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德积小学
张家港市德积小学位于德积镇区护漕港南路西侧,农贸市场斜对面。现占地面积36018平方米,建筑面积9000平方米,绿化面积15000平方米;有36个班级,1800余名学生,101名教职工;65名专任教师中,大专以上学历的56名,市级教学能手3名,教坛新秀8名;办学条件优越,辟有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有标准运动场、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网络终端工作站等现代教学设施。校长:黄长法。 学校经历 学校经历了由低级单双班、初等小学堂到完全小学的历史变革,由原来的40多名学生,发展到今天的1800余人;由私立学校到公立学校,直至今天已初具规模的市镇小学, 学校充满了一片浓浓的“绿意”。这同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和各界友好人士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学校的发展,教育质量的提高,可用“厚德尚绿”(即学校的校训)四个字来概括。 历史 据《江阴县继志》记载,学校创建于宣统三年(1911年),属私立新校,设在护漕港文昌庙内。是时,有两个复式班,88名学生,4位教师。1921年,当地“沙棍”陈立初用围圩款在护漕港丰亨桥东堍北侧(南距文昌庙200余米),建造了朝西开的校门、3排15间、呈“H”形校舍,让师生从文昌庙迁来上课,校名为“江阴县德顺乡第一国民学校”,属公立初小。尔后事业发展快,学校声誉好,慕名求学者众。1934年,经江阴县教育局批准,更名为“江阴县德顺乡第二中心国民学校”。抗日战争时期,日伪军占据学校,师生被迫转移到文昌庙或借民房上课。 1945年下半年,学校更名为“江阴县丰亨乡国民学校”,并由初小扩大为完小。1948年4月,学校更名为“德顺乡中心国民学校”。当时,身为江阴县国民党参议员,实为中共地下党员的李彩华和地下工作者叶干清在该校任教。不久,校长基于局势不干事,叶干清实际主持学校工作,在师生中组建地下组织“沙光联谊进修会”,进行革命宣传。抗日和解放战争时期,先后有3名教师和20余名师生赴苏北解放区加入革命队伍;同时,学校还是共产党的地下联络站,经常接送南来北往的共产党联络员,故而学校曾有“小延安”之誉。 1949年5月,学校改名为“江阴县德顺乡护漕港中心小学”,校长:吉韩志,时有6个班,180名学生。1953年,一至六年级全是双轨,有学生480人。1954年,更校名为“晨阳区护漕港中心小学”,并增设民办幼儿班2个,有幼儿60余人。1962年,更名为“沙洲县护漕港中心小学”。1968年,小学由六年制改为五年制。1969年,小学体制下放。中心校解体,学校更名为“护漕港小学”,归德积公社十一大队贫下中农管理委员会领导管理。1970——1972年,招收两个初中班,每班学生45名,成为“戴帽子中学”。 1978年,恢复中心校设置,定名为“德积中心小学”。 1982年下半年,学校办起了化工厂,经济实力逐渐增强。从1984年到1992年,学校将所获利润用于建造教学楼,更新教学设备,改造学校环境、改善师生生活的费用共计100余万元。期间,学校教育教学硕果累累:1989年,组织学生参加“全国万校作文竞赛”获“优胜奖”;1991年,学生吴明玉获全国数学邀请赛三等奖;学校小乒乓球队从1985-1992年连续5年代表张家港市苏州市比赛;从1985-1992年,学校教育工作四率(入学率、普及率、巩固率、合格率)年年达到市教育局规定的得奖标准;从1987—1992年连续5年获“文明(双文明)单位”称号;1989年,《江苏教育报》、《苏州日报》、《人民教育》杂志,均发表文章,宣传学校“办厂兴校”的事迹和经验;同年朱建华被授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 从1993年起,学校以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为总目标,以科研兴校为总方针,以改革课堂教学为抓手,努力攀登教育发展新台阶。