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第三中学

联合创作 · 2023-10-07 22:50

烟台市第三中学   烟台市第三中学简称烟台三中,是具有50多年历史的名牌中学,始建于1952年,学校分为校本部和分校,总建筑面积4万多平方米,占地100余亩。现有教职工400余人,教学班85个,在校生4000多名,学校是首批省级规范化学校。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先进学校、山东省教书育人先进集体、山东省电化教育示范学校、山东省科普示范学校、山东省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学校、烟台市优生培养先进高中、烟台市明星学校等。原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视察三中时曾说:“这里是个读书的好地方。” 视察三中时曾说:“这里是个读书的好地方。” 视察三中时曾说:“这里是个读书的好地方。” 视察三中时曾说:“这里是个读书的好地方。” 学校简介 烟台三中是具有50多年历史的名牌中学,始建于1952年,学校分为校本部和分校,总建筑面积4万多平方米,占地100余亩。现有教职工400余人,教学班85个,在校生4000多名,学校是首批省级规范化学校。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先进学校、山东省教书育人先进集体、山东省电化教育示范学校、山东省科普示范学校、山东省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学校、烟台市优生培养先进高中、烟台市明星学校等。原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视察三中时曾说:“这里是个读书的好地方。” 学校装备有一流的多媒体阶梯教室、电教室、微机室、语音室,建有一流的教学楼、实验楼、图书科技楼、室内体育馆、学生公寓及现代化的校园网等。 学校设立新生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和贫困学生救助金,每年向优秀和贫困学生发放。近年来,芝罘区多名中考状元被该校录取,例如1995、1996、1997年该校初中的迟文鹤、董晓鹏和徐冰,2001年祥和中学的辛佳薇,2002年七中的黄艳丽等。 学校注重特长生的培养,完善培养机制,鼓励教师针对学生特点,采取科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发展学生特长。近两年,高三美术班的学生98%通过美术专业考试,其中通过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等全国名牌学府专业考试的学生超过60%。 近年来,学校向全国名牌大学输送了一大批优秀学生,多次夺得高考文、理状元。其中,潘锋刚、刘华分别夺得1995、1996年市区高考理科状元;1999年学校一榜本科上线在市区首次突破200大关,张大明同学以868分夺得市区高考理科状元;2000年高考再创新高,本科上线在市区又首次突破300大关,王慧同学夺得市区文科状元;2001年高考又捷报频传,再创辉煌,王振江同学以705分的突出成绩荣摘山东省“理科状元”桂冠;2003年孙芊芊同学又荣获市区高考理科第一名。 学校特别重视学科创优工作,培养了一大批国家、省级奥林匹克竞赛的优秀选手。自1995年至今有126人次在省级、国家级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奖,其中有3人进入国家集训队,累计6人获得全国奥林匹克竞赛金牌。近三年参加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学科竞赛被清华、北大等全国名牌学府录取的学生分别占全市的1/3,市区的3/5;其中,2000年占到全省的1/3。 学校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树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现代教育理念,坚持教师为本、学生为主、德育为首和教学为中心,扎实工作,努力创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力打造三中品牌。学校工作的重点一是切实强化师德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素质;二是扎实开展德育工作,树立优良校风学风;三是突出年级教学管理,不断加强教学研究;四是树立规范管理思路,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学校加强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和作风建设,领导树立依法治校的观点,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强化大局意识和组织原则、组织纪律,提高领导艺术,讲究工作方法。 