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江中学

联合创作 · 2023-10-07 06:32

学校简介重庆市綦江中学创建于1910年,原系四川省重点中学,现为重庆市命名的首批重点中学。学校位于渝黔高速公路和210国道旁的綦江区府在地古南镇新山村48号,占地81083平方米,校舍面积49554平方米,现有80个教学班,6000余名学生。学校依山傍水,环境幽雅,楼堂恢宏,草碧树翠,鸟鸣花艳,四季飘香,是莘莘学子向往的一方净土。历史沿革学校诞生的背景及时间綦江中学园风光重庆市綦江中学最早叫“綦江中学堂”。清末废科举,兴新学。光绪29年(1903年)《奏定中学堂章》规定:“中学堂定章各府必设一所,如能州县皆设一所最善。”綦人适逢其时,由赴日考察教育归来的屈荪坞(一说屈厚荃)、张华庭、田斗寅、伍睿祥等发起,得到有识之士王浒平、张维汉等人的响应,在县政府杨晴霄等人的支持下,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在中街考棚(今古南镇中山路小学)成立,命名为“綦江中学堂”。成立之时,特请张华庭手书“中学堂”匾额一块悬挂于“考棚”(校址)门首,这就是綦江中学的前身,屈荪坞为第一任校长(当时称“堂长”)。学制及课程设置中学堂设正科一班,预科一班。高、初中不分段,学制为五年。开设修身、经学、国文、英文、数学、历史、地理、格致、图画、体操,音乐等课程。办学宗旨革新教育,培养乡梓人才。1911年10月(清宣统三年)辛亥革命爆发,“中学堂”一岁即停办。中学堂的更名1912年1月,中华民国成立,令蔡元培任教育总长,同年9月教育部成立,随即颁布《普通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教育法令,对清代教育进行改革,如将“学堂”改为“学校”,“堂长”改称“校长”(清末学校一律称“学堂”,如“中学堂”、“小学堂”,私立的称私塾,管理学校的称“堂长”或“督监”),但直到民国政府8年(1919年)才正式下令实施。1925年(民国十四年),綦江中学堂得以恢复,更名为“綦江中学”,学制为初高中各三年,原修身课改为公民课,增设博物、理化等课程。因理化、英文老师缺乏,规定的课程未完全开足。一年后,因经费支绌而停办。民国十五年(1926年),时局动荡,军阀混战,綦江土匪频仍,学校难于恢复。綦江中学园风光1927年(民国十六年),四川防军二十一军军长刘湘委任孙一中为綦江教育局长,孙一中乃柬邀全县教育界人士集议,向刘湘呈请,得到川康督办秘书长刘鸿业之助,以附加契税和屠宰税为基金,恢复綦江中学。校址仍在中街考棚(今中山路小学),孙一中兼任校长,是年招生一个班,初基始定。1928年(民国十七年)春,孙一中奉调任川康督办公署政务视察员,由黄晴初继任校长。黄校长垫支三百余元办学一年,因经费缺乏,招生困难,学校再一次停办。1929年(民国十八年),时局变面,邑人意见分歧,主张停办。1930年(民国十九年),綦江县长吴国义呈上峰批准,在綦江县立第一小学内,附设初中男生一个班,次年再招收男生一个班,由该小学校长田斗寅兼管。同时还在县立第一女子小学附设初中班,招收女生。这两个班形成了綦江中学的第一、二班。据綦江县立第一小学校长田斗寅在《日知杂录》中说县里“推余长校”,故田斗寅为这一时期綦江中学长。后又因经费困难,再度停办。綦江中学园活动1932年(民国廿一年),孙一中又奉刘湘之令,再任校长。将县立第一小学初中班改建为“綦江县立初级中学”。当年招生男生一个班,为綦中第三班。此时,全校共三个班,90人,教职工12人,改校名为“綦江县立初级中学”。1933年(民国廿二年)春,县立第一女子小学附设初中班,因经费困难,教师缺乏停办。1936年(民国廿五年)春,省教育厅派许仁接任校长,呈请教育厅,增设女生部,男女生分部编班授课,招收男生中七班,女生中一班。是年始制定綦中校旗、校歌、校徽。从1910年起至1938年(民国廿七年)止,校址一直在中街考棚(今古南镇中山路小学),中一班到中六班的学生均在这个老校址毕业(学生名单附表)。1939年(民国廿八年),因避日机空袭,校址几度搬迁,先后迁徙永新张家沟、北渡南山坪,城里的城隍庙(现县粮食局内)。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起,始在城西官山坡(即欧家湾,今实验中学)修建数幢木架瓦盖平房作为固定校址,并设女生部于连城庄。1947年(民国三十六年),吴克家接任校长,应各方之企,增设高中班。此时高中男女生共50余人,更校名为“綦江县立中学”(因属完中),并制题校训“持身以谨,对人以诚;治学以恒,立事以勤”。