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附属中学

联合创作 · 2023-09-23 13:43

学校简介 上海大学附属中学校园环境 上海大学附属中学是上海市寄宿制高级中学,是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也是上海市高中创新人才素养培育试验学校,上海市科技特色示范校,上海市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示范基地,全国首届创新试验学校,全国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已故著名科学家、教育家、中科院院士、上海大学校长钱伟长先生自学校开办之初起就担任学校名誉校长,对学校的办学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上海市特级校长卢广华担任校长。目前,学校有3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数1700余名。学校拥有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专业功底深厚的师资队伍。目前学校拥有特级教师2名,市名校长名师后备人选7名,区拔尖人才、区首席教师、区学科带头人近20名,并有一批曾获全国及省市教学评比中获得一、二等奖的优秀教师。自创办以来学校注重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学生。学校着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德育体系,以人文素质为基础,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相融合,不断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以培养目标为指向,以教育质量为核心,构建共性与个性和谐、规范与选择和谐的适应性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邀请专家、学者、名师举办讲座、报告;组建学生社团;与国内外知名学校进行交流;力求使每一名学生和谐发展,成为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上海大学附属中学校园环境学校以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闻名。先后获得了市文明单位、全国课堂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科联体科研百强校、教育部重点课题实验基地、市三八红旗集体、市科学教育先进学校、市行为规范示范校、市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学校、市安全文明校园、市民族教育先进集体、市中小学心理辅导示范校等。学校每年有100多人次在全国、市级的学科类、科技类、艺体类竞赛中获等第奖。特别是在国际、全国及上海市中学机器人大赛,全国英特尔创新大赛及上海市未来工程师大赛,上海市中学生网页制作比赛,全国及上海市中学生美术摄影比赛,上海市数学、物理、化学竞赛,“新概念”及上海市作文比赛,上海市中学生课本剧比赛,上海市中学生乒乓球、羽毛球等比赛中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扬帆起航的上大附中正期待着立志成材的莘莘学子。[1]校容校貌上海大学附属中学校园环境上海大学附属中学占地210亩,总建筑面积7万余平方米。校园分为四大功能区域:教学区以综合楼为中心,教学大楼、实验大楼以及科技楼、艺术楼、电教楼、报告厅等八幢新颖的建筑分列东西两旁,并以长廊平台相连互通,构成了一个整体。学校已建成了多网合一的校园网络,每间教室都配置了多媒体教学设施,全校800个网络终端合理分布,全面提供了教育教学和管理的数字化与网络化条件。学校运动区由体育馆,塑胶田径场、足球场和篮、排、网球场组成。生活区拥有可供1800名师生食宿的学生公寓、教师公寓和师生餐厅。2005年增建的新疆部拥有可容纳350名学生食宿的公寓、清真餐厅,以及多功能活动中心等。整个校区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教育教学设施达到了全市乃至全国同类学校的领先水平,为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学校的发展奠定了强大的硬件基础。办学思想指导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针,以上海城市精神建设和跨越式发展为背景,以上海大学为依托。树立现代教育的人才观、质量观,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发展的需要和选择学习的权利,坚持个性充分发展前提下全面发展的教育策略,全面实施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发展目标1、办学目标:上海大学附属中学校园环境创建高质量、有特色的实验性、示范性、现代化寄宿制高级中学“高质量”其核心是培养具有高素质及现代人格的学生。同时在管理上能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适应社会发展对培养高质量学生的需要。也就是学校管理及教育工作保持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高水平上,建设具有一流设施、一流管理、一流师资、一流质量的寄宿制高级中学。“有特色” 就是在进行校本管理的基础上,构建充分满足学生可持续全面发展的德育体系和课程教学体系,体现学校办学思想的个性化。2、培养目标:素质为本 多元发展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本,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格特征、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培养全体学生成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四有”新人。学校在夯实学生基础,注重培养学生基础学力的同时,注重每一个学生潜能的开发和个性的发展,充分满足学生自身发展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为其自主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多元发展 培养学生不仅有良好的学习能力,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创造能力、合作能力及个性化的特长。学校要为积极培养学生多元化素质创造条件。师资力量上海大学附属中学校园环境师资是学校的第一资源。