学校加强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学校加强师德建设,引导教师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干好本职工作。要求学生做的,首先自己要做到。自觉抵制教育领域的不正之风,维护学校这一方净土。就是在八小时之外的日常生活中,在家庭生活、朋友相处中,也严格要求自己。 学校加强师资管理,坚持从严治教,做到管理规范。坚持推行教职工考核、考勤等各项规章制度。学校加强计划管理,以处、室、教研组为单位,围绕学校总的工作计划,结合各单位实际,做出工作打算,存入教师个人档案。学校将总体目标进行分解,使各处室、各教研组、各年级明确自己的工作指标,并组织实施。学校加强定期和不定期的信息管理。定期信息管理包括各处室、教研组每月的考勤,各学科期中、期末考试等;不定期信息管理包括各分管领导的听课评课、教案检查,各年级的学生、家长问卷调查等。学校加强成果评价,本着以精神激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的原则,推行针对每一个教师方方面面的成果管理办法,包括教学质量、教育教学论文、班级管理考核、各类竞赛、考勤等多项考评和奖励措施。 学校精心培养新教师和青年教师,始终按照“政治上爱护,工作上扶持,生活上关心”和“教育与管理并行,培养与使用兼顾”的工作思路,推行《烟台三中青年教师培养工作实施方案》。学校通过听课、评课、观摩教学、辅导讲座等形式,采取与老教师结对子、两笔字考评、总结表彰等措施,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同时,对于师德好、业务精的青年教师大胆使用,通过安排其担任教研组长、班主任和独立承担优质课、教改实验课题等,促使其自我加压,尽快成长成熟。 学校狠抓班主任、教研组长两支队伍建设。班主任以对家长、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行使管理权,提高班级管理的严格性、规范性。班主任准确揣摩学生的心理,用心呵护学生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工作等方面;教研组长注意自身教育科研水平的提高,工作中树立三种意识,一是合作意识,调动备课组长的积极性,发挥备课组的集体智慧。二是能力意识,广泛涉猎与本学科相关的书籍、杂志,使自己具备带领全组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能力。三是竞争意识, 在强调教师相互合作的同时,还提倡教师相互之间的竞争。 学校强化学生教育管理,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学校利用主题班会、广播、板报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强、自立信念,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教师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了解学生的内在需求,把握学生的情绪波动,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感教育;利用班会、校会等时间,通过组织观看录像、举行法律知识讲座等形式,培养学生“安全第一”的意识,排除不安全隐患,避免事故的发生,对学生进行安全与法制教育;教育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提升学生对生命存在意义和价值的认识,使学生从容面对人生中的各种困难与逆境,能以旺盛的生命意识与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学校以《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依据,对学生进行经常性的教育,着重抓好尊师、学生仪表、考勤、乱扔杂物、课堂纪律和课间外出偶发事件等项工作,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 学校加强教学教研,提高教学质量。一是抓上课常规,坚持以提高课堂效益为中心,落实好备课与授课、作业与批改、活动与辅导、考试与质量分析四个环节。二抓上课效率,做到授课思路明、结构严、方法活、练习精、分析勤、知识点准,不浪费学生一点时间,不白耗学生一点精力。对于课堂这45分钟,每位教师予以高度的重视,把围绕这堂课所做的全部积累和思考,负责任的、高效率地传输给学生。二是抓教学科研,推动教学工作。