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第十七中学
学校概况学校秉承开放办学、健康发展的办学理念。确立道德树人、文明做人的育人思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全力提升学校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倾力营造学习型教师队伍,用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用高尚的师德修养影响学生;用严格、规范的纪律要求学生;用诚信、勤奋的校风感染学生;用优美宁静的绿色环境陶冶学生;用大教育、个性化思想发展学生;用适应社会发展、适合学生特点的文、艺、体活动吸引学生。家庭、学校、社区协调,学校、教师、学生齐步,连续四年中、高考成绩大幅跃升,连续四年获市教育局教育教学双表彰。教育教学质量迅速提高,区域辐射作用日渐扩大。特色文明立校 开放办学全体师生员工有一个共识,学生的教养、学生的素养、学生的修养深刻影响着他的人生道路、深刻的影响着千家万户的生活质量。学校特别重视学生的思想素质教育和文明做人规范。“爱国、诚信、团结、健康、勤奋”的校训深入人心。以文明学生、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为主体的优秀学生群体、社团组织;以省、市、校各级先进班主任、优秀教师、先进集体、师德标兵为核心的教师集体共同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教育布局;开放办学、广泛研究、学习、实践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理论;学校参与西南师范大学黄曦庭教授主持的国家级课题《教师人格和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学校先后与成都华西中学、成都七中结成友好学校,共谋教育大计;学校还率先打破校园围墙,教育资源向社区开放,社区资源又为学校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内涵和空间。发展教育、繁荣社区,营造了安全文明的育人环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相继荣获区精神文明单位、市级校风示范校,并顺利通过市级示范性高级中学评估验收。分层推进 因材施教公立小班化英语特色教学与分层推进、因材施教的办学模式。学校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下,经过长期酝酿和认真准备,自初2005级起全面实施完全小班化教学,实践学校教育对每一个学生的科学人文关怀,真正提高每一个学生现在的学习质量和未来的生活质量,近一年的实践表明,小班化英语特色教学,使学生获得教育的加倍关注,获得专业教师一对一的引导和关爱,和谐互动式教学使每一个学生获得合作学习、主动发展与展示个人潜质的巨大空间。以初一小班化教学为例,学生人均享受政府教育经费比同类学校学生高出近700元、师生交往比高出70%。学校成为莫尔海德(中国)ESL学校教学基地,外籍教师进入课堂,进入了学生生活。在2003年全国中小学英语素质竞赛中,我校有一等奖十二名、二等奖十二名、三等奖十名。学校还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在各个年级广泛展开了分层推进、分级扶优,积极有效地解决学困生和优秀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使每一个学生学有所成、健康发展。投入巨资配置教育设备成都市第十七中学近年投入巨资,高标准配置现代教育设备,高速度推广现代教学信息技术,理化生实验室、语言实验室、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摄录编闭路电视系统、课堂演示系统、校园网、数据库均已达到示范性高中标准,图书馆藏书近四万册,全塑胶运动场,校园绿化面积三万五千平方米。美丽的校园环境、标准的现代教育装备、技术手段为实施现代教育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成都市第十七中学,一个欣欣向荣正在崛起的示范性高级中学。十七中发展历史成都十七中历经半个多世纪,几经辗转,数番风雨,在世事变化中起伏跌宕。学校接管文件回顾我校尘封在记忆中的足迹,我们看到了镶嵌在历史轨道上的一连串脚印:·1941年前,校名为华阳女子小学,跻身成都当时两大女子学校之列,招收女子小学生,由当时的华阳县政府管辖;·1941年,更名为华阳女子中学,迁址华阳祝国寺,先后迁址琉璃场、“四行新村”(即现在的大观堰。