学校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从1997年开始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随后参加“九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中小学生心理障碍的教育对策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并承担了该课题的子课题的研究。课题组人员撰写的科研论文中,1篇获全国级一等奖,4篇获二等奖。2000年获张家港市教科成果奖。 1998年,镇政府征土36亩,投资404.5万元,易地新建德积中心小学,(是年3月5日破土动工,11月28日全校师生喜迁新舍上课),原校址留给了德积中心幼儿园。第二年,附设在中心校的幼儿园正式脱钩,成为经济独立核算的单位。学校内部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教育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学校注重校园文化的内涵建设,2001年学校创成了市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学校,并被命名为“市绿色学校”。2002年,政府投资,学校新建了一座《腾飞楼》,建筑面积3100平方米;同时又征用土地18亩 ,用于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的开发和建设。2003年,因镇的合并,学校更名为“张家港市德积小学”。 2002年,全面调整了中心校领导班子,由黄长法同志任中心校校长、小教党支部书记。在新一轮的“课改实验”中,新班子对办学的内涵有了更深一层次的思考:提出“以科研为先导,创绿色课堂,打造品牌学校”的强校目标,即“以绿色之教育绿化你我之心灵,以绿色之行为绿化美丽的校园”。学校结合实际,以科研为先导,发掘校本资源,建成了一个包括金桔园、桂花园、柿园、梨园、桃园、葡萄园等总面积达万余平方米的“小博士综合实践活动基地”。以此为素材出版并使用了校本教材《绿源》。这本书既是教材,又是教案;既是学案,又是学生“实践体验、自主发展”的活动记录袋。初步形成了“实践体验 自主发展”的办学特色,构建了新型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科教学质量,塑造了学生美好心灵,提升了办学品位。2003年,学校创成了“苏州市常规管理示范学校”。 成果 三年来,全校教师科研意识强,围绕创“绿色课堂”,在“构建新型的学习形式,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上开展了探讨研究,改变了学校面貌。造就了学生,造就了教师,更激活了学校。科研成果被介绍、推广、应用,办学特色被报道,在市内外产生了影响:2004年,《中国教育现代化》杂志以《充满勃勃生机的“绿源”》为题报道了学校,2005年《校园心理》以《江苏张家港市德积小学创特色掠影》为题宣传报道了学校的办学特色,除此,市报上还进行了多次报道。学校承担了市第五届、第六届小学综合实践课题组、语文教研组精品课展示活动;2004年课题组人员撰写的《发掘校本资源,建构办学特色》一文获苏州市一等奖,该文还被推荐发表在江苏《教学研究》杂志上;2005年,学校代表张家港市参加了苏州市综合实践活动观摩会,会上得到了苏州市教研员的高度赞扬。近三年中,学校老师撰写的科研论文共有100余篇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多篇文章在市“五优评比”中获奖。2003-2005年,连续三年在市综合质量评估中获奖,并连年被评为“市文明单位”。 2005年,政府投资在原操场上建了一座1800平方米的《绿源》大楼,重修了标准田径场,增添了学校设施。 张家港市德积小学的今天是几代人的“厚德尚绿”的体现。 学校管理 黄长法(校长、党支部书记) 1、负责学校决策、调控、全面负责学校财、物、件管理。 2、主抓党支部建设。 3、全面负责村校管理。 张建华(副校长) 1、主管学校德育工作(含德育处、团支部、少先队、班主任、家长学校)。 2、主管学校体卫、心理教育工作。 3、主管学校后勤、综合治理工作。 4、主管学校工会、红会工作。 5、主管辅导区工作。 6、主管党建和教师思想政治。 