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都中学
校情概览丰都中学始建于清朝光绪十九年(1893年) 由丰都知县蒋履泰创办的“五云书院”演变而来,跨越了三个历史世纪,历经了九个发展阶 段,迄今已走过 110年的光辉历程,历史悠久, 驰名巴渝。 丰都中学地处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鬼城”——丰都县城,坐落在国家级森林公园双桂山南麓,是一所具有先进办学经验和光荣革命传统的百年老校。校园环境幽美,花木葱茏,丛林叠翠,绿荫护道,鸟语花香。丰都中学地处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鬼城”——丰都县城,坐落在国家级森林公园双桂山南麓,是一所具有先进办学经验和光荣革命传统的百年老校。校园环境幽美,花木葱茏,丛林叠翠,绿荫护道,鸟语花香。 悠悠岁月,漫漫征程。如今,丰都 中学由解放初十几个班级几百名学生已发展成 为拥有72个教学班、5000多名学生、247名教 职工的大型高完中。多年来,丰都中学素以“ 治校严谨、全面发展”而享誉巴渝。学校坚持 以“ 拯救中华、服务桑梓”为办学宗旨,以 “创特色突出的巴渝名校”为办学目标,贯彻 “以人为本、依法治校、质量立校、科研兴校 ”的办学思想,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效益。为国 家培养了三万多名合格初、高中毕业生,为高 等院校输送了10000余名合格新生。不少校友在祖国的各条战线上已成为精英,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著名企 业家吴应禄、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著名学者湛垦华、蒋映光等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学校南迁以来,我校高考升学人数和上线率大幅上升。2004年到2007年高考上线突破1000人大关,王运、王江源同学先后在2004年和2005年被北京大学录取。今年我校高考上线达1127人,上线率高达90%,高出重庆市平均上线率近30个百分点;重本上线165人,本科上线676人,创历史新高;囊括了全县理科所有学科的第一名!应届毕业生冉雷莉同学以676分的高分雄居渝东片区榜首,列重庆市第22位,考入了清华大学生物科学系,圆了全县78万人民10多年来的清华梦!谭鑫同学继已飞向蓝天的赵丰同学之后再次迈进空军航空大学!我校寄宿制初中部今年中考升入市级重点中学的 比 率达47.9%,雄居全县榜首。目前,我校形成了自初中部起各年级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学校先后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实验学校”、“重庆市文明单位”、“重庆市民主管理示范学校”、“重庆市绿色学校”等 200多项殊荣,现已跻身“重庆市重点中学”行列,是重庆市播种足球计划首批定点学校。 “神女长袖舞,高峡出平湖。”三峡截流,举校南迁,为丰都中学的腾飞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新建的丰都中学位于丰都新县城中心区Qa——3区,占地 160多亩,已投资7000多万元,交通便捷,信息畅通。学校拥有一流的办公楼、教学楼、图书楼、科技楼、实验楼,建有标准的篮球场、足球场、田径运动场,功能齐全的食堂综合楼,宽敞舒适的教工住宅楼和学生公寓楼,配有先进“七室”:多媒体教室、电教室、电子音像阅览室、图书室、语音室、实验室、计算机室,“三系统”:监控系统、闭路电视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设施设备先进,功能分布合理。目前,学校投资400多万元用于校园的绿化美化,丰都中学正朝着“管理规范化、设备现代化、教学科学化、校园园林化”的目标迈进。 乘西部开发的东风,藉举校南迁之契机,百年老校,焕发青春。