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莱师附小始建于1957年,至今已走过了半个世纪辉煌的历程。其步履之坚实,积淀之丰厚、桃李之芬芳,凝聚着一代代附小人勤勉奋斗、开拓进取的睿智;昂扬着一代代附小人薪火相传,不断创新的精神;彪炳着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仁人志士倾力支持和精心呵护背后的重托和期待。所有这些,就像一段诗史,一座丰碑,为历史所铭记。2005年新校舍建成并投入使用,标志着该校走上了扩大规模、乘势发展的必由之路。谋求学校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再创莱师附小新的辉煌,成为该校新一届领导班子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充分调查研究、广泛论证的基础上,从学校生存和发展全局出发,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坚持科学的教育发展观,提出了注重精神塑造,突出人文熏陶,立足文化立校的战略构想。即以文化统领干部、教师的思想,统领师生的人生目标,凝聚人心,鼓舞士气,以优异的成绩实现学校的跨越发展。 一、准确定位办学理念,积极构建学校精神文化 办学理念是一所学校一切教育教学工作的导向,它是一种文化氛围,一种精神力量,一种价值期望。作为一种准则,它具有规范、指导的作用。它对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发展方向有着强化说明的作用,全体教职员工坚定地信奉这种价值观,就会凝心聚力,形成一种对学校未来充满信心的文化力量和精神力量。也就是说学校要发展,必须有动力,动力就是学校精神。基于以上认识,学校新一届领导班子,坚持继承性、时代性、现实性、前瞻性等原则,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引领广大教职工在先进的教育理念下,充分调动全校教职工的智慧和热情,集思广益。通过挖掘、收集、总结、借鉴、概括、提炼、完善、升华,形成了学校的办学思想,确立文化立校方略。以“为学生一生幸福和发展作准备”为办学宗旨,形成了“以书为友、以歌为伴、以人为本、以质取胜”的办学理念;以“基础扎实、全面发展、个性鲜明、人格健全、习惯良好、兴趣广泛”为培养目标,积极打造“成长乐园、亲情家园、人文校园”三园式学校;以“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为发展策略,致力于成为市级品牌小学、省级特色学校。 校风、教风、学风和校训属于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内容,良好的校风是一种无声的命令,是有形的榜样,对师生员工有巨大的激励作用。他反映着学校的办学理念、价值观念,反映着学校的历史传统和精神风貌,身处其中就能切实感受到它迸射出的感染力、凝聚力和震撼力。为此,莱师附小十分重视校训、校风、教风以及学风的建设,在继承学校传统的基础上,学校凝练出了“在合作中发展、在创新中超越”的校训,并逐步形成“自律、自信、自强”的校风,“求真求新诲人不倦”的教风,“乐学乐思学而不厌”的学风。 以人为本是学校精神文化的核心,也是实施学校管理的基本依据”。学校校长说 :“以人为本,是当前世界基础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充分尊重师生的主体地位,把师生的发展和需要作为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为此,莱师附小以“以人为本,尊重人、信任人、激励人、发展人、关心人”为管理理念,提出了“圆形向心式”管理体系。学校管理就像一个圆,圆心是学生,学校领导干部、教师要紧紧围绕这个圆心,做到教师为学生服务,干部为师生服务,校长为大家服务,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师生的最优化发展。 总之,学校的精神文化,就是一面旗帜,它引领着广大师生意气风发的前进;是一种引力场,它能凝聚人心、形成合力;它更是学校的一种形象、一种气质、一种个性、一种特色、一种品牌。 二、整体规划学校布局,积极构建环境文化 校园环境及文化是一种外显的直观文化,它既是教学活动的场所和设施,又是陶冶师生情操的无言之师。在环境建设上,精心设计,科学安排,融办学理念、师生智慧和品位于一体,力求让每一块墙壁、每一间教室、每一个角落都浸透出平等、宽容、激励、催人奋进的现代文化气息。北楼上“为学生一生幸福和发展作准备”的办学宗旨,西楼顶“成长乐园、亲情家园、人文校园”三园式办学目标,南楼东墙面“引领成长,塑造未来”大型壁画,遥相互应,相得益彰。大型壁画中的每一个鲜活人物都是莱师附小的教师和学生,让同学们观之亲切,想之贴近,学之有形。南教学楼一至五层“文化长廊”每层一个主题,从下而上,依次为:中华诗文、中华传统美德、华夏文明、科技博览、人与自然,文化长廊集知识性、教育性、观赏性为一体,让人目不暇接,深受教育; 南墙上,每班一个橱窗,展示学生的艺术作品,每周一换,给每一个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我发展、品尝成功喜悦的机会。