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昌县知新中学

联合创作 · 2023-10-15 20:53

知新中学座落在新昌城东美丽的沃洲湖畔,北靠四明山,南望天姥岭,树木葱茏,风景秀丽,环境幽雅,素有鳌峰毓秀之称。简介新昌县知新中学学校创办于1898年(光绪戊戌年),历经学堂、小学、初中、完中、高中等各个阶段,现为浙江省A级普通高中,绍兴市文明学校,有"百年名校,英才摇篮"的美誉,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和久远的优良传统。现有33个教学班,1800多名师生。 历史沿革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东乡绅士周秉钧捐田集资办学,创立知新书院,招收生员。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梁兰章、吕衷和、唐化成等发起在地头桐树坞由周秉钧所捐的土地上兴建校舍。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新校舍落成,定名为“知新学堂”,第一届学生入学,梁兰章任学监,吕衷和主持教务。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第一届毕业生参加末科秀才考试,新昌及第秀才二十一名,知新学堂得七名。此后清廷废科举。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赵笑梅接任,改学监为校长。1910年(宣统二年)校舍全部被台州流民所焚,学堂暂借青坛陈世经家上课,并着手在大市聚下关殿重建校舍。1913年(民国二年)学校从青坛迁到大市聚新校舍(走马楼厅加两侧),校名改为“新昌东区公立知新高等小学”简称“知新小学”。由陈汝霖(字沛生)接任校长。1913年至1917年间,学校设董事,与校长共同负责筹措学校经费,石青田任董事。1915年(民国四年)11月,学校参加县高小和初小办学成绩展览“看看展览会”,唐化成率学生赴会观展,“本校之成绩不下于人”。1920年(民国九年)赵守贤接任校长。1922年(民国十一年)青坛至溪西的当地土匪被北兵击溃,激成变乱,全部校舍再次焚毁,学校被迫停课一年多。1924年(民国十三年)学校暂借大市聚赵家祠堂恢复上课。1926年(民国十五年)周德三接任校长,并商请东区士绅,筹组新校董会,由周德三、石植三、唐其渊等十六人组成,商讨再次募集资金,在“∏”形校舍原基础上重建。1928年(民国十七年)新校舍落成,学校又搬回上课。1930年(民国十九年)9月,先后有两位省督学来校视察。督学陈黻章在《视察报告》中提出“由县传令嘉奖”。督学周配义在《视察报告》中提出“嘉勉”。1931年(民国二十年)俞绍光接任校长。毕业生赴县城西门南明小学参加全县高小毕业生会考,我校总分获全县第一,其中胡林甫第一名、金月河第三名、吕法成第七名、梁伯章第十名。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石服周接任校长。改组校董会,由袁剑秋、刘中相、袁凤昌、石植三、周德三、赵守贤、陈雪卿等十六人组成。共推袁剑秋为主任校董。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学校增办初小,招收两个复式班,成为完全小学,在行政上增设教导处和总务处,同年,学校建立童子军团。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进步教师俞菊琴、俞琦发动和组织学生成立宣传队、募捐队,开办妇女识字班,开展抗日宣传活动。教育理念知新中学秉承"以人为本"的观念,以"勤学、文明、务实、创新"为校训,确立了具有知中特色的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欣赏教育理念――"我们满怀期待地关注着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学生的每一个哪怕是极为细小的成功……"并为之不断践履,追求一个又一个响亮的成功。教学质量知新中学以前瞻性的教育观念和开拓性的教育实践,不断创造着新时代的崭新业绩,学校本着"只顾耕耘,不问收获;只要耕耘,必有收获"的宗旨,努力和时间赛跑,突破前人和自己,全面提升了和提升着办学品位。同时学校充分利用校外教育资源,创造性地拓展教育渠道,增强了学校的综合实力。2003年高考上线率达94%,再创历史新高;各项教育事业再上台阶。近年来,知新中学"旧貌换新颜,老校展新姿",崭新的现代化教学大楼投入使用,校园网更为学校的发展增添了强有力的辅翼,知新园内环境优美和谐,学习科研氛围浓厚,校园文化丰富多彩,是真正的花园式的求知乐园。知新学校自建校迄今已110周年,她在波折中成长、在多难中发展。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六个发展阶段,两遭回禄,四迁校址,七易校名,在一代代热心办学人士和师生们的努力下,不断蓬勃向前。由小学、初中而至高中;由创办时期的一个班级40余名学生,扩展到32个班级,近1700名学生。她的发展体现了时代潮流和历史轨迹,反映了人们对普及文化和提高素质的要求和愿望。现在,知新中学正为深入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而继续前进着。
浏览 3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