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江县榕山镇中心小学

联合创作 · 2023-10-20 19:18

学校简介合江县榕山镇中心小学位于长江出川第一镇,始建于1926年,占地面积25亩,建筑面积7800平方米。现有小学教学班36个,学生1816人;幼儿学前班12个,在园幼儿558人;教职工120人。学校拥有优美的育人环境,先进的教学设备,建立了微机室、多媒体演播教室、实验室、图书阅览室、体育室、音乐室、卫星地面接收站、红领巾广播站、校园网络工程。  学校拥有“勤奋务实、敢为人先”的领导班子;“开拓创新、和谐向上”的教师队伍;“求实进取、文明整洁”的校风;“团结严谨、博学创新”的教风;“勤奋自励、善思力行”的学风。  多年来,学校坚持“德育首位、教学中心、体育保证、学有特长、让每个孩子都有欢乐童年”的办学理念。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各学科均衡发展。学校开展的电教科研课题《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学生主体性参与》荣获市一等奖、《小学学科教学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已被泸州市确立为“十一五”研究课题。  面对新时期教育改革的要求,学校紧紧围绕“一个中心”、“四项重点”、“两个目标”开展工作;使学校的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一个中心”:就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四项重点”:一是民主办学,开放办学;二是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三是强化学校德育工作;四是抓好安全工作。  “两个目标”:一是建立民主型、学习型、节约型、安全型学校;二是建立教学、科研、管理工作与校园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齐头并进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不懈的努力,大胆的改革,卓越的追求,创出了优异的成绩。学校先后被评为四川省体育达标先进学校、泸州市绿化示范学校、泸州市红旗大队、泸州市课改先进学校、泸州市少先队工作先进集体、泸州市德育实验基地学校、泸州市乒乓球传统项目学校等。  年年桃李,岁岁春风。学校正在加快创建市级文明单位、市级义务教育示范学校工作步伐,积极打造基础教育优势品牌,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贡献,为我镇实施“工业强镇、港口兴镇、企业富镇”服务。  追求卓越,与时俱进。榕山镇中心校永远是雏鹰练翅的天地,孕育雄鹰的摇篮。学校校史    合江县榕山镇中心校位于榕山镇兴隆社区天华新区,占地面积约10亩,现有小学教学班36个,在校学生1777人,幼儿学前班11个,在园幼儿568人,教职工86人。学校创办于民国15年(1926年),校址设于王家场的张爷庙,校名合江县立第九高等小学(简称合江九高),校长依次为范仲良、刘美棠、王惠如、许伯勋、甘德昭、李君儒、魏朝平、袁善计、叶春直至解放。  解放后,王家场设区政府为榕山区公所,将“县立第九高等小学”更名为“榕山区中心小学校”,校址仍在张爷庙,由施鹏远任校长。继后江正华、兰祖才、邓文均、牟应梅、吴宽能、叶义才、晏德维等当任过校长。1955年起办幼儿班2个班,由于生源和师资不断增加,由政府指定将鱼塘坎的范公馆办成该校的校分部,高年级学生在校分部就读,张爷庙为校本部。榕山的初中四个班于合江菜坝中学合校口政府安排将该校设在范公馆的校分部搬迁到水巷子的陈公馆(原榕山初中校址)作为校分部,全校共12个教学班。同年成立中共榕山区中心校支部,晏德维校长兼支部书记。  学校是社会的一角,时事的变迁直接影响教育,1957年整风反左,1958年“大跃进”,人民公社的“三同风”(同吃、同住、同劳动)等吹进学校,随之而来的是国民经济三年困难时期,老师们的生活十分清贫,学校教学秩序受到严重影响。  1962年秋,兰光荣调入该校任校长,陈信学任教导主任。1963年,国民经济逐步恢复,学校教学秩序逐步走上正轨。全校狠抓教学质量,学生努力学习,教师辛勤辅导,学生成绩较大提高,每年小学升合江中学、马街中学人数多,特别是该校的篮球、乒乓球队参加县级比赛年年优异。  1966年秋“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动乱全国,该校跟整个社会一样,卷进了灾难的深渊。1967年师生停课一年,1968年虽响应上级“复课闹革命”号召,但教学内容为毛主席语录,原来的历史、地理自然学科被砍,学生学业荒废,红卫兵组织代替了少先队组织,教学处于瘫痪状态,学校住上了武斗队。  1969年6月,该校成立“合江县榕山区中心小学革命委员会”(简称校革委)。根据当时的形势,政策,校革委主任由中共榕山区委宣传干事蒲政法兼任,校长兰光荣为副主任,两派的群众代表杨祖明,何进云和一位贫下中农代表王云高进入校革委,共同主持负责该校及全区教育工作。  