;(3)兴建音乐、美术多功能教室,以适应体、音、美特长生的学习需求;(4)建成演播厅,天文观测室各 1 个,以开阔学生视野,丰富校园生活;(5)建成教师电子备课室和电子阅览室。4、兴建学生服务楼,改善学生食宿条件。5、兴建教师住宅楼虽然现在住房商品化,学校没有责任和义务为教职工提供住房。但是,我校教师人数多,很多教师生活条件比较差,直接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工作热情。学校临北大街有一片平房待拆,学校计划通过教师个人集资的方式,兴建一栋楼高七层,三个单元,每套面积为125m2 左右的教师住宅楼,使一中绝大部分教师都能安居乐业。目前,住宅楼图纸已设计完毕,愿意购房者集资完成,便可开工建设。6、建好“两支队伍”。在建设省级示范高中的进程中,“人”是关键因素。我们要用创新的思维方式着力建设好两支队伍。一是配齐、配强一支政治坚定、观念创新、求真务实的学校管理队伍;二是造就一支懂现代教育技术、懂现代教育理念、懂新的课程标准和新课程体系的教师队伍。7、建立一整套科学的评估制度和评价体系。科学评估制度和评价体系的建立对保护广大教职工,特别是工作业绩突出的教师的工作积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学校着手修定了“公务员年度考评量化方案”、“教师职务晋升评分细则”、“竹山一中教职工评优、评模、晋级实施意见”和“竹山一中高考奖励方案”等一系列评价机制和评价体系。把教职工的注意力引导到教书育上来。(二)教师队伍建设目标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光有好的教学条件还远远不够,必须花大力气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建设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1、改革教师聘用制度,全面推行竞争上岗,扎实实行末位淘汰,让不能胜任一中教育教学岗位的教师按政策分流。2、加强教育学历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五年后,要求所有在岗教师均达到本科以上学历、部分中青年教育拥有研究生学历,使一中现岗的每一位教师都具有架驭新课程体系的能力。3、加强教育职业道德修养,鼓励教师发扬团结协作精神,共同提高教学水平,健全教师教学质量目标评价体系,对教育教学作出特殊贡献的教师予以重奖。4、坚持“科研兴校”,要求每位教师每年都有论文在县级以上刊物上发表,形成以教育科研促教育质量提高的良好氛围。(三)教学质量目标教学质量是学校的根本。随着新科教大楼和校园综合网的投入使用,今后三年,学校要将主要精力投入教学质量的提高。做到“三年三大步”。实现“突破 ——翻身 ——飞跃”三大目标,具体目标如下:1、2004年:质量“突破年”2004 年毕业生 677 人,毕业人数虽已 2003 年相比较加不多,但是必须实现“三个较大突破”。2、2005年:质量“翻身”年本届毕业生人数有较大增长,生源质量有所增强,现有学生 926 人,到高三时,通过招收复读生等办法,使毕业生人数达到 1100 人。这是竹山一中打“翻身”仗的机会,本年高考要实现以下翻身目标:(1)上本科线人数达到500人以上,其中一本人数达150人以上。(2)上线总人数突破1000人大关。(3)有学生考入清华、北大。3、2006年:质量“飞跃”年本届毕业生人数虽然不多,但精品人数比例大,高考要实现下列目标:(1)综合考评成绩位属“南三县”第一名。(2)在市级重点中学中排名中上游。(四)学校管理目标以后三年,学校在管理上要引入现代化管理理念,充分利用现代化的设施设备,全面推行“管理制度化、管理科学化、管理现代化”的新思想,达到:1、教育活动更加有序,学术氛围更加浓厚;2、生活环境更加优美,学生自觉、自主意识更高;3、全面推行“竞争上岗制、责任追究制、末位淘汰制”;4、充分运用网络技术平台交流、整合教育教学资源和信息。困难 —— 矛盾突出回顾过去,我们取得了可喜成绩,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但一中要真正实现县委提出的跨越式发展目标还面临着许多困难,需要注入新鲜血液,需要解脱沉重的包袱,需要国家更大支持,更需要社会和人民的更多理解。1、学校债务总理与学校跨越式发展的不相适应的矛盾。2000 年因城区学校布局调整,一中迁入原师范后,至今负债高达1100万元,这对于需要大量投资才能完成教育教学所需的硬件建设和人文环境的改善我校带来了极大的制约,不仅与学校的发展形成了矛盾,而且也给教师们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2、学校规模、生源质量同高考不相适应而与人民的期望之间的矛盾。随着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教学环境的不断改善,学生人数将会不断增加,受各种限制学校现有规模可能大规模膨胀,对长远发展造成潜在威胁。部分优秀的中考学生不在本县就读,使我校在高考中冲刺国家名牌大学的学生总数不多,也严重的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与人民的期望形成了矛盾。3、县域经济基础与高中招生收费政策的运用形成了尖锐矛盾。收费是一个政策性极强并且是广大人民群众极为关注的敏感问题。我们的原则是“严格依据政策,保持标准连续,兼顾群众利益”。一是正取生收费。严格按财政、物价、教育联合下发的文件收取;二是调剂生收费。认真贯彻七部委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落实“三限”,即:限分数、限人数、限钱数。省政府规定正取生在招收新生中的比例为60%,调剂生收费每生每学期不突破1500元,择校生收费每生每学期不突破3500元,即低于正取线 0分内三年最高可收取9000元学费,低于正取线 0分以下且在最低控制线内的三年最高可收取21000元学费,为报效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对一中的关爱,也考虑到人民群众的实际承受能力,我们大大降低了收费标准。择校生的收费标准仅为 9000元/三年,与政策规定的 2.1万/三年相差甚远,即便这样,人民群众已经无法忍受。对策—— 与时俱进在学校的现实与发展的矛盾中,我们将正视矛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是在政府、社会、人民的支持下解决矛盾;二是全校上下要克服困难,努力工作。只要我们继续坚持“以德立校、依法治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的办学方略;坚持“教育管理科学化,办学标准现代化,教育手段信息化”为发展目标,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效益求发展,以创新求超越”为办学理念,坚持“封闭式管理,开放式办学”的办学模式,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全面推进教育创新。充分争取上级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和社会各界的鼎力相助,就一定不会辜负党的重托和人民的期望,在工作中我们深切的体会到“要想干点儿事,尤其是干点儿正事,如果没有甘于奉献的精神,是什么事情也干不成的”,而使我们体会更深的是“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的深刻道理。放眼明天,畅想未来,我们将紧随时代潮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从大局出发,充分发挥党内民主,党外监督的效力,力争在确保教学质量的同时,向省级“示范学校”靠近,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品位。以“四五普法”为契机,抓依法治教、依法治校;以文明创建为契机抓师德师风和学生文明行为建设;以“文明上网”为契机抓网络使用规范行为;以课程改革为契机,狠抓教育教学质量;使我校向“校园环境优美、学习风气浓厚、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一流、教学手段先进、教研成绩突出”的现代化省级示范高级中学迈进。学校最新情况2014年3月28日,本校将进行第一次搬迁,预计在4月15日前学校完成设备搬迁和调试,为4月18日高一 高二搬迁顺利进行做好工作。因高三即将面临2014年高考,所以高三暂时不搬,继续留在原校复习备考。6月7日-6月8日,本校一千多名学生顺利参加高考,原校区转交茂华中学。
浏览 3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