揭希望(副校长) 1、主管学校教学工作。 2、主管学校教科研工作(含样本课程). 3、管管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含实验室、电化教育、图书室、教育信息化)。 4、主管学籍管理。 5、主管师资培养、建设工作。 张惠芬(教导主任) 1、主抓教导处日常工作。 2、抓教学常规管理。 3、主抓教研究和教改工作。 4、主抓师资建设培养工作。 5、主抓数学学科的管理和研究工作。 宋丽清(副教导) 1、主抓语文学科的管理和研究工作。 2、主抓健康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教育的管理和研究工作。 3、主抓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4、主抓现代教育技术工作。 吴晓敏(副教导) 1、主抓学籍管理工作。 2、主抓教育资料收集和整理工作。 3、主抓科学、艺术、体育学科的管理和研究工作。 4、协助抓好学校人事管理工作。 管立红(德育处主任、少先队总辅导员、团支部书记、大队辅导员) 1、主抓学校德育工作(含团队工作、学生常规管理、心理教育、品德学科)。 2、主抓第二课堂管理(含各类德育活动)。 3、主抓学校宣传、环境教育、小博士农科园活动等工作。 4、抓好学生常规管理。
5、抓好各类班队活动、竞赛活动。 章明霞(大队辅导员) 1、抓好学校宣传工作(含鼓号队、各类文艺演出、宣传活动)。 2、主抓红会工作。 3、主抓升旗仪式、红领巾广播工作。 丁桂兴(教科主任) 1、校本课程的研究、编撰与应用。 2、主抓课题研究。 3、指导并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黄水琴(教科室副主任) 1、协助抓好校本课程的研究、编撰与应用。 2、协助抓好课题研究。 ? 闻和平(总务工作) 1、主抓教育教学的后勤服务工作。 2、主抓食堂、小店管理工作。 3、主抓综合治理工作(含门卫、绿化、卫生) 4、主抓学校基本建设与维修。 黄玉才(会计) 1、协助抓好学校财务管理工作。 ? 学校地址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德积镇 德积小学团支部开展庆五四 为隆重纪念五四运动93周年,共青团建团90周年,近一步加强中青年教师师德师风修养,展示青春活力、增强青年教师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引导全体青年教师弘扬五四运动“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精神。学校团支部联合开展庆祝五四青年节放飞风筝,放飞理想团员活动。5月4日下午第2、3节课在阶梯教室举行。 3位团员老师组成一组,小组内负责设计制作。每位青年老师用自己巧妙的双手制作了一只只漂亮的风筝:有的做成了国粹京剧在脸谱,有的做成了卡通的小人物,有的则写上了红红的“中国”两大字……他们寄托了对祖国的美好祝福,对青春的美好诠释,对未来充满希望。 6个组制作的6只风筝在天空自由的翱翔,象征着青年团员老师充满希望,不断向前的精神! 德积小学开展三带进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德积小学开展“三带进”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为提高课堂效率,实现 “和谐高效的绿色课堂”,做到真正减负高效。德积小学开展“三带进”即:预学进课堂、作业进课堂、练习进课堂研讨活动。 学校中国象棋比赛获奖名单 市德积小学2009年体育节中国象棋比赛获奖名单 11月2-6日,德积小学举行了2009年体育节中国象棋比赛。现将获奖名单公告如下: 二年级 第一名:丁致诚(二5班) 第二名:李镇希(二1班)张志高(二4班)? 江涛(二4班) ? 殷圣杰(二1班) 第三名:林镇楠(二1班)丁张俊(二2班)张馨宇(二4班) 黄博文(二5班) 姜浩楠(二5班)胡博康(二5班) 三年级 第一名:沈承颐(三1班) 第二名:陈亦凡(三3班)? 何涛(三4班) 第三名:李源(三1班)? 沈亿(三4班) 严艺鹏(三4班) 四年级 第一名:王雨潇(四3班) 第二名:颜宇豪(四3班)? 沈锦涛(四2班)黄匀(四4班) ? 梁 奥(四6班) 第三名:陆嘉辰(四1班) 刘文锦(三2班)韩 溢(四2班) 周恒源(四5班) 唐 淇(四5班) 五年级 第一名:卞晨伟(五5班) 第二名:顾智敏(五5班)高振元(五2班)王仪龙(五2班)姚振宇(五4班) 第三名:马宗仁(五1班)朱凌峰(五2班)殷鹏(五2班) ? 李文杰(五2班)刘沪昕(五5班) 六年级 第一名:潘隆政(六2班) 第二名:陈? 杰(六1班)展鹏军(六3班)余永波(六4班) 第三名:张旭尧(六1班)费洋(六3班)沈博文 (六3班) ? 陈泽鹏(六3班)许佳亮(六4班) 2009年11月10日