丰富的人文内涵,提高了学校品位。 教学楼走廊里“图书超市”的设立,为学校的文化建设又添一抹新绿,一改往日的封闭式管理,开放式地向学生提供精神文化食粮。 “图书超市”里,天蓝色的书橱上摆放着学校提供的各类图书、师生捐赠的书,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由借阅,多读书,读好书,感受生活之绚丽,品味人生之多彩。利用“读书俱乐部”、“图书超市”自由阅读、自主阅读,已成为学生自觉行动和良好习惯。彻底改变了往日图书室门紧锁、书尘封、人书分离的尴尬局面。在“读书俱乐部”里,师生有多种选择,可以自由读书,可以相互交流,学校还举办各种形式的读书交流活动,如读书交流会、演讲比赛等。在班内,黑板的上方,是符合各班级特色的班魂名言,后墙上是壁报栏,设有知识窗、竞赛台,还有少先队开展的雏鹰争章展示,南墙上悬挂的是名人名言,小学生守则、规范,室内清洁、优美、和谐,这些文化环境的设置,本身对学生就是一种美的熏陶和感染。 环顾校园,立体式、全方位的环境设置,处处体现的是科学精神、深厚的人文底蕴和高品位的文化,让学生在高品位的文化氛围中,去思考、去感悟、去理解,以此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升华人格,完善自我。它不仅仅是美的享受,更是一种启迪和激励。 三、实施民主管理,积极构建管理文化 学校始终坚持“以人本思想感召人、民主思想凝聚人、科学思想约束人”的管理理念,努力构建科学、人文、和谐的管理方式。即以情感管理为基础、民主管理为特色,制度约束为保障,以激发教职工主人翁意识和调动个体工作积极性为目的,在校园内积极营造“宽松和谐、平等尊重、合作竞争、创新进取”的工作环境和氛围,达到集情感沟通、民主参与和制度约束为一体的和谐统一。在人本化管理过程中尤其强调以人为本,确立生命意识,关注生命质量。他们通过确定一个理念、树立一种意识、创设一种氛围,使学校的各项工作在制度化基础上,充满了人文特色,极大的调动了教职员工的内在潜能,使他们乐于奉献,甘于为学校发展付出全部力量。 确定一个理念——管理人本化。管理不仅是一种约束、限制,更重要的是要通过管理促进师生的发展。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做到三个坚持,一是坚持教代会制度,认真听取教代会代表对学校的建议和意见,让代表参与到学校管理的工作中,使他们感受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因为任何管理制度,只有得到群众的认可,才可 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管理制度的修订过程中,学校始终本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调查、研究、反馈、交流,即使认为已经是较为成熟的方案,只要有老师提出异议,也要慎重对待,再作商讨。历经多次反复,最后形成了以《任课教师岗位目标考核实施细则》为主的七项制度讨论稿,提交三届二次教代会讨论、通过。制度的修改、完善,其过程本身就是对以人为本、民主治校的有力诠释。二是坚持校务公开制度,学校广泛了解教师的工作、生活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研究解决的措施,及时通报学校正在开展或将要开展的重大工作,研究、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凡是应公开的内容都向教职工公开,使教职工心理明明白白。三是坚持倾听不同意见。在规范管理的同时,学校十分重视广开言路,组建“校长智囊团”,吸收各方面的教师代表参加,积极采纳教师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修订工作中的不足。向学校师生公布校长邮箱代码,设立校长信箱,从各种渠道加强与师生的信息交流,使师生以主人的姿态参与到学校的管理工作来。开放办学,民主治校,人人既是决策者,又是实施者,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显著提高。 树立一种意识——管理即发现。尊重差异,为每位教师创造施展才华的舞台。从教师的合理需要出发,发现每一位教师的优势,把不同性格、不同特点的教师放在适应的岗位上,充分发挥每一位教师的优势和长处,让他们在事业的成长中实现自己的创造价值。 创设一种氛围——融洽人际关系。尊重人,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信任人,建立平等竞争的用人机制;激励人,完善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发展人,打造人才培养的新平台;关心人,使人迸发工作的热情。教职工请假时给予他们充分的尊重和信任,每学年给予4天假为双方老人过生日不作请假统计;无论哪一位教师本人及家人有病需要用车,学校定会马上派车或专人服务;学年初分工,充分尊重教师的个人意愿;凡是老师们提出的要求是合理的学校尽量满足。凡此种种,在规范管理的同时,让老师们体会到的学校对他们的关怀、体贴,体会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和以诚相待。