学校加强教研活动工作,在教研组长负责下,落实教研活动的时间、地点、内容、主持人,分管领导到位,教研室组织专人检查教研活动情况。三是抓教学管理,实施《学校教学事故处理意见》,杜绝教学事故的发生。四是抓年级管理。分管领导对本年级的学生有主要的教育管理权,对本年级教师有主要的管理、督查、考评、奖惩权。五是抓备课组的管理,各备课组长责任明确,态度端正,在集体备课的深度、广度上下功夫,为学科质量的整体推进提供保证。 学校高考近五年中获三次全市第一,升学人数、优秀率都名列全市前茅;学校曾连续获区、市、省高考状元,向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全国名牌学府输送了大批优秀学生,赢得了家长的信赖和社会的赞誉。 学校加强对外交流,已经迈开了走向世界的步伐。1996年6月13日,学校与韩国群山市女子中学(现更名为群山市镇浦中学)结为“友好学校”;2001年2月16日,学校与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市万莱维友中学结为“友好学校”,并与两所学校进行了多次互访。同时学校还对澳大利亚悉尼的部分学校进行了访问,也多次成功接待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的友好访问团。 目前,学校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条件基本到位,现代教学手段的中心、系统分别启动并取得阶段性进展,一些学科和教学研究在不断探索中迈上一个新台阶,以提高内涵为主、重点明确、富有特色的德、智、体、美、劳和心理素质教育结构进一步优化,学科带头人、特别是中青年骨干队伍趋向成熟并崭露头角,学校现代化体系的主体结构基本形成。 烟台三中这颗胶东半岛的璀璨明珠,以美丽的校园、良好的校风、有序的管理、上乘的质量赢得了社会各界人士的赞誉。 针对烟台三中北校南迁的传言,烟台三中有关负责人给予明确答复:在芝罘区南部建设一所设施完善的全国一流完全中学是芝罘区委、区政府打造南部新城的重要举措之一。但目前,学校没有接到任何正式通知要搬迁到黄务,而且三年内也肯定不会搬迁。因为政府在黄务姜家疃规划完全中学至今尚未确定何时动工,而且是否是烟台三中搬迁也未确定,不会影响到今年招收的高一学生。   学校文化   “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丝,将珠子串起来成为社会。”台湾著名学者龙应台女士关于文化的精辟描述或许可以用于学校文化。学校文化就是能够把散落的师生个体串成一个整体的那一根“柔弱又强韧的细丝”,是一个学校发展进程中逐步积淀下来的一种聚合力,是一所学校特有的精神标记。 学校文化建设是“做”的学问,这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纲领。一个“做”字,内涵丰富。“做”是判断与选择,它挑战校长的文化判断力和选择力,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做”是执行,它挑战教师团队的文化执行力,从细处入手,通过细节求实效;“做”还是反思,没有反思的学校文化建设不可能自新。学校文化建设可以分成表层建设、中层建设和深层建设三个层次。 学校表层文化建设 以校园环境和活动为载体 以校园环境为载体的静态校园文化,其隐性的教育作用不可替代。它是不经意间从校园的角角落落凝聚成的校园文化,折射出一个学校内在的底蕴和非物质的气质。 静态环境是物化的文化,表现为学校的外观,文化的营建,是明晰可见的。在常青藤实验中学,古朴厚重,刻有“我是地球村村民”的天然海磨石竖立在校门口显眼之处;学校的宣传橱窗一直是“三名(名著、名乐、名画)教育”的主阵地;每个楼梯的折角处悬挂的是历届英才意气风发的照片;走廊、门厅等处,恰到好处挂上书画条幅、名人画像、警句格言,既改变了白色墙壁的单调,更造成了一种文化的氛围,学生可以在经常性的审美活动中提升情感、净化心灵;每年书画节上学生的获奖书画作品,形成了走廊文化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教室的黑板报、读书角、宣传栏,每天向学生传递大量新的信息,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教育功能;适度的花卉盆景点缀,更是锦上添花。这些看似只是一种表层的文化,但其用意至深、内涵至美。师生长年浸润于健康活泼的校园文化生活之中,呼吸着充满文化的空气,凝练出高雅脱俗的“常青藤人”的特有气质。 社团活动作为校本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学生参与热情最高、主动性最强的项目。全校学生自发组建了三十余个社团,自聘指导老师,在学生校长助理、社团自我管理委员会的组织下有序运行。在学生送来的社团申报表上,学生把文学社命名为“清流”,话剧社名为“清歌”,朗诵队名为“清响”,学生是这样解释的:清雅不俗应该是文学艺术的共同特点,“清”是我们的文化品牌。这表明学生开始自觉地关注文化,追求人文内涵。 