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三元桥小学
美丽校园重人文江苏省实验小学扬州市三元桥小学兴建于2005年,总投入3500万元。2005年10月,原三元桥小学和武塘小学顺利合并后迁入现址,学校现有29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327人,教职员工80人,其中高级教师46人,占58%,大专以上学历63人,占80%。市、区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坛新秀12人。学校领导团结一致,立足新起点,瞄准新目标,制订了《三元桥小学三年发展规划》。学校以“高素质,多特长,全面发展有个性”为培养目标,引导学生“追求卓越,享受成功”。努力形成“自主、和谐、求实、创新”的校风,“敬业、爱生、博学、善教”的教风、“乐学、勤奋、善思、践行”的学风。学校教育设施设备标准化。校园占地总面积12000平方米,生均9.2平方米;建筑总面积9278平方米,生均6.9平方米,活动总面积3915平方米,生均3平方米,绿化总面积3515平方米,生均2.6平方米。基本实现办公室配备多媒体电脑,并接入校园网,班级接入互联网、有线电视。学校装配多媒体电脑教室2个,学生机96台;电子备课室1个,课件制作室1个,生机比例12:1、师机比例2:1。学校现有多媒体教室、报告厅各1个,均配有液晶投影仪、多媒体电脑;教室拥有液晶投影仪和实物展台,3个音乐教室配有多功能音响,配套的设备为网络化办公、上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图书室藏书27000册,人均拥有图书20多册。学校设有阅览室、美术室、科学实验室、舞蹈房、多功能教室等18间专用教室,满足了现代化教学的需要。学校环境建设人文化。校徽、校训引领师生奋力拼搏,争创一流。宣传牌从不同角度宣传学校,文化长廊、走廊、过道内布置着学校师生书画作品、宣传画。师生在举步移目间受到文化的熏陶。务实求进创佳绩短短一年时间,有200多名学生在区级以上各类竞赛中获奖,近300篇习作在各类报刊上发表。教师有90多人次在各类教学竞赛中获奖,其中3人获市数学“百堂好课”竞赛一等奖,7人获区教学大比武一等奖,有43篇教师论文在省、市级比赛中获奖或发表。学校先后被评为“江苏省实验小学”、“扬州市素质教育先进学校”、“扬州市体育工作先进单位”、“扬州市艺术特色学校”、扬州市首批“数字化校园”、“全国第九、第十届智力七巧板系列科普活动先进集体和示范学校”、“书香中国优秀组织奖”、“市红领巾示范校”,学校网站被评为市十大校园网站,还荣获市“三操”竞赛一等奖,少先队荣获“江苏省红旗大队”称号,“浪花”小记者站荣获“《扬州日报》优秀小记者站”称号。《扬州日报》、扬州电视台对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多次报道。艺体团队展风采学校一切工作都着眼于学生的成长,通过强化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利用各种契机,开展系列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美好情感,遵纪守法,明是非、辨善恶、知荣明耻。成立“少年军校”和“少年警校”,利用暑假进行训练。实施红领巾监督岗、红领巾文明礼仪岗制度和“卫生工作金牌班级”和“广播操星级班级”的评选制度,对学生的常规教育做到每月一主题,每天有检查,每周有评比,每月有总结。评比文明班级和文明队员,颁发雏鹰奖章,有效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在动手、动脑中培养学生能力。开展“读书节”系列活动,打造书香校园。成立了“浪花”文学社,发展社员,制订章程,健全组织机构,并举行隆重的成立仪式,组织社员开展采风活动。成立“红领巾艺体学院”,下设美术、音乐、体育三个分院,健全组织机构,完备章程、训练计划,认真组织活动。组建了百人“鼓号队”“威风锣鼓队”等“八个一百”艺术团队。在“烟花三月”旅游节、扬州市庆“六一”电视晚会上,艺术团队均有精彩表演,在“中小学生才艺大赛”、“器乐三独比赛”、“鼓号比赛”中均有突出成绩。在首届“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上,高质量的节目让近千家长赞叹,《扬州日报》小记者金页整版报道了艺术节盛况。鲜明的艺术特色,使学校顺利通过市艺术特色学校验收。以校为本精教研学校“分层培训教师,引领专业成长”,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不断强化教师队伍建设。签订了师德责任状,向社会公开学校师德要求。鼓励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制作文摘卡和读书笔记。促进改变教学观念,改善教学方法。组织专题报告会,举办理论学习交流活动,提升教师教学理论水平。制订了新教师三年发展目标,加快新教师培养。实施青蓝工程,组织师徒结对,促进青年教师早日成为骨干力量。评定教学骨干和教科研骨干,建立骨干教师人才库。帮助骨干教师确定研究课题,上研究课、示范课,提供外出学习和培训的机会,组织参加各种教育教学竞赛,撰写教学论文,发挥其示范带头作用。主动邀请市、兄弟县区教研室领导、专家来校作教学讲座,指导学校教学、教研工作。一年来,到校指导教学的有《科学》杂志社主编姚忆江,省教研室卢新祁、叶萍,市基教处陈月明处长、体艺处高红处长、教研室辜伟节主任、薛大威、蔡苓、陈萍、丁草萱等。及时组织全校的学科教学质量调研,严密监控过程,对全校的关键年级、关键学科、薄弱学科进行随机、专项调研,及时发现存在问题,研究制订解决对策。实行质量交接制。对所有教师教学业绩进行横向和纵向比对考核,跟踪验收学困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开展备、教、研三位一体的校本教研,年级组、教研组结合,优化备课环节,提高备课质量,学习理论,分析教学案例,探究教学中的盲点、热点问题。举行“金教棒”课堂教学比赛和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周密安排竞赛策划、实施、评比总结。开展“四个一”活动:一份教学案例、一堂课例评析、一篇教学论文或教学随笔、一份命题,“四个一”材料全部纳入教师发展档案。推行名师申报制度,规范考核校内名师。学校颁发《教职工奖励制度》,考核德勤能绩几方面,及时奖励工作有业绩、教学有成果的教师,优先晋升、晋级、评优、评先。树立典型,带动全体,促进全校教师共同提高。学校省级“十五”重点课题《设置综合课题,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已于今年4月顺利结题,受到省市专家一致好评。《校本教研管理策略研究》被评为“十一五”省级重点课题。2006年4月又申报了市级课题《校本教研制度研究》。在课题引领和教科研骨干带动下,广大教师结合自己教学实践,在已确立的子课题的基础上,扎扎实实开展研究。整理编写了校本教材《家教宝典》,出版教学研究刊物《耕耘》,编辑、出版、发行校报《三元之星》、学生学习刊物《浪花》。
浏览
1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