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桥中心小学
学校概况 张桥中心小学创办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是一所公办学校。1908年(清光绪34年)由地方绅士季鸿勋先生创办,取名为陆行乡永宁小学,借季家宅堂作教堂。1923年,季先生集资于现址建校舍。在金桥镇人民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校容校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旧校舍全面维修,屋顶平改坡、翻修操场,兴建专用教室大楼,扩大绿化面积,校门新建,透墙见绿,扩大师生活动场所,各种专用设备和设施均已齐备。目前学校占地15650.2M2;我校现有28个教学班,学生998人,教职员工96人,其中任课老师77人,任职资格合格率为100%,学历达标率为100%,高一层次学历达标率(含在读)80%,党员24人,团员23人,小学高级教师50人,一级教师40人,二级教师6人。新生以学块招生为主,无论是本地生,还是外省市借读生均按上海市统一标准收费。作为一所百年历史的中心小学在历任校长的带领下,全体教职员工勤奋耕耘,在当地有良好的声誉和口碑,在东郊区时她曾是东郊区第二中心小学,在川沙县时她是老先进,多年被评为县级文明单位,现在被评为浦东新区创建文明单位先进集体。浦东新区三星级行为规范示范校等光荣称号。张桥中心小学创办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是一所公办学校。1908年(清光绪34年)由地方绅士季鸿勋先生创办,取名为陆行乡永宁小学,借季家宅堂作教堂。1923年,季先生集资于现址建校舍。在金桥镇人民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校容校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旧校舍全面维修,屋顶平改坡、翻修操场,兴建专用教室大楼,扩大绿化面积,校门新建,透墙见绿,扩大师生活动场所,各种专用设备和设施均已齐备。目前学校占地15650.2M2;我校现有28个教学班,学生998人,教职员工96人,其中任课老师77人,任职资格合格率为100%,学历达标率为100%,高一层次学历达标率(含在读)80%,党员24人,团员23人,小学高级教师50人,一级教师40人,二级教师6人。新生以学块招生为主,无论是本地生,还是外省市借读生均按上海市统一标准收费。作为一所百年历史的中心小学在历任校长的带领下,全体教职员工勤奋耕耘,在当地有良好的声誉和口碑,在东郊区时她曾是东郊区第二中心小学,在川沙县时她是老先进,多年被评为县级文明单位,现在被评为浦东新区创建文明单位先进集体。浦东新区三星级行为规范示范校等光荣称号。张桥中心小学创办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是一所公办学校。1908年(清光绪34年)由地方绅士季鸿勋先生创办,取名为陆行乡永宁小学,借季家宅堂作教堂。1923年,季先生集资于现址建校舍。在金桥镇人民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校容校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旧校舍全面维修,屋顶平改坡、翻修操场,兴建专用教室大楼,扩大绿化面积,校门新建,透墙见绿,扩大师生活动场所,各种专用设备和设施均已齐备。目前学校占地15650.2M2;我校现有28个教学班,学生998人,教职员工96人,其中任课老师77人,任职资格合格率为100%,学历达标率为100%,高一层次学历达标率(含在读)80%,党员24人,团员23人,小学高级教师50人,一级教师40人,二级教师6人。新生以学块招生为主,无论是本地生,还是外省市借读生均按上海市统一标准收费。作为一所百年历史的中心小学在历任校长的带领下,全体教职员工勤奋耕耘,在当地有良好的声誉和口碑,在东郊区时她曾是东郊区第二中心小学,在川沙县时她是老先进,多年被评为县级文明单位,现在被评为浦东新区创建文明单位先进集体。浦东新区三星级行为规范示范校等光荣称号。发展概况 清末民国初,我境内私塾教育逐渐消失,代之而起的是新学,陆行乡首办都川小学(1905年)解放后改名为陆行小学;其次是陆行乡永宁小学(1908年),即今之张桥中心小学。解放前夕,还有振南、马家弄、安国等,共11所小学。解放后,党和政府重视发展教育事业,实行“向工农开放”的方针,学生人数迅速增加。至1958年,因原有小学校不能满足入学儿童的需要,故公社执行“两条腿走路”方针,兴办大队民校,共办有新桥、张桥、季乐、梅园、新陆、陆行、王家桥、新光8所民办小学,以缓解农民子女“入学难”矛盾。文革初期,学校处于瘫痪状态。贫下中农进学校,学校归大队管理,学校领导机构称“革命领导小组”,组长相当于校长。1967年春,根据毛主席“复课闹革命”的指示,各校陆续复课,在取消留级制度和升学制度的情况下,小学普遍附设初中班(俗称“戴帽班”)此阶段教育常规均被打乱,教育质量极为低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教育工作开始拨乱反正。