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临黄鳌中学

联合创作 · 2023-10-19 21:31

百科名片中文名: 临澧县黄鳌中学类别: 市级示范性初级中学校训: 励精图治校长:郝诗万简称:,黄鳌中学所属地区:,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创办时间:,1964年经纬度:,29°,26',52",111°,37',59"黄鳌中学创建于1964年,始称“回龙庵学校”,1975年正式定名为“临澧县九里中学”。九里乡是革命烈士黄鳌的故乡。1992年当地政府报请上级部门批准,由肖克将军亲笔题写,将九里中学更名为黄鳌中学。黄鳌故里,山水之间鼓荡着烈士的英风浩气,为后代的健康成长营造了得天独厚的环境氛围。黄鳌中学校训:励精图治学校精神:团结奋斗 开拓前进 不断进取 永不满足学校建设目标: 建设具有全县一流的,县内有影响的,市内有交流的“四园”(精神文明的校园,发展智力的学园,陶冶情操的乐园,优美整洁的花园)“三特”(学校有特色,教学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现代化文明学校。学校简介学校规模黄鳌中学前身为临澧县九里中学,始建于1964年.它北邻澧县垱市,南接207国道,交通极为便利.1992年,在革命先烈黄鳌诞辰90周年之际,当地政府报请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并由肖克将军亲笔题写,将九里中学更名为黄鳌中学.黄鳌中学升旗仪式黄鳌烈士学校现有在校生453人,在职教职工44人(其中专任教师33人),中学高中级职称教师达20人.校园占地面积16771平方米,生均37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8千平方米,生均18平方米,图书2万余册,共有9个教学室.电脑室,语音室,图书室,阅览室,实验室,活动室,美术室等功能室一应俱全.装备了多媒体教室,安装了宽带网,接通了远程教育系统,实现了校园网络化,为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校园里绿树成荫,花团锦簇,四季如春,是理想的育人之地.教学成就学校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秉承为国家育才,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宗旨.数年来,为普高,职中,职业技术院校输送了数以千计的优秀合格的毕业生.先后被省市有关部门评为"园林式学校""特色学校"和"市级示范初中".学校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取得长足进展。在2005年,2006年在《小溪流》杂志社所举办的征文活动及湖南省少儿校园书信征文大赛中,该校学生无论在获奖人数及获奖等级上都位居全县前列.2006年中考,该校取得了语,数全县双第一的骄人成绩.2007,2008年在县委,县政府所倡导的诗词创建活动中,该校有汤耀才副校长的词《临江仙·梦黄鳌》,刘雪华同学的诗《大山里的早晨》等优秀习作均在《常德日报》上发表.学校荣誉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黄鳌中学通过长期的德育实践,逐步形成“谨记革命传统,以德树人”的鲜明特色。学校先后获得了“市级绿色学校”、“市级德育创新先进单位”、“市级示范性初级中学”、“县级安全文明学校”、“市级现代远程教育示范学校”,“临澧县教育系统目标管理先进单位”等殊荣。良好的校风、浓厚的学风,成就黄鳌中学素质教育质量稳步提升,2011年全市初中毕业会考,跻身全市四十八强,合格率名列全市前茅。学校风采在黄鳌中学校园里,随处都可见到励志标语、名人语录,这是学校教育方式多样化内容之一。他们注重开展各种德育主题活动,传统节日活动、感恩活动、勤俭节约教育活动、环保活动、爱心捐款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参观德育基地、各种文体活动轮番登场,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出做人的道理。注重文化建设对学生的感染熏陶、激情励志作用。学生大会百米诗墙、名人塑像、宣传橱窗、鎏金校训、校风以及无处不在的励志标语、名人语录都起到了润物无声的效果。注重开展“三名”活动,读名著、听名曲、知名人。“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领悟人间的真善美,从多个层面加深对生命的理解和感受,形成了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郝诗万介绍说。为拓宽德育渠道,彰显德育功效,学校实行育人渠道主体化。一是把德育渗透于各科教学之中;二是充分发挥班级和团队的主导作用;三是开办家长学校,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合拍;四是注重学生的自我体验感悟。家长学校的开办,使家长对学校的态度发生了变化,满意率高达99%。“注重载体,强调参与,突出主题,形成系列”是黄鳌中学开展德育工作的主旋律。学校德育内容系列化,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主题。严格执行升降国旗制度,学生会、班委会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相互补充、不断深化的教育网络,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系列教育,使德育工作步入科学管理轨道。通过多种德育活动的开展,学生思想品德得到外教公开课了升华,行为规范合格率达100%。为增强育人的实效性,黄鳌中学注重德育管理过程化。学校按照《中学德育大纲》的要求,在政治方向、思想品德、习惯养成、民主法制、劳动观念、身心发展、审美情趣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并在内容安排上注意阶段性和连续性。狠抓了留守学生的管理工作,每一名教职工把对留守学生的关注贯穿于整个初中阶段,认真落实近期目标和远景规划,安排好他们升级、转班的接力,避免出现管理断层,形成了系统化的留守学生长效管理机制。此举不仅得到学生、教师、家长的一致认可,还获得来该校验收指导合格学校创建工作的专家们的一致肯定。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