按照办学目标和发展需要,学校树立了“拥有专业眼光、具备专业品质、掌握专业技能、教育观念新、创新意识强”的教师队伍建设目标。通过集聚、磨合、提升,一支专业化、有个性的教师队伍正在形成。(1)学校通过面向全国招聘,完成了教师队伍数量上的“集聚”,在招聘过程中严格把关,精心挑选,集聚了一大批来自五湖四海、在上海市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的优秀教师。(2)确立了学校师资队伍专业化、个性化发展的思路,每位教师根据个人的特点,从课堂教学、教育科研与教学研究、特长生指导及竞赛辅导等方面,分层次、分类别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目标。(3)通过专题培训、校本教研、专家引领、课程建设、课题研究等方式,为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创造条件。以形成个人学科专长,学校教学特色和强势学科群体为目标,整体提高师资队伍质量。(4)依托上海大学,建立教师自培基地,构筑了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自培机制。目前学校拥有特级教师2名,市名校长名师后备人选4名,区拔尖人才2名,区首席教师4名,区学科带头人5名,并有一批曾获全国及省市教学评比等第奖的优秀教师。(5)促进教师主动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保证教师参加区、市、全国乃至国外的有关培训、科研活动;鼓励教师在职参加高一级学历进修,并给予经费资助;设立教育科研、教学研究、课程建设等专项资金,资助教师出版教育教学专著,并对做出成绩的教师进行奖励。学校管理在“以人为本,依法办学、民主治校”的管理理念和“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竞争与协作相结合”的管理原则引导下,学校管理在动态建设中逐步形成体系:上海大学附属中学校园环境(1)健全、规范了学校管理制度,制订并实施了“校长负责制”、“岗位责任制”、“教职工聘任制”、“结构工资制”、“考核奖励制”等五项核心制度及一系列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制度,为各项工作的推进提供了制度保证。(2)形成了有序的学校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校长办公会与行政办公会作为学校决策层;中层一室(校长办公室)四处(政教处、教导处、科研处、总务处)作为执行层,按职责分工,组织年级组与教研组实施学校的有关决策;党组织监督保证,教代会民主参与。(3)初步构建监督反馈系统,对学校工作进行全面监督,及时反馈。由党总支、工会、民主党派、团委组成校内监督反馈系统,由学生会、班级委员会组成学生监督反馈系统,由家长委员会、家长会组成社会监督反馈系统,多渠道多层面监督与反馈教育教学 运行情况。(4)努力营造以“团结进取、民主和谐”为核心的学校文化。学校提出了“至诚、至勤、自信、自强”的校训,形成了“艰苦创业、追求一流”的学校精神,“科学、文明、和谐、进取”的校风,“求实、求精、求活、求新”的教风,“明理、崇德、勤学、乐思”的学风。发展目标总体目标上海大学附属中学校园环境三年内逐步建立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结构,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选择性、层次性;建立培养学生基础性学力、发展性学力、创造性学力的教学机制。基础型课程是必修课。其核心学科是语文、数学、英语。其基础学科是政治、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体育、音乐、美术、劳技、计算机。基础型课程以课堂教学形式为主要形式。学校执行国家和地方统一标准,遵循教学大纲,适应教育改革,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为学生打下扎实的文化基础。同时,学校将根据实际,对核心学科和个别基础学科提出不同的标准,施行分层教学。各学科结合学校实际和教育改革的需要对内容进行充实和提高,使课程具有更强的针对性、适切性、实效性。拓展型课程以知识、方法、技能等方面的拓展为主,拓展学习时空,丰富学习经历,拓宽学生知识,培养学生兴趣,发展个性特长。从传统的课堂学习,转变为课内外相结合、综合而富有弹性地安排学习。拓展型课程以走班制教学为主要形式。上海大学附属中学校园环境限定性选修课中的语文阅读、数学方法、英语会话、计算机绘画为拓展型课程的主体,并与自主性选修课中学科类、科技类、艺体类、社会类课程构成学校拓展型校本课程。学校加强对拓展型课程的开发,利用校内外学习基地,特别是上海大学的优质教育资源开展学习活动,加强学习的实践性和体验性。学校加强对拓展型课程的管理,并实行动态的课程运行机制,使拓展型课程保持高效优质,拓宽学生知识、培养学生兴趣,发展个性特长。研究型课程是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方式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课程。高中各年级在课程计划中都设置研究型课程(集中或分散相结合),并按不同年级提出不同的要求,全员参加。按年级组,用社团形式开展活动。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加深对学习价值的认识,在思想、情感、意志等方面得到升华。研究型课程以在开放的情境下多渠道活动教学为主要形式。充分运用信息科技的技术手段,在网络上查找信息,通过网络将研究成果与他人共享。运用信息技术提高研究的质量和效率。课程建设发展目标:建设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体现课程的现代性、多元性、发展性,为学生打下扎实的文化基础,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上海大学附属中学校园环境实施要点:国定课程的建设 国定课程是指国家和地方规定开设的课程。国定课程的开发,必须遵循教学大纲,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各学科结合学校实际和教育改革的需要对内容进行充实和提高。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作出相宜的安排,尤其要珍视学生的内心世界的课程资源价值,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化选择出发去拓深、拓宽课程的内涵和外延。使国定课程具有更强的针对性、适切性、实效性。拓展型课程的建设 拓展型课程是指限定性选修课和自主性选修课。以知识、方法、技能等方面的拓展为主。培养学生的兴趣,发展个性特长,给学生提供自我塑造的选择机会。对自主性选修课建立选科指导制度,倡导由学生自主选择课程进行学习,使学生学会选择、学会学习。自主性选修课程分为学科类、科技类、艺体类、社会类。