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满族小学
广州市满族小学是全国首家以“满族”命名的学校,也是广东省唯一的满族学校。学校现有三个校区、27个教学班。广州满族小学的前身为“国光小学”,创办于1946年6月。当时正值抗日战争胜利后,满族镶红旗知识分子和热心教育的族胞目睹广州市满族失学儿童日益增多,商议开办学校。征得该旗各姓代表和宗祠管理人的同意,将位于光塔路89号的宗祠(即广州市满族小学原校址)作为校舍,定名“国光小学”,取“国土重光”之意,以表达对抗日战争胜利的纪念。“国光小学”在1954年10月,由广州市教育局接办,改为公立学校。1956年8月,命名为“广州市满族小学”。 广州满族小学(原址)位于光塔路89号,用地面积只有1464平方米,2001年被列为用地特困学校。市、区政府在财力不太宽裕的情况下,为学校征地、建设、改造共投入了7000多万元,使满族小学建设成拥有三个校区、用地总面积达到7819平方米、建筑面积约9577平方米,成为达到规范化学校要求的一所崭新小学。 越秀区政府坚持“发展教育为了人民,教育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宗旨,坚持走高水平的均衡发展、高质量的内涵发展、高标准的特色发展的教育发展理念。合并、扩建后的满族小学为“一校三区”。为三校区的装修改造,包括原满族小学校区的全面维修、原大德校区为满足合并后学校师生用餐需求的饭堂扩建,以及根据学校发展的需要对满族小学原有的网络设施重新调配等,政府预算拨付专项资金250万元(不包括信息化工程及校园网络建设)。 另外,教育局信息中心与政府有关部门协商,还专门为满族小学信息化工程及校园网络建设安排了财政资金,并于2009年9月底完成项目工程建设。 半个多世纪以来,各级领导非常重视满族小学的发展,先后有:任仲夷、罗范群、陈一林、梅日新、朱森林、刘念祖、王玄、李兰芳、陈绮绮、陈传誉、朱振中等省、市领导视察我校或为我校题词,极尽关怀。现任区政府领导贡尔珍书记、武延军区长、于欣伟副区长多次亲临现场办公,亲自解决拆迁施工遇到的各种问题,使学校建设工程如期顺利完工。市满族历史文化研究会秉承尊师重教的光荣传统,坚持每年开展庆祝教师节专题活动为学校教师送上慰问金并设立专项基金奖励“三好学生”。区民族宗教事务局与民族团结进步协会每年六一儿童节都会为学校的学生送上节日慰问金和为少数民族学生送慰问品。为了进一步贯彻党和国家的民族教育政策,推动我市少数民族子女基础教育的发展,加强民族小学的建设,市政协社会法制民族宗教委员会于2007年对我校少数民族子女基础教育情况作了专题调研,充分肯定我区政府、教育部门通过实施师德建设、学历教育、校本培训、骨干培养等途径和教科研、课程改革以及实施教师基本功达标训练等措施,促进我校教师专业化发展所做出的成绩。
浏览
8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