1978年,地区恢复中心校制,建立和健全中心校党政两套班子,着手抓全地区的教学质量,并撤销附设初中班。1979年至1985年,地区大力普及初等教育和逐步实施九年义务制教育,期间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以上,巩固率达97%以上,毕业升学率达97%。1984年至1987年县乡两级政府共拨款101.66万元,为梅园、新陆、中心校、拱北、陆行、陆行二小等校翻建或扩建校舍,中心校在1985年建成教学大楼后,更是多次扩建食堂、自然、美术、音乐、信息等专用教学楼等。并整修体育场,美化绿化校园,教学环境堪称一流,达到九0标准。1985年5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心校率地区各校以“四有”、“两精神”为目标,狠抓学生德育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1986~1992年,为巩固小学教育普及成果,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开始实行“市、区(县)、镇(乡)、三级办校,区、镇两级管理、社会参与”新体制。1988年实行教育经费包干。同时加强学校、家长、社会联系,形成浦东新区教育网络。1992年后,随着浦东开发开放的深入发展,川沙县的撤销和浦东新区的建立,学校组成发生了重大的变更。大批土地兴建了开发区的厂房和场地,大批居民和农民动迁至新的各居民新村,地区中心校在镇(乡)领导直接统筹下,先后撤销了王家村小学、拱北小学、新陆小学、梅园小学、陆行小学、钱桥小学,安排好在校学生转入毗邻的学校入读,2001年3月,最后一所陆行第二小学也撤并入张桥中心校。至此,全镇范围内仅存中心校一所小学。张桥中心小学全体教工近年来,政治素质和教学业务不断提高。校党支部自一九九二年后,年年被评为新区一级党支部;学校被评为新区争创文明单位先进集体;少先队组织被评为新区三星级行为规范示范校;校工会被评为新区先进教工之家。发展规划 1、外部环境张桥中心小学位于浦东新区金桥开发区的金桥镇,学校自1908年开办至今将近走过百年的历程。学校地处社区文化建设较好的环境,外省市借读生占了较高的比例,家长文化层次普遍不高。2、内部环境(1)办学设施学校占地面积15650m2,办学以来,一直得到新区和镇政府大力的支持。目前拥有宽敞明亮的教学大楼和标准的250m环形跑道,还建有一幢专用教室大楼,具备了基础性办学的条件。(2)生源状况目前学校有25个教学班,学生800`多名,其中外省市借读生占了近60%。(3)师资情况学校现有教师69人,其中教辅人员7名,中学高级教师1人,小学高级教师36人,占教师总数的60%,35岁以下教师28名,占总数的45%,具有本科学历及大专学历的53人,占总数的86%,在岗教师任职资格符合率、学历达标率均达100%。多年来,学校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施自培工程,通过拜师学教、教研结合、学科评优等形式,搭建教师施展才华的舞台,使得一批青年教师崭露头角。目前学校有新区骨干教师1名,署级骨干教师4名,学校骨干教师7名。3、办学成效在全体教师精诚协作、共同努力下,学校先后荣获了浦东新区创建文明单位先进集体、浦东新区法制教育示范学校、浦东新区三星级行为规范示范学校、浦东新区绿化合格学校、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等十多项荣誉称号。4、问题分析(1)教科研工作理性思考不足,深化程度不够学校教科研工作已初具规模,也取得过一些成绩,但是“科研促教,科研兴校”的理性思考还没有深入广大教师的教育实践。教科研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育质量方面的影响程度不够。如何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发展教师的专业素质、干部的管理能力和提升学校的知名度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2)师资队伍整体发展不够和谐近几年来,学校师资队伍有较大的变化,老中青教师年龄结构逐步合理。但为数不少的老师仍持比较传统的教学观,他们重传输轻引导,重结果轻过程。如何尽快改变传统的教育观、不断进行课堂教改,形成一批名教师与学科带头人,让她们在各科教学中发挥榜样辐射作用,是学校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二、学校发展总体目标:1、办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校发展为本的理念引领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自主能力,促进学校和谐发展,倡导领导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共同参与学校管理。