抗战期间,当时的国民政府在此设立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农业银行,故名“四行新村”),招收女中学生;·1949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政府接管,由成都市教育局管理;·1956年,迁至现址,成为普通完全中学,由成都市全面管理,招收初高中生,男女不限。·1958年,由成都市教育局命名为成都市第十七中学。·2002年,评为成都市校风示范学校,成都市示范性普通高中(市重点)·2006年7月,由成都市锦江区管理,成为锦江区直属完全中学。高65级毕业照在我校的发展史中,特别是在七十、八十年代,十七中人曾创下高考的辉煌,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不乏其人。十七中人始终在艰难曲折中艰苦奋斗、坚忍不拔、埋头苦干,这就是十七中人的奋斗精神。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竞争的加剧,成都市区原来20余所同类完全中学完整保留下来的只有三分之一,而我校大浪淘沙仍屹立至今,不能不归功于十七人艰苦奋斗、坚忍不拔、埋头苦干的精神。今日十七中简介今天,十七中已发展成为教学设备先进、教育教学规范、校园文化浓郁、教学成绩显著的成都市重点中学。学校占地面积23亩,建筑面积8025平方米,教室32间,艺体室2间,多媒体教室 2间,实验室6个,微机 164台,成立了射击射箭中心,学校现有教学班30个,在校学生1390余名。学校初、高中教学工作连续七年获得成都市教育局的双表彰,高中教学还在市教育局“以入口量出口”的高考质量评估中连续两年位居同类重点中学的前三名。办学之路在六十余年的文化积淀中,学校坚持走“三精”办学之路: “管理精细化、办学精致化、学校精品化”,即通过精细化的管理,促进精致化的办学;通过精致化的办学,逐步实现学校的精品化。“创造适合的教育,奠基终身的发展”,让普通家庭的孩子们享受到精致的教育是我们全体十七中的追求和目标。“执着、拼搏、协作”的教师团队教师是学生知识与精神的引领者,引领学生成人成才。看,这就是我们可亲可敬可爱的优秀老师团队!在我校93名专职教师中,拥有高级教师38名,中级教师77名,成都市学科带头人、成都市优秀青年教师和市级以上优秀教师10名,省、市先进个人21名,教育硕士3名,研究生课程班结业14名,教师90%达本科学历。学校英语教研组还在2004年获得了成都市政府颁发的“成都市模范班组”称号。十七中数学教研组教学,团结协作--------记十七中数学教研组在上期期末“十一校”数学联考中,数学组成绩优异,初一年级数学平均分位于“十一校”第一,高二理科数学平均分位于“十一校”第二,高一年级数学位于“十一校”第三。成绩的背后,是数学组全体老师努力奋斗,团结协作的身影。为了促进本组教师快速地提高自己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管理水平,使每一位数学组教师增强竞争意识,掌握一生受用的本领,数学教研组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培养三心即“爱心”“信心”“虚荣心”。首先是“爱心”,它是让学生学习的强大的外部动力,教师只要有了爱心,才会有公平心,包容心,平常心,责任心,从而培养学生热爱老师的感情,进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力求让所有学生“亲其师,信其道”。第二是“信心”,教师首先要自始至终保持充足的信心,这对学生是一种精神感染,它能为学生建立信心提供精神上的支持,教师努力拼搏的精神也是学生坚持学习的精神支柱。再次是“虚荣心”,教师要有争第一的荣誉感,不论一个班的基础如何,经过师生的三年努力,目标应只有一个 :“十一校”第一,引发学生间的良性竞争,用心培养和打造尖子生,辅导后进生,带动中等生,每个人在成绩方面都要有争强好胜心。用心备课 用心上课 用心听课 用心评课首先,针对学生的现状,使用分层次的教学方法,用心思考学生现状、用心思考教材、用心思考考纲、用心思考作业的布置、用心思考中、高考的变化趋势,是平时年级备课组备课研讨的重点之重。组上教师积极参与研讨,互通教情和学情,及时总结一周教育教学任务完成情况,并提出下一阶段的整改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自己所教的知识和方法能理想地过手,充分保证了教学的有效性和对称性。另外,努力做好组内的听课、评课活动,上课人所在年级进行集体备课,设计好一节课的教学过程,然后全组参与学习和讨论,并加以修改,课后进行全组认真地总结经验和不足,研讨课一方面展现教师个人的知识传授能力,同时也促进了本组教师的团结协作精神,有利于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方法的改进。同时要求每位教师积极参加市上和兄弟学校的教学教研,定时定量听七中网班的数学课。努力培养青年教师努力培养青年教师和树立本组的骨干教师,对他们提出较高的要求,青年教师要跟踪听课,并每期至少要上一次全组的过关课,骨干教师必须每期上一次教学示范课,有利于同事间的共同发展。十七中英语教研组? ?