学校上下形成了尊重、理解、沟通、信任的人际氛围,在充满人情味的校园文化中,怀着快乐的心情为学校工作,从而提高工作效能。目前,学校干群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家校之间关系融洽,和谐相处,人与建筑环境、生态环境、文化环境和畅共生。 四、开发校本课程,积极构建课程文化。 实施教育的核心是课程。课程是学校育人的主要途径,它是学校文化的主体和“代言人”,建设新型的课程文化,必须满足学生对课程选择的需要,对学生的终生发展负责。要形成科学正确的课程价值观、课程策略观、课程生态观和课程实践观,使课程有鲜明的特色,形成适合学生发展的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灵活多样的课程文化。为此,莱师附小在构建课程文化方面,主要侧重从课程的主体性、多元性、开放性、生成性、合作性出发,以动态发展的、立体多元的、个性选择的方式,给学生提供学习、成长的舞台。所以,在全面贯彻落实国家课程的基础上,积极开发实施校本课程,逐步实现校本课程与学生特长培养的课程化、系列化、规范化,以此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和多样化发展。遵循以人为本、自主参与、发展个性的原则,充分挖掘校内外教育资源和教师智力资源,开展实施了四类校本课程,即人文素养类、学科类、综合实践类、艺术类。利用优势资源,抓实抓好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是近年来学校在构建校本课程中的一大成果。西海公园的建设,大大改善了莱芜的投资环境,使莱城的周边面貌焕然一新,成为莱芜新的景点、亮点,倍受人们关注,学校利用这一教育资源,把“西海公园的昨天、今天、明天”作为课题立项研究,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莱芜煤机厂是莱芜市仅有的几家省级驻莱企业之一,现已经成为我校师生学习、参观、实践的综合实践基地之一。“五一”长假后,学校举办了学生的摄影作品、景点介绍、网上信息展示,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此类“特色作业”,已成为学生的一大喜好。 课程文化的最终价值是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关注每个学生的特点,适应每个学生的个性,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构建生态课堂,树立无角落、无忽视、无遗弃的课堂观,是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重大举措之一。课堂教学设计,从学生基础、学生需求入手,多把尺子衡量学生,让每一个学生抬起头来走路,自信地学习、生活; 教学过程中,依据学生学习情况,随时调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分层设置作业,学生有选择地进行训练,杜绝了“吃不好,吃不饱”的现象发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适度发展。爱生是教师的天职。课堂上老师们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创设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的氛围,使学生在愉悦的情绪下学习。课堂没有讽刺、没有嘲笑、没有羞辱、没有指责,才会有学生人格的自由与舒展,思维的活跃与激荡,才会有让课堂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 实施小学生人文教育实验与研究课题,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是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又一重大举措。重视智力教育,忽视人文教育,是现阶段必须引起关注的一个教育课题。为此,莱师附小制定了“中小学生人文素养培养与研究”实施方案,本研究课题已被列为山东省十一五重点规划课题,学校从对小学生人文教育的现状调查入手,对小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进行系统研究,坚持人文教育课程化、活动化、环境化、常态化等原则,提出了人文教育培养的途径、保障措施并进行实验,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教育重在文化熏陶,就是以优秀的文化塑造人,就是让师生共同成长为具有人文情怀、科学素养、民族道义、世界意识的人,其实质就是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以促进人的充分发展、全面发展、终身发展、个性发展,并促其人格健全。 一所学校的办学特色,就是学校的魅力所在,就是学校的生命力所在。走进莱师附小校门,“请讲普通话,请写规范字”的提示牌格外醒目,这句话不仅成为该校的校园语言,也已成为附小的鲜明特色。漫步校园,你时时都会感受到浓郁的时尚文化气息。