2、办学目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了每一位教师的专业发展,为了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依靠全体教职员工,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管理之路,使张桥中心小学成为一所更具内涵和活力的高效能学校,把学校办成在第二教育署和金桥地区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学校。3、培养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有自主学习能力,身心和谐发展,具有实践与创新能力,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学生。三、学校发展具体目标与措施(一)学校管理工作1、目标:学校管理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工作积极性的提高。深化服务型管理,追求规范化、人本化、信息化管理,建立有序的、和谐的、民主的学校制度,使学校管理务实高效,力争成为浦东新区文明单位。2、措施:⑴完善和加强校长负责制,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保障和教代会民主监督作用,形成学校内部规范、高效、科学决策的运行机制。⑵推进民主管理的进程,做好新一轮教代会代表、工会委员会的改选工作。⑶坚持教代会和少代会制度,调动教职工与学生积极性。⑷完善学校规章制度,依法治校,按章办事,切实落实岗位责任制。⑸推行全员聘用合同制度,修订结构工资改革方案,并进行试运行。⑹深化校务公开制度,实行民主管理。(二) 德育工作1、目标:以德育为核心,围绕民族精神教育纲要、生命教育纲要,积极实践主题性德育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拥有高尚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力争成为心理健康教育合格学校、法制教育一星级示范校。2、措施:⑴加强德育工作者队伍建设,增强“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意识,努力塑造一支具有良好素质的中队辅导员、班主任队伍,提升班级管理水平。⑵建立学校德育制度化、系列化、规范化、网络化方案,狠抓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的思想教育,以行为规范为主要内容的养成教育,努力在学科教学中渗透“两纲”教育。⑶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庭教育水平。⑷通过学校、家庭、社区等多种教育途径,以及不同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⑸加强安全教育、法制教育,避免伤亡事故的发生。(三)教学工作1、目标: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完善教学流程管理,全面落实二期课改精神,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深化教学改革,聚焦课堂教学,聚焦校本教研,提高教学质量,争取达到或超过新区平均水平。2、措施:⑴加强教学流程管理,做到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⑵聚焦课堂,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⑶聚焦校本教研,特别要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使教研组成为教师基本功训练的基地、教师合作学习的组织、教研和科研相结合的研究阵地。⑷加强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优化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校园网的作用,积极探索利用因特网提高教师素养的方法和途径。⑸围绕“课堂教学”,开展课题研究,以科研促教学。(四)师资队伍建设1、目标:根据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的要求,以校本培训为途径,努力培养、建设一支有良好师德师风,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善于教学、精于教学,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研究型教师队伍。2、措施:⑴加强师德教育,充分发挥党支部、工会、团支部的作用,用正确的思想引导教师,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教师,用纯正的情感凝聚教师,用事业的成功号召教师。⑵围绕学校四年发展规划,制定个人发展计划,并定期检查和反馈目标的达成度。