丰都中学从历史走向今天,从沧桑走向辉煌,丰都中学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现任领导校长:周勇副校长:杨切吾副校长:蒋嘉宾党委副书记:熊平副校长:周武办学历史丰都县立中学的前身系县立高等小学堂,清光绪卅年(1905年),遵照清庭“废科举”、“行新学”的诏令,丰都维新诸公,以“拯救中华,服务桑梓”为宗旨,将知县蒋履泰于光绪十九年(1893年)在北门学校街所建“五云书院”改为县立高等小学堂(解放前夕,县中校园仍挂有“五云书院”横匾。由训导乔松兼堂长,以秀才、举人为师。修业年限九年(初级部五年,高级部四年)。其办学宗旨是:“以培养国民之善情,扩充国民知识,强壮国民身体为根基,以使学童知作人之正理,长成皆有谋生之计虑为成效。”民国四年,九年制改为七年制。民国十一年,国民政府颁布壬戊学制,规定将小学堂改为小学校,七年制改为“四二” 制(初级四年,高级两年)。丰都县立高等小学堂奉令改为丰都县立高等小学校。民国十五年(1926年)八月,县立高等小学校添招初中一班,更名为“丰都县立中小合校,”同时招收两年制师范班一班。民国十六年(1927年)奉令改名“丰都县立初级中学”。其时,学校分中学部和小学部。第一任校长为林梅荪。民国廿五年下期,小学部迁至县中隔壁戴家院子,脱离中学部独立,取名丰都县城区小学。自此,县中只留有中学部。民国廿八年(1939年),因躲日机轰炸,县立初级中学址迁至新城。民国三十三年,招收简易师范科一班,由校长李唐代管。次年春,简师班独立为丰都简易师范学校,民国卅四年(1945年),丰都县立初级中学始添招高中班。同年,学校迁回北门原址。这时学校有学生400余人。民国卅五年(1946年),改名“丰都县立中学”,简称“县中”。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简师又并入“县中”。丰都解放时,县中有初中八个班,高中六个班,学生385人,教职工53人。忠县、涪陵、石柱、垫江等县均有学生来校求学。县中在北门占地3088平方米,备有教学楼、办公楼、礼堂、师生宿舍、厨房、食堂、盥洗室、运动场等教学、生活设施。县中有校歌、校微。校歌歌词:“堂哉、皇哉,庠序乐宏开。平都耸翠双桂凝香,五云深处峙三台。双标干霄塔影,浑锁大江气潆洄。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济济育英才;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济济育英才。”校微系一狭长等腰三角形,中嵌有简化体“丰中”二字。适存女中是丰中的又一源头。 民国十八年春,在中共丰都地下县委支持下,冉廷栋(冉奠)约王诤友等发起创办私立适存女子中学。王诤友任董事长,冉奠任校长,王志五任教导主任。借“粹人俱乐部”(现丰都宾馆附近)为教室,招收初中第一班女生。半年后,王志五继任校长。各校董及商会、特业公会捐款助学。民国十九年春,购大西门罗家院子修建校舍(即现在的丰中教工宿舍)。民国廿五年,教室、礼堂落成,并继建宿舍、食堂、浴室。1938年,学校春秋季各收初中男生一班。次年奉省令停招男生。民国卅二年办高中。始为完中。民国卅八年有高中三个班、初中六个班,学生440人。学校以“为人类幸福而努力作人”为校训,以办学育人为民众服务为宗旨。先后聘请过钟世民、朱方淮、曾季鲁、杜桴生、傅杰等十余名中共党员和石大成等进步教师任教。1950年,“适存私立女子中学”与1945年3月创办的“私人福人中学”合并为“适存女中”,维持私立性质。同年十一月,“适存女中”并入丰都中学。适存校歌歌词为:“适存适应时代前进,促进时代文明,努力复努力,前进复前进。努力作人,造福人群,不愧女界先进!学业期成,世界日新,我适存之光荣!”1950年上期,根椐川东教育会议精神,学校实行校务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同年初,1939年创办的“私立平都初级中学”和“复兴小学”均已停办。请求政府接管。县中接收了上述两校残存的校产,并于同年秋将高中部由北门迁至“复兴小学”,“平都中学”校址(即现在的双桂山麓校址)。1950年8月,“私立适存女子中学”,在办完一学期后,呈请停办。经川东行署文教厅核准,“适存女中”全体学生及部分教职员于9月份转入县中,其校产于1951年由县中接收。同年11月,川东行署指示,县中由川东行署文教厅及涪陵专署文教科双重领导,更名为“川东区丰都中学”。1951年春,张俶知任校长。