1969年秋,川天化征用该校校址张爷庙建厂,川天化出钱,由县文教局牵头,在全区抽老师筹建榕山镇青果林中心校。  1970年,区政府设立文教干事,全区教育由文教干事抓,榕山区中心校不再负责全区教学工作。同年兰光荣被借用到区政府传达办公室后,学校由何进云主持工作。  1970年秋,全区教师集中到该校参加。“清理阶级队伍”(简称清队)学习,停课半年。全区教师同吃同住,数十名教师被划成“地主分子”、“阶级异已分子”、“坏分子”等被批斗后开除公职下乡劳动改造。  1974年秋,该校办首届小学戴帽初中班两班。  1977年元月,新修的青果林榕山中心校交付使用。该校由张爷庙校本部水巷子陈公馆校分部一齐搬迁到新校舍。这个校舍,小青瓦两楼一底,内外都是清水墙共30间教室和同样内外未粉糊的40间单身平房寝室,有厨房厕所,但都未粉糊,该校与镇中学共用活动场地,占地约26亩,校舍虽然不太好,但该校从此告别了建校几年来的庙宇,公馆式校舍,它是全县除人民小学外,区级中心校第一流的,是全县教师们除了想进合江县城外最向往的地方。当时全校有14个教学班。  1978年6月,县委组织部文件撤销榕山区中心校革命委员会,恢复榕山区中心小学校。  同年秋,郭仲平调入该校任校长,继后刘永久、杨亚夫调来任副校长,王达夫任教导主任,同年建立中共榕山区中心校,郭仲平兼支部书记,教学业务和党内工作管辖全榕山区各小学。  1978年秋,该校办小学戴帽高中班两个班(仅一届)。同年成立共青团支部,由少先队组织又取代了红卫兵组织。  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学校推行教师们每天早上集中做操,然后政治学习一小时后才吃饭,下午放学晚饭后再集中办公(备课,改作业)两小时的坐班制。每周上课五天半,星期六下午再搞教研,周工作日为六天,基本上每年的寒暑假都要集中到区上或县上政治学习,农忙假还要下生产队包队,完成春种秋收任务。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该校请川天化子弟校五、七中学教师来上示范课,进入电化教学时代,成立实验中心站,与榕山中学共同成立联合教研组,定期进行教师业务培训。坚持统考排名,当时全校小学12个班,初中3个班,高中2个班,教职工38人,教学质量在全区乃至全县名列前茅。  1982年11月,全县教育系统体改,因榕山区中心校辖属榕山公社,故将榕山区中心校更名为“榕山公社中心小学校”。  1983年秋,榕山区文教办公室牵头,该校入股在小洋洞办酒厂,校内办养鸡场,大搞勤工俭学,完成县勤工办下达的指标。  1984年,朱泉任副校长(主持工作)赵世会任教导主任,该校初中班马镇中学合校,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教学管理,由中心校代管镇中学是全县唯一创举,同年取消了坐班制。  1985年,全县普及初等教育检查合格,该校被县推荐接受市检,继后,全市普及实验室检查合格。  1985年,全县体改撤榕山乡合并入榕山镇,该校又更名为“榕山镇中心小学校”,赵正清任校长,同年榕山镇中心校单独成立了党支部,赵正清兼支部书记,下辖8个村小,1986年下期,全县教育系统人事制度改变,该校人员超编,将12个班改编成15个班,该校初中班与小学部完全脱勾与镇中学合并,不再是一套班子两块牌子,而是两套班子两块牌子。  1988年3月,进行首次职称改革,该校评选出了11个高级教师。1988年因川天化征地建厂占了凉坪村小,赔的款在中心校教学楼旁修了两楼一底预制结构三间教室,1988年底,1989年初与镇中学一道,报经镇政府批准,两校自筹经费,新修了整个校园的围墙和校门,排除了校外干扰,静化了校园,建立了良好校园秩序,同年被评为镇级文明单位。1990年塘沟村小由土木结构改建为砖木结构;1991年,全镇只有镇妇联和该校两个幼儿园,该校新修了200平方米左右幼儿乐园,幼儿厕所,购买了一大批玩具,由于环境好,管理规范到位,经合江县文教局和市教育局检查,该校幼儿园被评为泸州市首批合格乡(镇)中心幼儿园。1991年玉泉村由于生源少,撤销了玉泉村小,同年拆除了大山联小危房,与小洋洞村小合并,新修了预制结构四间教室和四间教师寝室。  该校党支部每年超额发展新党员,年年被评为先进支部,少先队工作年年受市县镇表彰,87年该校少先队大队部被评为“四川省学英模范奖章”先进集体,大队辅导员梁德春受省级表彰。该校的教学质量在全县名列前茅,自从榕山中学开办以来,该校每年正式考入榕山中学的人数要占该校招生数的30%—40%以上,升学率是原榕山区第一名。每年全县文艺汇演,该校不是二等奖都是三等奖,体育乒乓队不管是个人还是团体,不管是男队还是女队,该校是常胜将军,不是第一名,就是第二名。  特别是1993年,该校在塘沟村小发现了无手无脚,年仅10岁,家庭经济十分窘迫,离校近五华里的女生杜宣梅将其接到中心校学习,为她解决吃、住困难。在学生中大肆宣讲杜宣梅身残志坚,顽强拼搏的学习精神,师生向她损献爱心,全校学习杜宣梅,关爱杜宣梅蔚然成风。这种关爱,引发了全社会省、市、县、镇各级领导、社会团体和各种媒体的关注,纷纷来校采访应接不暇,络绎不绝,他们送来学习用具,衣物和大量现金,使杜宣梅顺利完成了小学,中学的学业,并一举考入了二本大学。  