全校学生除上正课外,初步开展了球类、越野、演讲、生产、壁报、歌咏等课外活动。高中校舍建成后,用余屋一间陈列书报,供师生阅读。1949年(民国卅八年)11月27日,綦江解放,解放军接管了学校。此时,学校共15个班,在校生566人,高中3个班,学生121人,初中12个班,学生445人,教职工47人。綦江中学从1910年成立至1949年,其间虽几起几落,断断续续,几迁校址,数易校名,但学校的体系始终未变,共办初中男生班到第三十班,毕业24个班,约1000人;初中女生共办到第二十班,毕业14个班,近300人。新生和发展綦江中学园风光(1949—2010)1950年2月,县人民政府派姚大年任校长,接管綦江中学。姚大年是解放后的第一任校长。1950年3月,奉川东行署指示,改校名为“川东区綦江中学”。在欧家湾(现实验中学)扩建运动场,整修校舍,校容校貌大为改观。1951年,由欧家湾(现实验中学)迁到现校址(新山村48号),上级拨款建成红砖楼 (内有五间教室、十间办公室、一间会议室)和青砖平房(内有四间教室、两间教员办公室)。1952年,恢复高中招生。改春秋始业为秋季始业。1952年,更校名为“四川省綦江中学”。1954年,上级再次拨款建成“五四”教学大楼(共有教室16间)和可容320人的女生宿舍。1959年,綦江划归四川省重庆市管辖,更校名为“四川省重庆市綦江中学”。1960年,国家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又拨款建成六零教学楼(共有教室12间,两楼一底)和可容500多人的男生宿舍。1966年,全校占地面积达150多亩,建筑面积近一万平方米。课桌、黑板全部换新,图书馆、实验室拥有价值三十多万元的设备,高初中理化生课全部皆开设实验。1988年,更校名为“四川省綦江中学”,为四川省重点中学。1997年,重庆直辖,学校随之更名为“重庆市綦江中学”,为直辖市首批重点中学。是年学校用于电化教学和文印等现代化教学设施共34万余元。新设语音教室,可供外语、语文、音乐等学科上课。18个班开设了微机课,配有专职教师二人,对近百名教师进行了计算机使用方法的培训。学校购进一台一体化印刷机,教学资料的印刷得到解决。新图书室和资料室,面积共2436平方米,馆外绿树成荫,室内设施完善,光线充足,空气清新。1995至1996年,用于购书之费用达12.8万余元。到22013年至今藏书近五万册,报刊杂志120余种,凡《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所列24类书目几乎都有。到2009年,学校占地128039平方米,校舍面积66631平方米,有初、高中8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5500余人,教职员工330多人。2010年1月19日上午,百年校庆活动正式启动。并将于2010年9月30日正式开幕。参考资料:1、县志《中学教育》2、《民国三十二年四川省中等教育调查表》3、綦江县文史资料4、綦江中学志5、近代史隶属关系綦江中学园风光1.中学堂(綦江中学前身) 清宣统二年----三年(1910---1911) 属清朝綦江县管辖2.綦江中学 1927---1932年 属国民政府綦江县教育局管辖3.綦江县立初级中学 1932---1947年 属国民政府綦江县教育局管辖4.綦江县立中学 1947---1950年3月 其中1947---1949年11月,属于国民政府綦江教育科管辖,1949年11月---1950年3月属綦江县人民政府文教科领导 (1947年学校成立高中部故改名)5.川东区綦江中学 1950年3月---1954年4月 属重庆市教育局和綦江县教育局领导6.四川省綦江中学 1954年4月---1969年1月 先属四川省教育厅和江津专署,后属重庆市教育局和綦江县文教科领导7.四川省綦江中学革命委员会 1969年1月---1978年上期 属于綦江县革命委员会领导8.四川省綦江中学 1978年下期---1997年3月 属省市县教育部门领导9.重庆市綦江中学 1997年6月18日起 属重庆市,綦江县教育部门领导 (重庆成立中央直辖市)[1]校容校貌綦江中学占地近两百亩,新建400米8塑胶跑道人造草坪标准田径运动场、科技教学大楼、学生公寓、学生食堂、学生多功能活动中心、70间数字投影多媒体教室、耗资达百万的校园网;拥有多媒体双向播控系统、电脑室、课件制作室、植物园等完备的教学设施;新改造的理化生实验室超过国家规定的一类标准,硬件设施日臻完备。师资力量綦江中学园风光綦江中学现有207名专任教师,有特级教师2人,高、中级教师123人,获全国、省(市)荣誉称号的9人,参加研究生进修的教师占45%。