浏览
15、抓好各类班队活动、竞赛活动。 章明霞(大队辅导员) 1、抓好学校宣传工作(含鼓号队、各类文艺演出、宣传活动)。 2、主抓红会工作。 3、主抓升旗仪式、红领巾广播工作。 丁桂兴(教科主任) 1、校本课程的研究、编撰与应用。 2、主抓课题研究。 3、指导并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黄水琴(教科室副主任) 1、协助抓好校本课程的研究、编撰与应用。 2、协助抓好课题研究。 ? 闻和平(总务工作) 1、主抓教育教学的后勤服务工作。 2、主抓食堂、小店管理工作。 3、主抓综合治理工作(含门卫、绿化、卫生) 4、主抓学校基本建设与维修。 黄玉才(会计) 1、协助抓好学校财务管理工作。 ? 学校地址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德积镇 德积小学团支部开展庆五四 为隆重纪念五四运动93周年,共青团建团90周年,近一步加强中青年教师师德师风修养,展示青春活力、增强青年教师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引导全体青年教师弘扬五四运动“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精神。学校团支部联合开展庆祝五四青年节放飞风筝,放飞理想团员活动。5月4日下午第2、3节课在阶梯教室举行。 3位团员老师组成一组,小组内负责设计制作。每位青年老师用自己巧妙的双手制作了一只只漂亮的风筝:有的做成了国粹京剧在脸谱,有的做成了卡通的小人物,有的则写上了红红的“中国”两大字……他们寄托了对祖国的美好祝福,对青春的美好诠释,对未来充满希望。 6个组制作的6只风筝在天空自由的翱翔,象征着青年团员老师充满希望,不断向前的精神! 德积小学开展三带进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德积小学开展“三带进”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为提高课堂效率,实现 “和谐高效的绿色课堂”,做到真正减负高效。德积小学开展“三带进”即:预学进课堂、作业进课堂、练习进课堂研讨活动。 学校中国象棋比赛获奖名单 市德积小学2009年体育节中国象棋比赛获奖名单 11月2-6日,德积小学举行了2009年体育节中国象棋比赛。现将获奖名单公告如下: 二年级 第一名:丁致诚(二5班) 第二名:李镇希(二1班)张志高(二4班)? 江涛(二4班) ? 殷圣杰(二1班) 第三名:林镇楠(二1班)丁张俊(二2班)张馨宇(二4班) 黄博文(二5班) 姜浩楠(二5班)胡博康(二5班) 三年级 第一名:沈承颐(三1班) 第二名:陈亦凡(三3班)? 何涛(三4班) 第三名:李源(三1班)? 沈亿(三4班) 严艺鹏(三4班) 四年级 第一名:王雨潇(四3班) 第二名:颜宇豪(四3班)? 沈锦涛(四2班)黄匀(四4班) ? 梁 奥(四6班) 第三名:陆嘉辰(四1班) 刘文锦(三2班)韩 溢(四2班) 周恒源(四5班) 唐 淇(四5班) 五年级 第一名:卞晨伟(五5班) 第二名:顾智敏(五5班)高振元(五2班)王仪龙(五2班)姚振宇(五4班) 第三名:马宗仁(五1班)朱凌峰(五2班)殷鹏(五2班) ? 李文杰(五2班)刘沪昕(五5班) 六年级 第一名:潘隆政(六2班) 第二名:陈? 杰(六1班)展鹏军(六3班)余永波(六4班) 第三名:张旭尧(六1班)费洋(六3班)沈博文 (六3班) ? 陈泽鹏(六3班)许佳亮(六4班) 2009年11月10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