1951年秋季,“川东区丰都中学”初中部由北门迁入原适存女中校址(现西门路191号),是年,涪陵地区调整班级,将涪陵高中一个毕业班并入丰都中学高29班。时有高中6个班,初中9个班,学生696人(其中女生270人)。1952年春,县文教科招收简师一班,附设于丰都中学原“适存”内,由丰中校长兼管(1953年春,该班调整到涪陵师范)。是年,长寿中学丰个高中新班并入丰中;石柱中学、高镇中学均停办高中,其高中班皆并入丰中。同年6月30日,蓝宗林接替因病休养的张知为“四川省丰都中学”,简称丰中。遵照省府通知,自1953年起,停招春季始业班。1953年春,丰一中、丰二中初54级春季班34人并入丰中,编为一班。同年秋,丰一中三下21人,丰二中三下16人并入丰中。1955年底,丰中始建立党支部。从此,学校实行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责任制;校务委员会则成为监督机构,“文革”开始后,自行消失。1956年3月,丰都速成师范学校创办,校址设在原“适存”内,由蓝宗林代管,该年11月停办。同年三月,遵照团中央、教育部、全国表联联合发出的“举办高中停学行待业补习班”的通知,招收补习生51人,是为丰中复习班之始。是年秋,高中招收新生6个班。1959年这6个班毕业生270人,被大专院校录取185名,破历史纪录。1957年春,前进小学两个初中班并入丰中,同时调来了该两班的教师和工友。这时丰中已发展至初中15个班,高中11个班的规模,有在校生1382人,教职工86人。1958年5月,丰都县体育运动委员会建立,后坝田径运动场原为丰中所有,其所有权被“体委”占有。1960年,全县只留丰中继续行课。奉上级指示,丰中压缩班次,初三(3)班学生全部被动员回家生产。1961年秋季,停学一年支援农业生产第一线的高初中各3个班,共288人。是年,全校仅14个班,668人。同年秋。高初中分部管理,负责高中部管理的是蓝宗林、陈锦堂、甘新志,负责初中部管理的是杨克明,陈世禄。1962年秋,停止分部管理。同年秋,石柱中学高59级并入丰中。到1966年“文革”前,丰中保持18个班规模,高中招收丰都、石柱两县学生。1966年5月29日,丰中开始“文化大革命”,学校处于关停课壮态。8月4日至9月12日,全校教职员到涪陵五中参加“八月集训”。9月,停课搞运动。11月,全校师生外出大串连。学校党群组织、行政机构全部瘫痪。大串连归来,师生纷纷组织“战斗团”。1967年5月,丰中红卫兵分裂为两大对立派别:“川丰红卫兵”和“云水怒红卫兵”。7月,川丰红卫兵部分武装连队参加过围攻涪陵“红贸派”于栗子寨的战斗。战斗停止后,9月学生纷纷返校。这时,学生由“川丰红卫兵司令部”管理,教职工则由“教工联”领导。双方酝酿复课闹革命,未成。1968年冬,高初中66级67级奉命同时离校。1969年元月,高初中68级级毕业离校。川丰红卫兵组织自行解体。1968年12月,由涪陵轮船公司工人组成的“工宣队”进驻丰中,同时县武装部派出军代表进驻丰中。1969年元月15日,丰中成立了军代表、群众组织代表。干部代表三结合的革命委员会。自元月28日起,在教职员中“清理阶级队伍”,一直持续到该年11月才结束。自1966年开始,停招高中班,1967年又未招初中班。因此“三届生”(66、67、68)离校后,学校只剩下初69级4个班。1969年春季,丰中招收71级12个班,凡城镇高小毕业生,一律免考进入丰中读书。1969年春季,“五七中学”4介初中毕业班并入丰中初69级。同年暑假,革命会、工宣队组织教职员动员城镇“三届生”及初69级八个班年满十六周岁的毕业生上山下乡,到农村插队落户,“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1970年4月14日,工宣队撤走。1971年初,丰中教职工参加“一打三反”运动,学校推迟至4月20日才开学。同年5月,解放军驻丰部队一个班进驻丰中,对全校师生进行军政训练。半年年,军宣队离学校。同年9月,党的组织生活恢复,建立了临时党支部。1972年10月19日,丰中支部正式恢复。1973年4月,军代表撤离学校。这时,革委会成员基本上是“文革”前领导班子的原班人马。1975年,恢复原教导主任、总务主任、政治处主任职务。1970年春,始招收高72级两个班(两年制)。1971年,停招高中班:1972年春,复招高74级3个班(两年制)。1973年改为秋季招生,招收高75级。高76级扩大为6个班;高77级扩大为8个班。