学校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实验学校,2008年承担了全国、省(市)级科研课题10个,获市级以上教研改革成果奖6项,以及参加国家、省(市)级骨干教师培训共15人。2009年至今,在重庆市各种优质课竞赛中,8位教师喜获一、二等奖;教育教学科研蔚然成风,教师先后在国家、省级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200篇,充分显示了雄厚的师资力量。高考成绩綦江中学园风光在“发展人人,人人发展”的办学理念指引下,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全面发展,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2001年高考上线608人,上线率达 91.3% ,其中,本科上线人数367,綦江中学上重点线人数178; 2002年高考再攀新高,上线人数644人,上线97.8%,上本科线人数462人,上重点线人数200人;2003年高考再创辉煌,上线数674人,上线率 97.5%。綦江中学建校七十多年来,已为高校输送了数以万计的优秀学子。人才辈出,桃李如云,蜚声海内外。近五年,学生在全国性比赛中获一、二等奖68人(次),在市级比赛中155人(次)获一、二等奖。学校始终把握时代脉搏,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目标,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艺体节、文学社、英语沙龙、科技活动月、心理咨询室及各类兴趣活动异彩纷呈。近四年中80人(次)获市体育竞赛前8名,6人获第一名,许多同学进入艺术院校深造。学校荣誉綦江中学园风光綦江中学以其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成绩,高水平的教职工队伍,高层次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现代式的管理、军队式的纪律、花园式的校园、家庭式的温暖铸就了自己独特的教育品牌,坚持着“发展人人,人人发展”的办学理念。綦江中学优良的办学效益,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学校先后获得“重庆市文明单位”、“重庆市德育先进单位”、“重庆市社会主义文明礼仪示范学校”、“重庆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重庆市园林式单位”、“重庆市卫生先进单位”、“重庆市植绿、护绿先进单位”、“重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先进单位”、“重庆市电子化、规范化考点”等数十项殊荣。綦中人正继承和发扬“勤奋”、“求实”、“开拓”、“致知”的优良传统,为把綦江中学建成巴渝名校而努力奋斗![2]历任校长任 别校 长任 职 时 间第一任屈孙坞(一说屈厚荃)1910---1911第二任田斗寅1925---1926第三任孙一中1927---1928,8第四任黄晴初1928,8---1929,8第五任田斗寅1930,8---1932第六任孙一中1932---1936第七任许仁1936,3---1938,3第八任田慕寒1938,3---1939,3第九任桂长城1939,3---1941,8第十任刘仕錡1941,8---1943,8第十一任邓康彬1943,8---1944,8第十二任刘鹤笙1944,8---1945,8第十三任吴克,家1945,8---1949,11第十四任姚大年1950,3---1953,6第十五任曹曙中(代理)1953,6---1954,7第十六任程宏远1954,7---1961,9第十七任1961,9---1962,9第十八任1962,9---1966,6第十九任邵世文主持工作1966,2---1967第二十任何云辉等先后任革委会主任主持工作1967---1970,12第二十一任邵世文主持工作1971,1---1972,10第二十二任陆志轩主持工作1972,10---1974,8第二十三任赵应南主持工作1974,8---1978,7第二十四任程英才1978,8---1981,8第二十五任卢永忠1981,8---1983,7第二十六任伍龙驹1983,8---1985,4第二十七任任汉钦1985,4---1991,7第二十八任王朝荣1991,8---1999,8第二十九任陈文健1999,8---2003,12第三十任叶雨2004,3---2007,6第三十一任刘玉才2007,6至今知名校友綦江中学园风光朱明纶: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系系主任,著名教授封思毅:台湾研究老子,孟子,庄子,韩非子学术思想的著名学者苟文能: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主任,教授孟乔生:加拿大航海企业家邱仲奇:曾任国民政府驻美国大使馆外交官,定居美国西雅图,1987年回母校设立“邱仲奇奖学金”杨与岭:台湾大法官,著名法律专家文化传统校训:四十年代校训:持身以谨 