最具特色的是一年一度的为期一周的“文化教育节”,它是动态校园文化的集中展现。全员参与、项目繁多、内涵丰富是“文化教育节”的三大特点,包括书画作品展、电影海报展、陶艺作品展等多个文化作品展区;还有六场主题表演,分别是辩论赛、学生原创作品朗诵比赛、十佳歌手演唱比赛、服饰文化展示、特长生展示、综艺歌舞晚会。文化教育节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所有的活动都让学生自己想象、发挥、组织。比如时装表演,服装从哪里来,展示时搞什么造型,选什么音乐,都由学生自己设计完成。 文化一条街也是最受学生欢迎的保留节目,由每班学生自己主持的饮食、文化用品摊点,是学生在校园内感受和实践现代商业文化的窗口,既要动脑策划,又要动手摆弄,更要动嘴推销,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决策能力、办事和交际能力。 表层文化建设体现出以人为本,易于接受,有吸引力、创造性等特点。 学校中层文化建设 以课程和制度为载体 在常青藤实验中学的校本课程中,有这样一些科目:案例研讨式德育、中学生人际关系学、人生愿景设计指导、校园人文环境设计、心理援助与自助、名人成长与家庭环境等。学校立足江苏这块地域文化极其发达的土壤,积极开发地方课程资源,开设《文化江苏》课程,分“方圆揽胜、人物剪影、风俗取景、艺术大观、乡土吟唱”五大板块,通过这一课程,学生增进了对本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学校还积极倡议学生参与校本课程的设计。 事实上,课程所承载的学校中层文化建设在每一堂课里都在进行,教师的文化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方式随时随地影响着学生。学校文化始终处于不断生成、碰撞、抵消、重构的动态过程中,它具有不可控制的复杂性。 相比较而言,制度文化就显得直观、可控一些。学校在传统文化传承的制度化建设上进行了一些尝试。传统永远是活的,看的是当代的人有没有那发现的眼睛和活泼大胆的想象力,去重新发现它、找到它。为有效传承传统文化精髓,我拟定了“常青藤学子做人三字歌”镌刻在墙壁上,作为学生日常品行的指导:“……讲礼义,雅谈吐,重诚信,知廉耻,有孝心,重情谊,知感恩,能宽容,志高远,品高位,宽待人,严律已。”三字短语把做人的方方面面概括其中,学生熟读成诵,受益良多。还有“忠(尽忠报国的责任)、孝(生生不息的亲情)、诚(求真务实的品质)、信(立身兴业的基础)、礼(人际文明的规范)、义(人间正道的向往)、廉(清白正气的根基)、耻(人之为人的底线)”这“立身八字诀”及其精要释义为学生树立了修身养德的标杆。每天中午半小时练字,也作为制度规定下来,全校学生浸润在古典音乐悠扬的旋律之中练习书法,这已经成为学校午间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制度是必要的存在,然而以人为本,把规章制度降到最低,应该是制度文化的终极追求。 学校深层文化建设 以理念为载体 常青藤实验中学的定位是:一所旨在用文化来经营品牌的学校。因此,校名、校训、校歌、办学理念、育人目标等都是围绕同一个精神内核。   学校以“常青藤”来命名,因为她是一种植物:常绿藤本,根茎发达,攀缘而上,适应力强,美化环境、保护生态;一个意象:绿色象征青春、健康、活力、生命、顽强、上进;一尊品牌:以哈佛、耶鲁为代表的“常青藤联盟”是美国大学中的佼佼者,是全球优秀学子心中的圣地;一所学校:寄托着最美好的教育理想,演绎着最动人的教育传奇……校名及其内涵作为一个学校的象征,将为代代学子输送自强不息的精神原动力。学校以“公、勤、勇、毅、诚”为校训,从儒道文化中汲取营养创作的校歌歌词,寄托了鲲鹏展翅的壮志豪情和兴校报国的重大责任。提出“使命引领,科学取向,和而不同,止于至善”的办学理念,“文化兼容、知行卓越、个性舒展、体魄强健”的育人目标,完成了一个学校的基本文化构架。   一所具有文化内涵的学校,其学校文化的内核从无到有,由庞杂到精致,直至大象无形,充盈于校园的每个角落。在这一过程中,杂质沉淀了,虚浮的蒸发了,真正的精华则内渗到每一个细节,到一定程度自然气蕴四溢,香泽周边。从多种文化的累积到精华的积淀固化,直至形成特有的文化磁场,滋养代代学子,使他们带着母校的文化基因在各行各业中施展身手,这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愿景描述。   学校文化建设就像煲一锅汤,只有精选调料,再文火慢炖,才能炖出一道既合乎普遍味觉,又有独特滋味的佳肴!然而,现实中却存在许多遗憾,比如,下猛料、用猛火,或者一锅汤没煲好,就换了厨师……最后,煲出的汤要么不入味,要么是怪味,难以下咽!文化本是需要足够的时间和耐心来沉淀、来凝固的,而全社会的急功近利、时代的娱乐大潮、丛生的价值观冲突以及文化本身的复杂性让我们的学校文化建设举步维艰。但是,不管怎样,责任和使命不允许我们停步!
浏览 7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