1995年春,学校领导班子调整,校长吴文明同志,副校长梁德春、蒲政涛。党支部赵正清同志。学生13班,940人,教师42人,下辖小洋洞联小,塘沟村小,联榕坝村小,荆树村小,共18个班,教师24人,学生26人。时年工作重抓“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榕山片区”,四率分别为:学龄儿童入学率99.4%,小学生毕业率100%,12—15岁达小学文化,普及率96.5%,在校生巩固率100%,努力改善办条件,新建了小洋洞教学楼6间教室,720平方米,中心校教师宿舍楼14套住房1620平方米,教学上重抓“六认真”,出口率(升学率),当年升榕山中学64人,占中学收生总数人数的68%。  1996年,学校领导班子及办学规模同1995年相同。学校工作重抓“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巩固,学生素质教育推进,当年学生参加县文艺汇演,乒乓、篮球等比赛均获一、二等奖,办学评估获一等奖。筹建了教师宿舍2号楼15套1900平方米。  1997年至1998年学校领导班子及办学规模基本一致,教师人数达72人,学校工作重抓“普九”检查。同时全面普及学生素质教育的推进,拥现了一批青年骨干教师,如刘昌明获市青年优秀教师称号,且获“多功能折尺”国家级发明专利。素质教育评估获县一等奖,6名教师在市级、县级赛课获奖。筹资新建规格较高的厕所220平方米,维修了教学楼,新筹建了联榕坝村小教学楼8间教室,740平方米,添置了自然实验室,购置了电脑35台,运用于教学。  1999年1月合江县教育系统人事制度改革,黄家云同志任校长,赵万芳同志任支部书记,吴文明同志任副校长、梁德春同志任副校长兼教导主任、李小玲同志任大队辅导员。当时学校有18个班,学生900余人,教师超编32人,根据县人民政府与教育系统人事制度改革的相关精神,中心校教师分流32位教师到镇内其它学校任教。  2000年秋季撤点灯山村小。  2001年榕山镇中心校被评为泸州市红旗大队学校、四川省体育达标先进学校。  2002年春季撤联榕坝村小。  2002年8月天华子弟校移交地方政府办学,天华子弟校小学部与中心校合并,有教学班26个,学生1465人,教职工71人,天华子弟校谢泳梅同志任副校长,李小玲任教导主任,金玉任大队辅导员;2002年11月镇政府投资120余万元扩建天华子弟校教学楼;2003年8月,榕山镇中心校整体从原青果林搬迁到天华子弟校。  2003年11月镇政府投资23万元,修建荆树村小。  2003年12月合江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现场会在榕山镇中心校召开,同年被评为合江县最佳文明单位。  2004年8月合江县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撤乡镇教育组,由中心校负责对乡镇教育进行管理。黄家云任校长,李小玲任支部书记兼教导主任,梁德春、吴文明二同志任副校长。  2004——2005学年度,榕山镇中心校荣获合江县教学质量检测乡镇排名第一、综合质量评估荣获一等奖、泸州市课改先进学校、泸州市绿化示范学校、合江县校风示范校、合江县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  2005——2006年度,荣获合江县教学质量检测二等奖、合江县中小学社会主义荣辱观现场经验交流会在榕山镇中心校召开,教育科研课题《小学学科教学密切联系社会生活》申报为市级科研课题,李小玲同志被评为泸州市名师,蒋淑华、金玉被评为四川省骨干教师,学校被评为泸州市少先队工作先进集体。  2006——2007年度,荣获合江县教学质量综合评估一等奖、泸州市德育实验基地学校、泸州市“四·五”普法先进单位。詹鹂老师荣获中央教科所开展的科学优质课竞赛一等奖;王念琼、赵容二位教师被评为市先进教师和优秀班主任;蒋武明等13位教师被评为泸州市骨干教师。  2006年8月郑中福同志调中心校任教导副主任、詹鹂同志任大队辅导员。  多年来,榕山镇中心校坚持“德育首位、教学中心、体育保证、学有特长、让每个孩子都有欢乐童年”的办学理念。紧紧围绕“一个中心”、“四项重点”、“两个目标”开展工作;使学校的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校徽设计说明    榕山中心校校徽展示了榕小人追求的境界:  校徽圆形的轮廓昭示团结和谐的人本思想,代表学校一切工作圆满。  阿拉伯数字“1926”标志榕小的创办时间,它与英文字母组成“榕山中心校”相映成趣。既寓意榕山中心校历史悠久,又表现出追求卓越,永远向上的精神。  蓝天、白云、春芽、太阳、泥土昭示党的阳光雨露育新芽,希望的太阳从知识的海洋中升起(海洋线同时代表书),泥土的芬芳表示榕小的育人环境,春芽既是榕字拼音r的代表,又表每年六月的春芽艺术节,学生健康愉快,茁壮成长,创造丰富多彩校园文化的精神风貌。  校徽的整体图案象征着榕山中心校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和永争第一的进取精神?
浏览 1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