对人以诚 治学以恒 立事以勤九十年代校训:勤奋 求实 开拓 致知现 在 校 训:发展人人,人人发展校徽:总体构思:“綦江中学”打头字母“QZ”形变组合而成。总体寓意:綦江中学这颗綦河畔的明珠正朝气蓬勃、满怀希望、前景辉煌。红色图案:燃烧跳动的火苗,寓红烛育人;蓬勃生气的幼苗,寓意綦中莘莘学子。蓝色图案:蓝色环状,寓波光粼粼的綦河。绿色图案:寓綦河畔明珠正冉冉升起。校歌:綦江中学歌 走进春天 迎着朝阳綦江中学园风光綦河怀抱的美丽的地方綦江中学我可爱的校园是我们成长的课堂 是我们成长的课堂勤奋求实开拓之至 尊师爱生 教学相长青春岁月怀抱爱国的理想 烛光普照万千桃李栋梁啊同学们同学们 啊同学们同学们勤奋读书有志向 一代风流看今朝勤奋求实开拓之至 尊师爱生 教学相长青春岁月怀抱爱国的理想 烛光普照万千桃李栋梁啊同学们同学们 啊同学们同学们勤奋读书有志向 一代风流看今朝一代风流看今朝!相关新闻重庆市綦江中学:彰显创新特色的百年名校2005年,“重庆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2008年,“重庆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示范学校”;2009年,首批“重庆市科技教育特色学校”;2010年,“重庆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样本学校”;2011年,“綦江县青少年科技创新培育奖”。百年筚路蓝缕,百年风雨兼程;百年历史积淀,百年砥砺奋进。綦江中学凭借自己的特色铸就了独特的教育品牌。走进现在的綦江中学,处处都能感受到一股生机勃勃、催人奋进的氛围。校园内,花园造型别具匠心,错落有致,林荫道林木葱葱,曲径通幽,令学生倍感温馨。校园中随处可见的中外思想家、科学家雕塑,时刻为学生的心灵指引方向;内容丰富的“文化墙”,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自豪与光荣……这一切不仅成为校园环境的艺术品,也成为学校“求实创新,自强不息”的物质载体,熏陶感染着每一位綦中学子。“争”和“创”綦江中学全景引领校园主流文化綦江中学从建校至今102年,之所以依旧长盛不衰,充满活力,正是因为綦中人始终继承和发扬着前人关注社会和学生的发展,并不断追求卓越敢于争先的优良传统。而这一切,无疑构成了綦江中学最为独特的精神文化背景。“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精髓和灵魂,是激发活力的源泉,是构成学校办学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办学特色和魅力的体现。”綦江中学党委书记、校长刘玉才坦言,如何建设校园文化,是任何一所学校在发展过程中都必须认真思索的问题。2010年,綦江中学打造创新特色校园文化,积极营造“争”、“创”氛围,致力让“争”和“创”成为学校主流文化,把“创建环境优美、教育质量高、特色鲜明、和谐向上的市级示范高中”作为学校的工作目标和未来发展的愿景。学校坚持开展的课前文化活动,远足拉练、成人仪式、青年仪式、百日誓师大会、高三毕业典礼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成为綦江中学德育教育的一道道靓丽的风景。刘玉才认为,文化的作用在于对人思想的洗涤和品位的提升。文化能体现个人的涵养气质,更能彰显团队的灵魂追求。良好的校园文化能更新观念,观念能改变思维,思维能影响行为,行为能促成习惯,习惯能决定命运。为此,綦江中学积极用“争”和“创”引领校园文化,让学校承诺与师生誓言内化为綦中人的精神信仰,让“争”和“创”的精神永远流淌在綦中人的血液里,成为他们成长的“基因”。(详细新闻内容请参见:[3])
浏览 10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