写字教学、艺术教学与学会做人有机整合。加大学生的人生厚度,以“规规矩矩写字,堂堂正正做人”为理念,以高雅的艺术素养为标志,大力提高学生的人生品位。实现以崇高修养塑造自已,以丰厚的艺术才能展示自己,以诚信做人树立自己”的理想境界。历经几年的实践、探索,古诗文教学在我校已经取得丰硕成果,晨读前,午饭后,背诵古诗已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在黑板的一侧,教师每周更换一首诗词,学生轻轻松松就能熟练背诵。声情并茂的诵读,婉转动听的演唱,诗句接龙,诗配画,画配诗,还有别具特色的诗文双语教学,使语文教学更具人本化,更富人情味。 总之,学校用文化视野来解读新课程,来全面建设新课程,以期高起点、高品位、高效率地推进新课程在理性的轨迹上,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 五、规范师生行为,积极构建行为文化 教师文化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对事业、对学生、教育教学等一系列问题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是主流文化、理性文化、高雅文化,是教师精神力量的核心,是学校最宝贵的一种资源,教师文化的建设内容,包括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方式,教学研究、行为风范和文化活动。学校形成了以“在合作中发展,在创新中超越”的校训、“求真、求新诲人不倦”的教风,来引导教师的教学行为。为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学校广泛征求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形成了莱师附小教师素养标准。即“我们的仪表,端庄大方;我们的举止,文明优雅。我们的声音,优美动听;我们的语言,妙趣横生。我们的学识,渊博精深;我们的心灵,高尚圣洁。我们的气质,脱俗高雅;我们的个性,独特鲜明。我们的态度,乐观豁达;我们的人生,幸福多彩。我们的理念,前瞻先导;我们的信念,坚定永恒”。每天下午全校教职工积极开展健身活动,通过对女教师进行形体训练,提升外在形象和气质;利用周三下午,进行全员普通话训练,提高教师语言表达能力;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坚持团体学习、终身学习、持续学习,让教师外出学习进修,掌握前瞻先进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的素质。通过征集教师心语,改善教师的心智模式,生成学习上进、 严谨博学、和谐健康的教师文化。 学校还不断加强师生行为规范教育。一是加强师德建设,制订了《师德考核实施方案》、《教师礼仪》、《教师宣誓》、《办学行为十项承诺》等行为评价方案或标准,以此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通过开展教师宣誓仪式、师德演讲、教育论坛、师德标兵评选等活动,努力创设爱岗爱校、乐教善学、团结协作、德艺双馨的人文氛围,使广大教职工自觉做学生道德的引导者、思想的启迪者、学习的合作者、心灵世界的开拓者。二是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文明习惯。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文化氛围,让学生自主发展,张扬其个性,培养其品行,身心得到健康发展。以班队文明建设工作为依托,以重大节日为载体,开展主题鲜明、形式活泼、丰富多彩而又富有成效的少先队活动、艺术教育活动、综合实践等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在感动中,心灵得到启迪,情操得到陶冶,将外在的行为规范内化为学生的自觉意识和主动行为。 建立新型的学生文化。小学生是一个人生命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是人生的奠基工程。学生到学校学习,是要在这里奠定一生不断学习和不断进步的基础,逐步形成一生持续发展的能力、信心和勇气。莱师附小以“基础扎实、全面发展;个性鲜明、人格健全;习惯良好、兴趣广泛”为培养目标,让所有孩子们每天都要有鲜活的积极体验、心灵充满阳光,能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挫折和失败。学会学习、学会沟通、学会合作、学会尊重,以客观全面公正的态度评价他人,具备获得成功的自信心和锲而不舍的精神。推行自我教育、自主管理的教育模式,促成健康文明、诚信友爱、团结活泼、蓬勃向上的学生文化。致力于培养学生树立责任意识,养成良好习惯;品味生活之美,形成高雅气质;培养乐观心态,拥有人文情怀;锻炼健康体魄,报效祖国人民。 文化引领,带来的是科学的管理,教师爱生敬业,学生乐学善思;文化引领,带来的是人际关系的和谐,讲正气、讲奉献,比工作、比贡献,蔚然成风。“直挂云帆济沧海”。附小人正以其崭新理念、非凡的毅力、辉煌的业绩,迎接明天的到来。
浏览
4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