成都市模范班组—成都十七中英语教研组英语教研组是一个朝气蓬勃、团结向上的集体,组内19名教师担负着学校高、初中六个年级的英语教学工作和9个班的班主任工作。英语组的全体老师爱岗敬业,博学爱生,教书育人,以优秀的团队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积极投身课程改革,使英语组成为学校里教学成绩优异、教研成果显著、思想和业务水平过硬的先进集体。英语组承担或参与了国家级立项课题《教师人格与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市级立项课题《小班化课堂教学》,校级立项课题《 高中英语分层教学》。英语组教师在投身课改和撰写教学论文方面十分踊跃。近几年来,组内教师获得了全国优秀论文一等奖2篇,二等奖2篇;中国教改研究编委会优秀论文一等奖1篇;成都市教科所评选优秀论文一等奖1篇,二等奖12篇,三等奖15篇;成都市外语学会评选优秀论文二等奖3篇,三等奖3篇;成都市委宣传部、成都市教育局颁发优秀论文二等奖1篇,三等奖2篇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论文三等奖2篇。此外,教师们在各种英语专业报刊杂志上也发表了大量的文章。英语教研组组织学生参加各级英语竞赛的成绩也非常突出:在教科所组织的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中,2001年获得成都市一等奖3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2002年获得全国二等奖1名,三等奖4名,成都市一等奖5名;二等奖6名;2003年获得全国二等奖2名,三等奖2名,成都市一等奖6名,二等奖1名。2004年获得全国二等奖3名,三等奖4名,成都市一等奖4名,二等奖2名。学校英语中考、高考成绩在同类学校中一直稳步上升,名列前茅,各年级英语成绩在同类学校联考中,成绩喜人。十七中语文备课组——“押中2005年高考作文”语文教学应遵循这样的教学宗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紧跟时代步伐,让语文绽放人文光彩。我们高2005级语文备课组本着这样的原则,在以下几个方面实践着。 解读文章,与大师对话,构建精神家园课本和读本选编了不少中外佳作名篇,在教学中,我们首先充分解读文本。例如,我们在教学模块“走进自然怀抱”“体悟人生情结”“倾听大师声音”的学习中,引领学生追随大师们一起“听冷雨”、“别康桥”、寻访“石钟山”、“与天地精神往来”,了解荀子“制天命而用之”的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让每一个学生形成自己的自然观、宇宙观。如在《敬畏自然》、《兰亭集序》中学会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明白人生苦短与珍爱光阴;在苏轼的“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中感受乐观与放达;在《报任安书》与《苏武传》中淬砺生命的执著与气节;在“哀民生之多艰”的太息中感受屈原拳拳的报国之心;在《张衡传》中景仰这位古代科学家“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性”的儒雅风范……让学生在与文本的亲密接触、在与大师的对话中,认识生命的价值,珍爱生命,向美向善,追求梦想,培养健全人格,构建精神家园。关心时政, 解读真善美, 共寻鲜活素材语文课怎能只教给学生划分段落层次,生硬地解剖名篇佳句呢?要让学生诗意地栖息于凡俗世间,只有为其塑造一颗高尚灵魂,让他拥有丰富的内心精神生活。高尚灵魂从哪里来,从真实的社会生活中来,从真切的人生体验来,从先贤的真知灼见中提炼而来……我如是告诉学生。让精神穿越时代长空的牛玉儒,创造奇迹的钢铁军人梁万俊,不断超越永不言败的飞人刘翔……一个个感动中国的人物,一件件真切而动人的事迹,成了我们师生共同的话题,让学生明白──高尚的灵魂铸就在真切的言行中。苦行僧式的布道者徐本禹,天使般的李丹,行者尚立富,理想者马骅……这些用高尚心灵丈量脚下土地的体验者,是我们时代的精英,他们凭借责任和良心,持之以恒地做着我们都能做的事,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激起久久的震颤和回响。从他们身上,我们领悟了感恩的价值,辨认出一种近乎固执的守望情绪,体验到久违的感动,感受到了心灵的复苏,激发对自由的渴望,让我们的灵魂接受了一场冰与火的洗礼、一次心灵的穿越。他们让学生明白,这个社会再也不是“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了。高尚的灵魂永远屹立在时代的巅峰!语文课堂怎能离开社会生活孤寂地存活呢?苍白的说教、机械的问答、毫无情感的诵读,教师如在荒野中的嚎叫……这些让人生厌的教法早应该被埋葬。语文课应是鲜活的、时尚的,永远跳动着时代的脉搏。
浏览
5评论