⑶加强校本培训,提高教师专业化素养。⑷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教育科研的行动研究,鼓励教师发现隐性知识,使教师成为教育学知识的发现者,向学习型教师发展。⑸加强骨干教师培养,关注新教师的成长。⑹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进行继续教育,有计划地开展岗位培训和多层次学历进修。⑺聘请有关专家对学科教研组进行专业引领,拓宽教学视野。⑻完善教师考核制度,运用多渠道激励机制,最大限度调动教师积极性。(五)教育科研工作1、目标:确立向教科研要质量,向教科研要效益的意识,达成“科研促教、科研育师、科研兴校”的共识。积极开展“培养学生自主能力,促进学校和谐发展”的研究,强调科研与教学结合,建设一支教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师队伍,努力提升学校内涵。2、措施:⑴确立科研兴校的地位,构建“校长室领导——教科研室管理——教科研骨干教师引领——全体教师落实”的管理模式,并加大教科研经费的投入。⑵积极开展教科研知识培训,提高教师科研意识和科研修养。⑶做好教育信息的传播交流,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⑷提升课题研究的档次,围绕课堂教学申报或确立好校、区级研究课题。聘请专家辅导,进行课题的研究。⑸开展教科研成果总结、展示活动,为教师可持续发展搭建平台。学校每学期《浪花集》和《教学案例集》或《教学札记集》。⑹结合二期课改精神,积极开展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转变学生学习方法,拓展学生学习空间,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六)体卫艺科工作1、目标:把学校体卫艺科工作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积极贯彻市、区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科学的思想,养成正确的审美观和鉴赏能力。2、措施:⑴体育方面:以市、区体育教育精神为指导,继续深入开展“健康一小时”活动,加强“两操、两活动”的管理,提高体锻达标率。抓好运动队训练,保持“踢跳”与田径等体育竞赛成绩。⑵卫生方面:以“健康第一”为宗旨,抓好学校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使学生从小养成讲卫生习惯;抓好学生防近工作,使近视眼新发病率低于3%;健全学生健康资料,上好健康教育课,抓好常见病防治工作。⑶艺教方面:把艺术教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按计划开好艺教类课,组织开展生动活泼的课外艺术兴趣活动,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发展学生个性特长。⑷科技方面:以“科技兴校”为宗旨,以科学的态度、创新的精神,积极开展各类科普活动,把科技教育作为学校素质的一项重要内容。(七)校园文化建设1、目标: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目标在于创设一种氛围,以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让每一个学生在这温馨的校园中健康成长。2、措施:⑴重视学校环境建设,实现让“墙壁说话”育人氛围,建设花园学校,实现环境育人。⑵重视教室的布置,简洁、美观、大方,有文化特色,艺术内涵和激励功能。⑶开拓学校环境文化,以探究学校及周边地区的金桥开发区的丰富文化内涵,重视社区环境的育人氛围的营造。⑷重视网络文化环境的营造,引导学生安全上网、文明上网并运用网络资料,开展研究性学习。四、保障机制㈠组织保障。组织教职工学习、宣传、讨论、修正学校新一轮的发展规划,使全校上下明确目标,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保证规划的正常有序实施。每学年召开相关会议,对规划的进程进行评估,并及时调整、修正进一步计划。㈡制度保障。规章制度是学校实施有效管理的重要保证,加强学校规章制度建设是学校整体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校原有各类规范性文件进行梳理,结合教育形式的发展和需要进行修订和完善,从而规范管理和教学,并理顺和规范工作程序,保障规划科学有序地实施。㈢经费保障。为实现四年目标,学校将投入必要的经费,以此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保证规划的顺利实施。㈣评价保障。建立有教师、学生、家长、社区参加的评估小组,每年就计划实施情况采用座谈会、问卷、校长信箱等形式广泛听取意见,及时调整目标,以保证各项目标的全面完成。
浏览
2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