是年秋,全校共29个班。1976年2月19日,县委派工宣队六人进驻丰中,直到1977年11月才撤出学校。 趁“文革”十年混乱之机,有的单位及个人,大肆侵占丰中校地。1969年,丰中原健身房地基1100平方米被农具合作工厂侵占。1971年初,烈士墓迁至公园后,丰中小礼堂东侧飞机洞前一大块菜园地及原属丰中的烈士墓地基700平方米,又被日杂公司侵占。1972年,电厂修办公楼,1973年修厕所,共侵占丰中菜园地470m平方米。同年,纺淑蓉等三家修私房,共侵占丰中菜园地235、3平方米。“文革”期间,蚕茧站修房屋,侵占丰中校园地600平方米。1978年7月30日,丰都中学革委会被废除,恢复“文革”前的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同时恢复原校长蓝宗林校长职务。为了充分发挥行政的职能作用,从1983年开始,实行党政分工:校长是国家派到学校的代表,他向政府负责,对外代表学校,对内主持领导学校行政管理工作;学校党支部必须发挥监督保证作用,确保党的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和校长及全体行政人员的地位和权力。从1984年起,学校在管理方面进行了改革,实行“点、面、线网络型管理”;每个学校领导成员蹲一个点(班、组、室),管一个面(年级),抓一条线(政工、教学、文体卫生、后勤)。五十年代中期,曾设过作为班主任召集人的年级组长;六十年代中期,设立过年级办公室。自1982年下期开始,设立年级组;1983年下期设立年级办公室,形成教研组与年级组并存的格局。1989年以后,进一步强调发挥年级组的作用,年级办公室成为教师活动的中心。1989年2月,丰都中学长李利华与教育局签订了《三年任期目标协议书》,丰中实行校长负责制,学校管理及财、物大权由校长负责掌握。1977年,初中恢复三年制。1982年秋,高中恢复三年制。1979年4月,高78级反映复习阶段,开始文、理分科和办快慢班,将13个班中成绩好的、较好的分别集中到两个理科班和一个文科班。分快慢班后,师生反映强烈。1981年,停止分快慢班的做法。自高80级起,第一学年后,始文理分科。高85级第一学年第二学期就开始分文理科。此后,高二年级始分文理科,形成常规。自1985年始,高中由80级以来每年招收4个班增至6个班。从1991年秋季开始,高中每年招收8个班并停招初中新生。1997年高中招收11个班。从1995年秋季开始,地区教委、体委决定在丰中内创办“涪陵地区青少年业余体育学校”,面向全地区招收初中足球班两班。至1997年,全校有25个高中班(高二、高三年级均合并为7个班),六个初中足球班。1978年秋,重办高考复习班。当年办文理科各一班。以后每年办二至三个复习班。1991年秋,搁置至五个复习班(理三、文二)。1997年,降至二个复习班。1997年秋,共有33个教学班,学生1874人,教职工203人(其中在职教职工146人)。丰中,五十年代就是涪陵地区五所高完中之一;1978年被确定为县重点中学;1985年升格为地区重点中学;1986年12月被四川省教育厅、省体委、省团委命名为“四川省足球传统体育项目学校”;1988年被《教育科学》杂志辑入《中国名校——中学集》,从而进入中国名校行列。1993年9月,国家体委授予丰中“全国体育先进单位”称号。1995年丰中被评为省级卫生先进单位。1994年被评为地区“绿化红旗单位”、“文明单位”。1984年,为改善办学条件,以伍万元价格将旧大厨房转让给电厂。1989年,理化生实验大楼峻工;1992年建成新教学大楼;从1983年以来,先后建成七幢师生宿舍楼。新建面积1400平方米。1997年至2001年,丰中校园占地66435平方米,其中园林面积8800平方米,建筑总面积32646平方米。全校定资产总值为390万元。 2002年9月,丰都中学举校搬迁至王家渡新校区并开始行课。 如今,丰都中学由解放初十几个班级几百名学生已发展成为拥有84个教学班、5000多名学生、282名教职工的大型高完中。新丰中位于丰都新县城中心区Qa——3区,占地 160多亩,已投资7000多万元,交通便捷,信息畅通。特别是在近几年,学校在以周勇校长为核心的集体领导下,兴建了一流的办公楼、教学楼、图书楼、科技楼、实验楼,以及标准的篮球场、足球场、田径运动场,功能齐全的食堂综合楼,宽敞舒适的教工住宅楼和学生公寓楼,配有先进“七室”:多媒体教室、电教室、电子音像阅览室、图书室、语音室、实验室、计算机室,“三系统”:监控系统、闭路电视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设施设备先进,功能分布合理。