自主性选修课一般跨度为一个学期,由各年级根据教学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以及师资情况确定选修科目。选修课程的任课教师,主要由学校教师担任,也可聘请外校教师特别是高校教师担任。选修课程可采用市教委推荐的有关材料,学校也提倡教师自编讲义和教材,对于较成熟的自编教材,经专家论证后,定为“校本教材”予以出版。教师要以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主动建立与社会、世界和日常生活的广泛联系,将生活中素材性资源纳入课程体系。上海大学附属中学校园环境研究性课程的建设 学校在课程建设中充分依托上海大学的教学资源,聘请专家、学者、举办人文和自然科学讲座,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科技教育、艺术教育。特邀专家组建有特色的高质量的选修课程。研究型课程一般跨度为一年,主要通过设置课题和课题研究过程为基本渠道,课题内容可以是学科知识的拓展、延伸,也可以是自然、社会和人生等各种现象的探究。实施过程充分体现自主性、开放性和实践性。学校充分保证研究型课程教学时间的安排,处理好课内与课外关系,采取导师指导与学生探索相结合的办法,落实课题研究工作。拓展型课程、研究性课程的开发和课题的开发都依托上海大学,利用大学的优质资源,提升学校育人层次,培养创新型人才。教学研究发展目标:上海大学附属中学校园环境开展研究型课程进入课堂,研究性学习深入学科,拓展型课程的开发,基础型课程的分层教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多方位的教学研究,为教学改革建立理论基础。通过对现行课程结构、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具体环节进行深层次的研究、改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施要点:加强对学校课程结构的合理性、适应性、发展性研究。钻研专业知识,研究教学规律,掌握本学科的最新成就和发展趋势,并不断拓展学科的知识领域,更新教学内容, 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更新教学常规。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特别要注意学会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加强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要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促进师生 信息意识的建立;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探讨在研究性学习中,如何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校本资源,强调学生的自主发现和问题探究;组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甚至校校之间的网上交流。开展分层教学研究,就分层教育的科目,教学目标、教材、师资、操作方法、评价手段等深入探讨。为学校实行分层教学作好充分的理论准备。研究适应课程改革的评价系统,对拓展型、研究型课程学生的学力评价,分层教学学生学业水平评价等深入探讨,形成可操作性的适应学校特点的评价方法。教学管理发展目标:逐步制订适应课程改革的教学管理方案,坚持管理制度化,规范化,通过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培养数量尽可能多,质量尽可能好的人才。创造最佳的教学管理效益,保证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2]学校领导 姓名职务卢广华校长何敏党总支副书记王坤,玉副校长张治副校长周晓岚副校长金旭峰工会主席校长:卢广华校长:卢广华卢广华,男,1984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化学系,上海市特级校长、上海市教育学会高中教育专业管理委员会常务理事、上海市卓越校长班成员、上海市基础教育专家;上海师大兼职教授;宝山区第六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宝山区干部培训基地干部培训带教导师、宝山区“上海市普教系统优秀青年校长后备人选”培养工作带教导师、宝山区高级教师职务评审评委(化学学科评议组组长)。校园文化上海大学附属中学校歌校歌:《明德致远》校训:明德?致远校训是一校之魂,是学校文化内涵的高度提炼,也是一所学校面向社会的精神旗帜。“明德”二字取自《大学》首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新)民,在止于至善”,“致远”二字取自诸葛亮《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明德而至善,是一种积极的人生追求,也是人性成长的极致;宁静而致远,是一种淡逸的人生智慧,更是人格修为的高峰。“明德?致远”揭示了幸福的真谛,它源于远大理想的执著追寻,融于道德人格的自我修炼,它是“真善美”人生哲学的外显,也是志存高远、品位高尚的人生境界的体现。校风:至诚 至勤 自信 自强学校地址学校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688号 邮政编码:200444交通路线:110路、185路、332路夜班、727路、767路;轨道交通7号线相关新闻钱伟长铜像在上海大学附属中学揭幕钱伟长铜像揭幕仪式2013年10月27日上午,上海大学附属中学举行名誉校长钱伟长铜像揭幕仪式暨建校十周年教育成果展示活动。区委书记汪泓、上海大学校长罗宏杰、上海市教委巡视员尹后庆、钱老之子钱元凯先生共同为铜像揭幕。副区长陶夏芳致辞。钱伟长先生2003年担任上大附中名誉校长,并对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给予了深切的关怀和悉心的指导。十年来,附中人铭记钱伟长先生“开拓创新乐育才”的勉励,发扬艰苦创业、拼搏进取的精神,提升内涵跨越发展。建校六年跻身于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行列,建校八年即被列入“上海市创新型人才培养项目”试点学校。为继续秉承钱老的教育理念,在当天的活动中,上海大学校长罗宏杰受聘担任上大附中第二任名誉校长。上大附中倡导“人人皆可资优”的新理念,以社团为载体,在课程教学、个性培养等方面创设条件,开展多样化教学,为具有不同特长的学生提供针对性指导,让学生拥有自主发展的空间。在随后的建校十周年教育成果汇报中,上大附中学生社团展现了他们的风姿,50多个学生社团进行了展示,艺体类社团进行了文艺汇演。[3]
浏览 6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