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县中学
详细内容横县中学办学几十年教风严谨、学风浓厚、校园优良,虽历经沧桑而风气愈佳。莘莘学子立志高远,攀登科学文化高峰脚踏实地,以崇高的追求为报效国家奋斗不止。校训“崇实尚志,自强不息”的丰富精神激励着一代代横中人学有所成、建功立业,培养了如原自治区政府副主席雷宇,全国文联副主席、《百鸟衣》作者韦其麟等一大批高素质人才。作为横县乃至南宁地区向高等院校输送新生的骨干学校,近几年大专以上录取比率保持着较高的比例:1998年548人,占58.7%,1999年682人,占73.6%,2000年775人,占80.6%;高考尖子考生排名在南宁地区居领先地位;1998年叶玉枝同学(770分)获南宁地区理科第一名,被中国科技大学录取;1999年沈勇同学(828分)获南宁地区理科第一名,被清华大学录取;2000年蒙宇宁同学(839分)获南宁地区文科第一名,全区第十名,被北京大学录取,黄炳升同学(800分)获南宁地区理科第三名,被清华大学录取。一段横中历程,便是一部培育英才的光荣史。横县中学简介葱茏秀林溢书香,德渥群芳竞风流。 横县中学地处美丽的中国茉莉之乡——横县,距广西首府南宁市仅110公里。2003年成为广西第二批示范性普通高中。 横县中学办学历史悠久。其前身为创办于康熙廿九年的郭公讲院(后称“秀林书院”),1923年改为县立中学,1958年更名为横县中学。2013年 10月 2日, 横县中学将迎来九十周年华诞。 截至2010,学校有54个教学班,215位在编在岗教职工,3500多名在校高中生。有自治区特级教师3人,中学高级教师50人,中学一级教师89人,在这个骨干教师团队中,全国中小学骨干教师(校长)4人,“西部地区人才培养特别项目”公派留学教师4人,广西“21世纪园丁工程”A类培养对象4人,B类培养对象7人。市、县学科带头人和教学骨干60多人。从2008年春季学期起,每学期通过自治区教育厅外语培训中心聘请2名外籍英语教师到校任教。 横县中学校风教风学风优良。基于深厚的校园文化积淀的基础,2010年以来,学校积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充实校园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的内涵,加强学校软硬件方面建设,全面提升学校品位。传承横中三百多年优良的历史传统,秉承“崇实尚志,自强不息”的校训,践行“严谨乐道”的教风,倡导“博取砺精”的学风,营造“文明、团结、求实、进取”优良校风,坚持“为了每一个学生更好地发展”的办学理念。牢记育人为本的根本宗旨,以让每一个学生成长发展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面向全体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未来,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着眼学生潜能开发,关心所有学生的健康成长,努力培养好每一个学生,使所有学生个性特长得到发展,发展潜能得到激发,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显著增强,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快乐成长,更好地发展。 学校让学生体验自主管理,创建发展特色。自主管理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核心,将德育单向灌输变为参与式道德实践,从生活自主管理、学习自主管理、自主参与学校管理三大方面入手,搭建学生自主发展的各种平台,全面提高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横县中学高考成绩优异。在抓好教学常规管理的同时,学校把高考备考当做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备考工作抓早抓实抓细。领导班子细致研讨,制定对策;各部门结合实际细化要求,在高考复习策略的制订、月考成绩对比分析等方面下足功夫,班主任及任课教师负责具体实施;落实拔尖扶中补差的辅导工作,通过网络或派遣教师外出搜集高考信息;邀请名校特级教师到校对学生开展心理辅导讲座。历史沿革秀林书院,在城内义学街,即驯象卫旧署(后改为文昌祠)。清康熙四十年,知州柯宗仁以祠改建义学,督学靳让题写门匾为:“浮槎”。当时知州亲自讲学。雍正二年,知州刘斌重修,开始请举人陈翊熹主教,后又请举人金嗣英主教。乾隆十一年,知州谢钟龄重修,增建学舍,左右共十间,并设义学官租田。乾隆四十年,知州宋思仁又增设膏火租田,才正式题写门匾为:“秀林书院”。嘉庆六年,广西巡抚谢启昆令知州杨学炤建屋祠三间于院右,以纪念宋臣秦少游先生,并易名为“淮海书院”,后不久又复改为“秀林书院”。咸丰、同治年间社会动乱,讲学被迫停了十多年。动乱平定后,才请举人邓岳霖主教。同治十三年,知州杨椿与主教邓岳霖建复试场,遂将护国寺背后已倒塌的旧试场原有的石条石墩搬入秀林书院,并在讲堂前两旁建考童试场。光绪二十五年,举人施献璜主教,重修院内桂香楼。楼两旁各增建一厅两房:左边名为尚志堂,右边名为崇实堂。又在东西两廊各增建斋舍三间:左边名为东斋,右边名为西斋。此前膏火租谷,都是每年春考取的生员二名、童生二名得同收。到光绪二十六年,知州武传诚改定为:每年春考取生童二十名,送入书院,住在东西斋,每人每月津贴膏火钱一千文;每月由主教出《四书》《五经》题各一道、试帖诗题一道以课生童,不论院内院外生童以课生童,成绩评定甲乙等级,排在前列的奖给膏火资费。光绪三十一年,罢科举、兴学堂。知州赖宏与地方士绅开会商议,分上中下户募捐经费,将试场拆卸改建学舍,开始称为师范传习所。光绪三十三年,改为两等小学堂,不久又改为县立第一高级小学校。到民国十八年,改建为县立初级中学校(横县中学)。
浏览
2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