目前,学校投资400多万元用于校园的绿化美化,丰都中学正朝着“管理规范化、设备现代化、教学科学化、校园园林化”的目标迈进。(一) 五云广场丰都中学始建于1893年,由时任丰都知县的蒋履泰开办的“五云书院”演变而来。百多年来我校坚持“振兴中华,服务桑梓”的办学宗旨,培养出数以万计的优秀人才,享誉巴渝,影响深远。故而将丰都中学大门外景观广场命名为“五云广场”。旨在激励同学们传承历史,开创未来。广场以五盏直立的广场灯体现学校的庄重、典雅,白红相间的地砖充满青春活力。(二)校门主体建筑:“一支钢笔、一把尺子、一块三角板足以张扬人生风帆。”是丰中人的信念。阳刚、奋进、大气的主体建筑风格感召着无数学子自强不息,直线造型喻示要堂堂正正做人,中国红象征火红青春的学生生涯,白色象征着纯洁的希望,兰色的玻璃幕墙象征科学的殿堂奥秘。校门造型又像一个杠杆,它隐喻着“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这样一个朴素的相对论原理,给学子们以想像的空间,并激励他们站立巨人之肩向科学高峰攀登。次建筑:大门的左边是穿透式的立柱和校训。穿透式的立柱喻意穿越时空,奔向未来。金色大字“至真至要,尚德尚能”乃我丰中校训,警示着每天从五云广场跨入丰中校门的师生,“读书应科学得法,做人应德才兼备”。石阶:两个平台、三个台阶、四十八步梯阶。两个平台暗喻丰中学子初中、高中两个学习阶段的两次人生跨越,三个台阶暗示学子在求学期间一日本省、四十八步梯阶让学生反省6年初高中学习历程中,随着24个春复秋冬的季节变换,必将有24次学业升华或变化,它反映了诸多方面知识收获和自己的成长足迹。每天从此拾级而上,必将三省乎已。石阶两旁花圃:“博学”、“笃行”是社会的要求,家长的嘱托,也是学生的自勉和丰中对学子的育人目标。希望他们将来成为一个个“知识渊博,多才多能,品行端庄,严于律己”的人。(三)适存广场丰都中学前身之一是适存中学,抗战时期三十几位进步青年奔赴延安,参加抗日救亡运动。他们的精神影响着了一代代丰中人,为了缅怀先烈,故而命名为“适存广场”。1、喷泉:伴着音乐的节拍,五彩的水柱造型在夜光下越发美丽,那是无数个幻想和希望,带走无尽的忧愁,凭添几多期盼。2、主雕:银色的旋律,围绕象征丰都中学的历史和未来的柱子,螺旋而上,暗示探求知识,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柱子上的三颗星像征着初中、高中三个年级的学生,螺旋上升的线条上,跳动着和谐、祥和的音符,星光下盘旋的飘带象征丰都中学的腾飞,方向盘是教师的写照,展翅欲飞的鸽子是丰中学子在教师的指导下翱翔在知识天空的象征。3、《丰都中学赋》是对丰都中学历史的回顾和未来的展望。(四)休闲、学习、绿化景观1、五云亭:是对丰中历史的回顾,竹影下的文化石在池塘的映衬下更添几多自然、悠闲的氛围,坐在亭子里,看看书,聊聊天、看浮萍下的游鱼又是何等惬意,更能解除学习的疲劳!2、文化树:百多年的罗汉松造型古绝、奇险,有感于生命的坚强和可贵,面对古松,每个人或许有不同的感想。3、文化石:儒家文化和《易经》古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警示,让学子不敢怠慢学习,更不忘与人为善。它在花带的陪衬下尤为醒目。4、求知路:学海无涯,曲径通幽。科技门对未来的展望,葡萄架给景观增添了田园风光,学习苑的凳子更是匠心独运。校歌双桂叠翠 五云书香我们的校园 书声朗朗继承三十儿女志 谱写成材新篇章努力 学习 求实 创新严谨 勤奋 热情 奔放云丁勤耕耘 桃李吐芬芳我们是巴喻儿女 是祖国的希望彩虹飞架 国富民昌我们的校园歌声飞扬提高素质 增长材干胸怀大志 做栋梁德志 体美 全面 发展朝气 蓬勃 斗志 高昂扬起理想风帆 向未来远航我们是巴渝儿女 是祖国的希望我们是巴渝儿女 是祖国的希望联系学校地址:重庆市丰都县南天湖路19# 招生电话:023-70713260网站:www.fdzx.cq.cn参考资料http://www.fdzx.cq.cn/
浏览
4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